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吴文英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1-19 12:35:37
  • 《《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吴文英原文和翻译》
  • 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宋】吴文英

    听风听雨过清明。

    愁草瘗花铭。

    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

    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晓梦啼莺。

    西园日日扫林亭。

    依旧赏新晴。

    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

    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生。

    注 释

    草:草,起草,拟写。愁草,没有心情写。

    瘗(yì):埋葬。铭,文体的一种。庾信有《瘗花铭》。古代常把铭文刻在墓碑或者器物上,内容多为歌功颂德,表示哀悼,申述鉴戒。

    分携:分手,分别。

    绿暗:形容绿柳成荫。

    料峭:形容春天的寒冷。

    中酒:醉酒。“中酒”见《史记·樊哙传》,亦见《汉书》,意酒酣也。中,读仄声也。又如杜牧:“残春杜陵客,中酒落花前”(《睦州四韵》),

    交加:形容杂乱。

    双鸳:指女子的绣花鞋,这里兼指女子本人。

    译 文

    听着凄风苦雨之声,我独自寂寞地过着清明。掩埋好遍地的落花,我满怀忧愁地起草葬花之铭。楼前依依惜别的地方,如今已是一片浓密的绿荫。每一缕柳丝,都寄托着一分柔情。料峭的春寒中,我独自喝着闷酒,想借梦境去与佳人重逢,不料又被啼莺唤醒。

    西园的亭台和树林,每天我都派人去打扫干净,依旧到这里来欣赏新晴的美景。蜜蜂频频扑向你荡过的秋千、绳索上还有你纤手握过而留下的芳馨。我是多么惆怅伤心,你的倩影总是没有信音。幽寂的空阶上,一夜间长出的苔藓便已青青。

    赏 析

    这是西园怀人之作。西园在吴地,是梦窗和情人的寓所,二人亦在此分手,所以西园诚是悲欢交织之地。梦窗在此中常提到此地,可见此地实乃梦萦魂绕之地。

    这也是一首伤春之作。词的上片情景交融,意境有独到之处。前二句是伤春,三、四两句写伤别,五、六两句则是伤春与伤别的交融,形象丰满,意蕴深邃。“听风听雨过清明”,起句貌似简单,不象梦窗绵丽的风格,但用意颇深。不仅点出时间,而且勾勒出内心细腻的情愫。

    寒食、清明凄冷的禁烟时节,连续刮风下雨,意境凄凉。风雨不写“见”而写“听”,意思是白天对风雨中落花,不忍见,但不能不听到;晚上则为花无眠、以听风听雨为常。首句四个字就写出了词人在清明节前后,听风听雨,愁风愁雨的惜花伤春情绪,不由让读者生凄神憾魄之感。“愁草瘗花铭”一句紧承首句而来,意密而情浓。落花满地,将它打扫成堆,予以埋葬,这是一层意思;葬花后而仍不安心,心想应该为它拟就一个瘗花铭,瘐信有《瘗花铭》,此借用之,这是二层意思;草萌时为花伤心,为花堕泪,愁绪横生,故曰“愁草”,这是三层意思。词人为花而悲,为春而伤,情波千叠,都凝炼在此五字中了。“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是写分别时的情景。梦窗和情人在柳丝飘荡的路上分手,自此柳成为其词中常出现的意象。古代有送别时折柳相送的风俗,是希望柳丝能够系住将要远行的人,所以说“一丝柳,一寸柔情”,可谓语浅意深。

    “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晓梦啼莺”,伤春又伤别,无以排遣,只得借酒浇愁,希望醉后梦中能与情人相见。无奈春梦却被莺啼声惊醒。这是化用唐诗“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之意。上阙是愁风雨,惜年华,伤离别,意象集中精炼,而又感人至深,显出密中有疏的特色。

    下阙写清明已过,风雨已止,天气放晴了。阔别已久的情人,怎么能忘怀!按正常逻辑,因深念情人,故不忍再去平时二人一同游赏之处了,以免触景生悲,睹物思人。但梦窗却用进一层的写法,那就是照样(依旧)去游赏林亭。于是看到“黄蜂频扑秋千索”,仿佛佳人仍在。“黄蜂”二句是窗梦词中的名句,妙在不从正面写,而是侧面烘托,佳人的美好形象凸现出来。怀人之情至深,故即不能来,还是痴心望着她来。“日日扫林亭”,就是虽毫无希望而仍望着她来。离别已久,秋千索上的香气未必能留,但仍写黄蜂的频扑,这不是在实写。陈洵说:“见秋千而思纤手,因蜂扑而念香凝,纯是痴望神理。”

