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底蕴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2-24 01:46:11
  • 《我为中国而自豪》
  •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五千年的文明底蕴深厚,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艰苦奋斗,终于又踏上了复兴之路.中国的繁荣强大,举世瞩目。我为祖国而自豪。

    新时代,中国迈入全面小康社会。从以前连吃饭都吃不饱,到现在达到脱贫奔小康,2013到2023年,国内GDP从59.3万亿元增长到121万亿元,年均增长6%以上,按年平均汇率折算,经济总量达18万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二位,人均GDP从43497元增长到85698元。

    新时代,中国科技引领世界发展。以前,我们连绿皮火车都买不起。而现在,我国自己创造了和谐号与复兴号.高铁里程位于世界第一,且有先进的高铁设备,而且有最完善的高铁系统,为中国南来北往带来快速便利。移动支付依靠智能手机和互联网系统,让中国拥有了最发达的互联网电商,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买到各国商品。

    新时代,中国文化传播全世界.汉语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国力日益强盛,影响力越来越大,所以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学习中文。中国汉服精致优美,款式多变,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喜爱,穿汉服成为了新的潮流。中国美食菜系众多,饮食文化丰富,东西南北的菜都不同,中餐馆在世界各地落地生根。

    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改革开放短短几十年取得巨大成就,在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蓬勃发展,我为这样美好的祖国而自豪,作为一名小学生,我要努力学习,以奋斗青春担当民族复兴的重任。

  • 《我最佩服孙悟空作文450字》
  • 中国古典名著底蕴深厚,最著名的就是《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和《红楼梦》了。我最佩服的人就属《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了。

    孙悟空本是一块仙石,吸收了日月精华出生。特殊的来历造就了他的不凡:身手敏捷,勇敢无畏。在众猴都对水帘洞望而生畏的时候他却奋力一跃,发现了“水帘洞”这块福地,并带领众猴进去享福。

    它有卓越的领导力,是天生的“指挥家”,他带领众猴安居乐业,游山玩水,尽享山林之味,且不受风吹雨淋之忧。

    它不怕困难,坚持拜师学艺。归来之后还去借兵器,让猴子们一起练武,以备不测。在一只老猴子死后,它勇闯地府要讨回老猴性命。这样为“人民”着想的君主,人民怎会不爱戴?

    它忠心耿耿,神通广大,懂得感恩,只因唐僧救它免压之恩,便铁了这条心跟唐僧,心性多么单纯!为了唐僧取经受了多少苦,却被一次次被冤枉驱赶!但每次他都坚持护送唐僧,信念多么坚定!它凭着自己的努力被封为了斗战圣佛,这一刻它终于修成正果。努力没有白费!

    我佩服孙悟空,它勇敢无畏,领导力强,不怕困难,为他人着想,忠心耿耿,又有恒心和毅力。我要向他学习,也要成为像孙悟空这样的有情有义之人。

  • 《词歌伴我成长》
  • 诗歌,乃文化之精髓;诗歌,乃文化之底蕴。这些文化元素一直使我心灵得到净化,使我明辨是非,不断成长。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宋代思想家朱熹写下的这首《劝学》诗,十分明了地向我们展示了“珍惜时间”这一人生哲理。既然“少年易老”,而“学”又“难成”,何苦不抓紧时间,“一寸光阴不可轻”的学习呢?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句诗对我的影响很大。记得有一次,我在解一道数学题时,百思不得其解。但就在我“山重水复疑无路”时,顿时,脑海中闪过一种解题思路,我反复查看题目,找到了突破口,如同被点醒了一般,成功解开了这道题,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每次攻克难题时,我总会以这句诗歌激励自已。

