嗡~人们又在砍伐树木了。百灵鸟被砍树的噪音给吓跑了。野兽四处逃散,不一会儿,这里就变成了一片荒凉的土地。只有一棵弱小的小树苗孤独的在那里。
一天,那株小树苗睡着了,他梦到了以前它生活的那片树林,小树苗和朋友们一起跳舞。小溪欢快向前流淌……小树醒了,他悄悄流下了眼泪,因为他太想念自己的亲朋好友了。
第二天早晨,小树苗起床了,他简直不相信自己眼睛,高大的楼房立在他身旁,一团团烟雾在天空中飘着、马路边有一堆臭气熏天的垃圾……小树苗又看到了小溪姐姐,大吃一惊,问:“小溪姐姐,你怎么变成臭水沟?”
小溪姐姐说:“还不是因为人类乱排放污水,不然我怎么会这么臭啊!”
小树苗伤心极了,他想对人类说:“求求你们了,不要在污染环境了,这不仅是在伤害环境,破坏环境,也是在破坏我们共同家园。”
因为人类随便乱砍伐树木,放火烧了森林,盖木屋等,让树木渐渐地减少,如果我是一棵树,我会吸入氧气吐出二氧化碳,让人类不能生存,让他们绝种,也让破坏树木的一些东西等求生不能、求死不得。
如果要让我们树木不要报复人类,人类应该要下跪求饶,或是遇到树木时,应该要让树木停止受到危害。如果树木没了,地球会被污染,因为开车的人太多了,而且树木会吸进二氧化碳吐出氧气,所以少了树木地球就会暖化,地球暖化北极和南极的大冰山就会融化,融化之后,地球的海平面就会升高,升高之后比较低的平地就会发生水灾,人类就会死掉。
假如我是一棵树,我要搬到世界的尽头,独自生活,不让可恶的人类把我砍掉,或是烧掉,虐待我、嘲笑我、攻击我等,所以我想要搬到世界的尽头,不要再看到人类。
我多么希望能留住强壮的大树,弱小的小草和绿色的大地,让世界变得更美丽。
作为大树,我忧心是否会被砍伐,但我满怀憧憬的活好剩下的岁月;作为苍鹰,我忧心是否会遭遇捕捉,但我一声长啼,追寻剩余不多的自由;作为人类,我忧心是否会陷入饥荒,但我仍满怀希望的看着未来的生活。
作为修女的尤肯达有着同样的忧心,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不妨可以将修女的意思做两步理解。第一步,只要地球上的某一角落仍有弱势群体由于贫穷而面临死亡威胁,空间探索项目就不该进行;第二步,应立即取消空间项目从而让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民生活更有基础保障。不得不说,从资金方面来看确实很可观。数十亿美元,足以让非洲儿童的嶙峋瘦骨略变平坦,可以让参加奥运会的中东选手买得起跑鞋,也可以让一个小渔村一夜之间翻身把歌唱……修女的计划是宏伟的。
初衷很贴心,计划很宏伟,然则结果呢?
好,就让我们停一个月的空间探索,再来看饥饿问题。这就相当于停止了一个月的天气预报、产量评估、程序性种植、作物习性与耕作时间选择,更别提土壤监测、旱情了。如此,少的便是农作物的供给了。或者,我们不计以上的损失,那总该圆满了吧!不!食物的运输呢?这不在于轮船容量,而在于“小巫”与“大巫”之间的博弈,换句话说,在国与国之间消除隔阂与猜忌前,饥饿便无法得到高效解决了。
如此看来,这个问题没那么简单,而我看,上述方法却根本不是个办法!