    结句“双鸳不到”(双鸳是一双乡绣有鸳鸯的鞋子),明写其不再惆怅。“幽阶一夜苔生”,语意夸张。不怨伊人不来,而只说“苔生”,可见当时伊人常来此处时,阶上是不会生出青苔来的,此时人去已久,所以青苔滋生,但不说经时而说“一夜,”由此可见二人双栖之时,欢爱异常,仿佛如在昨日。这样的夸张,在事实上并非如此,而在情理上却是真实的。

    创作背景

    这是西园怀人之作,也是一首伤春之作。陈洵《海绡说词》谓此乃“思去妾”之词。西园在吴地,是作者和情人的寓所,二人亦在此分手,所以西园诚是悲欢交织之地。吴文英在此中常提到此地,可见此地实乃梦萦魂绕之地。

    作者简介

    吴文英(约1200~1260),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原出翁姓,后出嗣吴氏。与贾似道友善。有《梦窗词集》一部,存词三百四十余首,分四卷本与一卷本。其词作数量丰沃,风格雅致,多酬答、伤时与忆悼之作,号“词中李商隐”。而后世品评却甚有争论。

  • 《《莺啼序·春晚感怀》吴文英原文和翻译》
  • 莺啼序·春晚感怀

    【宋】吴文英

    残寒正欺病酒,掩沉香绣户。

    燕来晚、飞入西城,似说春事迟暮。

    画船载、清明过却,晴烟冉冉吴宫树。

    念羁情、游荡随风,化为轻絮。

    十载西湖,傍柳系马,趁娇尘软雾。

    溯红渐、招入仙溪,锦儿偷寄幽素。

    倚银屏、春宽梦窄,断红湿、歌纨金缕。

    暝堤空,轻把斜阳,总还鸥鹭。

    幽兰旋老,杜若还生,水乡尚寄旅。

    别后访、六桥无信,事往花委,瘗玉埋香,几番风雨。

    长波妒盼,遥山羞黛,渔灯分影春江宿,记当时、短楫桃根渡。

    青楼仿佛。

    临分败壁题诗,泪墨惨淡尘土。

    危亭望极,草色天涯,叹鬓侵半苎。

    暗点检,离痕欢唾,尚染鲛绡,亸凤迷归,破鸾慵舞。

    殷勤待写,书中长恨,蓝霞辽海沈过雁,漫相思、弹入哀筝柱。

    伤心千里江南,怨曲重招,断魂在否?

    注 释

    病酒:饮酒过量而不适。

    沉香:沉香木。著旬香料。

    吴宫:泛指南宋宫苑。临安旧属吴地,故云。

    羁情:指情思随风游荡。

    娇尘软雾:这里形容西湖热闹情景。

    溯:逆河而上。

    入仙溪:用刘晨、阮肇入天台山遇仙女的故事。这里指女子所住的地方。

    译 文

    暮春的残寒,仿佛在欺凌我喝多了酒,浑身发冷而难受,我燃起沉香炉,紧紧地掩闭了沉香木的华丽的窗户。

    迟来的燕子飞进西城,似乎在诉说着春天的风光已衰暮。

    画船载着酒客游客玩西湖,清明佳节的繁华就这样过去了,看着暗烟缭绕着吴国宫殿中的树木,我的心中有千万缕羁思旅情,恰似随风游荡,化作了柳絮轻扬飘浮。

    我曾经有十年的生活在西湖,依傍着柳树系上我的马匹,追随着芳尘香雾。

    沿着红花烂漫的堤岸,我渐渐进入仙境般的去处。你叫侍儿偷偷送来情书,把一怀芳心暗暗倾诉。

    在温馨幽密的银屏深处,有过多少快乐和欢娱,可惜春长梦短,欢乐的时光何其短促。

    你掺着红粉的眼泪,沾湿了歌扇和金钱刺绣的衣服。西湖的湖堤昏暗空寂,夕阳中的西湖美景,全都让给了那些鸥鹭。

    幽兰转眼间就已经老去了,新生的杜若散发着香气。我在这异地的水乡漂泊羁旅。

    分别后我也曾访过六桥故地,却再也得不到关于佳人的任何信息。往事如烟,春花枯萎,无情的风风雨雨,埋葬香花和美玉。

    你生得是那样的美丽,清澈透明的水波,却要把你的明眸妒忌,那苍翠葱茏的远山,见到你那弯弯的秀眉也要含羞躲避。

    江面上倒映着点点渔灯,我与你在画船中双栖双宿。当年在渡口送别的情景,仍然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你住过的妆楼依然如往昔,分手时我曾在败壁题写诗句,和着泪水的墨痕已经蒙上了灰尘,字迹也已经变得惨淡而又模糊。

