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取是不是贬义词
贬义词就是带有不好的讽刺的意思的词语,各位,我们看看下面的资料吧!
夺取是不是贬义词
夺取是褒义词也是贬义词。褒义词:用自己的力量取得成绩。如,夺取100米赛跑的第一名。
贬义词:用于不正当的'方法夺取别人的物质。如,偷盗、抢劫。
形容夺取的成语
[问鼎中原] 问:询问,鼎:古代煮东西的器物,三足两耳。中原:黄河中下游一带,指疆域领土。比喻企图夺取天下。
[舐糠及米] 舐:用舌头舔东西。舔米外的糠,一直舔到里面的米。比喻占据的地方再夺取政权。也比喻由表及里,逐步进逼。
[取乱存亡] 古代国家的一种自视正义的对外策略。指夺取政治荒乱的国家,保全将亡的国家。
[取乱侮亡] 古代国家的一种自视正义的对外策略。指夺取政治荒乱的国家,侵侮将亡的国家。
[取而代之] 指夺取别人的地位而由自己代替。现也指以某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
[豪干暴取] 指恃强夺取。
[问鼎轻重] 问鼎的大小轻重。指妄图夺取天下。
[篡位夺权] 篡:夺取,特指臣子夺取君位。夺取君主的位置及其权柄。
[横抢硬夺] 指用强力夺取。
[横抢武夺] 指用强力夺取。
[欲取姑予] 姑:暂且;与:给与。要想夺取他些什么,得暂且先给他些什么。指先付出代价以诱使对方放松警惕,然后找机会夺取。
[将欲取之,必先与之] 要想夺取些什么,得暂且先给些什么。指先付出代价以诱使对方放忪警惕,然后找机会夺取。
[裂冠毁冕,拔本塞源] 冕:古代王侯卿大夫所戴的礼帽;本:树根。原比喻诸侯背弃礼法,侵犯天子的直接领地。后用作臣下推翻国君,夺取王位的代称。
【夺取是不是贬义词】
三国末年,晋武帝司马炎灭掉蜀国,夺取魏国政权以后,准备出兵攻打东吴,实现统一全中国的愿望。他召集文武大臣们商量灭大计。多数人认为,吴国还有一定实力,一举消灭它恐怕不易,不如有了足够的准备再说。
大将杜预不同意多数人的看法,写了一道奏章给晋武帝。杜预认为,必须趁目前昊国衰弱,忙灭掉它,不然等它有了实力就很难打败它了。司马炎看了杜预的奏章,找自己的最信任的大臣张华征求意见。张华很同意杜预的分析,也劝司马炎快快攻打吴国,以免留下后患。于是司马炎就下了决心,任命杜预作征南大将军。 公元279年,晋武帝司马炎调动了二十多万兵马,分成六路水陆并进,攻打吴国,一路战鼓齐鸣,战旗飘扬,战士威武雄壮。第二年就攻占了江陵,斩了吴国一员大将,率领军队乘胜追击。在沅江、湘江以南的吴军听到风声吓破了胆,纷纷打开城门投降。司马炎下令让杜预从小路向吴国国都建业进发。此时,有人担心长江水势暴涨,不如暂收兵等到冬天进攻更有利。杜预坚决反对退兵,他说:“现在趁士气高涨,斗志正旺,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势如破竹(像用快刀劈竹子一样,劈过几节后竹子就迎刃破裂),一举攻击吴国不会再费多大力气了!” 晋朝大军在杜预率领下,直冲向吴都建业,不久就攻占建业灭了吴国。晋武帝统一了全国。
故事出自《晋书·杜预传》。成语“势如破竹”,形容战斗节节胜利,毫无阻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