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把古董当成宝,有人把金银首饰当成宝,而我的奶奶却把挂钟当成宝.
棕红色的钟身是木质的,没有华丽的雕刻,甚至那棕红色的油漆随着时间的流逝也变得暗淡无光。
它的表盘是白色的,年头久了在空气中氧化变得暗黄。黑色表针也没有那么黑了,表盘上12个阿拉伯数字,仍像一个个士兵一样坚韧挺拔。再看看表盘中间有两个黑洞,说起这黑洞是挂钟能量的补给站,只要钥匙在这上拧一拧,钟摆就有规律的摆动起来。
挂钟有个长方形的门。上面是一个圆形的玻璃,这是为了看清表盘,也是阻挡灰尘。下面是带花纹的正方形玻璃,是为了露出钟摆,不用插电,无须电池,只要每周上一次弦,它就像一匹不知疲倦的小马飞奔在草原上。
听奶奶说:原来是菜农的时候,每天早起去市场卖菜。当时没有钟表看时间,每天早早到市场,要等很久才开门。于是他们决定买一个挂钟,省吃俭用攒了大半年才买到这个宝贝。
这不仅一面挂钟,它承载着奶奶的青春。至今为止一直挂在最醒目的地方,也是为了告诉我们,“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一支勤劳的笔,蘸了回忆和时间的墨水,写出了奶奶的青春。
春光明媚,微风拂过,窗外的树叶从树上飘落,飘进窗户,飘过桌子,最后落到那个老挂钟上。
哦!那块老挂钟已经很有年头了。从我有记忆开始,它便一直出现在我的视野中。奶奶每天精心地擦拭一遍又一遍,因此它一如之前那么耀眼明亮。它一副威风凛凛的样子,钟两边的金柱巍然耸立,正中间的金马做出奔腾的架势——像要奔向天际,又似朝天咆哮。
钟面上有两个小孔,那是给钟“上劲”的地方。我最喜欢拿钥匙插进小孔,一边转15下,等它到整点的时候就会发出浑厚响亮的低吟,“当 ——当——”那声音悦耳动听,整个人不禁陶醉起来。钟下半部分是玻璃罩面,上面印着几朵像刚刚升起,还带着亮光的太阳一样美丽的鲜花,时隔多年,它依然这么盛放。
别看老挂钟如此小巧,却带给我无限乐趣。它方方正正,却有深刻情感;它普普通通,却蕴含秘密。听爷爷说,这钟是1984年来到我们家的,比我爸爸年龄还大,当时是爷爷花了两个月的工资买来的,到现在它变成我家里的一份子,继续传承下去。
尽管现在有先进的电子表,多功能的机械表,但是我家的老挂钟依旧挂在那里,继续着它的故事——记录着我的童年!陪伴着我的成长!见证着我的快乐!
“嘀嗒,嘀嗒……”墙上的挂钟已经敲过十一下了,我还是睡不着。我不敢相信董伯伯真的去世了。 想想白天噩耗传来时,楼里的邻居个个都那么伤心,妈妈哭了,爸爸含着泪花坐在小板凳上沉思的情景,我怎么能入睡呢i董伯伯那魁梧的身影,浓眉下慈样的目光,总在我眼前浮现。一合眼我就仿佛听见他那爽朗的笑声,亲切的话语。多么可敬可爱的童伯伯呀! 想起三年前我们刚搬到这座教师楼时,第一个迎接我们的就是住对门的这位热情的邻居。当时正放署假,酷暑笼罩北京城,热得人们头直发昏,董伯伯却楼上楼下地跑着。大衣柜、小衣柜、双人床……
哪件家具抬上五层楼,没有董伯伯的功劳!搬完东西后,董伯伯的背心黑一块、黄一块,上面的汗水能拧出一小盆来,恐怕他自己搬家时,也没有出这么多汗。 爸爸因工作需要常常出差,有时一走就是两三个月,董伯伯经常过来询问,有什么需要帮忙的。我家的煤气罐常常是董伯伯给换气,别看他已是五十来岁. 的人了,那么重的气罐,他扛起来就走。每当遇到这种情况,我真恨不得自己快快长大,别让董伯伯再为我家受累了。可是,万万没有想到,他却过早地离我而去了。
思前想后,我怎么能入睡哪? 董伯伯是北京市三中的老教师,他的学生经常来看望他。他的学生可棒啦!有的现在已经当了党委书记,有的成了工程师,有的当了外科医生,有的还是先进生产者。听爸爸说,他已经当了三十多年老师了,真是桃李满夭下。难怪他的卧室里挂了那么多大奖状, “优秀党员”、“先进教师”、“优秀园丁”… 想起董老师平日里对我的关心,我的鼻子一阵酸涩,眼泪不由自主地滚落在枕巾上。几年来董老师的理发手艺,好象是专门为我学的;董老师那么多有趣的故事,好象是专门为我准备的。每当我生活上遇到困难,经常是他帮我解决,每当学习上遇到难题,常常是他不厌其烦地为我讲解。可是他,却这样匆匆地离去了。董老师,我怎能不想您呢!
