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为本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2-20 00:00:18
  • 《知行合一,修身为本的演讲稿》
  • 知行合一,修身为本的演讲稿范文

    各位同学,各位朋友:

    今天晚上有幸再次来到这里跟大家交流国学。上次跟大家交流的是关于“孝”。

    先跟大家讲个故事。

    在一个原始部落,有一天,酋长召集族人开会。酋长给大家讲了一个故事。他说,我们每个人出生以后,都会有优点和缺点。并且优点和缺点不是相安无事,能够和平相处,经常会有斗争。就像两匹狼。一匹是好狼,代表我们的优点:仁慈,勤俭,孝顺,友爱,认真……另一只是坏的狼,代表我们的缺点:冷漠,懒惰,无情,草率……

    这个年轻人一听,就问,假如这两匹狼做斗争,我们的优点和缺点做斗争,那谁会胜利呢?

    问题一抛出来,大家就七嘴八舌讨论开来了,各位同学,各位朋友,你们觉得谁会胜利?

    酋长最后说:你喂给他食物那只狼,会胜利。

    把食物,把能量给好的那只狼,给我们的优点,优点就会胜利,而把食物,把能量给缺点,坏的`那只狼就会胜利。我们就被自己的习气和坏习惯牵着鼻子走。

    优点和缺点作斗争的过程,就是修身的过程啦。

    修身很关键,很多困惑我们的人生问题,追究起来,都是我们身没有修好。在《大学》这部经典中,就提到“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不管是天子也好,普通百姓也好,都有很多工作要做,但是根本的,还是修身。

    修身是什么呢?这个问题很广泛,如果大家去研究的话,会得到很多答案。有一个答案,我们可以参考,那就是,修身,就是尽本分。把自己的本分做好。做儿子的,就做好儿子的本分,好好孝养父母;做哥哥姐姐的,就好好爱护弟弟妹妹;做弟弟妹妹的,就好好敬爱哥哥姐姐。现在社会出现很多问题,就在于都没把本分尽好。做儿子的可能埋怨父母不讲理,对自己不好,却不反省自己儿子的本分有没有做好。做下属的,埋怨领导不讲理,不受重视,所谓君仁臣忠,如果我们静下心来反省,很可能是问题出现在我们自己身上。

    古时候有一位圣人,孔夫子都对他推崇备至,他就是大舜。

    大舜是个社会底层人士,在历山做过农民,耕地,做过工人,在黄河之滨做陶器,还在雷泽打过鱼。都是很辛苦的工作,不仅如此,在家里还有时时刻刻防备父母和弟弟的迫害。历史记载,大舜的父亲是个乐师,但是后来眼睛瞎了,大舜的亲生母亲死了之后,父亲娶了一位后母,后母有生了一个弟弟,叫象。家人都想把大舜杀死。象“日以杀兄为务”,每天的工作就是想着把哥哥杀掉,然后粮食和农具归父母,哥哥的琴归自己,还让两个嫂嫂给自己铺床铺。有一次,父母叫大舜修屋顶,就在下面点火,要把他烧死。大舜能,提前准备了两个斗篷,像鸟一样飞了下来。挖水井,父母和弟弟在上面填土,要把他活埋。大舜从旁边挖条地道,出来了。但是尽管如此,大舜没有任何的怨气,还在那哭泣。他说:是我没有吧孝道和悌道做到啊,草感召父母和弟弟要谋害自己,是自己德行不够,还不能感化父母和弟弟啊!哭得很难过!

