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之难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5-01-18 06:51:11
  • 《包容之难初三作文700字》
  • 包容之难初三作文700字

    冷静下来仔细想想,包容作为一种文化态度,对于大多数善良之人是比较容易做到的。只要不是极端分子,对不同宗教、民族、文化抱有尊重、理解、取共存共荣的态度,推己及人,可以说是人之常情。日前看凤凰卫视节目,净空法师讲同体大悲,无缘大慈,方知佛教对世界的理解、对文化多样性、生态多样性的'体认远早于环保主义、远甚于知识分子。认为包括矿物质在内,石块和水,世界万物都是活的,有生命、有情感的!于是,宗教圣地往往草木葱茏、生机勃勃。

    包容之难,其实难在人生哲学上。例如,包容人的缺点。我一直觉得我算是个性情温和、比较能够接受别人的人。恰如不挑剔、无个性的口味,无论南方北方的饮食,酸甜苦辣,臭不可闻,均能得其妙而食之。但年龄渐长,发现自己的耐心竟大不如前,对不能闻道的学生难免火冒三丈,甚至恶颜相向,说明自己修养不足,修炼不够。

    中国的词语之妙,在于它内涵复杂,难以穷尽,而且可以向正反两个方向延拓。因而,在生活的语境中,包容不仅意味着平和、宽容,也经常与另一类态度混淆:不必较真,眼开眼闭,难得糊涂,吃亏是福等等,指向忍让、苟且、退守、犬儒主义的态度,即所谓的包涵。虽然随着生活的磨砺和阅历的增长,自己早已超越愤青心态,知道世事多不平,不能包打天下,也难以兼济天下;但在社会转型、价值失范的大环境中,面对重大是非和种种怪事乱相,仍很难保持平静闲适、与我无关之心,难以随俗。因为人生还有另外一套价值准则:诚实、正直、实话实说、义务教育一个也不能少在这个意义上,包容易而坚守难。因而想到,敢于愤怒、敢于坚守,或许也是一种包容?当鲁迅说绝不宽恕时,他守护和包容的,不是正义的价值吗?

    【包容之难初三作文700字】

  • 《包含之难的成语,带有之难的成语》
  • 成语大全频道精心搜集了9个关于包含之难的成语,带有之难的成语及解释。同时列出分开包含“之”字和“难”字的成语。

    [矢石之难] shǐ shí zhī nán
    矢石:箭和礧石,古代作战的武器。难:不幸的遭遇。指战争中的危难。

    [末路之难] mò lù zhī nán
    末路:最后的一段路程。走最后一段路程是艰难的。比喻越到最后,工作越艰巨。也比喻保持晚节不易。

    [急人之难] jí rén zhī nán
    热心主动帮助别人解决困难。


    【以下成语分开包含“之”字和“难”字】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shèng míng zhī xià,qí shí nán fù
    盛:大;副:相称,符合。名望很大的人,实际的才德常是很难跟名声相符。指名声常常可能大于实际。用来表示谦虚或自我警戒。

    [盛名之下,其实难符] shèng míng zhī xià qí shí nán fù
    名望很大的人,实际的才德常是很难跟名声相符。指名声常常可能大于实际。用来表示谦虚或自我警戒。


    【以下成语分开包含“难”字和“之”字】
    [难言之隐] nán yán zhī yǐn
    隐藏在内心深处不便说出口的原因或事情。

    [母难之日] mǔ nán zhī rì
    指自己的生日。

    [患难之交] huàn nàn zhī jiāo
    交:交情,朋友。在一起经历过艰难困苦的朋友。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qiǎo fù nán wéi wú mǐ zhī chuī
    即使是聪明能干的妇女,没米也做不出饭来。比喻做事缺少必要条件,很难做成。

  • 《读《西游记》有感》
  • 观三国烽烟,识梁山好汉,叹取经之难,惜红楼梦断!这是关于我国古代四大名著描写最贴切的一句话。而给我感触最深的,则是《西游记》。

    这本书的作者是吴承恩,主要内容是孙悟空横空出世,陪伴唐僧等师徒一行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每一个故事,每一场劫难都扣人心弦。

    我从书中孙悟空这个人物身上学到了勇气,大方和责任。我很羡慕他拥有的这些品质,我总是胆小怕事,小气,他们也教会了我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恒心。在书中,他们从未停下过脚步,在生活中,难道我们不应该像他们一样要坚持吗?

    上学期又一次经历坏成绩的我,回到家中改完错以后,我想到就快要期末了,于是暗暗下定决心,每天回家做两张卷子。结果第一天就因为作业写得太晚,没有完成任务,第二天仍是这样,第三天,还是这样!眼看计划就要完全落实不了了,这时,我听到了门外想起西游记开头的曲子,于是我突然想到了唐僧一行人辛苦的行程,历经磨难,不改初心!他们能做到,我也能!我默默的告诉自己,一定要坚持,哪怕今天把作业写到一点,我也要把我的卷子完成,今日事今日毕!有了这个决心,这个计划就没有少过。再往后,我喜欢上了这本书。

    《西游记》还带给了我很多精神,我会继续吸收这本书中的精华!同学们,你们是不是也想要了解《西游记》呢?让我们一起遨游在书的海洋吧!