【简评】本文通过对董伯伯往事的回忆,赞硕了这位老教师乐于助人,热心教育事业的可贵品质,表达了作者的深切怀念之情。这篇纪念性的文章,语言朴实,感情真挚,读来感人至深。 叙事与抒情紧密结合,取材点面结合,是本文一大突出特点。全文抒情文字,约占五分之二篇幅。如果没有扎实的叙事内容,抒情会流于空泛,乏味。但小作者善于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处理叙事材料,内容具体、充实,写得有血有肉。回忆往事,仅选了帮 ’助搬家和换煤气罐两个具体事例,着熏表现董伯伯助人为乐的精神。而写釜伯伯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则从 “面”上作概括叙述,只写了他所教学生的情况,及外室所挂的奖状等。这样,既有全面印象,又能突出重点,于叙事中抒发自己纯真的感情。 文章开头和结尾的抒情文字,写得很有特点。童伯伯刚刚故去的蛋耗传来,楼里部居和全家人的神态,自己回忆往事时的心理和表情,描述遏真,娓娓动人。
外屋的挂钟“当当”地响了六下。
海开始在床上挣扎着,将身体挪近那扇靠床的窗。近了!近了!最后双手抓住窗框,吃力地将上半身拉起来,靠在破旧又被自己身体擦新的泥墙上。—不知自己前生造下什么孽障,上天要给他一个下半部全不能动的身躯。十几岁起,就一直与这床打交道,十多年了。
他靠稳了身——这破泥墙已是他最好的依靠,一手抓住窗框,另一手趴在窗台上,就用他那优郁而暗淡的目光,注视着窗外——
外面,近窗处有一块空泥地,是别人推平准备建点什么的,赤黄一片。一条小径向外,延伸到约摸百米开外的一个操场上,那是一所小学的分校的,不大,只在一头装着一个篮球架。后面是一幢二层楼房,不大,用石灰粉刷着,墙壁已很破旧,显然已建多年。前面只有几棵平平凡凡的常青树。下面是一些单杠、双杠等器材。每天的这个时候,都有一个漂亮的女孩来这里做做体操,压压腿,那可算得上一天最好的风景了。
对于一个生理正常的人来说,这不算美。但对子海来说,这景致已是他心目中最美好的了。他每天都在这个时候挣扎起来,捕捉这难得的一霎。这个时刻,他可以忘掉自己是一位有身体缺陷的人,以及由此而引起的悲观和痛苦……敢说,要是每天没有这个时刻的话,他的生命色彩会失去三分之二或者更多。
有一天,他发现那块赤红色的空地上多了一伙人马,正忙碌着,人声鼎沸,杂以机器的叫嚣。—他知道:他们正在那里建屋子。
朋友有时见到他看风景的情形,建议他说:“将它画下来吧!你是有能画的天赋的,画下来,你就可以时刻拥有这美好的一刻了。”说完,朋友就把纸、画笔轻轻地放在窗台上。但海没有说什么,不说画也不说不画,似乎无甚反应,只顾一味地依然入神地盯着窗外的一切。
时间一天天过去,他依旧每天看风景。世间,万事万物都在运行、变化,窗前的那堵泥巴墙也在工人们汗水浸染中渐渐长高。只有那张白纸依旧是白纸,并没变。
小球场、小楼、小草、树、单杠、还有女孩,一切依旧。但那堵日益增高的泥墙,将它们威逼得越来越小,甚至越来越不健全!
那一天海起床时,他已看不到往日的那一切:由球场、楼房、树组成的画面。他看到的,是一堵又高又大的、光秃秃的泥墙,土黄色,上面还有许多凹凸不平的土疙瘩,使人一看就产生一种犹如看蟾蛛背的感觉,浑身战栗.
恰巧在这一天,他生了一场大病。第二天,他忍着病未愈的痛苦,再挣扎起来,发现窗前依旧是一堵“蟾蛛皮”似的泥墙。
从此,那以前的一切风景永远地被泥墙取代了!
泥墙,泥墙,泥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