    大舜在种地时,就认真把地种好,做陶器的时候,就认真把工作做好,打渔的时候,就认真打渔,在打渔的那个地方,年轻人都到水深的地方,老年人没办法,只好在水浅的地方打渔。大舜为了感化这里的人民,就主动做榜样,把水深的地方让给老年人。久而久之,就感化了当地的年轻人的敬老尊老之风。

    【知行合一,修身为本的演讲稿范文】

  • 《人生路,信为本《经典天天读》读后感1000字》
  • 今年暑假,我读了《经典天天读》第十一辑——诚实守信篇,里面的文章凝聚着优秀文明的智慧结晶,放射出传统文化的思想光芒,阅读之中,受益无穷。记得在我刚懂事时,爸爸妈妈就给我讲《狼来了》的故事,进入幼儿园,老师又给我们讲《狼来了》。上了小学,老师也教育我们要讲诚信,而他们的谆谆教诲竟然和书中的古人所说的有惊人的相似。

    在第十篇《国语 晋语四》中说:“华而不实,耻也。”只有表里如一,才能赢得尊重和信赖。有人说:“诚信是金。”我认为诚信是比金子更贵重的无价宝。而我就生活在这样的诚信之家。

    爸爸帮人开车,答应别人几点出车,从不延误。妈妈也是这样,一次,妈妈的一个朋友约她在超市见面。正好这天下起了大雨,我想:妈妈的朋友肯定不会去,就劝妈妈别去了。可妈妈还是拿着雨伞,按时赴约。她到超市等了很长时间,仍不见对方的身影,只好又冒雨回来,当妈妈进门时,全身湿淋淋的,我便问:“妈妈,见到朋友了吗?”“没见到。”妈妈回来说。“我早就说嘛,雨这么大,她肯定不会去的,你即使不去,她也不知道,到时候你随便瞎扯几句不就行了,何必去找雨淋呢?”妈妈看了我一会儿,才亲切地对我说:“为人要讲诚信,答应别人的事,就要当真。我虽然冒雨走了一趟,即使没见到她,我心里也踏实。诚信是做人的基本道德。”这和书上第十五篇李毓秀《弟子规》如出一辙:“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指说话一定要诚实守信,不能说欺诈不实的话。

    我在班上当小组长,一天,一个同学没有完成作业,对我说:“组长,如果不告诉老师,我明天给你5元钱,行吗?”平时,妈妈最多也只给我2元钱,他明天给我5元钱!我真有点动心,突然,我想到了妈妈的话,让我毫不犹豫地拒绝了他。小组长是班级里最小的芝麻官,要当好,还真得讲诚信,不贪小便宜。否则小官当不好,那将来长大了当了大官,不也就是个贪官了吗?诚信,是一粒种子,只要辛勤耕耘,就能绽放美丽的花朵。诚信,是一股清泉,只要奔流不息,就能滋润干渴的心田。拥有诚信,我们就拥有了广阔的天地;拥有诚信,我们就拥有了精彩的世界;拥有诚信,我们就拥有了美好的明天。

    其实,讲诚信并不难,从一点一滴做起就行。例如我们买东西时,别人多找了钱要主动的还给卖主,自己捡到了钱物,要主动交给失主或老师。考试不好时,要实事求是地告诉家长,不能弄虚作假。别人向你求教知识时,会就是会,不会就说不会,答应别人的事要办到。

    常常听到有人发出这样的疑问:“诚信在哪里?”我要自豪的告诉大家:“诚信在我家里,也在书中。”它教我做人,它伴我长大,它是我家的传家宝,传家宝就要代代相传才是宝。

    让我家有宝,你家有宝,他家有宝,家家都有宝,那我们的国家才会一天更比一天更好。

  • 《为爱而生,信念为本《艾青诗选》读后感1000字》
  • 初读《艾青诗选》,艾青的爱国情怀和坚定信念给我深深的冲击。那些朴实无华的文字总是使我眼前一亮,豪迈与热血一下子涌上心头,渴望与当年的红军战士们一起,为了人民与祖国而革命奋斗!

    每到这时我就会想,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作者,能让这些文字富有诗意和魔力?原来,艾青是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的一位重要诗人,他的诗作以其独有的艺术特色和情感内涵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正如冯雪峰所说:他的诗的外表自然是极知识分子式的,但他的本质和力量却建筑在农村青年式的真挚、深沉和爱的固执上,艾青的根是深深地植在土地上。

    在那个动乱的时代,很多人可能都会想:现在需要的是杰出的军事家和出色的战士披挂上阵。但其实,更重要的是能够鼓舞士气、安抚人民、书写千秋的书生。正是由于人心不稳,才更需要关爱与必胜的信念。而艾青的出现,弥补了这一切,他恰到好处地书写了对劳动人民的关爱与对革命成功的信念,再让这一切进入所有人的心间。