    登上高高的亭楼我凝神骋目,只见一璧芳草延到天边处,叹息自己那一半已经雪白如苎的鬓发。

    我默默地翻检着旧日的物品。

    你留下的丝帕上,还带着离别时的泪痕和香唾,那是以往悲欢离合的记录。

    我就像垂下翅膀的孤凤忘记了归路,又像孤苦无依的孤鸾懒得飞翔起舞一样。

    我要把满心的悲伤痛恨写成长长的情书,但见蓝天大海上沉没鸿雁的身影,有谁来为我传达相思的情愫。

    只能把相思之苦寄托在哀筝的弦柱,独自弹出满心的愁苦。千里的江南处处令我伤心,你的灵魂是否就近在眼前呢,你可以听见了我哀怨的词章如泣如诉?

    赏 析

    此词写晚春游湖感怀,追忆往昔湖上与情人遇合的欢悦和别离的悲伤,对已故情人表示沉痛的悼念,也寄寓了对自己长期孤身漂泊的不幸身世的感慨。全词以大开大阖之笔,集中而形象地表现了伤春惜别之情,在结构上体现出时空交错的特点。

    全词分为四段,长达二百四十字,形同一小赋。第一段写现实,作者在爱妾死后,犹自在苏州伤春。将伤别放在伤春这一特定的情境中来写,语气舒缓,意境深长。开头以暮春独居起兴,触发羁情。时值春暮时节,残寒病酒,“病酒”属人事,“残寒”属天时,揭出天时人事之衰颓;而着一“欺”字,实寓人事可为、天意难背之无奈。起句凄紧,已将典型环境中典型情绪写出,并以此笼罩全篇,笔力遒劲,寄正于闲,寓刚于柔。“掩沈香绣户”一句状其孤独,而“沈香绣户”四字,显然又隐藏了一段旖旎情事,如今“掩”去,则苦痛虽不明言而隐约可感。接下去写燕飞西城,始写及暮春景致。燕燕于飞,画船轻载、晴烟冉冉,无一非即见之景,然与当年去妾之时节,非常相似。作者在湖中看到此景,不禁羁思飞扬起来。羁情化为轻絮,随风飘荡,正如此时作者的思绪一样,似乎所起有因,但终不知归于何处。此处写羁情而似随风飘荡的轻絮,貌似轻灵,实状心绪散乱之形。羁情游荡飘逸,最后落定在对西湖十载游治之事的追溯上。

    第二段追溯西湖刻骨铭心的情事,写初遇时的欢情,并寄寓欢会有限终寓别离的怅恨。从《渡江云·西湖清明》等描写杭州情事的词可以知道,初遇时间在清明时分,地点在杭州西湖。作者开始是骑马,后来“傍柳系马”,舍陆而舟,转入水路,通过婢女传书暗通情意,招入“仙溪”的伊人居处。此处暗用东汉刘晨、阮肇入天台山遇仙女之事,曲折地写出伊人的姿色不凡与相识相交的离奇经历。“锦儿偷寄幽素”一句,委婉写出两人的交遇并非一帆风顺,其中或有阻隔。“倚银屏、春宽梦窄,断红湿、歌纨金缕”二句,是写初遇时悲喜交集之状。“春宽梦窄”是说春色无边而欢事无多,“断红湿、歌纨金缕”是说因欢喜感激而泪湿歌扇与金缕衣。歌纨、金缕,皆别前之物,如今徒成叹息而已。“暝堤空,轻把斜阳,总还鸥鹭”三句以景结情,进一步写欢情,但含蓄不露,意味无穷,蕴藉空灵,品格自高。

    第三段述写别后情事。“幽兰旋老”三句突接,跳接,峰断云连,因这里和上段结处实际上还有较大距离。此段先写暮春又至,自己依然客居水乡。这既与“十载西湖”相应,又唤起了伤春伤别之情。正是通过这种反复吟咏,将伤春伤别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于是从别后重寻旧地时展开想象,回首初遇、临分等难以忘怀的种种情景。“别后访”四句是逆溯之笔,即一层层地倒叙上去。先是写花谢春空,芳事已随流水,然后写风雨葬花,实则暗示人也已随花而去。这是赋,也是比,是写风景而兼道人事。于是逆溯上去,追叙初遇。“长波妒盼”至“记当时短楫桃根渡”,这是倒装句,依文法次序应该是:“记当时短楫桃根渡”,“长波妒盼,遥山羞黛,渔灯分影春江宿”。这几句是写当时艳遇,伊人顾盼生情,多么艳丽,即使是潋滟的春波,也要妒忌她的眼色之美;苍翠的远山也羞比她的蛾眉,而自愧不如。因旧情难忘,所以在重访时又念此情。这几句相对于第二段是再次吟咏,当时在西湖上偷传情意以及后来的欢爱再次呈现在读者眼前,但是所用意象不同,而且体现出创作之理也不同,这次抒写已经有了生离死别的意味。此段结处承上补写分手情况。

