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执政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2-21 22:57:12
  • 《苏东坡游赤壁》
  • 司马光执政后,把宋神宗贬谪的许多大臣都召回朝廷,其中有两个是宋朝著名的文学家——苏轼(音shì)和苏辙(音zhé)。

    苏轼兄弟俩,是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苏轼二十岁刚出头的那年,他的父亲苏洵带着他和苏辙到京城去考进士。主考官欧阳修,正在注意从考生中物色有才华的人。第一场考试下来,他在阅卷的时候,看到一篇文章,高兴得拍案叫好。

    考卷是密封的,上面没有考生的名字。欧阳修心里想,能写出这样精采的文章,一定是一个文坛能手。京城里有点名气的文人,欧阳修多少了解一点,这篇文章究竟是谁写的呢?他猜想了半晌,觉得从文章的风格看,很可能是他的门生曾巩。他本来想把这篇文章评为第一名,但是曾巩是他门生,评得高了,怕人们说他偏袒,就把它评为第二。

    直到发榜的那天,欧阳修才知道,那个写精采文章的不是曾巩,却是刚到京城的青年考生苏轼。

    苏轼考取以后,照例要去拜见主考老师欧阳修。欧阳修跟他谈了一阵子,觉得他气度大方,才华出众,打心眼里喜欢。苏轼走了以后,欧阳修跟他的老同事梅尧臣说:“像这样出众的人才的确难得,我真应该让他高出一头呢!”(成语“出人头地”就是这样来的。)

    欧阳修这番话一传出去,一些读书人听了都不服气。京城里这样多的人才,难道比不上一个初出茅庐的小伙子。后来,大家读到苏轼才气横溢的诗歌和文章,才不得不服输。

    苏轼出了名,他的弟弟、十九岁的苏辙也在同年考取了进士,他们的父亲苏洵的高兴劲儿就不用说了。但是苏洵另外有一番感触。原来苏洵也是个擅长散文的人。他在少年时期,没认真读书,到二十七岁那年,看到别人一个个都上进了,才发个狠劲读书。过了一年,考进士没考中,回到家里,一气之下把他过去写的文章,一把火烧了,从头学起,果然进步很大。

    这回,他带儿子到了京城,眼看儿子年轻轻的都考中了,怎么不感慨呢。他听说欧阳修是最重视文才的,就把他几年来写的二十多篇文章托人送给欧阳修,请欧阳修指教。欧阳修一看,苏洵的文章文笔老练,别具风格,就向宰相韩琦推荐,韩琦也很赞赏。后来,没经过考试,破格把苏洵任命为秘书省校书郎。

    这样,苏家父子三人在当时京城中都出了名。后来,人们把他们父子三人合起来称做“三苏”。

    王安石实行新法的时候,苏洵已经死了。苏辙在王安石手下干过事,后来,因为跟王安石合不来,被降了职到外地去了。苏轼主动要求外调,先后当过杭州、湖州(今浙江吴兴)等地方的刺史。他每到一个地方,都兴修水利,减轻赋税,提倡生产,做了一些对人民生活有益的事。

    后来,苏轼在湖州看到了地方豪强官吏的横行霸道,很不满意,写了一些诗,讽刺这些事。没想到这些诗传到京城,几个反对苏轼的官僚从苏轼的诗文里摘出几句话,诬陷苏轼诽谤朝廷,大逆不道。他们撤了苏轼的职,把他押解到东京,关在大狱里,想把他处死。

    苏轼在牢监里足足被关了一百天,受尽折磨。后来,因为实在算不上什么大罪,宋神宗才下令把他释放,贬谪到黄州(今湖北黄冈)。

    苏轼到了黄州,挂了个小小的空头官衔,实际上过着流放的生活。他穷得过不了日子,后来靠朋友的帮助,弄到一块地,自己耕种起来。他还亲自整理场地,在东边山坡上盖了一间屋。他给自己起了一个别号,叫东坡居士。后来,人们常把苏轼叫做苏东坡。