    艾青“悲天悯人”的爱国情怀无处不在。“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旷野从什么时侯起变成这样了/没有树,没有草/一片青色到哪儿去了/而有那些花香呢/——我好像在这里躺过的/那日子是红的绿的黄的紫的。”这不正是艾青爱祖国每一寸土地的体现吗?艾青最真切的诗情都献给了劳动人民。“大堰河,是我的保姆。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庄的名字,她是童养媳,大堰河,是我的保姆。”大堰河中爱在流动,既有大堰河对乳儿的宠溺的、无私的爱,也有作者对乳母的感激的、眷恋的爱,更是作者对广大人民的同情的、怜惜的爱。

    艾青将他革命的坚定信念一次又一次传递给人们。“他们所到的地方,没有阻碍,因为正义是属于他们的……人们应该祝福他们胜利,因为他们才是大地真正的主人。”“挺进啊,勇敢啊,屈辱与羞耻,是应该终结了——我们要敌人的手里,夺回祖国的命运,只有这神圣的战争能带给我们自由与幸福……”我仿佛看到了刀光剑影处,战士们愤怒地劈砍着敌人的身躯,一个又一个战士倒下,但幸存者仍咆哮着扑向敌军……被欺压的猛兽反击了;我仿佛扣到了无数子弹的破空声,惨烈的呼喊声此起彼伏。终于,革命胜利,诗人发自内心的笑浮现在我眼前……

    《艾青诗选》中的每一首诗都浸润着诗人的爱和最坚定的信念,代表着他在那个黑暗、动荡的时期中对国家、人民的热爱和对光明到来的信念。而如今我们身处太平盛世,心中的爱和信念更不可或缺。我相信,生活中的我们只要有无私的爱和勇往直前的信念,做一个“为爱而生、信念为本”的人,必定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 《以英雄为本,创明日辉煌700字》
  •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21世纪的我们,正处于一个关键的时间节点上。毫无疑问,我们是承前启后的一代,我们是继往开来的一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应呼唤英雄精神。

    什么是英雄?不同的人或许有不同的见解。李清照曾写过一首短诗:“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用来褒扬项羽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品性。而杜牧、毛泽东等人却对此多加辩驳。但是从总体上而言,英雄们大多具有这样的共性:坚韧,忠诚,爱国,勇敢。这样的他们是可亲的,亦是可敬的 。

    回首中华民族浩瀚历史星空,我们不难发现英雄的事例比比皆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林则徐的毕生信条;“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是张继的雄伟抱负;“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更是鲁迅的行为准则。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几千年不倒,与这些英雄们的无私奉献,默默付出,是离不开的。那么,新时代的我们,又该如何继承他们的英雄精神呢?

    荣获“两弹一星”的于敏曾这样自白:“一个人的名字,早晚是要没有的,能把自己微薄的力量融进祖国的强盛之中,便足以自慰了。”一滴水是渺小的,但仍可折射出太阳的光辉;一株幼苗是稚嫩的,但仍可成长为参天大树。我们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能骄傲自满,唯有正视自己的力量,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继承发扬先辈们坚韧耐劳,执着质朴的精神,方可不被时代洪流所冲垮,继续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添砖加瓦。

    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模范辈出。一个国家没有物质基础是可怜的,一个国家没有精神文化更是可悲的。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今天,如若我们的心中不留有一块净土来容纳英雄精神,那么我们国家的前途则将是“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一片阴霾。

    青春短暂,当以梦为展。以英雄为本,方可创明日辉煌。

  • 《教育公平,应以学生为本700字》
  • 自从“体育进入高考”这一话题被发布,热度便居高不下,支持者们认为这一举措既有利于减轻学生负担,又能增强学生体质,无可指摘。我却认为,“将体育纳入高考“弊大于利。

    我们无法否认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也并非不认可提出者渴望提升学生体质的善意初衷。但是高考本就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为了高考,饱受应试教育之苦的学生们本就筋疲力尽、疲惫不堪,更遑论分担多余的精力给体育考试。此外,高考在学生们的心中就是分数的象征,而体育已是为数不多的、能够让学生在繁重的课业之余得以喘口气的科目。一旦将体育纳入高考,使之与分数挂钩,这无疑是”赶鸭子上架“,而众多学生,便成了试验田里的”鸭子“,再也无心真正享受体育锻炼带来的快乐,只能追逐着分数拼命奔走,唯恐落后于他人,这难道不是和这项举措最初的愿景背道而驰了吗?