    第四段淋漓尽致地抒写对逝者的凭吊之情。悼亡、招魂、自伤,句句伤心欲绝;感情更为深沉,意境更为开阔。因伊人已逝去,已非一日,作者对她的悼念,也已经岁经年,但绵绵长恨,不随伊人的逝去日久、自己的逐渐衰老而有所遗忘。于是作者便在更长的时间中,更为广阔的空间内,极目伤心,长歌当哭,继续抒写他胸中的无限悲痛之情。这里主要是怅望:“危亭望极,草色天涯,叹鬓侵半苎”;是寄恨:“殷勤待写,书中长恨,蓝霞辽海沈过雁”;是凭吊:“伤心千里江南,怨曲重招,断魂在否?”也有睹物思人的回忆:“暗点检,离痕欢唾,尚染鲛绡,亸风(钗)迷归,破鸾(镜)慵舞”。意蕴层层加深,都在极力渲染凭吊的巨痛。“漫相思”一句,遂因无人可寄而移情入筝,哀音不绝,相思无已。煞末又因相思无已而寄意招魂,虽是化用《楚辞·招魂》之语,实也是自写其心。

    全词以羁情绾合离情,隐含着一种独特的思想感情与美学意蕴,意繁气盛,字凝语练,结构缜密,层次分明,笔力弥漫,灵动多致,其炼意琢句之新奇,空际转身之灵活,皆非有大神力者不可致。据周密《武林旧事》记载,吴文英曾大书此词于丰乐楼壁上,“一时为人传诵”,则作者自赏之心亦昭昭可鉴。

    创作背景

    这首词当作于宝祐(宋理宗年号,1253—1258)初年,为作者悼念亡妾之作。创作此词的时候,作者应当不在杭州,可能是在苏州,因春暮而愁,于是回想往事,感怀发兴。

    作者简介

    吴文英(约1200~1260),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原出翁姓,后出嗣吴氏。与贾似道友善。有《梦窗词集》一部,存词三百四十余首,分四卷本与一卷本。其词作数量丰沃,风格雅致,多酬答、伤时与忆悼之作,号“词中李商隐”。而后世品评却甚有争论。

  • 《《八声甘州·灵岩陪庾幕诸公游》吴文英原文和翻译》
  • 八声甘州·灵岩陪庾幕诸公游

    【宋】吴文英

    渺空烟四远,是何年、青天坠长星?

    幻苍崖云树,名娃金屋,残霸宫城。

    箭径酸风射眼,腻水染花腥。

    时靸双鸳响,廊叶秋声。

    宫里吴王沉醉,倩五湖倦客,独钓醒醒。

    问苍波无语,华发奈山青。

    水涵空、阑干高处,送乱鸦斜日落渔汀。

    连呼酒、上琴台去,秋与云平。

    注 释

    八声甘州:词牌名。唐教坊大曲有《甘州》,杂曲有《甘州子》,是唐边塞曲,因以边塞地甘州为名。《八声甘州》是从大曲《甘州》截取一段改制的。因全词前后片共八韵,故名八声。慢词,与《甘州遍》之曲破,《甘州子》之令词不同。《词语》以柳永词为正体。九十七字,前片四十六字,后片五十一宇,前后片各九句四平韵。亦有在起句增一韵的。前片起句、第三句,后片第二句、第四句,多用领句字。另有九十五字、九十六字、九十八字体,是变格。又名:《甘州》、《潇潇雨》、《宴瑶池》。

    灵岩:又名石鼓山,在苏州市西南的木渎镇西北。山顶有灵岩寺,相传为吴王夫差所建馆娃宫遗址。

    庾幕:幕府僚属的美称。此指苏州仓台幕府。

    长星:彗星。

    苍崖云树:青山丛林。

    名娃金屋:此指西施,为越王勾践献给吴王夫差的美女。金屋,用汉武帝金屋藏娇的故事。《汉武故事》载汉武帝为胶东王时,曾对其姑母说:"若得阿娇,当作金屋贮之也。"借指吴王在灵岩山上为西施修建的馆娃宫。

    残霸:指吴王夫差,他曾先后破越败齐,争霸中原,后为越王勾践所败,身死国灭,霸业有始无终。

    箭径:即采香径。《苏州府志》:"采香径在香山之旁,小溪也。吴王种香于香山,使美人泛舟于溪水采香。今自灵岩山望之,一水直如矣,故俗名箭径。"

