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薄暮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09-20 09:02:46
  • 《薄暮夕阳》
  • 今天是忙碌而又充实的一天。

    放学回家的时候,我趴在走廊上,看着远方的山,泛起一层层的红晕,我知道,这个时候太阳又该沉入西山了。

    那是一道非常亮丽的风景线,太阳的最后一抹余晖撒落在大地之上,哺育着大地之子,那是白天与黑夜的分界线。鸟儿从天空中划过,形成一道道的弧度。

    我不禁在想,这么漂亮的风景。被夕阳笼罩的山下,那里人们会不会也会像我一样感叹,感觉自己像进入了一个桃花源般的地方。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逢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夕阳也是最能引起人们情感的东西,对家乡的思念,对亲人的眷恋,对爱人的欢喜,都包含在这金黄金黄的光辉之中。

    我该如何赞美大自然,赞美这绝美的夕阳。越是美的东西月无法用朴智的语言来描述,这些我们所能描述的,只不过是冰山一角罢了。

    不知不觉,我的思绪又沉入其中,陶醉。

  •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野望》王绩原文赏析和翻译》
  • 野望

    【唐】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注  释

    东皋:地名,在今山西河津,诗人隐居的地方。皋,水边地。

    薄暮:傍晚。薄,接近。

    徙倚(xǐyǐ):徘徊,来回地走。

    依:归依。

    秋色:一作“春色”。

    落晖:落日。

    犊(dú):小牛,这里指牛群。

    禽:鸟兽,这里指猎物。

    采薇:薇,是一种植物。相传周武王灭商后 ,伯夷、叔齐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饿死。古时“采薇”代指隐居生活。

    译  文

    黄昏的时候伫立在房舍东边的高地怅望,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每棵树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都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放牧的人驱赶着牛群回家,猎人骑着马带着猎物各自遂愿而归。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只能咏一曲长歌来怀念古代采薇而食的隐士。

    赏  析

    这是一首描写秋天山野景致的五言律诗。诗风疏朴自然,于平淡中表现出诗人“相顾无相识”的抑郁苦闷的心情,同齐梁以来绮靡浮艳的文学风习大异其趣。全诗洗尽铅华,为唐初诗苑吹进一股清新的气息,是王绩的代表作之一。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首二句以抒写情性为主。“东皋”,泛指王绩家乡绛州龙门附近的水边高地,借用陶渊明(归去来辞)“登东皋以舒啸”的诗句,暗含诗人归隐之后,尝耕东皋之意,故而自号“东皋子”。“徙倚”,是徘徊的意思。“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诗句。这两句诗以平平淡淡的叙述,首先推出薄薄暮色之中,诗人兀立在东皋之上,举目四望,一种莫可明状的孤寂无依的愁绪涌上心头,使之无法平静下来,以此观景自然会涂上一层心理上的不平衡色彩,并为中间四句写景提供巧妙的铺垫。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这是诗人对眼前景观的粗线条的描绘,着重于色彩的透明度,层层树林已染上萧瑟的金黄的秋色,起伏的山峦惟见落日的余晖,这是多么宁静、开阔、美丽的画面。纵使在淡淡的暮霭之中,人们还是能够感觉到山野间秋林、落晖的光与色的强烈辉映。接着,诗人的笔锋又转向动的叙写:“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着力刻划视野所见山野放归的生动场景,为整个静谧的画面,注进一股跳动的情致和欣然的意趣。句中的几个动词“驱”、“返”、“带”、“归”。用得自然而精警。这种动态式的描写愈发衬托出秋日晚景的安详宁静,诗人于一静一动的描写之中,把山山树树、牛犊猎马交织成一幅绝妙的艺术画卷。光线与色彩的调和,远景与近景的搭配,都显得那么白然和谐,令人不能不产生某种遐想,甚至忘情在安逸闲适的田野之中。

    可是,身临其境的王绩,他的感受远不能像田园诗人那样得到精神上的慰藉,油然而生的却是某种茫然若失、孤独无依的情绪。“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这最后两句完全道出诗人内心的苦闷和怅惘,既然在现实中找不到相知相识的朋友,那就只好追怀伯夷、叔齐那样不食周粟、上山釆薇的隐逸之士。有人评曰:“读《野望》篇,固知高士胸襟,超然物外,一腔隐情。千古自有知己。”((删补唐诗选脉笺释会通评林》)正深得本诗的主旨。

    本诗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经过以情写景、借景言情的层层深化描写,把诗人的孤寂彷徨之情与笼罩四野的秋色暮景巧妙的联结起来,给读者带来直觉的艺术观感和美的愉悦。诗中所蕴含的不尽之意,更使人们长久地咀嚼、回味。全诗语言质直清新,自然流畅,言浅味深,句句有力,为唐诗及后代诗歌语言的创新开辟先路。