    当然,陆游先生对我的影响可不止这一点。“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这句爱国诗深深地打动了我。陆游一生忠心报国却又被奸人所害,在他临死前,满怀悲愤地让儿子拿来纸笔,写下了这首名垂千古的《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每个人都应该以国为本,立志报国,这便是这首诗对我成长道路上最大的启发了。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是清代诗人郑燮为自己的画作《竹石》所题的一首诗。短短两句,一幅石缝中的竹子在寒风中毅然挺拔的形象跃然纸上。刚正不阿,铁骨铮铮,这不也正是诗人一生的写照吗?还有明代诗人于谦的《石灰吟》更是咏物诗中的代表。“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舍身报国,这不正是于谦一生所追求的吗?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不要害怕树林中风雨的声音,何妨放开喉咙吟唱从容而行。拄竹杖曳草鞋轻便胜过骑马,这都是小事情又有什么可怕?披一蓑衣任凭湖海中度平生。这一番诗叹是苏轼的笑言,也是感叹,如同他的另一首词《浣溪沙》一般,不需豪言壮志,总能轻松地将乐观阔达的精神体现出来。或许,正是这种情绪感染了我,使我每一次悲观的时候都会想起这样一个场景:苏轼与朋友春日出游,风雨忽至,朋友深感狼狈,苏轼却毫不在乎,泰然处之,吟咏自若,缓步而行。无论在怎样的困境中,都要保持乐观的情绪,这或许就是这首《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带给我的启发。

    诗歌文化是美好的,她所包含的人生哲理,值得我们用其一生,去追寻她,去感受她!

  • 《《世说新语》读后感》
  • 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在这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古典名著不计其数,但使我感触最深的是《世说新语》。

    直到今年暑假我才把《世说新语》通读了一遍,读之不忍释卷,深深地被这本书吸引。《世说新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由刘义庆(南朝宋文学家)主持编写的是一部纪录魏国风流的故事集,其内容主要涉及汉末至东晋时期士族阶级的逸闻趣事。《世说新语》所记载的虽是片言数语,但内容却异常丰富,对后世的笔记小说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仿照此书体例而写成的作品更是不计其数。书中不少的故事,成为后世戏曲小说的素材,成为后世诗文所常用的典故,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庾公乘马有的卢,或语令卖去,庾云:" 卖之必有买者,即当害其主,宁可不安己而移于他人哉?昔孙叔敖杀两头蛇以为后人,古之美谈。效之,不亦达乎?"意思是:庾亮有一匹的卢马,有人劝他卖掉。庾公说:" 卖它就必定有人买它,那样也会伤害这位 庾公(庾亮)骑乘的买主,难道因为它对自己不安全,就可以嫁祸他人吗?从前孙叔敖为了后人而杀了两头蛇,被古人传为美谈,我效仿他的做法,不也算是通达事理吗?"这是选自《世说新语》德行中的:庚亮不卖的卢,这其中反映了庚亮“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品行。当我们做一件事时,我们应当为他人考虑,不要只因为个人的一己私利,而祸害到了他人。这样即对自己不利,也对他人不利。所以我们在做一件事时,我们要顾及他人感受。

    “王子敬自会稽经吴,闻顾辟疆有名园,先不识主人,径往其家。值顾方集宾友酣燕,而王游历既毕,指麾好恶,旁若无人。顾勃然不堪曰:“傲主人,非礼也;以贵骄人,非道也。失此二者,不足齿之伧耳!”便驱其左右出门。王独在舆上,回转顾望,左右移时不至。然后令送著门外,怡然不屑。”意思是:王子敬从会稽郡经过吴郡,听说顾辟疆有个名园,原先并不认识这个名园的主人,还是径直到人家府上去。碰上顾辟疆正和宾客朋友设宴畅饮,可是王子敬游遍了整个花园后,只在那里指点评论优劣,旁若无人。顾辟疆气得脸色都变了,忍受不住,说道:“对主人傲慢,这是失礼;靠地位高贵而对人骄横,这是无理。失去了这两方面,只是不值得一提的粗俗人罢了!”就把他的随从赶出门去。王子敬独自坐在轿子里,左顾右盼,随从的人很久也不来。然后顾辟疆叫人把他送到门外,对他但然自若,置之不理。从这则故事中使我明白了人际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我们人生的成败。所以,我们必须注重日常的礼仪文明,做到与别人交往有尺度,说话要有分寸,行为要有节制,既不狂妄自大也不阿谀奉承,给别人留下好的印象。

    上有万仞之高,下有不测之深;上为甘露所沾,下为泉水所润。

    认真品读这本书,我受益匪浅。一桩桩小故事,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如行林荫道上姹紫嫣红令人目不暇接。那一句句发言遣词,无不毕肖声口,寥寥数语,却能述说出一个个发人深思的道理。