    苏轼在政治上失意的日子里,常常游览山水,写作诗歌,抒发他的心情。有一次,他打听到长江边有个名胜古迹叫做赤壁,就在一个月光皎洁的夜里,约了几个朋友,乘着小船到赤壁去游览。在那里,他想起三国时期曹操和周瑜大战的情景,触景生情,十分感慨。回来以后,写了一篇文章,叫做《赤壁赋》。

    苏轼不但是写散文和写诗的能手,而且在词的写作上也有很高的成就。他写的词,有一种与众不同的豪放风格。在游赤壁之后,他又写了一首《念奴娇》(词牌名)词的上半首是: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崩云,掠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苏轼是个博学多才的人,但是他在地理上却出了一个不小的差错。原来黄州的赤壁并不是周瑜火烧曹军的地方。三国的赤壁在现在武汉的上游,而黄州却在武汉下游。不过,黄州的赤壁却因为苏轼这一个差错出了名。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位大文学家,就称它为“东坡赤壁”。

  • 《读《报任安书》有感》
  • 两千多年前,西汉汉武帝执政时期,在狱中即将被腰斩的任安抱着最后一丝希望给司马迁写下了一封求救信。

    目光回到司马迁接到仁安的求救信的那一天。我们一同来以上帝视角来预测这样一件事:假如司马迁在接到仁安的书信后,确实在汉武帝面前为任安美言了几句,你觉得历史会如何发展?汉武帝会突然被司马迁感动,然后放了仁安,接着历史上就多了一个感人至深的“司马迁舍命救友”的故事,我们就多了一种写作素材?亦或是汉武帝直接无视司马迁的话,对仁安该怎么处置就怎么处置,从此这件事就随大江东去?不是说以上两种可能性完全没有,但从客观角度来说,可能性最大的结局为:汉武帝对一而再,再而三挑战其权威的司马迁忍无可忍,直接送他上黄泉路,历史上再无《史记》,鲁迅的评价中再无一句“史家之绝唱,无蕴之离骚”。那么请换位思考,如果你是司马迁,暂且不说你身上背负了编写《史记》这样的历史使命,你会去做这样一件吃力不讨好,反误了你的性命的这样一件事吗?我想大部分人都会拒绝。

    我相信在读完《报任安书》后,很多同学会有这样的想法:哎呀,仁安真是个倒霉鬼,交了一个假朋友,从而得到启发,以后交朋友要擦亮眼睛,得交真朋友啊。事实真的是这样吗?这件事结果的造成,除了司马迁自己的苦衷,其实我认为还有任安自己的失误。在自己性命攸关的紧急关头,他想起了在皇帝身边,自己的很好的朋友司马迁,他将司马迁当做了一根救命稻草,死死地抓住不放,可是他没有意识到,经过李陵事件之后的司马迁,已经开始变得谨慎,慢慢学会压抑自己,而同时,汉武帝对司马迁早就已经失去了往日的信任,转而变得猜疑,这种火上浇油的事情,司马迁是万万不会做的。他把司马迁想成救命稻草,但不曾想,司马迁自己也就是漫天飞舞的茅草,是无法给任安以支撑的。

    我时常在考虑,编者为何要把《报任安书》放在最后一篇,一定得有一个总结性的意义吧。而我自己,对《报任安书》,也是对《史记》做了一个小结。

    第一个关键词是:怨;都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那么司马迁固然不是圣贤,在遭遇皇帝的不信任,众大臣的排挤,以及身体上近乎羞辱的伤害后,岂能无怨?在《管晏列传》里,他怨自己没有遇上鲍叔牙一样的知音,在《老子韩非列传》里,通过对与自己命运相同的韩非表达同情来说怨,在《伯夷叔齐列传》里,他通过对伯夷叔齐的遭遇而抒发怨。或许有人会认为,《伯夷叔齐列传》中的司马迁,只是阐述了自己写史记的理由,希望自己通过书写《史记》来完成伟业,并没有怨恨包含其中。《诗大序》言:“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作者笔下的人物也包含作者的情感。孔子的《春秋》中同样也有对伯夷叔齐的描写,但只是对伯夷叔齐端正品行的大加赞赏,反观司马迁的描述,他所提出的思考是:伯夷叔齐是否对这个世界心存怨恨,难道我们不可以说,这其实也就是司马迁内心的怨吗?司马迁将这种怨投注到笔下的人物之中,在他的笔下,信陵君魏无忌在魏国生死存亡之际,大破秦军,但最后只落得个“病酒而卒”;在他的笔下,真将军周亚夫平定吴楚七国反,最后却因不愿受辱,绝食呕血而死。无数的爱国人士为国家赴汤蹈火,刚直忠贞,最后却结局凄凉。司马迁设身处地,悲伤他们的悲伤,不满他们的不满,为他们也为自己,道出对这个国家,对这个王朝,最深的遗憾。

