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渝”,是“不改变”、“不违背”的意思。形容良好的操守、志愿、誓言等等,能自始至终,坚持不变,就叫“始终不渝”。
《诗经•郑风•羔裘》有两句道:“彼其之子,舍命不渝。(他那个人呀,牺牲生命也绝不变心。)”
《晋书•谢安传》说,谢安年轻时,就出了名,扬州刺史庾冰〔庾yú〕坚决请他去当官,他不得已而到任,只一个多月,便又回家了。接着,朝廷几次给他官职,都拒绝不干。他住在会稽﹝guì—jì〕(今浙江绍兴)的东山,向往隐士的“清高”生活。可是,后来他还是接受朝廷的任命,出来做了大官。据说,他在做着大官的时候,隐居东山的意愿却始终没有放弃。所以《晋书》说: “安虽受朝寄,然东山之志,始末不渝。”——这里的“始末不渝”,就是现在人们所说的“始终不渝”。
《新唐书•魏征传》说,魏征是一个刚直敢言的谏官,是唐太宗朝中有名的大臣。有一次,唐太宗派人以重价四出访求名马和珍宝,魏征很不赞成,便上书谏劝,他写道:
“臣奉侍帷幄十余年,陛下许臣以‘仁义之道,守而不失;俭约朴素,始终弗渝。’德音在耳,不敢忘也。……”——这里所谓的“始终弗渝”,也就是“始终不渝”。
《旧唐书•姚璹传》有“岁寒无改,始终不渝”;又《崔珙传》也有“厉翼之志,始终不渝”。
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二十九回:“区区之心,唯以地方秩序为主,以人民生命财产为重,始终不渝,天人共鉴。”
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礼记》
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礼记》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忧。”——《论语·为政》
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长幼有序。——孟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孟子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孟子
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孟子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孟子
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闻也。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孟子
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孟子
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孟子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孟子
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奕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孟子
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孟子
贤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恶之不可移。——《吕氏春秋》
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庄子
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