    酸风射眼:寒风吹得眼睛发痛。化用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魏官牵牛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句意。酸风,凉风。

    腻水:宫女濯妆的脂粉水。

    靸(sǎ):一种草制的拖鞋拖鞋。此作动词,指穿着拖鞋。

    双鸳:鸳鸯履,女鞋。

    廊:响屐廊。《吴郡志·古迹》:"响屐廊在灵岩山寺,相传吴王令西施辈步屐。廊虚而响,故名。

    五湖倦客:指范蠡。范蠡辅佐越王勾践灭吴后,功成身退,泛舟五湖(太湖)。

    醒醒:清楚;清醒。

    华发:花白头发。

    涵空:指水映天空。

    琴台:在灵岩山上。

    译 文

    极目远眺四方,缥缈的长空万里,云烟渺茫向四处飘散。不知是何年何月,青天坠下的长星。幻化出这座苍翠的山崖,云树葱笼,幻化出上面有残灭的春秋霸主吴王夫差的宫城,美人西施就藏娇馆娃宫。幻化出气壮山河的霸业英雄。灵岩山前的采香径笔直如一支弓箭,凄冷秋风刺人眼睛。污腻了的流水中漂流着当年美人用来化妆的脂粉,沾染得岸上的花朵都带了点腥。耳边仿佛传来阵阵清脆的声响,不知是美人穿着木屐走在响廊的余音,还是风吹秋叶发出飒飒的凄凉之声。

    深宫中吴王沉醉于酒色,以亡国亡身的悲剧留下让后人耻笑的话柄。只有头脑清醒的范蠡,在太湖上垂钓,功成身退。我想问苍茫的水波,到底是什么力量主宰着历史的兴衰盛亡。苍波也无法回答,默默无声。我的满头白发正是愁苦无奈之结果,而无情的群山,却依旧翠苍青青。江水浩瀚包涵着无垠的长空。我独自凭倚高栏鸟瞰远景,只见纷乱的几只乌鸦,在夕阳的余晖下落下凄凉的洲汀。我连声呼唤把酒取来,快快登上琴台,去观赏秋光与去霄齐平的美景。

    赏 析

    这是一首笔致空灵而托意高远的怀古词。词借吴王夫差亡国的历史事实,暗示了北宋的失国之痛和南宋的岌岌可危,寄托了国家兴亡的深沉感慨,同时还反映了词人自己白发无成的慨恨。其主旨、风格与豪放派十分接近。全词先由灵岩生幻,展开想象,后写实景,借景兴感,构思奇幻,意境开阔,体现了词人在雕镂组绣以外的奇特才气。

    灵岩山位于苏州西郊,一山兀立,俯视平野,四望空阔。山上有涵空阁,可以远眺烟波浩渺的太湖。但它的著名,还因为有吴王夫差与越女西施曾经游乐的馆娃宫、琴台、响屧廓、采香径(箭径)等残址遗迹。此词即由咏怀古迹入手来驰骋艺术想像。首二句极言灵岩山高峻雄阔,令人怀疑它是天上长星坠地而成。接着以一个“幻”字直贯而下,从历史回顾中唤起的想像丰富真切,几近幻觉,复与登临所见的山容水态打成一片,混茫莫辨。夫差、西施的故事跨越千载,宛如就在身边发生。“箭径”二句写酸风射眼,流水涨腻,山下的采香径似乎依然流着宫女们洗漱后的残脂剩酸,“腥”气刺鼻。“时靸”二句写身边的落叶声声,一似馆娃在响屐廊上穿着木屐缓步而来。词中箭径的西风流水和树间的落叶秋声,是目击耳闻的实在之物;而“酸”“腻”“腥”以及“时靸双鸳响”之类的感党,则是作者主观的幻觉成分。以幻为真,作者的身心都进入了由于怀古而产生的幻境。这种笔法,既打破了时空界限,把历史拉到了眼前;又将实地闻见的客观印象强化为主观感受,带有浓烈的情绪色彩。

    与上片涉及西施时若隐若现的朦胧笔触不同,词的下片写到夫差、范蠡的一醉一醒,则正面切入,相互对照,语多感慨。“问苍天无语”以下,笔锋一转,从“故国神游”跌回苍凉的现实。结句“秋与云平”,既说秋高,又表示自己置身于灵岩绝顶,辽阔秋空、无边秋色和远处烟波浩渺的太湖尽集于眼下,与起句“渺空烟四远”首尾呼应,境界开阔,胸次超旷,意态萧闲,不但超越了历史,而且超越了现实,确有超尘绝俗的高远之致。《词源》认为:“贺方回、吴梦窗皆善于炼字面,多于温庭筠、李长吉诗中来。”其实吴文英岂止多用温、李字面,他作词的意想与风格,也明显受到温、李特别是李贺乐府的影响。此词中,不但“酸风射眼”从李贺“东关酸风射眸子”化出,就是他用非现实乃至超现实的幻觉来咏怀古事,也是承自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等篇的作法的。这种奇谲、奇诞、冷隽的风格,在词中原甚少见,至吴文英则始畅此风,成为梦窗词的特点之一。当然,如同姜夔词不无家国之感一样,吴文英此词中“宫里吴王沉醉”数句,在南宋于酒色的理宗、度宗两朝,实在是很有现实感的。

