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采桑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5-01-18 07:18:46
  • 《《采桑子·辘轳金井梧桐晚》李煜原文和翻译》
  • 采桑子·辘轳金井梧桐晚

    【五代】李煜

    辘轳金井梧桐晚,几树惊秋。

    昼雨新愁,百尺虾须在玉钩。

    琼窗春断双蛾皱,回首边头。

    欲寄鳞游,九曲寒波不泝流。

    古 词

    【注释】

    辘轳(lùlú):一种安在井上绞起汲水斗的器具,亦即汲取井水用的滑车。金井:井栏上有雕饰的井,这里指宫廷园林中的井。梧桐:一种落叶乔木,叶柄长,叶大,质地轻而韧。古代诗人常用梧桐金井说明时已至晚秋。

    几树:多少的树。树,这里指梧桐树。惊秋,有二种理解,一说吃惊秋天的到来,二说秋风惊动了梧桐树。两种理解尽管语意角度不同,但均可通。

    昼雨:指白天下的雨。昼,白天。新愁:指悲秋之愁。

    百尺:这里为约指,极言其长。虾须:因帘子的表状像虾的触须,所以用“虾须”作为帘子的别称。《类编草堂诗余》注中云:“虾须,帘也。”唐代陆畅《帘》诗中有句“劳将素手卷虾须,琼室流光更缀珠。”用法同。玉钩:玉制的钩子。这句话是说长长的帘子挂在玉钩上。

    琼窗:雕饰精美而华丽的窗。春断:这里指情意断绝,即男女相爱之情断绝。春,指男女相爱之情。双蛾:《花草粹编》、《花间集补》等本中均作“双娥”。即指美女的两眉。蛾,蛾眉,指妇女长而美的眉。皱:起皱纹,指皱眉。

    回首:回望。边头:指偏僻而遥远的地方。

    欲:想要。寄:寄托。鳞游:游鱼,这里借指书信。

    九曲:萧本二主词中“曲”作“月”。九曲,形容黄河河道的迂回曲折,这里代指黄河。九,泛指多数。遂以九曲代指黄河。泝(sù)流:倒流。泝,同“溯”,逆流而上。

    【译文】

    深秋时节,梧桐树下,辘轳金井旁,落叶满地。树木入秋而变,人见秋色而愁。手扶百尺垂帘,眼望窗外细雨,旧愁之上又添新愁。

    闺中的思妇独守着琼窗,想到韶华渐逝,心愿难成,怎不双眉紧皱,愁在心头。回首边地,征人久无音讯。想要寄书信,可是黄河寒波滔滔,溯流难上,思妇只能在孤独寂寞中苦苦守望。

    【赏析】

    上片写景,先点出“辘轳”、“金井”、“梧桐”三物,不单是写实,也都有寓意。辘轳是井上汲水的工具,汲水是女子之事,故井边常常是女子的怀人之所。辘轳的循环滚动又与思念的辗转反复相通,摇着辘轳,情思缠绵,往往是诗词之中女子思情的象征。古代的井边多种梧桐,“一叶知秋”,秋来梧桐叶儿黄,故梧桐是常见的悲秋意象。这三者位置相关,意义相通,常常被联系到一起来写女子的秋思,如吴均的“玉栏金井牵辘轳”,王昌龄的“金井梧桐秋叶黄”,与这里的“辘轳金井梧桐晚”,都是同一个意思。不过,李煜的表达更精巧一些,他在句中强调了一个“晚”字。“晚”可以指黄昏,暗示了从早到晚的期盼,有“黄昏望绝”之意。“晚”也可以指秋深,突出梧桐叶黄陨落的形象,令人联想岁华流逝、青春不再而引出悲哀。故接下来的“几树惊秋”,本来是写人在惊秋,却道以“树惊秋”;写情就更婉转,更深沉,并使萧瑟的秋景与女子的伤情融合到了一起。“昼雨如愁”引出人物。说是“昼雨”,可见是下了一天还没有停的雨。而这雨是小雨,丝雨,纷纷扬扬,飞飞洒洒,就如同弥漫在人心中的忧愁一样,无边无际,无休无止。“百尺虾须在玉钩”,是说精美的竹帘挂在钩上,暗指人的遥望,下启“回首边头”,景物描写也就由室外转入了室内。