    创作背景

    王绩入唐后以秘书省正字待诏门下省,不久辞官还乡。贞观中出为太乐丞,旋又告归。此诗应该就是作于诗人辞官隐居东皋(在今山西河津)的时候。

    作者简介

    王绩(约590~644),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隋末举孝廉,除秘书正字。不乐在朝,辞疾,复授扬州六合丞。时天下大乱,弃官还故乡。唐武德中,诏以前朝官待诏门下省。贞观初,以疾罢归河渚间,躬耕东皋,自号“东皋子”。性简傲,嗜酒,能饮五斗,自作《五斗先生传》 ,撰 《酒经》 、《酒谱》 。其诗近而不浅,质而不俗,真率疏放,有旷怀高致,直追魏晋高风。律体滥觞于六朝,而成型于隋唐之际,无功实为先声。

  • 《缘——我和图书漂流的故事》
  • 薄暮时分,夕阳如丝绸般柔软地斜射在教学楼四楼阳台上。“七彩苑”的书架上,堆放着一本本码放整齐的书。书架前,有个小女孩,扎着高马尾,架着一副粉色边框眼镜,只见她取下一本书,轻轻翻动书页,恰似久旱的禾苗在尽情吸吮知识的琼浆。那一刻整个世界似乎在一瞬间就安静下来。

    那个小女孩,就是我,是一名三年级的小学生。迷上读书,附小的图书漂流架功不可没。幼儿园时的我,对妈妈十分依恋,每天一放学后就是到附小寻找妈妈的身影。可惜妈妈总不能时刻陪伴我,怎么办呢?操场一个人玩太孤寂,妈妈对我也放心不下。这时候,妈妈牵着我的小手,来到书架前,自此,我与书架就有了不解之缘。眼前那一排排的书,犹如一把金钥匙,为我打开了通往书海的大门。每次一放学,我都会徘徊在每一层图书漂流架,找寻着心仪的书籍,轻轻拿起,来到楼梯前,缓缓坐下,翻开第一页,阳光照射过来,空气下四处飞舞的灰尘在阳光下闪烁着金黄色的光芒,我与书的倒影好似一副和谐唯美的画,妈妈告诉我学校周校长说过:读书的孩子是最美的,现在我读书的样子就是最美的样子。虽然我还不是一名小学生,那一刻我很希望自己快快长大,成为附小的孩子。

    如今的我成为一名附小学子,与图书漂流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每当下课时,亦或放学回家时,我总会特地光顾图书漂流架,最后都不得不在妈妈的不断催促中依依不舍地离开。在书海里,我认识了与众不同的长袜子皮皮,金铃,诸葛亮……足不出户就能游历祖国的山川河流,探索科学世界的神奇奥秘;懂得要尊敬师长等人生哲理,不断改变自己。

    时间悄然流逝,眨眼间已经过了将近三年的时间,我和图书漂流架的缘分仍然在继续……

  • 《家乡的芦苇荡作文850字》
  • 秋日薄暮,斜阳西垂,塘边霞光辉映,几尾斑斓漾起阵阵涟漪。晚风轻轻,吹起绒毛般轻盈的芦花,也吹动了我心中那片缱绻的美好。

    每至夏末初秋的日子。故乡芦苇的盛景便拉开了序幕。池塘浅浅,苇荡深深。微风轻吻,清波浮动,芦花轻颤微微。花枝纤长,略显羸弱,芦花却繁茂,半青半黄酝酿着秋色;层层叠叠,宛若飞鸟的羽,风一吹,便是张开了洁白的翅膀,即将畅游天际。这时候,芦花成了花的飞鸟,飞鸟便成了鸟的芦花。

    我曾在梦中无数次回望,望见便是那老家的池塘和家门外的芦苇荡。

    九月,芦花盛开,外婆牵着水牛沿着湖走。风吹过了,芦花纷纷欢舞起来。草丛里,水牛安静的理下脑袋,外婆摸摸它的头,就温和地笑一下,似乎想起了什么。我当时也跟着她傻傻地笑了。后来我们沿着湖水继续走下去,雾气蒙蒙里,好像没有尽头。像走进一首诗里,更像走进一幅画里,如同永恒的,爱的卷轴。

    往日夏夜,风也悄悄。临湖的院子里静谧安详,风声偶尔漏下的鸟鸣声,外婆讲故事的声音,混杂着水草湿漉漉的气息,微微氤氲着:“……人间既不能相见,唯在蓬莱仙山可以再见,但是蓬莱无路,只有靠青鸟传信……。”我揉揉眼睛,倚在她宽厚而温暖的胸膛,贴进她怦怦的心跳。