    并且,将体育纳入高考范畴,存在一定的不公平性。体育同音乐、美术一样,是一门极其看重个人天赋的学科。有的学生天生就具有运动天赋,不用多加训练,就能轻松取得好成绩;有的学生,拼尽全力仅能取得有限的进步;有的学生,则天生体质较差,难以负荷强度太大的体育锻炼,参加体育考试对他们来说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如果强行把体育纳入高考,不仅会打击这一部分同学的积极性,更会让他们意识到,努力在天赋面前不值一提,从此丧失对学习的积极性。教育应当以学生为本,注重公平,而不是以天赋论英雄。

    当然,有人就问,那学生的身体素质就不重要、不需要被关注了?身体素质当然重要。都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有一副健康的体魄,何来动力完成繁重的学习任务。但是我们可以采取一个更为恰当的方式,在保障教育公平的前提下,鼓励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比如设立一个合格线,让绝大部分同学能够通过训练达到标准,既避免了竞争的压力,又能让学生和家长重视体育的重要性,岂不是两全其美?

    人才是国家未来的希望,而人才的培养则依赖于国家公平的教育。别让教育失了公平,寒了广大学子的求学之心。

  • 《正心以为本,修身以为基700字》
  • 老子在《道德经》中有言:“道生之,德蓄之,物行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德是人们共同生活以及为人处世的准则,而道德修养则是个人为达成自我追求,或为实现社会宏愿,在言谈举止、思维操守有所秉持,坚定践行。而千百年来,不同时代对于道德修养又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它可以是儒家要求的修德行人,君子之道。在孔子众多的学子中,颜回以勤奋好学而闻名,他的勤学奠定了其道德修养的基础,面对孔子何为“知者”和“仁者”的提问,颜回答:“知者自知,仁者自爱”。他的回答表明自身的道德修养是一切的基础,正切合儒家修齐治平的理想和“君子求诸己”的要求,名利富贵都是过眼云烟,他始终志于求道,乐于求学,修德行仁,深刻领会孔子思想的内核,时时刻刻保持自己的本色,这是学人的修身之道。

    它可以是居庙堂之上时的清正廉明,忧国忧民。在包拯任职期间,流传着一句话:“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可见其公正廉明,铁面无私,居庙堂之高而谋其政。他用两袖清风的一身正气涤荡时代浊流,也成为我国历史上清官的标杆。而他对于儿女后代,也秉承着统一原则,留下“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不得葬于大茔之中。”的家训。以身作则。严以持家。将“包公精神”世代流传。这是达者的修身之道。

    它可以是身处逆境时咀嚼苦难的弱德之美。叶嘉莹是中华古典文学的研究专家,她曾在侵华战争中饱受折磨,在白色恐怖中被捕流离失所,在病痛之时遭受失去至亲骨肉的痛苦,但她的思想并没有因为命运的摧伤有所懈怠,看破尘世纷扰,追求“弱德之美”。在逆境之中悄然生发一种力量,独善其身的同时也心怀兼济天下之心,怀着儒家“士”的担当将传承和开拓的重任扛在肩上,孕育桃李,传递星火。这是微者的修身之道。

    无论道德修养以何种方式表现,其内核恒一不变。即人对自我精神的严格要求和坚守。道德修养是个体的立身之本,更是国家的深厚根基。

  • 《以勤为本》
  • 勤乃中华人民的传统美德,自春秋战国时起,“勤劳”二字便深深刻在每个中国人心中。虽然时代在飞速变迁,但这种淳朴的精神将永远流传。

    暑假同父母一同前往乡下的奶奶家,那时正值中午,焦热的太阳顶在头顶,将大地烧的火辣辣的,大树似也经不起这种高温,一个个垂着头,树枝慵懒地弯着。我自然是经受不起这样闷热的天气,便一下车就往屋里冲去。走进屋内,凉爽的冷风迎面扑来,躺在沙发上,好不自在。

