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红,杏儿黄,五月初五是端阳。”在这朗朗上口的儿歌里,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端午节。
端午节有许多习俗,如包粽子、赛龙舟、挂艾草等......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包粽子。包粽子要先准备食材,瞧,桌子上已经摆好大枣、纤维绳、粽叶和切得细细的肉馅。首先,我拿起一片粽叶,按直角三角形的形状对折两次,就成了一个没封死的三角体。再盛起一大勺糯米,放入粽叶中,使劲的压几下,糯米就变成了一个三角体。然后抹上了一层厚厚的肉馅,放入一颗大枣。最后,再按照之前的方法一直折,再系上纤维绳,粽子就包好了。接下来,就等待美味可口的粽子出锅了!
叮咚!粽子出锅了,我迫不及待地跑过去,品尝美味的粽子,吃得我满嘴流油。粽子可真好吃!
吃着美味的粽子,我想起了苏轼的“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这真是一个难忘的端午节啊!
儿时嘴馋,总想吃些“好吃的”。看见庭院里青青的杏儿掩映在圆圆的杏叶间,我便偷偷地用竹竿敲下来,悄悄地躲着吃。刚咬一口,酸涩味儿直抵肺腑,但还是吃了下去。那时的日子处处流淌着酸液。
后来读书,知道了鲁迅作品中有位名叫“孔乙己”的文人,他说:“窃书不能算偷”。这话让人感觉酸得掉牙。“窃书”不就是“偷书”吗?“偷书”怎么就不算是“偷”了呢?那时刚开始看书,一直囫囵吞枣、不求甚解。在读林海音的《窃读记》时,也为之感到疑惑。酸,似乎是文人与生俱来的“劣根性”:说话必引经据典,办事必循规蹈矩,不懂投机取巧,不想升官发财。对我来说,那些所谓的“名言”,不过是把一些简单易懂的词语,组合起来扩写成一堆含义深刻、难以理解的“大道理”。这便是我当时的感受。如此一想,这不但是“酸”,还有“无聊”。
冬日的夜晚,徘徊于城市宽敞的大道。车水马龙,灯火万盏,却没有一盏属于此刻的我,没有一盏可以照亮和温暖我年少孤独的心。泪水不知不觉地流淌着。都说泪是咸的,可谁知道,那一刻心中早已是一片溢满酸涩的汪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