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味浓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2-22 11:09:48
  • 《他们过年年味浓》
  • 夜里,外面风不停敲打着门窗,雨哗啦啦的下着,真是寒气逼人。但一阵阵欢声笑语从我家传出,是我们正在谈着父母那时过年的那些事儿。

    吃过晚饭,大家围绕在桌旁,柔和的灯光照在我们身上,客厅里茶香袅袅,家人情深意切,一幅温馨的景象。我忽然来了兴致,问道:“爸爸妈妈,你们小时候是怎样过年的呢?”妈妈一听,像想到了什么似的,眉毛上扬,笑容在脸上绽放开来:“我们那时候过年可有趣了,腊月十几,家家户户就开始打扫卫生,一定要把家里的边边角角打扫干净。”“那时候我们要准备做豆腐,做馒头,凌晨一两点钟就要起床去看看,因为蒸馒头房里缭绕着雾气,进去了就感觉自己是一位仙子,在云里穿梭。”“屋子里很暖和,我们累了还可以躺在一旁的干草上睡觉。”爸爸跟着说道。我一脸羡慕的看着爸爸妈妈,心里不停的赞叹。妈妈见缝插针的补充到:“等到你醒了,馒头也就做好了,因为它有一种好兆头,代表生活红红火火,蒸蒸日上。” 妈妈接着说:“等到了大年三十晚上,我们要吃年夜饭。平常我们只能吃一些咸菜搭配粥,没有其他小菜。只有到了过年,村子里会杀猪,只有过年才能吃肉。到了三十夜晚上,鸡、鸭、鱼的香味儿飘满了整个村庄。”妈妈一边说一边兴奋的笑着,仿佛真的闻到了香味儿似的。爸爸也连忙补充道:“吃过饭就开始放鞭炮,鞭炮都是一串儿一串儿的,鞭炮质量不怎么好,我们常常把没有炸开的鞭炮捡回来,用火柴点燃了一根香一个接着一个的放。”爸爸说着一边还做了一个个向前扔的动作,好像在放真的鞭炮一样。妈妈看了一眼爸爸,摆了摆手,我不知道你爸爸他那时怎么样的?那时有电视机的人家很少,到了8点,大家会聚到有电视的人家家里看春节联欢晚会。晚上我们激动得睡不着,一会儿摸一下新衣服,一会儿想着第二天拜年,到了后半夜才睡着,就希望早点起来出去拜年就到人家拿糖,上衣裤子的口袋里全是糖。最有趣的是,吃完糖,我们会把糖纸一个个碾平,折成好看的莲花形状,下面挂个铃铛,风一吹就发出“叮铃”的声音,好听极了。“爸爸妈妈还在不停的说着,我好像也回到了那时,沉浸其中。我想那时虽然科技不怎么发达,但那时他们无忧无虑,非常开心,我也真想来到那时体验一番丰富的春节。

    看着爸爸妈妈那幸福的表情,感受他们那时的快乐,我感到无比欢乐。一家人团聚在一起的幸福时光永远留在我的记忆中。

  • 《虎虎生威年味浓作文850字》
  • 在声声爆竹中,我们迎来了中国人最盛大的节日——春节。家家喜气洋洋,挂上红红的灯笼,贴上吉祥的春联……小伙伴们,快来看看我家的虎年吧。

    正月初一,我早早地起床了,穿上妈妈给我新买的衣裳,戴上可爱的虎头帽,走到镜子面前照了照,嘿嘿,真是虎头虎脑,精神气儿十足!我蹦蹦跳跳地来到了客厅。哇塞,墙上挂了一串串的小红灯笼,就连地毯和桌布也换成了红色,茶几上、电视柜旁、餐桌上,鲜花盛开……整个房子到处洋溢着一派过年的喜庆!

    见到爷爷奶奶,就作了个揖,大声说道:“爷爷奶奶,我给你们拜年了!祝爷爷奶奶新年快乐、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听了我一番吉祥祝福的话,爷爷奶奶乐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爷爷亲切地抚摸着我的头说:“谢谢我的乖孙女,我们也祝你新年好!学习好!在新的一年里快快乐乐的成长!”随后便从口袋里掏出一个鼓鼓的大红包,塞到我手里。我心里那个美滋滋! 