    半晌,爸爸戴着一顶草帽向我走来,手里拿着锄头和另一顶草帽。“跟我到田里去,你奶奶也在那里。”听到这话,内心是极不情愿的,现在正是一两点钟,太阳最猖狂的时候,虽说是乡下,也抵挡不住太阳的暴击。但爸爸的命令是不可抗拒的,无奈,只好跟他来到田里。走了没一会儿,便看见田中一个小小的身影。是奶奶。她戴着一双白手套,头顶着草帽,身子弓着,皮肤因长时间在太阳下暴晒而变得黝黑,但看上去气色还不错,此时正满头大汗地朝我们挥手。

    我和奶奶热情拥抱后便开始了劳作。我的任务是将田间一部分玉米摘下,然后将它们扛回家中。先握住玉米的尾部,再将它顺时针转几个圈,这样连接它的茎就会被扭断,随后便可轻松摘下玉米。刚开始我还兴致勃勃,可没过多久,兴奋的心情便被顶了下去。刺眼的阳光晒在头顶,使我的脑袋晕乎乎的,再加上玉米数量的增加,使背上沉甸甸的,没一会儿后背便全湿透了。好在奶奶那边结束了农活,这才得恢复。做完农活,奶奶也没闲着,又是清扫家务,又是喂鸡喂鸭。我不禁问奶奶:“您何必这么辛苦?劳动这么累,您为什么不找别人帮您干呢?”不料奶奶听了,严肃的对我说:“孩子,劳动是你一辈子的事,人这一生都要劳动若不劳动,哪里来的吃的穿的?只有人人都勤劳,都爱劳动,咱们的国家才会变得更加富强,人民才会更加幸福。”听完奶奶说的话后,我的内心好似受到了一股巨大的冲击,深深震撼着我的心。

    今天的晚饭吃的格外的香甜,它是靠我们的双手获得的。

    我们的生活,需要靠劳动来维持。时代确实是在飞速发展,也许有人会说,这些以后都可以靠机器人来实现,但机器人的能力是有限的,最终还是要靠我们自己来实现。劳动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职责,只有以勤为本,我们的生活才会变得更加美好,更加便利。

    一切乐境,都可由劳动得来;一切苦境,都可由劳动解脱。劳动,让生活更加精彩。

    指导老师:魏万莉

  • 《《诫子书》说课稿》
  • 一、教学理念

    以言为本,一体五层。这句话来自王荣生教授的“一体四面”,以文言为体,与文章、文学、文化形成四面。我在此基础上还加了一层,“生活”,形成五层。

    文言层是抓本文最突出的语言特点:对偶句来巧妙断句译文,文学层是s诵读品父子情味,文章层是理清思路,文化层聚焦静字品家国情,生活层是最后的实践运用。

    二、教材解析

    1.单元目标:情感上要体会修身养性的谆谆教诲,技能上抓关键语句理清作者思路。

    2.课文特色:

    ①语言特色突出:对偶

    ②人物形象立体:深情的父亲

    智慧的长者

    ③文化根基深厚:

    静——诸葛亮人生智慧

    中华传统文化(儒释道)

    三、教学内容

    1.标题:句式里的智慧

    句式:对偶句 三重智慧:第一重是用它巧妙断句译字、理清思路,这是实用功能,第二重是抓两组对偶句的句式变化品出双重情感,这是传情功能,第三重是用对偶定位静字,解人生智慧,这是表意功能。

    2.读对偶,感韵味(文言层)

    通过,断句、译字、背诵,三个活动小步轻迈,步步推进,感知韵律之美。

    3.读对偶,知情味(文学层)

    通过情境创设法,激发兴趣,开发学生的创造性。那么如何快而巧地咂摸出情味呢?我的策略是贴着文本走,抓住虚词、否定词,这样两种情感呼之而出。

    这两步实现了由文言——文学的上升

    4.读对偶,悟理味(文化层、生活层)

    抓两组对偶句,勾画静的含义,梳理出正说反说的思路。这是文章层面

    课上到这里,该要上升到理的层面,本文的理都很经典。

    讲什么学生最需要,怎样讲学生能够吸收呢?