    创作背景

    这是一首怀古词,作于宋理宗绍定年间(1228-1233),当时作者在苏州仓幕。吴文英游灵岩山,见吴王夫差遗迹想起了吴国兴衰的史实,暗示了北宋的失国之痛和南宋的岌岌可危,寄托了国家兴亡的深沉感慨,同时还写出词人自己白发无成的慨恨。

    作者简介

    吴文英(约1200~1260),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原出翁姓,后出嗣吴氏。与贾似道友善。有《梦窗词集》一部,存词三百四十余首,分四卷本与一卷本。其词作数量丰沃,风格雅致,多酬答、伤时与忆悼之作,号“词中李商隐”。而后世品评却甚有争论。

  • 《《唐多令·惜别》吴文英原文和翻译》
  • 唐多令·惜别

    【宋】吴文英

    何处合成愁。

    离人心上秋。

    纵芭蕉、不雨也飕飕。

    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

    年事梦中休。

    花空烟水流。

    燕辞归、客尚淹留。

    垂柳不萦裙带住。

    漫长是、系行舟。

    注 释

    心上秋:“心”上加“秋”字,即合成“愁”字。

    飕(sōu):形容风雨的声音。这里指风吹蕉叶之声。

    年事:指岁月。

    “燕辞归”句:曹丕《燕歌行》:“群燕辞归鹄南翔,念君客游多思肠。慊慊思归悉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此用其意。客,作者自指。

    淹留:停留。

    萦:旋绕,糸住。

    裙带:指燕,指别去的女子。

    译 文

    怎样合成一个“愁”,是离别之人的心上加个秋。纵然是秋雨停歇之后,风吹芭蕉的叶片,也吹出冷气飕飕。别人都说是晚凉时的天气最好,可是我却害怕登上高楼,那明月光下的清景,更加令我滋生忧愁。

    往昔的种种情事好像梦境一样去悠悠,就像是花飞花谢,就像是滚滚的烟波般向东奔流。群群的燕子已经飞回南方的故乡,只有我这游子还在异地停留。丝丝垂柳不能系住她的裙带,却牢牢地拴住我的行舟。

    赏 析

    吴文英的这首《唐多令》写的是羁旅怀人。全词字句不事雕琢,自然浑成,在吴词中为别调。就内容而论可分两段,然与此的自然分片不相吻合。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年事梦中休,花空烟水流。燕辞归、客尚淹留”为第一段,起笔写羁旅秋思,酿足了愁情,目的是为写别情蓄势。前二句先点“愁”字,语带双关。从词情看,这是说造成这些愁情的,是离人悲秋的缘故,秋思是平常的,说离人秋思方可称愁,单就这点说命意便有出奇制胜之处。从字面看,“愁”字是由“秋心”二字拼合而成,所以此二字又近于字谜游戏。这种手法,古代歌谣中经常可见,王士禛谓此二句为“《子夜》变体”,具“滑稽之隽”(《花草蒙拾》),是道著语。此词以“秋心”合成“愁”字,是离合体,皆入谜格,故是“变体”。此处似乎是信手拈来,涉笔成趣,毫无造作之嫌,且紧扣主题秋思离愁,实不该以“油腔滑调”(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二)目之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两句一问一答,开篇即出以唱叹,而且凿空道来,实可称倒折之笔。下句“纵芭蕉不雨也飕飕”是说,虽然没有下雨,但芭蕉也会因飕飕秋风,发出凄凉的声响。这分明想告诉读者,先时有过雨来。而起首愁生何处的问题,正由此处蕉雨惹起。所以前二句即由此倒折出来,平添千回百折之感。秋雨初停,天凉如水,明月东升,正是登楼纳凉赏月的好时候。“都道晚凉天气好”,可谓人云亦云,而“有明月,怕登楼”,才是客子真实独特的心理写照。“月是故乡明”,望月是难免会触动乡思离愁的。这三句没有直说愁,却通过客子心口不一的描写把它充分地表现了。

