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上古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2-24 07:19:42
  • 《爱蕊造房屋作文500字》
  • 传说,上古时期的部落首领黄帝有一个漂亮的大女儿,名叫“爱蕊”,爱蕊聪明可爱,大家都很喜欢她。

    一天,爱蕊私自来到凡间,看到人类的稻草屋,既不能遮风挡雨,也不能温暖无比,人们日夜过着风吹雨淋的生活。爱蕊看到这情景非常伤心,决定造一栋能遮风挡雨,温暖无比的房屋。

    爱蕊想来想去,就是想不出来。一天,她出去散散心,在路边,遇到了一片泥池,泥池里面有许多泥巴,这泥巴,让爱蕊想到了那僵硬无比的砖块,于是她找来砖块,将它们一层一层的堆积起来。很快就要成功!忽然,一阵阵风飘过,“嚓啦”,刚堆好的砖块塌了,爱蕊失败了,可是她并没有灰心。

    爱蕊又想了想,就从森林里找到一些较大的石头,石头将它们拳成一些长长的石块,又从各块拣来“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的石头,燃起神火熔炼,随着神火渐渐熄灭,七种颜色的石头被炼成了黏稠的石浆。”然后,把石块一块一块的堆积起来,再用黏稠的石浆固定,爱蕊怕刚堆积好的房屋再塌下来,于是就用一种不稠不浠的东西固定,第一在于固定,第二在于美观。爱蕊把这种东西叫做“颜料”。

    从此,就有了房屋,这种房既能遮风挡雨,也能温暖无比。人们永远铭记着爱蕊,传送着她的伟大功绩。并称她为我们的房屋土地神——爱蕊娘娘!随着五色云霞的到来,爱蕊娘娘伴随着它,在云间缓缓消失了……虽然爱蕊娘娘回到了天坛,但人们却一直在利用着屠于她的功绩——遮风挡雨,温暖无比的石屋,为她的“功绩”增加光彩。同时也为爱蕊娘娘增加光荣。

  • 《越俎代庖的成语故事、意思》
  • 越俎代庖的成语故事、意思

    传说,上古唐尧、虞舜的时代,帝位是“禅让”相继的:尧让位给舜,后来舜又让位给禹。历史上称为“禅比之世”。

    尧让位给舜之前,据说曾经找过许由,因为当时尧认为许由是个道德高尚的贤人,所以要把帝位让给他。可是许由不愿意接受,他对尧说了一番道理之后,就连夜逃到箕山(在今河南登封县东南),在颍水〔颍yǐng〕之滨隐居起来。

    《庄子、逍遥游》记载一段当时许由对尧所说的话:

    “你治理天下,已经治理好了。而要我来替代你,这不是让我享受现成的名声吗?所谓‘名’,乃是‘实’的附属品;‘实’是主,那么,‘名’是客,也就是让我作客吗?‘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我要这么大的天下干什么?请你打消原意,回去吧,我不能替代 你。‘庖人〔庖páo〕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zǔ〕而代之矣’。”(樽,酒杯;俎,祭祀时用以载牲的礼器。)

    许由的这段话,我们且不加评论。但是,由此而产生的两句成语,却需要谈一谈:

    鹪鹩,是一种小鸟。它的窝很细致,是用柔草、麻丝和软土等做成的蛋形圆囊,在小树枝上占很有限的位置。偃鼠(偃鼠又作鼹〔偃(yǎn〕),是一种大鼠,肚子挺大,喝起水来可真不少,但是尽它喝,也不过喝满它一肚皮。所以说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后人比喻只求一个小小的位置便能满足,就叫“鹪鹩一枝”、“一枝可栖”“栖枝之栖’或“一枝自足”,表示对于安身之所要求不高。