    我用了3个策略:聚焦、深入、运用。聚焦学生最需要的静字,资料助读解其含义。第二个,深入追溯静的意义。我抓住了“接世”这个词语,引领学生由家人情,窥见 家国情。实现由文章到文化的升华,有厚度

    最后一个策略是运用。《新课标》提出:要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所以我创设生活情境勾连运用。这是生活层。

    这五层层层推进,对偶特性和文言训练、圈点勾画的技能都贯穿始终。

    5.板书设计

    从右往左。对偶是窗口,透过这扇窗,我们在信中依次品读出三味。最后读出济世心,家国情。从右往左,也是经由文言、文章、文学到文化的过程,起点是浅显易懂的句式,终点是立德树人的目标,浅入深出。

  • 《一日无书百事荒芜》
  •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这是欧阳修说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杜甫说的;“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这是刘向说的。许多人都认为读书很重要,我也这么觉得。

    从小我就有很多玩具,但是它们都勾不起我的兴趣,我一直深爱的就是——书,各种各样的书。

    小时候我爱看图画书,绚丽多彩的图画,奇形怪状的文字,栩栩如生的人物都能引起我浮想联翩。记得在我四岁多的时候,一次和妈妈在图书馆看书,我拿着一本《爆笑校园》边看边笑。妈妈睁大好奇地眼睛:“儿子,这个故事这么有趣啊?能和我分享一下吗?”于是,我开始滔滔不绝地给妈妈讲述故事的内容。听着听着,妈妈也捂着嘴,忍不住笑了。那时候我还以为是故事情节也吸引了妈妈,后来才知道,妈妈是被我创编故事的行为逗乐了。

    长大后的我,不再满足于图画书带来的乐趣,我开始关注书籍中的文字,从文字中感受乐趣。我爱看的书很多,比如《窗边的小豆豆》《昆虫记》《三国演义》《水浒传》……从《窗边的小豆豆》中我看到了小豆豆的可爱、淘气,感受到了小林校长的宽容与随和,希望自己也能在巴学园学习。从《昆虫记》中,我知道原来昆虫和人类一样有灵性。从《三国演义》中,我认识了神机妙算的诸葛亮,他舌战群儒、智激周瑜、草船借箭,让我百看不厌。

    书不仅能给我带来乐趣,丰富我的知识,它还是时刻陪伴我的最好伙伴。妈妈总是很晚下班,但是一个人在家的我从不会寂寞,正好可以趁此机会在书海中自由翱翔。

    有一天晚上,妈妈又要开会,我心中窃喜,拿出了早就想看的《骑鹅旅行记》。书中讲的是一个不爱学习、喜欢捉弄、虐待小动物的顽皮孩子尼尔斯,因为一次捉弄,而被小狐仙用魔法变成了一个小人。为了逃避动物们的追逐,他爬到了家鹅的身上,骑在大白鹅背上,跟着一群野鹅出发开始了长途旅行。突然觉得脚下一轻,哇,我也坐在了大白鹅的背上,正帮助野鹅群智斗偷袭它们的狐狸斯密尔。就在这时门开了,妈妈回来了,我从大白鹅的背上掉了下来,沉浸在书中的美梦醒了。

    读书是快乐的源泉,读书是慰藉心灵的良药,读书是一种精神的寄托。书籍就像阳光一样照亮了我的生活,我爱阅读。书是我最心爱的物品!

