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哲学家海德格尔曾经说过:“人,应该诗意地栖居在树上。”——题记
时代的快节奏让多少人眼花缭乱、迷失了自我、忘记了自己最初的梦想,对人生的迷茫也让无数人静不下心来,“快餐阅读”成了人们汲取知识的主要渠道,但这种如快餐的读书过程,真的能给我们带来知识吗?对此,我有着我自己的看法。
在我看来,这个问题的答案显然是否定的,现在网络上有不少“十分钟读完一本书”、“五分钟读完一本书”,更有甚者出现二、三分钟的,这样如走马观花的阅读,带给人的绝非书籍上的营养而只有焦虑与膨胀。
读书是两颗灵魂的碰撞,是一种精神境界的交流。用电子产品读书,一方面手机和电子阅读器本身就是“反思考”的,各种电子产物为了实现“流水线式”营利,通过各种方式,在我们所不知不觉中就限制住了我们思考的能力,这是时代产物我们暂时不必评价好坏。但这种思维、这种读书方式必然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另一方面,读书的诗意是建立在“语境”的基础上的,在目前看,还同有完全能代替书在呈载语境中作用的电子产品,失去了语境的阅读,也便失去了诗意,失去了一定的读书的气息。我读书很少用电子产品,除非迫不得已,我基本上都是读纸质书。我喜欢找一段自己真正空闲的时间,把自己关在房间里看书,空气是安静的,天地间赫然只有我和书——我在和书的作者做跨时空的交流;读到有感悟,引起思考的地方,我会放慢节奏,有意识地让自己的思维发散开,思考完了,再继续往下读。这便是有语境的阅读,诗意地阅读。
生活,也应该是诗意的。
《觉醒年代》中李大钏说了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八小时工作,八小时休息,剩下的八个小时,留给我们自己。”这句话不仅在当时的年代,对现在的我们,也更有指导意义。远的不谈,就说近处。我们班有一个我很佩服的同学,他每天不挑灯夜战,早上也不五点起床,时不时还懒个床,但他生活得非常有条理,一天在学校各种背诵的任务、作业都安排在里面,别人背诵都回家背,可他在学校背,还背得比别人快。我认为其中最重要的便是他很好地安排了时间,做事有计划,行动有规划,因此按部就班的来,也不会出现迷茫。工作完成了,可以做自己的事了,他便敞开了玩。生活有条有理,这便是诗意啊!现在多少人总是抱怨自己没有时间干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但他们就没有想过,那这些时间到哪里去了呢?一方面是忙忙碌碌的工作、生活琐事,另一方面是没能抵制住网络游戏等的诱惑,只有当自己想要改变,想要诗意地生活时,这种情况才能从根本上发生改变。
诗意地思考、诗意地行动,让诗意伴我们同行,仔细寻找,诗意就在我们的身边。
人,诗意的栖居。
这是海德格尔的命题,也是我的向往。在充满绿意的的世界中,或独自徜徉,畅享生命的浅唱;或好友小聚,感受友情的欢乐。
没有你的明天,会是什么模样,我无法想象,亦或不愿去想。 明天总是带有神秘面纱的,强大的好奇心在驱使着,我一点点走近,窥视着面纱下面。
几多春秋几多绿,千般无奈万种愁。时光无情,不为任何人缓下步伐,我憧憬着一个又一个的明天,只愿每日清晨看到枝头的那抹绿意,又是一天去。绿披了金色的碎光映入我的眼,难以忽视。
是谁偷走了你,让我的世界没有了生息?我不知。是你独自离开了,惩罚愚昧的人类?我未语。这一切的一切都已脱离自己原来的轨道。
周围已不再似从前,陌生而熟悉的地方,我无助的抱臂,感受不到你的所在,低声地哭泣。我和你都在发生改变,我等待着,一天又一天;你无奈着,亦一天又一天。原地徘徊着,却不懂得寻找,发觉时,这时的你又在何处?
都说,有得必有失。在追求高效率,高利润,高产量的同时,却也在破坏着自然原有的淳朴的一切,仍不知悔改。已被利益冲昏了头脑的人,哪管得了这么多呢?以自然效益的牺牲换得到经济效益,真的值得吗?
曾几何时,人类在无节制的剥削着你的所有,你伤痕累累;
曾几何时,你身披五彩斑斓的独特的新衣裳,你笑靥如花。
过去的美好不时在我的心湖泛起阵阵涟漪,我不由得心头一震。一种错觉,慢慢变得清晰起来,真的看到你了,内心的愉悦无以言表 。
兜兜转转,再次回到最初的地方,才发现一切早已物是人非。而我,还在依恋你残留的气息,苦笑无语。
没有你的日子,快乐也离去了,闭上双眼,感受你还在我的身旁,一直不曾离开。不愿睁眼,惧怕一切都是梦一场。
梦中的你离我很近,我却看不清你的表情,你又欲往何方?若我苦苦哀求,你会因我留下,陪我过一个个的明天吗?
嘘,别出声。谢谢你曾经的陪伴。让我为自己留点念想,陪伴我走过余下的,没有你的一个又一个的明天,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