    庖人,是负责宰杀三神(牛羊猪)和办理酒席的厨子;尸祝,是掌管祭祀仪式和对鬼神祝祷的司祭者。古时,每逢祭祀,庖人先要整治三牲,把供品准备齐全。尸祝也要负责把祭器摆好。然后,把酒斟在樽中,把杀好的牛羊猪搁在俎上,这才能开始祭祀仪式。如果庖人不治庖,尸祝终不能超越自己职务范围去替代庖人的工作。——由于许由的这段话,后来凡超越本人的职务范围去管别人的工作,就叫“越俎代庖”或“尸祝代庖”。替代别人的工作,也叫“庖代”或“代庖”。

    邹韬奋《患难余生记·进步文化的遭难》:“延安在西安有公开的八路军办事处。办事处当然可以处理关于通讯的事务,根本就用不着别的机关越俎代庖。”

  • 《洗耳恭听的典故出处》
  • 洗耳恭听的典故出处

    传说,上古时代的尧,想把帝位让给许由。许由是个以不问政治为“清高”的人,不但拒绝了尧的请求,而且连夜逃进箕山,隐居不出。

    当时尧还以为许由谦虚,更加敬重,便又派人去请他,说:如果坚不接受帝位,则希望能出来当个“九州长”。不料许由听了这个消息,更加厌恶,立刻跑到山下的颍水[颍yǐng〕边去,掬水洗耳。

    许由的朋友巢父也隐居在这里,这时正巧牵着一条小牛来给它饮水,便问许由干什么。许由就把消息吿诉他,并且说:“我听入了这样不干不净的话,怎能不赶快洗洗我清白的耳朵呢!”巢父听了,冷笑一声,说道:“哼,谁叫你在外面招摇,造成名声,现在惹出麻烦来了,完全是你自讨的,还洗什么耳朵!算了吧,别玷污了我小牛的嘴!”说着,牵起小牛,径自走向水流的上游去了。

    这个传说,叫做“箕山洗耳”。晋人皇甫谧〔mì〕把它收集在他所撰的《髙士传》中。“洗耳”一词的出处,就在这里。不过后来人们所说的“洗耳”,却和许由的洗耳,含义完全不同。许由是因为听了不愿意听的话、并自命清高而洗耳,后来所说的洗耳,却变成准备领教的意思,一般都叫做“洗耳恭听”——把耳朵先洗一洗,以便恭恭敬敬地听取有益的良言或欣赏优美的乐曲。是一句客气的话,并不真的洗耳朵。元朝周权的《秋霁诗》“酒醒谁鼓《松风操》,炷罢炉熏洗耳听”,就是这个意思。(《松凤操》,琴曲名;炷罢炉熏,形容点上香,把房间熏得香喷喷的非常淸雅。)

    亦作“洗耳拱听”。拱,两手合抱;古人以拱手致敬。元宫大用《范张鸡黍》第一折:“有什么名人古书、前皇后代,哥哥说说些儿,小官洗耳恭听。”

  • 《中秋节》
  • 中秋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玩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民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在阳台观赏美妙绝伦的月亮。月亮刚刚升起来,倾泻下一片清辉,亮亮灿灿的。慢慢地月光变成了白色,静静地洒在地上,整个世界都被罩上了一层银色的光,镇上像被笼罩着薄薄的银纱。月亮穿过了云朵,洒在了马路上,马路就好像是银子铺成似的。它还将月光倒映在了水面上,晚上的风一吹,河面上就波光粼粼的。月亮像一个害羞的小女孩,一会儿躲进了云里,一会儿又从云中探出了可爱的小脑袋,将大地㓎成了梦幻一样的银灰色。

    看着月亮,吃着妈妈准备的水果和月饼又不禁让我想起因工作原因不能回家与家人团圆的军人、警察、医生、护士、清洁环卫工人等各式各样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为了让人民群众生活的更好的工作者。有了他们辛勤的劳动和付出,才有了我们一家人的幸福生活。我也要努力学习,不怕辛苦,为了大家能够团圆的生活付出自己的力量。

  • 《舌尖上的陕西美食》
  • 陕西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从上古祖先“华胥氏”“炎黄二帝”,到“夏、商、周”“秦汉隋唐”,都与这片土地有关。这里的美食,也是让人流连忘返。