修女的人文关怀,博士的科学探索,人民的生活状态,本都是一台织布机上织出的经纬,有序交叉。或许可以独自成线,但永远独自成不了气候。新朝皇帝王莽曾有新政,涵盖土地国有化、废除奴隶制等措施,颇有社会主义之风。纵使在地皇二、三年闹蝗灾,粮食无收成,流民四起之时,王莽也赦免了他们,让他们各返故乡。然而二者结果是什么?新政颁布不久由于实施受阻被迫停止;安抚流民,但流民依旧无粮食可用,流民依旧是流民,如此还可以吃“霸王餐”。从科学之狭义来说,流民之所以是流民,是因为根本问题——蝗灾未解决。欲解决此,还需创新的“科技”应对,而非听天由命;从科学的广义来说,新政之所以在当时被停止,而在现今社会却实施地井井有条,是因为适用人群不同,导致青黄不接,这种劳动力间逻辑性的科学关系,他王莽当然参不透。
然而我也未必敢打包票:人文、科学、生活一直很和谐。看鸭绿江对岸的朝鲜,便一目了然。朝鲜虽是小国,但一心想造卫星上天,甚至不惜与美、韩二国作对,也不惜置人民于水深火热。当大家观看卫星上天时,都手舞足蹈,高兴的不能自已。这样的将祖国融入血液的精神,却是以生活为代价,不过是乐在其中,外人多余地悲天悯人罢了。
乐也好,悲也罢,这矛盾不能总是矛盾,总得有个化解的过程。也许你会说:这世上们来就有很多人——生旦净末丑,猪马牛羊狗,千人千面,不一而足,又怎能做到让大家都赞同科学?的确,完全统一太难,但科学之魅力并不完全在于其本身,而在于“科学”之后所连的二字“探索”。对于空间的探索,对于制度的探索等等都是漫长的课题。人们不能预测它到什么时候会完成,唯一可信的是它总有一天会被完成。或许这一时你会走投无路,处于窘境,但从长远来看,科学之副产品远比一时的投资要有价值得多——全新的技术,全新的制度,全新的挑战和进取精神,以及面对现实时乐观自信的心态。
如果说我们该有一种姿态,那姿态应该是——
“我忧心忡忡地看待未来,但仍满怀美好的希望。”
现在的人们常常砍伐树木制作出来大量的一次性的木筷子。一天,有一家人吃团圆饭,又拿出了一次性筷子,吃完饭后,都把木筷给扔进了垃圾桶。
晚上,一双木筷准备去找妈妈,他连忙从垃圾桶里走了出来。
走在路上,小木筷看见里铁筷,就叫起来:“妈妈,妈妈!”铁筷说:“我不是你妈妈 ,你妈妈是一次性的,而我可以反复使用的。”
一会儿,小木筷看见了玉石筷,连忙叫道:“妈妈,妈妈!”玉石筷说:“我不是你妈妈,你妈妈是木筷而我是玉石筷。”语音刚落,小木筷就悲伤的离开。
小木筷看见竹筷,“妈妈,妈妈!”小木筷兴奋地叫道。“我不是你的妈妈,你的妈妈是森林里的树木。”
小木筷高兴地来到森林里,以为可以找到妈妈。没想到小木筷一去,就看见人们在大量砍伐树木做成一批批木筷。小木筷看见这样的情景,当时就痛哭流泪地大喊着:“妈妈,妈妈,妈妈!你们这样就被人类消灭了!”
寒假期间,学校四周两排的白杨树被砍伐了。开学后.我们见学校变了样,那些表面洁白、平整的树根很惹人注意,上面油锯的齿印还清晰可见。早上,我们坐在上面晨读,课间我们在上面玩耍,量一量它的直径、数二数它的年轮,有的年轮虽然只有六、七圈,但已经成长为直径30多厘米的大树了。 植树节那天,老师和我们带来了铁锹、斧头等工具,在两排树根之间挖树塘植树。我们接受了任务,便挥动着铁锹干起来。
开始,脚用力一踩铁锹,土就被挖上来了,可再往下挖,困难就大了。纵横交错的树根牢牢地盘住了泥土,树根有碗口那么粗,有个学生甚至扳断了铁锹柄也无济于事。我们望根兴叹,只有去求老师帮忙。_这时候的老师可是个大忙人,手执斧头,一会儿东,一会儿西,随着“咚、咚、咚”的声音,树屑不时迸出.斧落根出。再看老师已汗流满面,裤子膝盖处留下许多泥土的印儿。有了老师的帮助.我们很快就挖好了一人两个树塘的任务。我的心里充满感激之情..- 树塘挖好了,我也累坏了。坐下来休息时,我便随手拿起丢弃在一旁湿流浪的树根,又看看仍然长在泥土里的树根,不禁沉思起来:树根太平凡了,可它们不管泥土多么坚硬.还是多么荒芜,只要扎下根来,就凭着顽强的生命力,千方百计吸收土壤里的水分和养料,源源不断地向上输送,催促小树快快长大。
它们自己没有高大挺拔的姿态,·却能使小树成长为栋梁之材。老师不正是具有与树根一样的品格吗,他们默默无闻地奉献着自己的一切,把我们从一个个不懂事的孩子培养成社会的栋梁。 在两排树根之间,小树苗在树塘里安家落户了。老师左瞄瞄,右瞧瞧,让每一棵树苗站在一条线上,好一起长大。看着老师期望的目光,我似乎明白了什么……
〔简评〕作者以自己细致的观察和亲身的感受,抓住树根“不择土壤、生命力顽强、双肤无闻地奉献”的特.点进行记叙和描写。注意与周围的事物相联系,写挖树塘的困难,是为了突出树根纵横交错、生命力强的特.点。篇末以物喻人,借物抒情,赞美了哺育学生成长的老师,深化了文章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