    瞧,爸爸正低头忙乎什么呢?我赶紧跑到爸爸身旁问道:“爸爸,我们怎么还不贴春联呀?你看家家户户都贴上了。”爸爸不紧不慢地说:“别急别急,你看,我正准备贴春联呢。”“你能做小助手吗?”爸爸转过头问。“当然!”在我的配合下,爸爸顺顺利利地在大门口贴好了一副对联。“春风浩浩人迎暖,紫气腾腾虎送吉。”爸爸摸摸我的头,笑着告诉我:“对联非常喜庆,预示着在新的一年会吉祥如意呢!”

    今天的大厨是妈妈,到了晚上,我和爸爸便当起了她的小助手。一阵阵香味从厨房不断地飘出来,“开饭啦!”妈妈一声招呼,我一下子就窜到了餐桌旁。鲜嫩的清蒸鱼、红红的糖醋排骨、金黄的烤鸡翅,哇,还有火锅!太丰盛啦,我狼吞虎咽,三两下,肚子就鼓得像个小皮球。奶奶嗔怪道:“你个小馋猫,这个年里恐怕又要长几斤肉了。”我一边往嘴里塞肉,一边说:“吃饱了才有力气减肥呀!”哈哈哈哈……全家乐开了怀。

    吃完晚餐,我们全家又来到了院门外的场地上放鞭炮。“火龙蛋”“小金鱼”,一朵朵烟花在夜空中绽放开来,姹紫嫣红,把夜空装点得分外美丽、婀娜。

    虎年已经来到,今天这个幸福又快乐的日子,家人团聚的美好景象,已经深深地刻在我的心里,使我倍感幸福。这年味儿,真浓!

  • 《回眸往昔年味浓》
  • 上世纪五十年代,正值我的童年。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我们小孩子最渴望的就是过年,在浓厚的年味里才感到乐趣,这个乐趣的过程是最快乐的时候。

    一进腊月,临村王庄每逢农历三、六、九日的大集会越来越热闹。母亲带着我去赶集,集上有卖各式各样年货的,我们边走边看,母亲给我买了两尺红头绳(毛线的),又到供销社买了我喜欢的“花洋布”,准备给我做一件新棉袄过年穿。我清楚的记着,最好的“洋布”三角二分一尺,次一点的两角八分一尺。那时买布除了钱以外,买布要用凭国家给每人每年发的一丈七尺三寸布票限制。所以父母总是省着穿,更多的是穿自己织的老粗布,穿旧了用一包染料一煮又新了。赶集买年画也是家家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把年画贴到屋里的显眼位置,既做装饰又有喜庆的意思。我和母亲在画摊前,看看这张看看那张,张张喜欢看得我眼花缭乱,但母亲只许买两张。买了年画以后,我一手拿着爱不释手的画,一手牵着母亲的手,走到另一处的人群里,踮着脚看耍猴子,在铛铛铛的锣声中,猴子跳来蹦去真好玩;耍猴子的旁边还有卖膏药的,变魔术的,一个摊位挨着一个摊位。

    我最感兴趣的是看“西洋景”,我执意要看,母亲不给买票拉着我就走。边走边说:“西洋景,往里照,里边有个黑狸猫,咬屁股喽,快跑”于是就往回家的路上跑。

    其实,那时的“西洋景”也就是民间的一种游戏器具。用一个大箱子一侧挖几个小圆洞,箱子里面放十张左右图片,根据光学原理暗箱操作用手摇切换。人在小圆洞口往里看,就显得神奇奥妙,那些画面又是外国的风俗人情画,就格外显得神奇,短暂的两分钟就看完了。看一次是五分钱,可是在那个年代,那五分钱要比今天的五块钱价值高的多。