    一说到陕西,你可能想到的就是古都西安。今年暑假爸爸妈妈就带我去了西安。西安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地方,又将现代化与历史文化完美融合。整个城市洋溢着一种古色古香的味道,还有那街头小巷里飘散的美食的香味。

    陕西的小吃,也是有悠久历史的。尤其是各种面食,那叫一个绝。比如赫赫有名的裤带面,也叫Biangbiang面。Biang这个字无法输入电脑,一共有57画,关于这个字的写法还有一个口诀:一点飞上天,黄河两边弯;八字大张口,言字往里走,左一扭,右一扭;西一长,东一长,中间加个马大王;心字底,月字旁,留个勾搭挂麻糖;推了车车走咸阳。正宗的Biangbiang面特别香,宽度有差不多一根手指头的长度,所有的口感和面的劲道配合得天衣无缝,端上来油还会滋滋作响,被油泼了之后蒜的香味和辣椒面非常与众不同的香气完全融合,让你食欲大开,吃着吃着一碗见底,还想再来一碗!

    除了Biangbiang面,我们还吃了臊子面。臊子面--顾名思义就是猪肉面,但是实际可没那么简单。臊子面的特点是面条细长,厚薄均匀,臊子鲜香,面汤油光红润,味鲜香而不腻,其中含配菜有豆腐、鸡蛋等。色、香、味俱全,既好看又好吃。

    西安的名小吃中,羊肉泡馍也是其中之一。西安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羊肉泡馍馆,有名的没名的数不胜数,酒香不怕巷子深,你顺着飘香就一定能找到好的店。它烹制精细,每一块肉都煮得很熟,料重味醇,肉烂汤浓,肥而不腻,食后回味无穷。羊肉泡馍的名气特别大,历史上出名还有一个关于宋太祖赵匡胤的有趣的传说,现在它已经成为陕西美食的“总代表”,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呢。

    “锅盔像锅盖,面条像裤带,辣子一道菜,碗盆不分开,不坐蹲起来,帕帕头上盖,房子一边盖,秦腔吼起来”,陕西八大怪中有五个是关于美食的,不亲身体验和品尝,你感受不到其中的美!从西安回来已经快四个多月了,我们想起最难忘的华山脚下老马家的羊肉泡馍和大唐芙蓉园旁的福茂源陕北铁锅羊肉还会流口水。

    陕西美食,等着你去探索!

  • 《创世纪》
  • 看到尘土飞扬,亡的人世间,似又回到上古洪荒。上帝叹了口气,诺亚驾方舟救黎民于水火,如今,第三只鸽子飞回来了,却又带回了灾难的报告。再一次创世纪?上帝摇了摇头,招来魔鬼,道:“以往,我只教会了人们祈祷,他们自己制造的灾难,让他们自己去解决吧。去帮助人类自己创世纪。”

    殊不知,魔鬼已背叛了上帝,他只想把鲜活的生命攥在手中,让它残损,凋亡。

    魔鬼降临尘世,随即被黄土裹挟着热浪险些推了个跟头。他小声咒骂着,穿过枯木衰草,走在灼热的石子路上。很快,他遇到了相伴而来的三个人

    魔鬼拦住他们,“我来拯救你们,可怜的人类。我拥有世间的一切,你们可以得到任何一件想要的东西。”

    第一个人急忙走向前去,将路上奄奄一息的草踩得“嘎吱嘎吱”响,“我要一棵可以永远生长的苗,它的枝上生着果实,根下藏着水,满我一生饱足。”魔鬼露出一丝狞笑,从身旁的枯木上折下一段枝条,“去种下它吧,它会是你想要的。”

    第二个人沉思了一下,缓缓地上前,“我想要永远也吃不完的粮食,这样,我可以将它们分给所有的人,让所有人都能吃饱。”魔鬼哈哈大笑,撕下一块树皮卷作杯状,一挥手,里面装满了白的稻粒,“拿去吧,它会是你想要的。”