  • 《以和为本,致谐共生》
  • 美的真谛就是和谐。这种和谐体现在人身上,就造就了人的美;表现在物身上,就造就了物的美;融汇在环境中,就造就了环境的美。——冰心

    “和”字的理念宽广深刻,在《辞源》中“和”就有“调”、“顺”、“合”等多种释义。早在西周末年,周太史史伯就提出“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著名命题。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字的意义也更为具体细化,“和”就是太极图的圆圈,是维系阴阳鱼对立统一的矛盾合体。

    “谐”由“言”与“皆”组成,意为“大家同时开口说话”,东汉的许慎在《说文》中说:“谐,恰也。从言,皆声。”

    “和谐”一词最早出现于《诗·周南·关雎》中,郑玄笺:“后妃说乐君子之德,无不和谐。”“和”与“谐”结合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具有哲学意义的新词组。在历史奔腾的长河中,“和谐”的意义囊括了世间万物,正如题记中冰心所说的那样,和谐体现在人、物、环境中,是无机世界与有机世界的融合统一。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以和为本,致谐共生。《论语》中说:“君子和而不同”“礼之用,贵在和”小到邻里亲朋,大到异国邦交,“和谐”都是建立友好关系的重要基石和描绘美好蓝图的神奇画笔,这样的“和谐”不是要求人人思想统一,事事千篇一律,而是在不同文化熏陶下对外来相对事物的包容和理解。中华文化中“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前提和核心就是“和”,“和”操纵万物;而“谐”是“和”思想的终极目标,是理想的人人关系;和谐的人人关系才会构筑一个和谐的大同社会,和谐的大同社会才能引领一个国家的美好未来。孟夫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句话强调了和谐的社会关系对一个国家的影响,它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世界的美,就体现在人人和谐上。所以与人交要以和为本,力求和睦共处,求同存异,才会致谐共生,共建友好温馨的社会环境。

    美学中的和谐,以和为本,致谐共生。“和”一字是从古代乐器及其演奏的音乐中发源的。中国古人通过音乐提出“和”的理念,而音乐又源于天地自然之和。《琵琶行》中白居易描写抚琴女弹奏琵琶时“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就展示了各种音符之间的“和谐性”。虽然是不同的旋律和基调,然而结合在一起时却迸发出强烈适宜的音乐美感,毫不突兀,反而有“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的爆发力,令人拍手叫绝。这就是由“和”致“谐”。叶圣陶先生的《苏州园林》中就有“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由此可见,在建筑学方面“和谐”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核心。中国的建筑无论是豪华雄伟的宫殿,还是简朴至约的茅草屋,都讲究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致力于构建出一幅完美的画卷。美学中的和谐,以和为本,强调各部分的协调一致;致谐共生,将每个独立的个体完美地融合于它画面质感的整体中,犹如把璀璨的宝石嵌入华贵的皇冠中,使其恰到好处,浑然天成,共生共衍。

    人地和谐,更要以和为本,致谐共生。三毛说:“世间最平和的快乐就是静观天地与人世慢慢品味出它的和谐。”世间万物共生共存,无机世界与有机世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于是“和谐”在这种人地关系中就显得十分重要了。随着科技的进步,环境问题却频频爆发,似乎飞速的发展带来的是地球的不堪重负。就此情况,我国提出了“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把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作为一个重要的内容。”环境是人类生存的载体,历史经验表明,当人类与自然处于平等、互利、和谐的关系时,自然也能为人类提供良好的生存和发展环境。近日竣工的世界大桥港珠澳大桥中便体现了“人地和谐”这一理念,工程师们“舍近求远”只为保护海里的白海豚,维护它们的家园安宁。超级工程与中华白海豚相互守望,是人与自然和谐美丽的画卷。所以人与自然之间要以和为本,共存共在;致谢共生,互融互利。

    “和谐”不是一把丈量尺规制万物,它是大局的指挥者,是纵古流长的纽带,维系万物的平衡,使其各归其位各司其职。“和谐”不是抽象的形容词,它存在于每人生活中的每一寸土地,每一次呼吸。人人关系的和谐,铸就社会环境的和谐,社会关系的和谐,描绘国家美好的画卷;人人关系的和谐,派生出物物关系的和谐,物物关系的和谐,推动了人与自然的共生的温馨画面。《中庸》中说:“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以和为本,悦纳他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致谐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