    下片抒情,以“琼窗”承接上片的“百尺虾须”,过渡十分自然。这里的“春断”,要分作两层意思来理解。一是说春去秋来,时光流逝,岁华渐老,青春不再复返,故日“断”。一是说远人无消息,任凭思念,深情不得传达,“肠断白萍洲”(温庭筠),“春断”也就是“情断”。这两层意思相辅相映,都在表现思念之深,于是而有“双蛾”之皱,有“回首”之举,有“欲寄”之事,更用一连串的动作写出思念之切。由皱眉,到遥望,到“欲寄鳞游”,思念的感情渐进深化,写出女子终于决定要以主动的诉说去打动对方的心,以唤回心爱的人。可是,“九曲寒波不湃流”。山高水寒路曲折,纵使信写出,何人可传寄?何处可投递?无奈之极。可越是无奈,越见情深。

    全词以意融景,一系列景象有机地融成一幅饱含秋意、秋思的风景画,画中有人,人外有秋,秋内有思,秋风秋雨关秋思,离情别恨联秋怨,写得婉约蕴藉,回味悠长。后人马致远之《天净沙·秋思》颇得其婉约韵致。

    【创作背景】

    此词当作于开宝六年,宋太祖任命李煜的弟弟从善为泰宁军节度使,并留在京师。李煜请求宋太祖让从善回国,未获允许,作登高文,哀念不已。据说李煜非常想念他,常常痛哭,这首词是从善入宋后未归,李煜为思念他而作的。

    作者简介

    李煜

    李煜(937年8月15日―978年8月13日),南唐元宗(即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生于金陵(今江苏南京),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铜山区),南唐最后一位国君。李煜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又受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语言明快、形象生动、用情真挚,风格鲜明,其亡国后词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

  • 《采桑葚作文750字》
  • 在五一假期的最后一天,我在乡下居然发现了一个好地方——屋后的一片桑树林。

    今天的天气十分闷热,都快使人喘不过气来了。我决定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乡间小路上走一走,呼吸一下新鲜空气。我们走走停停,不经意间走到了屋后的一片桑树林。妈妈像发现新大陆一样指着这片桑树地说道:“我们去采桑葚吧。”听到这个好消息,我开心得一蹦三尺高。于是我们回家拿了篮子,一头扎进了这茂密的桑树林。

    我在地里左看看,右瞧瞧,这桑葚好像在跟我捉迷藏一样,找了半天都没看到。妈妈神秘地说:“桑葚一般长在桑树叶下面,你仔细找就会看见的,不要心急!”

    于是我努力地寻找着,小心翼翼地掀起一片片的桑叶,果然那些桑葚密密实实地躲在了桑叶的下面。一团团的,像小铃铛似的。它们形态各异,颜色深浅不一。有的像挺着啤酒肚的大胖子,圆滚滚的;有的还很小,细细长长的,像刚出生婴儿一样;有的则像一轮弯弯的月亮。颜色有青的,半粉半白的,还有深紫色的。妈妈跟我说要采那些黝黑发亮的,这些都是已经成熟了的。

    我就像只小猴子一样在桑树地里钻来钻去,即使已经热得汗流浃背,也阻止不了我采桑葚的热情。我双手左右开弓,可是成熟的桑葚比较软,起先我没控制好力度,把它捏爆了,汁水把手染成了一个紫色的地图。后来我吸取了之前的教训,把握好力度,终于采下了完好无损的桑葚。我迫不及待地拿了一颗最大的、颜色最深的桑葚塞到嘴里。“哇,好甜啊!”这桑葚清香的汁水浸满了我整个嘴巴,与味蕾充分融合,溜进我的喉咙,甜进我的心里。这种甜而不腻的感觉,真是人间美味啊。

    正当我吃得不亦乐乎时,爸爸突然对着我哈哈大笑起来,指着我的脸说:“你的脸上都是紫色的了,真像一只大花猫啊!”我笑着说:“这就是美味的‘代价’。”

    不一会儿,我们就采了满满的三篮桑葚,不光收获了劳动成果,更享受了采摘过程中的快乐!

    (作者是浙江省桐乡市北港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北港小学四年级学生)

    后 记

    通过这次采桑葚,让我明白了只要自己辛勤付出,就会获得丰收的喜悦!

    家长感言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书上学来终觉浅,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多亲近大自然,适当劳作会有更大的收获。

    教师赏析

    又到一年桑果季,采摘桑果对小朋友来说是难得的体验。同样是采摘桑果,两个小朋友有不一样的体验和感受。我想,让孩子在劳动中学习,在体验中成长,这是我们老师和家长应该共同努力的方向。(沈春梅)

  • 《采桑果作文600字》
  • 五一放假第一天,天气阴沉沉的,下着蒙蒙细雨。这个时候是采摘桑果的最佳时期,一想到那美味可口的桑果,我就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

