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势如破竹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2-23 23:35:25
  • 《势如破竹的故事及近反义词意思》
  • 势如破竹的故事及近反义词意思

    西晋时期,有一位著名的将领、学者名叫杜预。他曾任镇南大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他有很高的谋略,被人称为“杜武库”。

    他曾撰写过《春秋左氏经传集解》《春秋释例》《春秋长历》等学术着作。其中《春秋左氏经传集解》是流传至今的《左传》注解中最早的一种,被收入《十三经注疏》之中,成为后世儒家学者必读的经典之作。

    三国时期,魏国由司马氏执掌政权。魏国吞并蜀国后,司马炎索性夺了帝位,建立晋朝,他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晋武帝。此时,杜预主张出兵灭吴,一统天下,他给晋武帝写了一道奏章。晋武帝看罢奏章后,觉得杜预的意见与自己的想法不谋而合,就不顾众臣的反对,下了伐吴的决心。

    公元280年,杜预率领几路大军向吴国发动攻势。他只用了十几天的'时间,就占领了长江上游许多城镇,沅、湘两江以南一带的州郡,也都投降晋军。吴军都督孙歆等二百多名官员被俘、被杀。

    杜预想紧紧抓住这个有利时机,一下子把吴国灭掉。可是有人却认为,吴国是个大国,实力非常雄厚,要把它一下子灭掉实在很困难,况且当时正是夏季,暑热难当,雨水丰盛,疫病容易流行,不如暂时停止军事行动,等到冬季再发动进攻也不算晚。

    杜预不同意这种意见,他坚定地说:“从前,燕国的乐毅靠着济西一战,一口气就占领了齐国七十多座城池。取胜的原因,除了乐毅指挥有方以外,就是靠士气旺盛。现在我方士气旺盛,如果及时进攻吴国,就好像用刀破竹子,劈破几节以后,剩下的就可以迎刃而解,不会受到什么阻碍了。”

    杜预按照自己的想法,继续与敌军作战。凡是他的旌旗所指之处,敌人没有不被打得大败的。很快,晋军攻下了建业,吴主孙皓被迫投降。晋朝终于统一了全国。征南军队班师回朝后,晋武帝封杜预为当阳县侯,以表彰他平定东吴的盖世功勋。

    杜预认为天下虽然安定,但爆发战争的可能依然存在,绝不能掉以轻心。于是他仍然勤于军备。后来,他还利用军队兴修水利,为人民造福。他的这些功绩,都长久地留在人民的心中。

    故事出自《晋书·杜预传》:“今兵威已振,譬如破竹,数节之后,皆迎刃而解。”形容战斗节节胜利,毫无阻挡。

    成语势如破竹的意思:

    势:气势,威力。形势就像劈竹子,头上几节破开以后,下面各节顺着刀势就分开了。比喻作战或工作节节胜利,毫无阻碍。

    【近义词】势不可当、所向披靡、摧枯拉朽

    【反义词】牢不可破、坚不可摧、节节败退

    【势如破竹的故事及近反义词意思】

  • 《势如破竹的主人公是谁?势如破竹的故事》
  • 势如破竹的主人公是谁?势如破竹的故事

    三国末期,魏国政权逐渐从姓曹的手里转入到姓司马的手里。司马昭灭了蜀国,接着,他的儿子司马炎夺取了曹奂的帝位,改称晋朝,自立为帝(即晋武帝)。随后又派杜预等领兵南下,灭了吴国。这样结束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使中国复归于统一。

    晋朝灭吴,杜预是有主要功劳的。这杜预,字元凯,杜陵(今属陕西长安县)人,起初,在晋武帝司马炎朝中担任“度支尚书”,同僚称赞他肚子里颇多谋略,叫他“杜武库”。那时,晋武帝企图吞并吴国,但是大臣们却各有不同看法,只有杜预的意见和晋武帝暗合。晋武帝便派杜预为“平东将军”,后又调任“镇南大将军”,统兵南下攻伐吴国。战事进展得很顺利,出兵后才十来天,就占领了长江下游各城镇;沅、湘二水以南一带州郡,也相继表示降服;吴军都督孙歆〔xīn〕等被俘。

    可是这时,有人说吴国立国已久,历来是个大国,一下子是难于打垮它的。目前又正是夏天,南方恰逢雨季,行军很不方便,加以气候热,疫病容易流行,不如暂停进军,且待冬天再说。杜预大不以为然。据《晋书•杜预传》载,当时杜预答道:“……今兵威已振,譬如破竹,数节之后,迎刃而解。”

    于是晋军继续进击,节节胜利,果然很快灭了吴国。

    “势如破竹”、“迎刃而解”这两句成语,就是从杜预的那句话而来的。“势如破竹”,比喻军队一路连打胜仗、迅速向前推进,形势好比用刀劈竹竿一样的顺利(破,是“剖”的意思)。《北史•周高祖纪》也有“乘破竹之势 ……”的说法。“迎刃而解”,比喻解决问题快当顺利,也像劈竹竿一样,劈开几节以后,刀子下去,竹竿便迎着刀刃分解了。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九十九回:“关胜等众,乘胜长驱,势如破竹,又克大谷县。”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四回:“只要这位教士到场,任你亊情如何棘手,亦无不迎刃而解。”

  • 《势如破竹的故事》
  • 三国末年,晋武帝司马炎灭掉蜀国,夺取魏国政权以后,准备出兵攻打东吴,实现统一全中国的愿望。他召集文武大臣们商量灭大计。多数人认为,吴国还有一定实力,一举消灭它恐怕不易,不如有了足够的准备再说。

    大将杜预不同意多数人的看法,写了一道奏章给晋武帝。杜预认为,必须趁目前昊国衰弱,忙灭掉它,不然等它有了实力就很难打败它了。司马炎看了杜预的奏章,找自己的最任的大臣张华征求意见。张华很同意杜预的分析,也劝司马炎快快攻打吴国,以免留下后患。于是司马炎就下了决心,任命杜预作征南大将军。 公元279年,晋武帝司马炎调动了二十多万兵马,分成六路水陆并进,攻打吴国,一路战鼓齐鸣,战旗飘扬,战士威武雄壮。第二年就攻占了江陵,斩了吴国一员大将,率领军队乘胜追击。在沅江、湘江以南的吴军听到风声吓破了胆,纷纷打开城门投降。司马炎下令让杜预从小路向吴国国都建业进发。此时,有人担心长江水势暴涨,不如暂收兵等到冬天进攻更有利。杜预坚决反对退兵,他说:“现在趁士气高涨,斗志正旺,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势如破竹(像用快刀劈竹子一样,劈过几节后竹子就迎刃破裂),一举攻击吴国不会再费多大力气了!” 晋朝大军在杜预率领下,直冲向吴都建业,不久就攻占建业灭了吴国。晋武帝统一了全国。

    故事出自《晋书·杜预传》。成语“势如破竹”,形容战斗节节胜利,毫无阻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