    第三个人弯下腰,扶起被踩的伏在地上的草,若有所思地说:“或许,我们可以自己创世纪。我想要智慧。”魔鬼皱起眉头,不情愿的摘下自己的帽子,“拿去吧,它会是你想要的。”说完,便消失了。

    三个人回到村落,向乡亲父老述说了与魔鬼的相遇。

    第一个人说:“我有一棵神奇的树苗,它可以长出果实,并永远生长。”人们盯着这神奇的树苗,艳羡不已。第一个人回到家,将树枝插入门前焦灼的黄土。

    第二个人说:“我有一个神奇的杯子,里面装着取不尽的粮食,大家可以不再为粮食发愁了。”说着,将杯中的稻粒倒入身旁的人摊开的双手中,旋即,杯子中又是满满的稻粒。人们欢呼,满怀惊喜。

    第三个人说:“我有一顶神奇的帽子,它可以给我智慧,让它帮助我们一起创世纪!”人们愣住了,疑惑地观察那破旧的帽子,突然爆发出不息的笑声,“一顶破帽子!”“给你这顶破帽子,不如给我一栋更能遮阳的房子!”甚至有人一挥手,打落了他手中的帽子。第三个人叹了口气,拾起帽子,戴在头上,在炙热的阳光中走在回家的路上,“我们一定能够自己创世纪。”他默默地想。

    第一个人每天都出门看看自己的树苗长得怎么样,一开始一天一次,后来一天三五次,可这树苗只在骄阳的炙烤下微微颤动,不见生长,他开始怀疑魔鬼是否欺骗了他,而后便整日守在这树苗下,不吃不喝,不顾阳光的火热,一心想看到树苗生出的第一个果实。于是他在焦虑中,死在了树苗旁滚烫的土地上。魔鬼顺利的得到了他的生命。

    第二个人回家后,整日都有人来拜访,他同样慷慨地将杯中的粮食分给拜访的每一个人。一传十,十传百,前来索求粮食的人越来越多,不仅是本村的,还有邻村的,外乡的,百十里之外的人。他完全失去自己的生活,成为了一个提供粮食的机器。当索粮的人挤满了他的房子,他被挤到一个角落里,看着哄抢的人们,开始思索自己的善心是否真的帮助了人们。突然有一天,在人们的你拉我扯中,干枯而脆弱的树皮杯子破了,破成了灰黑而丑陋的碎片,雪白的稻粒不见了。人们在失望中散去。但第二天又来了索粮的人,他对每一个人解释,杯子破了,粮食没了,可没有人愿意相,每天仍是络绎不绝的索粮人。在失望之时,人们开始怀疑这位善人是将杯子藏了起来,甚至臆测他分粮的目的,激烈的言辞甚至拳脚,终于有一日,他死了,死在郁郁孤愤之中。魔鬼嬉笑着取走了他的生命。

    第三个人独自带着帽子,躲到房里,他不敢出去,只要出门,无论男女老少都会对他指指点点,嘲弄他的愚蠢。他只在家中,默念了一句“我们可以自己创世纪”。他开始画图纸,设计水渠,创造引水器具,搜集各式的材料与工具。一天夜晚,他用自己发明的机械挖凿出一条水渠,通到一块块早已荒芜干裂的田地,直到已长出几颗果实的神奇的树。第二日,他召集村里所有的人,说:“我们可以开始创世纪了。”人们将信将疑。他在众人面前将水渠与树根接通,刹那间,清澈的水涌到了田中,根下的水是无尽的,田间的水也永远不会干涸。人们惊呆了,可有人问:“我们种些什么?”有人跑回家,拿来一袋种子,又有人拿来一些种子,可这太少了。他笑了笑,接过所有的种子,又摘下一颗神奇的树上的果实,说:“等我。”当他再出现时,被满怀希望的人们包围,他将数不尽的种子分发给人们,又拿出一些种子,说:“种下它们,会有更多神奇的树。”人们沸腾了,“这都是从哪里来的?”他笑了,“来自智慧,来自科学。”他开始带领人们创世纪,终于,天不再因尘土飞扬而昏黄,地不再因骄阳炙烤而干裂,树和草都绿了,田间有了稻麦,院落有了猪羊,枯木已成森林,甘冽的小河水通向生机与希望。他去世了,但他已甘愿将生命交给魔鬼,他没有遗憾,因为他在生命中已拯救了无数的生命。

    上帝安然地欣赏人间的美景,暗想:“一顶帽子就完成了创世纪……只有帽子吗?”