    秋属岁未,颇容易使人联想到晚岁。过片就叹息年光过尽,往事如梦。“花空烟水流”是比喻青春岁月的流逝,又是赋写秋景,兼有二义之妙。由此可见客子是长期飘泊在外,老大未回之人。看到燕子辞巢而去,心生无限感慨。“燕辞归”与“客尚淹留”,两相对照,自可见人不如候鸟。以上蕉雨、明月、落花、流水、去燕……虽无非秋景,而又不是一般的秋景,于中无往而非客愁,这也就是“离人心上秋”的具体形象化了。

    此下“垂柳不萦裙带住,谩长是、系行舟”为第二段,写客中孤寂的感叹。“垂柳”是眼中秋景,而又关离情别事写来承接自然。“萦”、“系”二字均由柳丝绵长思出,十分形象。“垂柳不萦裙带住”一句写的是其人已去,“裙带”二字暗示对方的身份和彼此之间的关系:“谩长是,系行舟”二句是自况,意思是自己不能随去。羁身异乡,又成孤零,本就有双重悲愁,何况离自己而去者又是一位情侣呢。由此方见篇着“离人”二字具有更多一重含意,是离乡又逢离别的人啊,其愁也就更其难堪了。伊人已去而自己既留,必有不得已的理由,却不明说(也无须说),只是埋怨柳丝或系或不系,无赖至极,却又耐人寻味。“燕辞归、客尚淹留”句与此三句,又形成比兴关系,情景相映成趣。

    全词第一段对于羁旅秋思着墨较多,渲染较详,为后边描写蓄足了力量。第二段写字中怀人,着笔简洁明快,发语恰到好处,毫无拖沓之感。较之作者的其它作品,此词确有其独到之处。

    创作背景

    《唐多令·惜别》是宋代词人吴文英所作。此词反映了作者飘泊生涯中的失意情怀。词的上阕是就眼前之景抒发离别之愁;下阕拓宽一步,展示自己的心灵背景和深层意绪,把与恋人的惜别赋予了更深层的内涵,表现了词人命笔时的复杂心情和离别之际的纷纷意绪。

    作者简介

    吴文英(约1200~1260),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原出翁姓,后出嗣吴氏。与贾似道友善。有《梦窗词集》一部,存词三百四十余首,分四卷本与一卷本。其词作数量丰沃,风格雅致,多酬答、伤时与忆悼之作,号“词中李商隐”。而后世品评却甚有争论。

  • 《《浣溪沙·门隔花深梦旧游》吴文英原文和翻译》
  • 浣溪沙·门隔花深梦旧游

    【宋】吴文英

    门隔花深梦旧游,夕阳无语燕归愁。

    玉纤香动小帘钩。

    落絮无声春堕泪,行云有影月含羞。

    东风临夜冷于秋。

    注 释

    门隔花深:即旧游之地,有“室迩人远”意。梦魂牵绕却比“忆”字更深一层。

    夕阳:连“燕”,用刘禹锡“乌衣巷口夕阳斜”诗意。燕子归来,未必知愁;但人既含愁,觉燕亦然。且人有阻隔,而燕没遮拦,与上句连;就上片结构来说,又只似一句插笔。

    玉纤:指女子的纤纤玉手。

    小帘钩:指女子用手摘下帘钩,放下帘子。

    临夜:夜间来临时。

    译 文

    我的梦魂总是在旧梦中寻游,梦境中我又来到当年的庭院,深深的花丛把院门遮掩住了。斜阳默默无言地渐渐向西边沉下去,归来的燕子也沉默无言,仿佛带着万般忧愁。一股幽香浮动,她那双带有香味的白皙的纤纤玉指,轻轻地拉开了小小的幕帘。

    悠悠的柳絮无声坠落,那是老天爷为人世间的生离死别滴下的行行热泪。月光被浮云轻轻地遮掩住,那是因为含羞而挡住了泪眼,料峭的春风吹拂脸面,凄凉冷清的势头简直就像秋天一样。

    赏 析

    这首怀人感梦的词,借梦写情,更见情痴,写得不落俗套。 

    “门隔花深”,指所梦旧游之地。当时花径通幽,春意盎然。词人说:不料我去寻访她时,本拟欢聚,却成话别。为什么要离别,词中没有说明。“燕归愁”,仿佛同情人们离别,黯然无语。不写人的伤别,而写惨淡的情境,正是烘云托月的妙笔。前结“玉纤香动小帘约,”则已是即将分手的情景了。伊人纤手分帘,二人相偕出户,彼此留连,不忍分离。“造分携而衔涕,感寂寞而伤神”(江淹《别赋》)。下片是深入刻画这种离别的痛苦。 