    一回到乡下老家,我和爸爸就换好衣服和雨鞋,拎上一个小竹篮,向桑树地出发。由于天公不作美,雨后的桑树上湿淋淋的,土地也是湿湿的,但一看到树上那颗颗诱人的桑果,我就把这些全部抛到了九霄云外了。

    我迫不及待地采摘起桑果来。第一颗桑果摘下后,立马就被送进了嘴里,甜甜的味道中带着一丝丝的酸味,唇齿留香,让我有点欲罢不能。高大的桑树上挂满了桑果,有成熟了的黑色桑果,有还没完全成熟的红色桑果,更有一些没长大的青色桑果,看上去美丽极了。我和爸爸开始采摘那些黑色成熟的桑果,一边摘一边吃,不一会儿,手和嘴巴都变成了紫色,对视一眼,开心地笑了起来。

    忽然,我看到了一颗白色的桑果,非常好奇,就问爸爸为什么会有这个颜色的桑果,爸爸笑着回答道:“我小时候也有同样的问题,当时你奶奶跟我说这颗桑果是让鬼给吃了,里面的精华已经没有了,只剩下没用的渣渣了,所以就是白色的。”听完后,我不相信地问道:“这些都是骗人的吧,是迷信的说法吧。”“真是个聪明的孩子,这些都是老一辈人的迷信说法,哪有什么鬼啊,这些桑果变成白色是因为本身的病变造成的。”爸爸回答道。

    就这样,我和爸爸摘了好一会儿,篮子里的桑果已经满满当当了。我看了一下自己,除了嘴和手变成紫色外,衣服也变成了紫色的。虽然变成了一只脏兮兮的“小花猫”,但我的内心还是非常开心的。

    (作者是浙江省桐乡市北港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北港小学四年级学生)

    后 记

    桑果是大自然给送给我们的礼物,给我们带来了甜美欢乐的生活。

    家长感言

    任何美好的事物都需要自己亲力亲为,只有亲身体会,才能发现事物的美好。

  • 《采桑果》
  • 采桑果啦!采桑果啦!

    吴柳妍兴奋地喊着我,我赶紧跑过去,哇,桑树可真多啊,一棵挨着一棵,排着整整齐齐的队,每棵树都和我差不多高。绿油油的桑叶密密麻麻的,一串一串像小葡萄一样的桑果害羞地躲在桑叶后面,有趴着的,有靠着的,还有的在荡着秋千呢!紫色的,红色的,绿色的,色彩各异,可爱极了!我和吴柳妍在桑树下转来转去,觉得每棵树都是一百分,都那么美!

    我找了一棵桑果最多的桑树。哇!桑果也太多了吧,压得枝条都弯了。我摘了一个又大又紫的桑果,马上塞进嘴巴里,有点酸,又有点甜,很好吃呢!

    我一口一个吃得停不下来。呀,我的手怎么也紫了?我的舌头,我的嘴巴,还有……我的衣服,都成紫色了,好像电视里“中毒”的样子了!

    我看看吴柳妍,吴柳妍看看我,我们俩一模一样,哈哈哈!

    (小作者是浙江省桐乡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凤鸣小学二年级学生)

    妈妈感言

    能用心观察身边的事物,体验生活中的乐趣,把一件事情写得活泼生动,这离不开你平时的阅读,也离不开老师的教导。妈妈希望你继续努力,多看课外书,做个有心人,写出更多更好的文章。

    教师赏析

    徐佳妍小朋友周末去采桑果了,真好。还能把这件事情开心地记录下来,描写得很生动,让别人读了也很快乐。真实的情景,真切的文字,能打动人。(潘莉娟)

    薇言微语

    小作者在采桑果中获得了无穷的乐趣,才有了“每棵树都是100分”,吃桑果吃得好像“中毒”了这样独特而富有童趣的表达。

    有了真切的体验,又具备基本的表达能力,写作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 《风也萧萧,雨也萧萧的意思及全诗欣赏》
  • 采桑子

    【作者】纳兰性德,清代最为著名的词人之一。他的诗词不但在清代词坛享有很高的声誉,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也以“纳兰词”为词坛一说而占有光采夺目的一席之地。

    【原文】

    谁翻乐府凄凉曲,风也萧萧,雨也萧萧。瘦尽灯花又一宵。

    不知何事萦怀抱,醒也无聊,醉也无聊,梦也何曾到谢桥。

    【注释】

    ①翻: 演唱或演奏之意。欧阳修《蝶恋花》:" 红粉佳人翻丽唱, 惊起鸳鸯, 两两飞相向。"②瘦尽句: 意思是说眼望着灯花一点一点地烧尽, 彻夜不眠。 ③谢桥: 谢娘桥。相传六朝时即有此桥名。谢娘, 未详何人, 或谓名妓谢秋娘者。诗词中每以此桥代指冶游之地,或指与情人欢会之地。晏几道《鹧鸪天》:" 梦魂惯得无拘检, 又踏杨花过谢桥。" 纳兰反用其意, 谓在梦中追求的欢乐也完全幻灭了。