    第二个关键词是:勇。之所以说司马迁勇,就是因为他敢于去面对世人的异样眼光。大多数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关注,学生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员工希望得到老板的关注,老人希望得到子女的关注。但有时过多的关注也是一种桎梏,特别是那种关注的眼光都带着鄙夷与不屑,像潮水般涌来,无法躲避之时,内心就会达到绝望的地步。流言蜚语是可以杀人的,从心理剧《剧本》所讲述的校园欺凌,到著名女星雪莉因为不可以忍受世人对自己苛刻的侮辱而选择自杀,我们可以想象,在号称开放进步的今天,都有人因为与世界的种种不同而受到人们指责,从而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那么毫无疑问,在两千多年前的封建社会,司马迁所忍受的,一定会多千百倍。而就是这样顶着重重压力为了自己的历史使命,艰难的活下来,才有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史记》。这难道还不是勇吗?塞林格在《麦田守望者》里谈到:“一个不成熟的人的标志是他愿意为了某个理由而轰轰烈烈地死去,一个成熟的人的标志是他愿意为了某个理由而谦恭地活下去。”活着往往比选择死亡更需要勇气。

    再往下深挖一层,司马迁的第三个特点便展现在我的眼前:挣扎。这也是我觉得司马迁真正活灵活现,可以触摸似的原因。他的内心有挣扎。“夫人情莫不贪生怕死,念父母,顾妻子,至激于义理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他为妻子儿女所困,为人情世故所困,可他终究“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感性战胜了理性,世人如狂风暴雨般的流言蜚语,也没有抵挡住司马迁著写《史记》的步伐,也没有阻挡住他诉说前世今生,揭开历史真相的脚步。这,就是司马迁的伟大之处,世界虐我千百回,只要以心中理想做明灯,我便能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读史使人明志,我们要去读《史记》,去了解司马迁,就是为了来从他们身上汲取自身前进的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曾说:“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希望我们 都能如司马迁一般,不惧艰难险阻,共圆心中志向!

