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李浩天,今年10岁了,是一名四年级学生,我是一个富有想象力、幽默感很强而且爱读书的男孩,我有一头乌黑的头发,两只小眼睛很聚光,有什么问题眼珠一转就会想到办法,我有两只很大的耳朵,大家都说我有福气,嘿嘿……
我非常喜欢踢足球,所以参加了学校的足球队。每天中午下了课我都想办法抽出时间跟同学踢一会儿足球。在一次守球的时候被突然飞来的球打到了,弄得腿疼了好几天,走路还一瘸一拐的。但是在负伤时同学只要一呼我踢球又忍不住跟他们去了。我这个小球迷可让爸爸妈妈担心了,每次踢完球腿上总是青一块紫一块的,妈妈生气的说:“怎么这么不小心啊,弄得到处都是伤,什么时候你才能学会保护自己呀”
我不但爱踢球还喜欢读书,每一次我自己在家的时候就爱看课外书,同学们一问各种知识我都能脱口而出,大家都叫我“李大明白”你说我是不是文武双全呢!
当然我的缺点也很多,最严重的缺点就是爱贪玩,今年五一长假的时候,前几天每天都出去玩,也不写老师留的作业,第二天就要开学了,当天晚上才开始熬夜写作业,直到凌晨12:30才写完作业,你说我是不是很贪玩?
这就是我一个爱看书、幽默,还有点贪玩的小学生,你想认识我吗?
我的朋友叫李浩林,今年八岁,在钧台中心小学三年级四班上学。
他长着乌黑的头发,红红的脸蛋,圆圆的脸像个大苹果。喜欢穿比较花的衣服。
他很爱折纸。有一次上语文课,老师正讲到重点,教室里很安静,只有老师在说话。突然,老师怒喝一声:“李浩林,你给我站起来!”李浩林就像屁股被粘住了一样,慢吞吞地站了起来。老师严厉地说:“你为什么上课在折纸?伸出手!”他很不情愿地把手伸到了老师面前,老师“啪”的打了一下,“坐下!”他哭丧着脸坐到了位置上。
他总是完成不了作业,因为他的妈妈经常不在家。他的爷爷奶奶也觉得作业根本不用写,而且他自己也不愿写作业,所以没有完成作业的名单里经常有他。老师每天都会批评他,可他还是不汲取教训。唉!我真替他伤心!
当然啦,他也有他的优点。他很热情,也喜欢分享。有一次他过生日,他还邀请我一起吃水果蛋糕,上面有草莓、猕猴桃、黄桃、菠萝等水果,非常好吃。我俩在公园玩了许多游戏。那天我十分开心!
这就是我的朋友,虽然他习惯不是很好,但我还是很喜欢他!
快乐的寒假 潘 李浩
寒假里,还有一个春节。这是我最开心的时刻了
年三十,妈妈忙着准备年夜饭,可丰富了,有海鲜,蔬菜牛肉当让少不了鱼了,在中国传统的春节里,吃鱼就意味着年年有余,吉祥着呢!我也没有闲着到超市里买了啤酒和橙汁等年货。
寒假生活快乐而短暂。我真想留住时间的脚步,一直生活在寒假里。
过年孙宇宾
农历十二月的最后一天是我们传统的节日----春节
一大早爸爸就上街买了许多小菜:有鱼、肉、鸡……回到家里,爸爸就和妈妈一起开始贴窗花忙得不可开交。妈妈是不是的说:这边外了那边歪了。
晚上,是年夜饭,我们一家就坐在一起看春节联欢晚会。我们一边吃瓜子一边看电视。有时还会别电视里的节目逗得哈哈大笑
当午夜12点敲响时,外面传来了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一阵接一阵的就像万马奔腾一样,响过蓝天。
这就是我们家的春节,也就是过年。
3月26日晚,西大文学院院长李浩博士以“唐诗的现代魅力”为题,让在场的师生从现代文化的角度对唐诗进行了一次触摸。至此,西安建大近年来举办的素质教育讲座已近两百场。作为对大学生素质教育模式进行改革与创新的尝试,该校以这种方式先后邀请了省内外一大批知名专家、学者和各界名流进人校园与师生直面交流,内容广涉科技、文艺欣赏、国际形势、心理健康、人际交往等,并更多地偏秉于人文科学,以此打造更高品位的校园育人环境。在系列讲座举办期间,曾多次出现“爆棚”情形,受欢迎的程度连举办方都有些始料未及。
素质教育模式的研究和探索在高校内早已风起云涌,但这些研究和探索仍然巫待深人。尤其是在人文氛围相对稀薄的理工科为主的高等学府内,更需要将人文教育和科技教育进行有机融合,这样才能更为有效地培养出高素质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举办以人文科学为主导的素质教育系列讲座,则是其有效途径之一。据了解,在社会工作中,基础专业技能仅占技能总量的20%,社会发展赋予高等教育更多的是培养人才的品质、思维、生活方式、工作态度的使命,并以此适应时代递变所产生的要求。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人才市场上不难发现,“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毕业生才是备受眼球关注的“宠儿”。
同时,在理工科院校内,大学生对人文知识体系支撑的呼唤也日趋迫切。但人文素质的养成绝非一践而就,要想从根本上得以提升,尚需从教育制度、学科建设等诸多方面进行更为细化的调整。目前,西安建大试行中的弹性学制、摸索中的辅修专业都是有益的尝试,而素质教育讲座则无疑为这些改革扩大了现实可能性。无论如何,素质教育系列讲座的举办给大学生带来了广泛接触人文科学的机会,已日渐成为素质教育改革的有效载体。
诚然,充斥大学生周围的,大多数仍是cET、GRE、C++、考研书籍等“更为现实的选择”。而当暂时抛开学业的压力、放下专业课的牵挂,步履轻快地走进讲座现场时,心中涌动的依然是那份对于人文知识的不舍情怀。那丝丝人扣的衔接、婉转曲折的思绪、高山流水的意境,分明给了聆听者更多的精神享受、顿悟和激情涌动。于是,我们忘不了与贾平凹、陈忠实、肖云儒等名家直面交流时那久久难以散去的人群,也忘不了分析中美关系和台湾问题时人头攒动、掌声雷鸣的场面,还忘不了接受传统文化熏染时那时而沉思时而会心一笑的瞬间。
在一次人才招聘会上,某用人单位告诉笔者,来理工科院校招聘文科生的原因是,这里的文科生往往具有理工科学校特有的严谨作风和自身专业发展需要的优患意识。在理工科为主的多科性大学里,着力营造的人文氛围是否可以造就理工科学生更多的发散性思维和社会认知度?笔者尚不知最终的答案,但校园频频推出的素质教育讲座所倾力打造的人文情怀,无疑正朝着这条路迈进。从近两百场讲座的整体效果来看,这一作用已有所凸显。总有一天,你会感觉到“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已成明日黄花,大学校园里将更多地展示出人文独有的魅力,彼时浓郁的学术氛围和灵动的人文气息将更为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