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若将世界喻为大洋,那生活便是翻腾的江河,人文便是潺潺的溪流,科学便是永葆活力的清泉。人文之溪流与科学之清泉源源不断地注入生活之江河,才能使之永葆鲜活的生命力,人文、科学、生活的汇聚融合,才聚成了世界之海洋。
人文的情怀为生活融入一份柔软的温暖,而科学的活力则为生活提供了充满生机的青春,创造前进的不竭动力!
玛丽•尤肯达修女对恩斯特•施图林格博士的“为何为火星专项花费巨资?”的质问,透露出她关注当下的悲天悯人、同情弱者的人文情怀。而在施图林格博士的眼中,科技比人文更为重要。金钱的救济只能是暂时的,而科技的发展却能为人类带来更美好的未来。
“人类的整个发展直接取决于科学的发展,谁阻碍了科学的发展,谁就阻碍了人类的发展。”费希特如是说。诚然,追溯到人类历史长河的根源,从石器到铁器牛耕,从人工劳动到现在的机械化甚至信息化,不都是科学技术的一次次发掘,一次次探索,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马克思曾说过:“科学绝不是一种自私的享受,有幸能够致力于科学的研究的人,首先应该拿自己的学识为人类服务。”科学不是独立的存在,科学与人文息息相关,科学的存在时关注未来的开拓创新、造福人类。
“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为中国带来了科技的腾飞。当初在他上港准备返回祖国时,却遭到了美国的百般阻挠。美国海军次长金波尔声称:“钱学森无论走到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的兵力。”可见,科学的力量令一个人、一个国家变得强大,令一个民族伫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毅然不倒。
而在关注科学,放眼未来的同时,也应关注当下。倘若没有袁隆平成功发研培育出杂交水稻,不知还有多少人民饱受饥饿的折磨;倘若没有特蕾莎修女的关怀善良,不知有多少人在苦难中挣扎。科学的创造与人文的关怀缺一不可。唯有人文与科学相辅相成,才可让生活之江河腾起美好之浪花,汇聚成光明的世界之大洋,迎来绚丽之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