    【译文】

    不知道是什么事萦绕心怀,难以放下,醒时醉时都一样无聊难耐,就是梦里也没有到过谢桥,(谢桥就是谢娘桥,相传六朝时即有此桥名,指与情人欢会之地。)谁翻乐府凄凉曲,风也萧萧,雨也潇潇,瘦尽灯花又一宵。谁又在反复的翻唱乐府那首凄凉的曲子?看如今这情景:风萧萧肃肃,雨潇潇洒洒,房里点燃的灯烛又短瘦了,一个凄苦孤独的一夜,在烛泪中逝去。

    【赏析】

    纳兰的词中有一部分爱情词很朦胧, 又无本事可寻, 所以很难确定其所指。这首词便是这样。从词里所描写的情景来看, 很像是对一位情人的深深怀念。通篇表达了一种无聊赖的意绪。上片侧重写景, 刻画了萧萧雨夜, 孤灯无眠,耳昕着风声、雨声和着凄凉乐曲声的氛围与寂寞难耐的心情;下片侧重写不眠之夜, 孤苦无聊的苦情。词情凄惋悱恻,哀怨动人。

  • 《重阳节的诗句》
  • 1、采桑子 重阳

    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2、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3、九日齐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4、九月十日即事

    (唐)李白

    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5、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唐)卢照邻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6、蜀中九日

    (唐)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7、九日作

    (唐)王缙

    莫将边地比京都,八月严霜已枯。

    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无。

    8、九日

    (唐)杨衡

    黄花紫菊傍篱落,摘菊泛酒芳新。

    不堪今日望乡意,强插茱萸随众人。

    9、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得枝字

    韦安石

    重九开秋节,得一动宸仪。

    金风飘菊蕊,玉露泣萸枝。

    睿览八紘外,天文七曜披。

    临深应在即,居高岂忘危。

    10、醉花荫

    (宋)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 《曹植《美女篇》》
  • 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

    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

    攘袖见素手,皓腕约金环。

    头上金爵钗,腰佩翠琅玕。

    明珠交玉体,珊瑚间木难。

    罗衣何飘摇,轻裾随风还。

    顾盼遗光彩,长啸气若兰。

    行徒用息驾,休者以忘餐。

    借问女安居,乃在城南端。

    青楼临大路,高门结重关。

    容华耀朝日,谁不希令颜?

    媒氏何所营?玉帛不时安。

    佳人慕高义,求贤良独难。

    众人徒嗷嗷,安知彼所观?

    盛年处房室,中夜起长叹。

    作者:

    曹植(192-232)字子建,曹操子,曹丕弟,封陈王。他以诗的成就最高,现存诗九十多首,绝大部分是五言诗。他的诗歌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建安文学的成就和特色,在五言诗的发展上有突出功绩。有《曹子建集》。

    赏析:

    《美女篇》是乐府歌辞,属《杂曲歌.齐瑟行》, 以开头二安为题。这首诗以美女盛年不嫁,隐喻诗人自己有才能而没有施展的机会,慨叹怀才不遇英雄无用武之地。

    曹植是建安时期的杰出诗人,他的诗"骨气奇高,词采华茂"(钟嵘《诗品》上),对五言诗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他还具有政治才能,曹操曾认为他在兄弟之间"最可定大事"(《三国志.魏书.陈思王传》注引《魏武故事》),打算立他为魏太子。后在与其兄曹丕的竞争中失败。建安二十五年(200) ,曹丕篡汉自立,从此,对曹植进行一系列的迫害。直到曹丕之子曹叡即位(即魏明帝),情况也没有改变。曹植是一个有政治理想的人,他渴望在政治上有所作为,但是,在曹丕父子的迫害下,他过着如同"圈牢之养物"的生活,有才能,得不到施展的机会。终于在魏明帝(曹叡)太和六年(232年), "汲汲无欢"地离开了人间,卒年仅四十一岁。刘履评论《美女篇》说:"子建志在辅君匡济,策功垂名,乃不克遂,虽授爵封,而其心犹为不仕,故托处女以寓怨慕之情焉。"(《选诗补注》卷二)结合曹植的遭遇看,刘履的理解是有道理的。 "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这是交代人物、地点。人物是一个美丽姑娘,她的容貌艳丽,性格娴静。地点是"歧路间",即岔路口,她在采桑。"歧路间"是来往行人较多的地方,这就为下文"行徒"、"休者"的倾倒预作铺垫。"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紧接"采桑",写柔嫩的桑枝轻轻摇动,采下的桑叶翩翩飘落。这里明是写桑,暗是写美女采桑的优美动作。景物的描写对表现人物起了烘托作用。