  • 《清正廉洁座右铭》
  • 1、执政以廉为本,为官以勤为先,清正廉洁格言。

    2、做人一身正气,为官一尘不染。

    3、名位利禄皆为身外之物,品格事业才是立身之本。

    4、清正在德,廉洁在志。

    5、党的事业重如山,个人名利淡如水。

    6、有公德乃大,无私品自高。

    7、名节重于泰山,利欲轻如鸿毛。

    8、一文虽微,能污清白人格,万金价昂,难收公道人心。

    9、一念之贪,损自德,毁自身,殃及儿女;两袖清风,躬于行,利于民,感召世人。

    10、处事要公,公生明;律己要廉,廉生威;待人要诚,诚生;工作要勤,勤生效。

    11、 心正则廉洁,身正则刚直,行正则威严。

    12、 为政不贪,头顶蓝天;为政不廉,利剑高悬。

    13、 贤能兴家,廉可避祸。

    14、 权力和廉政相加等于服务,权力和贪欲结合等于自毙。

    15、 职权,对廉洁者是一根人生的拐杖;对贪婪者是一把自刎的利刃。

    16、 戒贪,求心安理得;慎行,为正人君子。

    17、 心底无私天地宽,一生一世不翻船。

    18、 牢记宗旨,永葆本色。

    19、 人才是压出来的,高效率是严出来的

    20、 不给别人一点送礼的由头,不给自己半点腐-败的念头。

    21、蚁穴失察必崩大坝,小贿不拒定成巨贪

    22、家庭应该是廉政的港湾,而不应该成为腐-败的漩涡。

    23、不贪不占,以品行得声誉,全心全意,当公仆赢人心。

    24、克服“衙门作风”,力倡雷厉风行。

    25、大事小事秉公办事,小节大节廉字为节。

    26、取不义财,当心要下台。

    27、千金经手过,不沾一文钱。

    28、勿为名累,勿为利锁,勿为权迷,勿为欲困。

    29、金钱美女不下水,言巧语不受骗。

    30、污泥不染为尊,清正廉明为贵。

    31、 官勿躁,当权勿暴,当人勿傲。

    32、 名节源于党性,腐-败止于正气。

    33、 多植荷花塘自清,勤反腐-败政自明

    34、身有正气,不言自威。

    35、 为政重在廉,做人重在诚;说话重在信,办事重在实。

    36、勤奋做事尽公仆之责,清白做人守党员之本。

    37、把住自己的嘴,清静如水。拴住自己的腿,足不沾灰。管住自己的手,甘愿吃亏。收住自己的心,无私无畏。

    38、贪欲是腐-败的温床,自律乃廉洁的沃土。

    39、廉政勤政堂堂正正,秉公为民清清白白。

    40、勿以官小而不廉,勿以事小而不勤。

    41、贪欲无度,牢狱自筑。

    42、“贪”字近乎“贫”,“婪”字近乎“焚”。

    43、警钟长鸣长鸣长警,醒言常省常省常醒。

    44、与其后悔于已然,不如防患于未然。

    45、廉洁源于自律,堕落始于贪婪。

    46、廉能生威,廉能聚人,廉能聚心。

    47、廉政准则天天念,心中有条高压线。

    48、勿为名累,勿为利锁,勿为权迷,勿为欲困。

    49、污泥不染为尊,清正廉明为贵。

    50、防微杜渐,勿使小节成大恶;反腐倡廉,常将警钟鸣心头。

    51、贪是腐蚀心灵的毒酒,

  •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是我们党执政的基本经验。我们党所做的一切,归结到一点,就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正是为了实现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让创建成果惠及百姓,而不是搞形象工程和形式主义。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一个城市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最系统的社会工程。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不是某一个领域某一方面的工作,而是整个社会全面的工作。既有政治、经济、文化。又有科学、教育、卫生;既有宏观、全局,又有微观、局部;既有城市,又有农村,因而,它具有全局性、系统性。它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成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体现了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同愿望。是党和政府进一步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全面而又系统地为人民谋利益、办好事的重要载体。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对一个城市的环境全方位、多层面的改造。城市环境有软环境与硬环境之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就是要为市民提供更好更佳更满意的软环境和硬环境。它包括进一步提升和形成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公正公平的法治环境,规范守信的市场环境,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这些环境要求,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它同提高广大市民的生活质量提高精神文化生活水平,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提高医疗卫生健康水平,提高居住环境等各个方面都息息相关。因此,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过程,就是改造城市环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它更有助于我们的城市发展、进步,更有利于人民生活的改善。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一个不断提高城市文明程度的过程。从时间上看,创建、力争进人全国首批文明城市是一个阶段,这是一个行进的过程;而待国家有关部门检查验收后,如果进人全国文明城市行列,这又是一个阶段。这两个阶段是一个不断以创促建、不断提高的辩证统一的过程。在第一阶段,即创建阶段.需按照国家相应的标准提高文明程度,达到相应标准,对一个城市来说,这是一个极大的文明推动,一个强大的文明动力;在第二个阶段,即创建后,如果进人了全国文明城市行列,对一个城市而言又是一种更高的文明要求,它要求这个城市的各项标准必须巩固和提高,必须按照国家级的文明城市标准来规范、来制约,而不能下降,这同样又是一种精神动力。因此,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整个过程,必将推动党和政府进一步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进一步全面提高执政能力,推动城市“三个文明”更好的发展,从而更有益于城市的发展进步,更有益于造福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