    腊月二十三老灶爷上天的日子,也是个大扫除的时间,如果遇到天气好,大都在这天扫房子。扫房要先把老灶爷的神码拿下烧了,送老灶爷上天,然后开始扫房。那时卧室和厨房不分,烧的是煤火,把屋里弄得乌烟瘴气,尘土纷飞。扫房时母亲先把东西搬出门外。再用一条“羊肚子”毛巾包着头,那时没有口罩,就再用一条毛巾围住嘴,前面只露出两只眼睛。母亲一人在屋里把炕上的苇席掀起来拿到外边,再把炕上的杆草一点一点抱出去摊开晒,母亲不让我进去,里面尘土太大,我只好在外边玩。母亲把房梁上,墙壁上,圪里圪崂,每个缝隙,都扫得干干净净。打扫完毕母亲成了一个土人,头上的毛巾变成灰色的了,衣服脏兮兮的,我帮母亲扫身上的灰尘。接着,母亲又把在太阳下晒的杆草,拍打拍打抱回屋里铺在炕上。最后我和母亲拿起小棍子在苇席上敲打,那缝隙里的灰尘就飘飘荡荡从席缝里飞出来了。待干净的席子铺在炕上很暄乎,我兴奋地一直在炕上跳来跳去。

    窗户也糊上新买来的码头纸,上面贴着母亲自己裁的窗花美极了,就连那陈旧的木头窗棂也显得精神多了。干净的墙壁上,贴上两张新画,这家变了个样。然后我蹦跳着去找小朋友来我家看画,炫耀一下我焕然一新的家,既而又到别人家去看画。心里那个美滋滋的味道真是无法形容。

    除夕那天,家家户户都贴上新对联,有的挂上红灯笼。晚上,鞭炮声渐渐响起,我们几个小朋友,兴致勃勃地跑着,跳着,看灯火,瞧瞧这家的红灯笼,看看那家的红对联、花吊挂(吊挂,是用几样不同颜色的彩纸,合在一起,自己裁剪出各种花样的图案,分开贴在门头上下垂着)。一会儿,村里的锣鼓队,咚咚咚,锵锵锵,从大街走过,孩子们都跟在后面说着、笑着、跑着、闹着。锣鼓队从家家门前走过,预示着敲去了疾病,迎来了健康。敲去烦恼,迎来了欢畅。敲去贫困,迎来了一年的财旺和吉祥。

    睡梦中的我,被此起彼伏的鞭炮声惊醒。慌忙穿上母亲为我做的新衣服,小辫子上扎上红头绳,心里又美又甜,我帮母亲摆贡上香点蜡烛。父亲要放鞭炮了,我躲在屋子里捂着耳朵。等家里的事做完之后,就该出去拜年了。在拜年的时候我也尾随着大人去,走到哪一家,长辈和小辈们说着客气话的同时,也会端出糖盘子拿两块糖果给我。我跟着去就是为了得到这两块糖果。

    过年穿新衣服吃饺子,吃白馍吃糖果,家里贴着新年画,那锣鼓的鸣声,那蜡烛柔和的光亮,那此起彼伏的鞭炮的火药味儿融为一体,就是年的味道,就是年的载体,是我童年记忆里最美的画卷,它承载着我童年的快乐。

    洺水河创意作文 指导老师 罗修学

  • 《过年习俗:打豆腐》
  • “小孩,小孩,你别急,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到,年味浓。今年过年,我来到外婆家,体验到了乡村那不一样的过年习俗——打豆腐!

    下午四点,我和小伙伴们玩得正开心。突然听见“哗啦啦”的声音,我循声望去看见外婆正在往一个大木桶里倒豆子。我们几个立马冲过去,嘻嘻哈哈地问外婆:“外婆,您要干嘛?为什么把豆子倒入桶里?” 外婆笑而不语。看着一颗颗飞入木桶里的黄豆,我忍不住伸出手掌接住它们,可是那些调皮的家伙倒不高兴了,嘟囔着:“快放我们下去,我们要去游泳了!”我只好放开手,小豆子们跳入水中,尽情地享受着井水带来的乐趣!等外婆直起腰,放下袋子,我忍不住又问:“外婆,这么多豆子到底是要做什么?外婆高兴地回答:“这是要准备做豆腐过年呢!”“是我最爱吃的那种三角形的豆腐吗?” “恩,就是那种,今年多做一些,你多吃一些!” “哇,太好了,那我可以看您是怎么做的吗?” “当然可以,不过,现在只是第一步:浸泡豆子,明天才开始做。”