  • 《科学之种,人文之花》
  • 遥远的上古,当人类还处于铁器农耕的时代,当九州大地还没有一丝现代科学的影子,人类的思想中就已被注入了悲天悯人的人文情怀。现实的今天,当人类已迎来息科技的革命,当大洋彼岸已可以互通往来实现真正的天涯若比邻时,人类的意识中科学的分量已经变得举足轻重。无论我们是否察觉,科学与人文的结合已然对我们的生活造成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而这种影响之深远,以致带来人类生活天翻地覆的变化。

    生活之园,当以科学为种,才得以使人文之花绽放的更加艳丽与明媚。

    千年前的杜甫曾高声吟唱“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其炽热的人文情怀可见一斑,但终究左右不了社会的动荡与百姓的疾苦。他或许未曾料到千年之后的今天,牛顿、因斯坦、比尔•盖茨、袁隆平等后生用科学的力量轻松实现了当年他杜甫兼济天下的毕生夙愿,换取了多少百姓的温饱与和平,他也不会想到,后代世世代代安居乐业的屏障,不再是有一位英明的君主、贤德的宰辅,而是依靠那一束投向世间的奇异的科学之光。

    生活的安康,固然离不开人文的关怀,但倘若没有了科学的辅助,终究只能是一纸空文。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说,是科学为人文提供了保障,使之更好地造福于生活。“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400多年前那位德国伯爵对显微镜发明的技术支持不光帮助镇子上的居民化险为夷,从瘟疫中梦魇中解脱出来,无形中也扭转了天下苍生面对瘟疫等疾病引颈受戮的命运,这划时代的意义,是他倘若直接接济小镇居民,做所谓“有用的事”所无法企及的。难道能说这位伯爵无视民生疾苦么?难道他真的没有人道主义的博大胸襟么?难道他所做出的贡献不是千万倍的造福于百姓么?生活离不开对科学的追求,也离不了社会人文的力量,恰如思想、艺术与技术对现代生活的影响一样,不能断言分割,更不能一味对立!科学、人文与生活的关系此时昭然若揭。

    无论是科学思想还是人文精神,都直接亦或是间接地为自己及他人的生活品质服务。既然科学造福于生活并推进人文事业不断发展,是不是也可以说人文的需求也促进了科学的进步呢?我想答案是肯定的。人文作为人性深处的感召,是必然从行为乃至意识形态上促进人类对科学的探索与渴求的。作为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人类对于人文的重视足以推动科学的进步,并在文明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

    当然,我们不能否认科学对于发展人文、改善民生是没有负面作用的。如今随着物质欲望的膨胀,伪科学和滥用科学的案例也屡见不鲜,“营养丰富”的三聚氰胺奶粉、食品添加剂占比60%的冰糕,40天出栏的激素肉鸡乃至国家之间的核竞赛,种族屠杀时的恃强凌弱等大大小小、骇人听闻的一幕幕现实场景,让人心痛之时也不禁扪心自问:科学既然可以成就人类的幸福,是不是也可以将它毁于一旦?一些所谓的科学工作者及其掌控者是不是能少一些急功近利,少一点利欲熏心,少一点野心,多为和谐人文与民生着想?诚然,倘科学不为科学而科学,不为人文而科学,而是沦落为少数人的工具而忽视人文众生基本利益的工具,那结果也将必然是玩火自焚,搬石砸脚,实在可哀可叹。

    生活如园,科学为种,人文为花。世世代代努力,生生不息传承。国泰民安待有时,处处芳香四溢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