    "攘袖见素手,皓腕约金环。头上金爵钗,腰佩翠琅玕。明珠交玉休,珊瑚间木难。罗衣何飘飖,轻裾随风还。顾盼遗光彩,长啸气若兰。"主要写美人的服饰,也写到神情。"攘袖"二句,上承"柔条"二句,美女采桑必然挽袖。挽袖方能见到洁白的手。为了采桑,素手必须高举,这样又可见到带着金手镯的洁白而光泽的手腕。用词精当,次第井然。因为是采桑,所以先写美女的手和腕,然后写到头和腰,头上插着雀形的金钗,腰上挂着翠绿色的玉石。身上佩着明珠,还点缀着碧色宝珠和红色的珊瑚。以上几句写美女身上的装饰品,多

    为静态的描写。"罗衣"二句,写美女轻薄的丝罗上衣,衣襟随风飘动,是动态的描写。动静结合描写美女的服饰,写出美女婀娜的身姿和轻盈的步态。形象十分鲜明。"顾盼"二句,以精妙的字句,勾勒美女神情。美女的一顾一盼都给人留下迷人的光彩,长啸时呼出的气息,芬芳如幽兰。使人感到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能不为之倾倒吗?所以,"行徒用息驾,休者以忘餐"。行路的人见到美女停车不走了,休息的人见到美女忘了吃饭,从侧面描写美女的美貌。应该指出,曹植的这段描写,显然受了汉乐府《陌上桑》的影响。《陌上桑》描写罗敷的美貌是这样写的:

    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绡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怨,但坐观罗敷。这是描写罗敷的美丽,并不直接描写她的容貌,而是描写她用的器物(" 笼系""笼钩")和穿戴的服饰("倭堕髻""明月珠""下裙""上襦")之美及"行者""少年""耕者""锄者"四种人见到罗敷以后的反应,从正面和侧面来烘托罗敷的美丽。这些描写与《美女篇》的描写对比起来,二者在内容上虽然基本相同,但是写法却不尽相同,表现了曹植诗的一些变化和发展。

    "借问女安居?乃在城南端。青楼临大路,高门结重关。"交代美女的住处,点明她的高贵门第。美女住在城南大路附近的高楼里。"青楼""高门""重关",说明她不是普通人家的女儿,而是大家闺秀。"容华耀朝日,谁不希令颜?"美女的容光如同早晨的阳光,谁不慕她的美貌呢?上句写美女容貌之美,可与前半首合观;下句说无人不为之倾倒,引起下文。这

    里写美女高贵的门第和美丽的容颜,是隐喻诗人自己的身份和才能。有才能而没有施展的机会,所为他不能不慨叹英雄无用武之地。

    "媒氏何所营?玉帛不时安。佳人慕高义,求贤良独难。众人徒嗷嗷,安知彼所观。"媒人都干什么去了呢?为什么不及时送来聘礼,订下婚约呢?诗人对媒人的责怪,反映了自己内心的不平。媒人不来行聘,这是客观上的原因。而美女爱慕的是品德高尚的人,要想寻求一个贤德的丈夫实在很困难。这是美女主观上的原因。这是比喻志士有理想,但难于实现。美女的理想不是一般人所能理解的,可而吵吵嚷嚷,议论纷纷,他们哪里知道她看得上的是怎样的人。这是比喻一般人不了解志士的理想。"盛年处房室,中夜起长叹。"美女正当青春盛年,而独居闺中,忧愁怨恨,深夜不眠,发出长长的叹息。这是比喻志士怀才不遇的苦闷。

    这首诗通篇用比,比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传统手法,《诗经》、《楚词》多用之。《美女篇》

    以绝代美人比喻有理想有抱负的志士,以美女不嫁,比喻志士的怀才不遇。含蓄委婉,意味深长。其实美女所喻之志士就是曹植自己。所以,清人王尧衢说:"子建求自试而不见用,如美女之不见售,故以为比。"(《古唐诗合解》卷三)

    这首诗语言华丽、精炼,描写细致、生动,塑造了一个美丽而又娴静的姑娘,写得栩栩如生,跃然纸上。清代叶燮推为"汉魏压卷",并且说:"《美女篇》意致幽眇,含蓄隽永,音节韵度皆有天然姿态,层层摇曳而出,使人不可仿佛端倪,固是空千古绝作。"绝不是偶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