    第二天一大早,外婆就把泡得胖嘟嘟的豆子,沥干水,再清洗一遍,挑到专门打豆子的作坊里去,打成豆浆状。没过多久就看见外婆回来的身影,我迫不及待地跟着外婆进入了做豆腐的屋子。外婆把打好的豆浆用棉布和木棍做好的大型漏斗(正方形的棉布的四个角分别系住“十”字架的末端)里,将豆浆和豆渣分离开。看着外婆摇着木架,豆浆就顺着棉布的底端流出来,就觉得好新鲜,这是我从来没有见过的。外婆见我跃跃欲试的样子,问我:“你想试试吗?”“我睁大眼睛,连忙点头,太想了!” 我学着外婆的样子,左一下右一下摇着,可是木架纹丝不动,我咬牙再试,还是不行。外婆哈哈大笑,说道:“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的!”这时,外公已经把豆浆都倒入了大锅,用大火烧开,盛出放入木桶,冷却,直到表层凝结成一层厚厚的豆皮,再把豆皮炼出来。“石膏水磨好了吗?”外婆朝小舅说了一声,“马上好。” “入膏”是做豆腐最关键的一步了。外婆一手提着石膏水,一手拿着大瓢,加入一瓢石膏水,就在大木桶里轻轻搅动几下豆浆,一连加三四次后,原本纯纯的豆浆出现了白白的云一样的豆腐脑。每加入一些,就更浓稠一些,看着这神奇的变化,我连连赞叹,这其中应该是有着科学奥秘的,只是目前我还不懂!

    大约在半个小时左右,大木桶里的豆腐脑就变成了白嫩嫩的了,这时,外婆才小心翼翼地把豆腐脑舀入木质的正方形盒子里。盒子里用棉布垫底,四周余留一部分,将装满盒子的豆腐脑盖上棉布、木盖。过一会儿,再在木盖上放上一桶水,帮助木盒子里的豆腐加速排除水分,形成固体状。

    等水滴的差不多时,外婆把盖子打开,掀开布,太不可思议了:刚才还是液体状的豆腐脑,现在却变成了一块嫩嫩的豆腐,一盒白嫩的豆腐就形成了。用刀划开成一小块一小块,就是我们平时在市场见到的那样的豆腐了,真实太神奇了!

    到了下午,外婆把白豆腐切成三角形,炸成金黄色,待过年了,加入大块肉一起慢慢熬制。咬一口浓汁溢满整个口腔,只剩下满足了。这独特的味道,是外婆家的味道,乡村的味道!

    这传统的年味持续了上百年,外婆的外婆就开始做,乡亲们乐此不疲,每年过年每家都要做:为过年而忙碌,为思念乡味归来的儿女而忙碌,为独特的味道而忙碌......

    这种纯手工的年味已经越来越少,我希望能延续的更久一点,再久一点。

  • 《东台的鱼汤面》
  •     家乡的鱼汤面以汤白味浓而闻名遐迩。早在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就获过奖。1910年,陈毅将军率部北上经过东台,东台各界人士举行欢迎大会,这鱼汤面受到陈毅将军的赞誉。 鱼汤面的制作关键在于“汤”。

        买回来的螂鱼,一条一条洗干净,把腮扒光,把鳞除尽,放在清水中泡三小时,不断换水,取出晾干,然后才能下油锅炸,并配上熟猪油、虾子、姜葱等作料。炸鱼时不可用猛火,以文火偎煮,直到起酥时捞起。 其次在于熬汤的水。切不可用自来水,否则,熬出来的汤油腻、腥气。做鱼汤 面的水一般用河水、井水或隔年的水(前一年卜的雪,用大缸装好,埋到地下,第二年取出来的水)。

        汤烧到起厚时即可,用汤筛过滤或沉淀一下即成。这样熬出的汤.汤白质优,味鲜而不腻,质厚而不粘,令人百吃不厌。下面条时,要宽汤大面,即将细长的面条叠放在汤碗内,_上叠露出汤面,有少许翠绿的蒜点缀其上,再在鱼汤面上放几块东台特产--一脆鱼,那味道绝了。 朋友,到东台不吃一碗鱼汤面,犹如到苏州不游虎丘一样,乃是一件憾事。如果你到了东台,莫忘记吃碗鱼汤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