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典学者普罗泰戈拉有言:“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人文是科学的尺度,科学推动生活,生活践证科学完善人文。
墨子的思想提领了墨家的工巧,文艺复兴点燃了工业革命的炉火,启蒙运动打开了电气革命的热机。人文引领了科学的进步,作为永恒的尺格为科学指引着方向。
纵观人类在时光的河流中漂过的年份,生活的压力无时不在压缩生存的空间,先哲不由地在历史的船头吟诵起感叹世态的诗句,让一颗颗智慧的头脑为之振奋,为之跃跃欲试,为之倾尽所能用天才的思维,高超的技艺,为人类奉献出一个个叹为观止的智慧结晶,推动着生活的进步。
我们拥有着便利的世界,进步的世界,于是在闲暇的时间里,我们拥有了思想,拥有了智慧的火花,而如果没有思想火花的燃烧,人文引导的思考,仅能作为空想而浪费宝贵的时光。十八世纪,无数人着迷于永动机的制造而无一获得成功。这一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闹出了无数笑话,充斥着骗局和诡计的永动机问题,就是违背人文指导和自然归路的典范。终于,随着辩证法与哲学的发展,物理学家焦耳,从多个角度论证了能量守恒定律,借用人文的力量否定了永动机的存在。而一贯热衷于永动机研究的法国科学院也只得把永动机的方案束之高阁,永不启用。永动机也成为了一个广为流传的笑料,为人诟病。奥尔菲留斯等学者关于永动机的思索也最终归于无物。而后人运用焦耳的原理生产了无数高效的热机,改变了世界的面貌。而永动机的研究之所以没有造福世界,正是因为缺少了人文的指导,和生活的推动。
又如爱因斯坦,站在人文的前沿,借用哲学相对性原理,佐以扎实的物理思维与数学推论,建立两大相对论体系,直接开启第三次科技革命,将人类的发展引上了高速公路。他也是正确对待了人文,所以取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成就。可见,人文确是起到了灯塔一般的引领作用。
科学对生活的作用似乎太过巨大,如果没有科学,我也就不可能用笔书写这篇文章,更不可能用网络把他、它传到千里之外,甚至可能为了一只野兔的归属与同伴争抢不休,更无暇思索人文、科学、生活的关系了,所以,科学对生活起到了无可替代的推动作用。
我国著名教育家说“行动是老子,认识是儿子。”完美的诠释了生活与人文的关系。
历史上曾经有一派哲学家认为“意识决定物质”及人类所不了解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在现在看来也许不可思议,而在当时的确盛极一时,而一位著名漫画家把这派的一位学者画成走向深渊的蒙眼人,还一边高喊:“意识决定物质。”无论它是否意识到深渊,深渊是一定会吞没他的。脱离生活正是这一学派失败的原因。
同样的道理在中国一样适用,革命战争时期,中共博古、李德等,照搬苏联理论致使战役失败,若不是毛泽东结合中国国情提出新理论,胜负几何,恐不得而知。
即便退至纯人文的文学领域,若如同某些人一样全篇照搬他人词句,甚至盗用,抄袭别者的文章,从不与生活相结合,又怎能写出传世之作,更不用说引领科学的进程了。反观路遥之《平凡的世界》,尼古拉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余华之《活着》无一不用自己的血与汗浇灌,无一不影射整个时代的变迁,,无一不影响几代人,同时炼出了令无数人铭之座右的箴言。
“少年进步则国进步”作为国家的新一代,既已知道人文、科学、生活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我们更应兼容并修,“两耳不闻窗外事”或重理轻文都是不可取的,只有痛识才可能突破。
无科学,生活无望;无人文,生活必亡;无生活,科学、人文无处安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