    天地远阔,睁眼是满天的星光,闭眼是璀璨的星河。

    …………

    一年一年,一天一天,风一样的吹着,而临水的院子里少了一个我。神话中两个互相思念的人虽再不能相见,却还能靠青鸟传信。

    然而我和外婆间却没有青鸟。只有风,这风从故乡的那一端吹来,渗透着芦花隐约的清芳,吹来外婆的笑颜和温暖的怀抱,她们紧紧地拥住我。

    我有好几次梦到那片芦苇之中忽然呈现的湖水,梦到飞扬的芦花,梦到远来的白鸟久久盘旋于湖面,梦到湖心芦苇静立。思念,随时随地而生,原来于迷蒙中,于隐隐约约中,那片芦苇于我,更像是一个象征,一片一片,连同故乡,渗进皮肤,流进血脉里,不可分离。

    “每一只船总要有一个码头,每一只雀儿得有一个巢。”遥远的家总在轻轻牵引着我,家乡的山水草本,皆似外婆温柔轻声的絮语,如浑然天成的诗,浸透着我悠悠漫漫的乡愁。原来,那片芦苇荡是属于我的宁静码头,是我想要栖息却再也飞不到的温暖巢穴。

    指导老师:刘旭

  • 《《野望》再创作》
  • 《野望》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夜晚是孤独的,他悄无声息的来到人间,为白天慢慢收了尾。我站在东皋举目远眺:世界如此之大,可我却不知该归依何方。走来走去,徘徊不定。想到自己跟曹操一样,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心里便有了一点安慰。远处的树林,仿佛失去了夏天赠予的礼物,毫无生机,一片枯黄。一轮圆日,慢慢地从金黄色变成了古铜色,像即将熄灭的蜡烛,越来越暗淡。落日的余晖给一座又一座连绵的山锋,镀上了一层金,秋风涌起,愈看就越显得萧瑟。放牧的人悠哉悠哉地甩着手上的鞭子,驱赶着羊群,吹着小曲儿,走在回家的路上,有了些“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的趣味。猎人骑着猎马走在小道上,满载而归。而我环顾四周,竟没有一个认识的人,只好也倚树旁,轻声吟唱起那首采薇,想到伯夷叔齐,想到隐居不仕。举起酒杯再次痛饮,直到那夕阳消失在地平线的尽头。茫茫天地间,只留我一人独自矗立在无尽的黑暗里……

  • 《叶子之歌》
  • 一个冬日的薄暮,斜晖脉脉,我漫步林间。

    一片片落叶,铺满了林中的小径。曾记得,在春天,叶子染绿了山水,点燃了火热的青春;在夏季,她张扬着生命,荫佑了万千生灵;在秋日,她热烈,浓艳,绚烂,翩跹地歌舞,忘情地浅吟低唱,在高山之巅,在溪水之畔,在深邃的林子深处;而此时,叶子躺在地上,静默如水,平淡而低调,坦然而安详。

    走在铺满落叶的小径上,脚下发出窸窸窣窣的轻响,柔和而舒适。小径悠长,落叶悠长,一直延伸到看不到边的尽头,仿佛要伴随我行走始终。落叶的颜色,有红色的,有橙色的,有黄色的,五颜六色的;但是,却没有绿色的,想必她从绿色中走来,已经绿遍千山。落叶的形状,有卷曲的,有缺角的,有百孔千疮的,各式各样的;但是,却没有舒展的,想必她从舒展中走来,已经释放了所有。

    叶子的一生,曾经抵御了雨,曾经经历了风暴,曾经穿越了严霜,最终完成了使命,圆满地归向大地。而在生命的最后,她知道时日不多,仍然美丽在风雨中,美丽在霜雪里,美丽在荒芜的大地上。她在风霜雨雪里成长,在风霜雨雪里战斗,一路上心无旁骛,一路上无尽地释放,这是何等的豪迈,这是何等的昂扬,又是何等的无私!

    “寒风摧木,严霜结庭兰”。当生命结束,她本可以骄傲,但是她没有在树上作片刻的驻留,而是潇洒而去,“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棵去”。就连掉在地上,她也本可以炫耀,但是她的伙伴们也不知道她过去的一点一滴。

    她安息在小径上,草丛里,荆棘中,溪水旁,薄如蝉翼,轻如鸿毛,碎如坠琼。当春天来临的时候,她又将化作一捧春泥,美丽着百

    “似烧非因火,如花不待春”。低下头,能够看到地上的落叶,甜美地仰望苍穹;而抬头,树枝上的叶子,仍然在向晚的风中曼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