王老师正独自坐在邻居家的小桌前。桌上摊着两张纸,一张是保险单,另一张白纸上已写了“申请书” 三个字,可他怎么也写不下去了。不久前,无情的大火吞噬了王老师的家。向单位申请补助吧,五百八百无济于事,数目大了学校拿不出,自己也开不出口。保险公司虽说会有补偿,但现在做事都靠人情,公司里的人一个也不熟悉,能得多少赔款呢?他又想起了前几天寄给小哗和大块的求援信怎么到现在还没个回音呢? 突然,门外响起了自行车的“铃铃”声,邮递员送信来了。王老师收到了四封信,其中两封正是小畔和大块写来的。大块是王老师的内侄,先前同事过,近几年弃教从商,家业兴旺。王老师想,借个三千两千恐怕不成问题,便开口借一千元。王老师拆开信,几行字便映入眼帘:“姑夫,来信敬悉。知姑失家蒙受火灾,损失惨重。侄理当倾囊相助;无奈上月新购东芝彩电一台,家中已无余钱。
姑夫可先向别处暂借,如不成,侄可将彩电廉价让人,以供姑夫建房之需……”王老师看完,长叹一声,自言道:“你是怕我还不起啊!” 王老师又拆开搞运输专业的外甥小哗的信,信中说:“舅舅有难,我当外甥的应当尽力相助,可是外甥有不良嗜好,香烟、老酒开销大,新近又买了本田摩托,手头只剩五百元,过几天,我亲自给您送去。这点钱当然不够,我已跟同村的小张说过,向他借五千、六千也可以……”王老师看了,暗暗苦笑说:’‘金蝉脱壳!你这五百元钱我也不要了!” 第三封信是中学时的同学李初民写来的。王老师知道他收入不多,一家五口住着两间小屋,近年正在筹建新房,所以根本就没有向他借钱,谁知他却来信了。
信中说:“我从别人那里得知你家遭了火灾,房屋被毁。我本想在下半年建造的新房,.材料已买了不少,现在决定暂缓,钢筋、水泥你先拿去,另有现款四千元言你先用吧。老王,我的小房还可再住几年,你造屋要紧。你我是少年之交,不要客气;要客气,就是看不起我这个当农民的朋友了。”王老师被老同学的真诚深深感动,但心里却升起了一团疑云:“我能忍心去拿吗?” 最后一封信,是部队里寄来的,寄信人昊桂是王老师以前的学生。信中说: “昨天接到志超(我们当年的班长,你恐怕还记得) 来信,说你家遭了火灾,志超准备发动老同学募捐一万元。你急需钱用,我谨先寄上一千元。
王老师,我们能有今日,一靠党的政策,二靠您的教导,我们就像是你的子女。倘一万元不够,我们另行设法……”王老师看完信,禁不住滚下两行热泪:“难得!难得! 可我怎么禁受得起啊!” 这时,妻子回家来了。王老师正想把几封信的事告诉她,妻子却兴冲冲地抢先道:“上午县保险公司来电话了,说他们经过详细了解、核实,最终决定对我家实行全额赔款,叫我们带保险单到保险公司领取赔款八千元。” “全额赔款·…无亲无故,一八千元!” 王老师反复地念着,眼泪夺眶而出。忽然,他站起身,一面高兴地说:“我终于省下一笔人情债了。”一面把那张未写成的申请书揉做一团,扔进废纸盒,拿起保险单,大步跨出门去。和煦的阳光沐浴着他,他的眼前浮现出了四个英文字母:PICC,而且越来越大,随即又幻成了一幢漂亮的新房。
【简评】文章没有描还大火如何无情地吞噬王老师的家,没有忍叹灾后王老师家生活知何因苦不堪,不去议论保险如何重要如何必要,也不去抒怀什么社会主义何等优越、保险公司何等济贫教困,然而文章的主题“保险公司胜似亲人”却表现得含蓄、凝炼、自然、真实。这来源于什么?来源于作者独僻琪径,来源于选择了一个新疑独特的表现角度—文章由叙说事由起笔,然后只字不提“保险”,二予,而是宕开笔去,以浓墨重彩铺陈四封书信。书信的巧显就是侧 面映衬,就走层层铺垫,就受慢慢蓄势,是丁不写之写”的笔法。由此可知作者构思之巧、用笔功底之厚。试想,文章若直白地抒岌“胜似亲人”将产生怎样的表达效果? 当然,知此构思的文章,其结尾的写法就显得特别重要,否刘文章重心前倾,务喧宾夺主,弄巧成抽。本文以对话和独白结尾,新领自然,尤其是王老师幻影一笔添得恰到好处,它是全文的“眼睛,’。
台灯亮着,桌上摊着《中国科学院院士自述》一书。
有人说,青年人不喜欢读人物传记是不可思议的,我就属于那不可思议的一类。读传记,有点像接受“再教育”,然而,这本《自述》我却破天荒地读了两遍。四十一位科学家,四十一种人生之旅,谱写了四十一首青春的赞歌,不是吗?
“我为生活在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古国而感到自豪,中国母亲是我实现人生追求的地方,是我心中世界开始的地方。确实,中国穷了点,我也意识到了,不过,正因为有差距,才需要我们去努力!”
这是物理学家杨福家说的,从中我看到了中国人的使命感。
“实际上,我认为真正肯钻研的人,也就是成功者,在什么场合都可以钻研。”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说:“也不是非有条件才可。”
从中我悟到到了勤奋与成功的内在联系。
生物化学家刘新垣也叙述着他的人生意义:“我的人生观是奉献,我觉得奉献是一种人生乐事,它会留下美好的意义。我的一生可以用四句话来加以描述:勤俭节约,努力奋斗,诚恳刚正,多难不屈。”
从中我感觉了奉献的超然。
还有许许多多优美的人性,在这本书中,我仔细地一一铭记只希望它们能狱默渗进我的人生。
捧读此书,思绪万千。
第一次读它的最后一页,约在一个夏日的黄昏,我仍清晰地记得我合上书时的感觉—种莫名的情感骚动,最触动我心的是涌动在每一位炎黄子孙血液中的中国心,使命感及尊严。透过启开的窗户,仰头望天,那时夕阳如血,浩瀚天空被染得灿烂而悲壮。他们中有“为中华民族争气”的林兰英,有“效力祖国何惧艰苦”的郑国铝,有“称原子重量的中国人”卢鹤级,还有从小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让世人刮目相看的童第周……当曾一度被称为东亚病夫的中国人架起南浦、杨浦两座世界级大桥时,众人惊愕了;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在亚特兰大乒乓赛奖台上,我国健儿勇获全满冠时,世人震撼了。
有许多的人在完成着他们对祖国的承诺,浦东的开发正如火如茶地展开着,又有一批有识之士鼓起了“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的豪情。然而中国尚不成熟,所以有许多平凡人在奋斗着。他们并不伟大,但伟大正是因为站在了他们的肩上才得伟大;他们的生命并不水恒,但他们所创造的价值却凝聚成了历史前进的能量,永久地运动下去。
夜,静下来。
我仰望天空,不禁思绪万千:正是他们这些或平凡或伟大的人才托起了中国的脊梁,而我们作为跨世纪的一代,亦肩负着神圣而不可推卸的使命—为振兴中华创造自己所能创造的所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