    我们作为21世纪的青少年,我们身上背负的不仅仅是中国的未来,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也需要我们去传承;让我们行动起来,让这条历史长河源远流长。

  • 《读《诗意语文》500字》
  • 什么是底蕴?王菘舟老师说:“打个比方,有点像水库蓄水。千岛湖,是杭州一个著名的风景点,蓄水180亿立方米,比西湖大3000多倍,够可以了;三峡呢,那就更不得了,390亿立方米的蓄水量,比两个千岛湖还要大。这就是底蕴,蓄水量越大,底蕴越深、越厚。”

    在他看来,人的底蕴就是人的精神能量、文化能量、高级的生命能量。没有底蕴,或者底蕴不厚实,哪怕你学会了全套的降龙十八掌,那也是拳绣腿,中看不中用,没有杀伤力和战斗力。他说:“有些人课可以上得很漂亮,一片锦绣,万般风情,现场能把你唬得晕头转向、不思不想。但是,过一阵子你再这么一回味,一咀嚼,你会发现,这种课经不起推敲,花样繁多,漏洞百出,真正留下来的东西像孔乙己的茴香豆,多乎哉,不多也!他的问题不出在技巧本身,他的技巧可以玩得非常娴熟;他问题也不是出在设计和架构上,他的设计和架构可以说是别出心裁,很有创意。那么问题出在哪儿呢?依我看,还是底蕴不够,能量太小。语文课,在很大程度上教的不是知识,不是技能甚至不是课程,而是底蕴。”

    我非常赞同王菘舟老师的观点。语文是最具教学个性的学科,面对古今中外思想璀璨、性情灵动、文采斐然的经典之作,不同教师的教学风格迥然不同,这源于教师的个性特征及语文功底。每学期的学校公开课上我们也总能看到令人赞叹的精彩的课堂,咀嚼反思,感到语文教学的艺术设计固然重要,但它毕竟是形式,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教学之本还是教师的知识底蕴。一位举手投足浸透着文化芳香的语文教师总是有着常人无法企及的魅力,在这样的老师课堂上,你会如沐春风。中国文化灿烂古老,博大精深,语文教师作为传承祖国文化的使者,根本责任是要把学生培养成有文化素养和有文化气质的人。同时,新课程中明确指出: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每一篇课文不仅涉及到学科基础知识,而且关联着人情世故、人生哲理、历史变迁、山川风貌、科技发展,大到天宇苍穹,小到微土尘埃。因此,我们语文老师要完成“传承文化”这神圣而艰巨的使命,重中之重就是加强文化素养,积淀自身深厚的文化底蕴。那么,这底蕴从哪儿来呢?王菘舟老师说:“底蕴是书堆起来的”!他的藏书有六千多册!随时随地都在读书。这让我想起了窦桂梅老师,自1995年到2000年,她的阅读量达到数百万字,记下了20多万字的读书笔记,50多万的文摘卡片。难怪他们能够游刃有余地把握教材和课堂,成为令人敬仰的名师!原因在于他们充满感情和兴趣地投入了阅读的海洋,积淀了宽厚和坚实的文化底蕴。

    读了文章,反观自己,“名师”我自然无法企及,但“阅读”咱也可以!阅读精美的文字,享受温暖的阳光从文字中散发出来!读书永远不晚!从现在起我也要用读书这剂心灵鸡汤来滋养正在“气虚”的自己。“以内养外”“补血养颜”——腹有诗书气自华!底气足了,课堂上才会时时处处闪现亮点。

    当然,文化底蕴不是一天两天,读一本书两本书的事,也不是一个“作秀”的过程,它是对传统文化的汲取,对人文精神的提炼,对现实生活的体验,需要不断地自我锻炼和自我培养,需要长时间的积淀。它需要我们用一辈子的时间去追求。如果我们把提升自己的文化底蕴当成自身的一种生理所需,理所当然地去读书,去感受生活。那么你的谈吐、人格,还有你的课堂所展现的魅力慢慢地也会像名师的课堂一样是“光芒万丈”的,而绝非是“一米阳光&rd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