    下片是兴、比并用的艺术手法。“落絮无声春堕泪”,兼有两个方面一形象,一是写人,“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柳永《雨霖铃》),写离别时的吞声饮泣。这里略去了。絮花从空中飘落,好象替人无声堕泪,这是写春的堕泪,人亦包含其中。“行云有影月含羞”,和上句相同,也是一个形象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写人,“别君时,忍泪佯低面,含羞半敛眉”(韦庄《女冠子》),是写妇女言别时的形象,以手掩面,主要倒不是含羞,而是为了掩泪,怕增加对方的悲伤。同时也是写自然,行云遮月,地上便有云影,云遮月衬出月含羞。刘熙载说:“词之妙,莫妙于以不言言之,非不言也,寄言也。”(《艺概·词曲概》)此词“落絮”、“行云”一联正是“寄言”。表面是写自然,其实是写情。词人把人的感情移入自然界的“落絮”“行云”当中,造成了人化的然感自然。而大自然的“堕泪”与“含羞”,也正表现了人的离别悲痛的深度,那说是说二人离别,连大自然也深深感动了。这两句把离愁幻化成情天泪海,真乃广深迷离的至美艺术境界。“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九歌·少司命》),“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杜甫《梦李白》)。这种黯然神伤心折骨惊的离情别绪,怎么能忘怀呢!有所思,故有所梦;有所梦,更生思绪。无昼无夜,度日如年,这刻骨相思是够受的。如此心境,自然感觉不到一丝春意,所以临夜东风吹来,比萧瑟凄冷的秋风更不堪忍受了。这是当日离别的情景,也是梦中的情景,同样也是此日梦醒时的情景。古人有暖然如春、凄然如秋的话,词人因离愁的浓重,他的主观感觉却把它倒转过来。语极警策。 

    春夜风冷,是自然现象;加上人心凄寂,是心理现象,二者交织融会,酿成“东风临夜冷于秋”的萧瑟凄冷景象,而且这种氛围笼罩全篇,此为《浣溪沙》一调在结构上的得力之处。

    创作背景

    《浣溪沙·门隔花深梦旧游》是南宋词人吴文英创作的一首词。作者借梦写情,更见情痴,从而使全诗笼罩着凄凉的情感。

    作者简介

    吴文英

    吴文英(约1200~1260),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原出翁姓,后出嗣吴氏。与贾似道友善。有《梦窗词集》一部,存词三百四十余首,分四卷本与一卷本。其词作数量丰沃,风格雅致,多酬答、伤时与忆悼之作,号“词中李商隐”。而后世品评却甚有争论。

  • 《关于七夕节的诗句》
  • 怕闻井叶西风到。 —— 吴文英《秋蕊香·七夕》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 林杰《乞巧》

    轻帐偷欢,银烛罗屏怨。 —— 吴文英《凤栖梧·甲辰七夕》

    银烛冷秋光画屏,碧天晴夜静闲亭。 —— 卢挚《沉醉东风·七夕》

    复畏秋风生晓路。 —— 王建《七夕曲》

    琅玕碧,影弄蜻蜓。 —— 吕渭老《小重山·七夕病中》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 秦观《鹊仙·纤云弄巧》

    蛛忙鹊懒,耕慵织倦,空做古今佳话。 —— 严蕊《鹊桥仙·碧梧初出》

    已驾七香车,心心待晓霞。 —— 李商隐《壬申七夕》

    此去杜曲,已近紫霄尺五。 —— 吴文英《惜秋华·七夕前一日送人归盐官》

    奈南墙冷落,竹烟槐雨。 —— 吴文英《惜秋华·七夕前一日送人归盐官》

    无半点闲愁去处,问三生醉梦何如。 —— 乔吉《折桂令·七夕赠歌者》

    步月移阴,梳云约翠,人在回廊。 —— 刘镇《柳梢青·七夕》

    千家闭户无砧杵,七夕何人望斗牛。 —— 李嘉祐《早秋京口旅泊章侍御寄书相...》

    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 —— 徐凝《七夕》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 林杰《乞巧》

    天如水,团扇扑流萤。 —— 吕渭老《小重山·七夕病中》

    数声蝉送晚。 —— 吴文英《凤栖梧·甲辰七夕》

    滴露和云,添花补柳,梳洗工夫。 —— 乔吉《折桂令·七夕赠歌者》

    暂惊河女鹊,终狎野人鸥。 —— 李峤《同赋山居七夕》

    香袖凭肩,谁记当时话。 —— 晏几道《蝶恋花·喜鹊桥成催凤驾》

    天上分金镜,人间望玉钩。 —— 李贺《七夕》

    干鹊收声,湿萤度影,庭院深香。 —— 刘镇《柳梢青·七夕》

    天为欢迟,乞与初凉夜。 —— 晏几道《蝶恋花·喜鹊桥成催凤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