  • 《抗疫英雄传》
  • 庚子鼠年,疫亟袭中华,九州之难也。举国振怖,闻之愀然;而神龙雾列,才俊星驰。江城疫尤危,群贤毕至焉。虽防疫之难,难于上青天。然志若磐石,几难见摧残。

    然则奚得此疫?服翼者,百毒具也。或食之亦得毒,由是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毒得发也。天地固谐:苍涌白云,原走青林;河驰浩汤,山立崔嵬。狼奔豕突,狮吼虎啸;鱼游碧水,鸟翔夷野。人适万物易:树伏如卒卒,花枯若玉殒。河共墨一色,兽或化泥、或为食。

    幸冯唐不老,李广可封;廉颇未衰,其尚能饭。绝德隆望尊者,钟南山、李兰娟院士也。年逾古稀,毅然规往。微非之,鄂局益危。医者奉扁鹊、华佗之术,官者崇周公、孔明之诚,盖其两者得兼也。先达若汉时子房、明时守仁,抗疫不患矣。

    然梅毋未经彻骨寒,才毋未经破万卷。非失难得也。韦长春者,临安人也,居戎数年,今有请缨防疫,未尝渎职苟务。每至子夜,劳作不辍;赀阙之时,尽瘁奉力。由是民敬之。若天公,必永生。而恨生之须臾,羡河江之万世。阳春既至,而长春逝。由是民悼之。裕禄不谋孔方兄,繁森荫蔽后无穷。魂升亦作天上圣,魄散尤为鬼中雄。

    人往矣,可伤之事非独之。方圜难周,异道难安。江城固好,衙尝败朽。殆自欺求伪宁,背绳墨求无事。骤雨将至人间,漫夜且之下界,苟光为灭,奚不咨嗟?幸得易官,事未剧也。当学嘉庆诛和珅,不效隆基宠禄山。疫如明鉴明人性,重手不出不解危。

    士逝衙有败,力战者弗阙。江城张定宇,尝援汶及外邦。今身在燕然,罹剧疾而不拒,肌渐冻而不止。每有务必躬往,虽劳不殆。具是志非独之,江城之人皆有也。身疲而志坚,体乏而心强,是以活民也。

    余非居鄂,挑达庐中。西向望,若见临病榻者毕力平险,意疫不患也。

    此诚危急之秋也,人无不悯然。顾往,纵金师凶神、倭寇恶煞,中华血脉未尝断也。微矣此疫,何足道哉?聚中华赤心,顽石尚断,病毒何惧?山如睚眦拔地起,水若万骏亘无际。龙游浅滩则无力,马奔崎岖难见技。穹虽阴霾人不戚,雨后更有悬天日。疫虽狰狞人不惧,誓以毕力挽布衣。惟愿回首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

  •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意思及全诗翻译赏析》
  •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意思诸葛亮曾通过蜀道与为魏国交战,李白借此怀念古人,怀想当年战况恶劣,百姓民不聊生,作者重提旧事,表面上是感叹蜀道这块地方交通不便利,实则隐含对社会的一种思绪。

    蜀道难

    噫(yī)吁(xū)嚱(xī)⑴!危乎高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fú)⑵,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⑶,不与秦塞(sài)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道⑷,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⑸,然后天梯石栈(zhàn)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⑹,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⑺。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náo)欲度愁攀援⑻。

    青泥何盘盘⑼!百步九折萦(yíng)岩峦。

    扪(mén)参(shēn)历井仰胁(xié)息⑽,以手抚膺(yīng)坐长叹⑾。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chán)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háo)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⑿,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huī)⒀,砯(pīng)崖转(zhuàn)石万壑(hè)雷。

    其险也如此,嗟(jiē)尔远道之人,胡为(wèi)乎来哉⒁!

    剑阁⒂峥(zhēng)嵘(róng)而崔嵬(wéi),一夫当关,万夫莫开⒃。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

    磨牙吮(shǔn)血(xiě),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⒄,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zī)嗟(jiē)⒅。

    作品注释

    ⑴《蜀道难》:古乐府题,属《相和歌·瑟调曲》。噫吁戯:惊叹声,蜀方言。宋庠《宋景文公笔记》卷上:“蜀人见物惊异,辄曰‘噫吁嚱’。”

    ⑵蚕丛、鱼凫:传说中古蜀国两位国王的名字。何茫然:难以考证。何:多么。茫然:渺茫。

    ⑶尔来:从那时以来。四万八千岁:极言时间之漫长,夸张而大约言之。秦塞:秦的关塞,指秦地。通人烟:人员往来。

    ⑷西当:西对。当:对着,向着。太白:太白山,又名太乙山,在长安西(今陕西眉县、太白县一带)。鸟道:只有鸟能飞过的小路。

    ⑸地崩山摧壮士死:《华阳国志·蜀志》:“秦惠王知蜀王好色,许嫁五女于蜀。蜀遣五丁迎之。还到梓潼,见一大蛇入穴中。一人揽其尾掣之,不禁,至五人相助,大呼拽蛇,山崩时压杀五人及秦五女并将从,而山分为五岭。”横绝:横越。峨嵋巅:峨嵋顶峰。摧:倒塌。天梯:非常陡峭的山路。石栈:栈道。

    ⑹六龙回日:《淮南子》注云:“日乘车,驾以六龙。羲和御之。日至此面而薄于虞渊,羲和至此而回六螭。”螭即龙。高标:指蜀山中可作一方之标识的最高峰。

    ⑺冲波:水流冲击腾起的波浪,这里指激流。逆折:水流回旋。回川:有漩涡的河流。

    ⑻黄鹤:黄鹄(Hú),又名天鹅,善于高飞。尚:尚且。得:能。猿猱(náo):蜀山中最善攀援的猴类。

    ⑼青泥:青泥岭,在今甘肃徽县南,陕西略阳县北。《元和郡县志》卷二十二:“青泥岭,在县西北五十三里,接溪山东,即今通路也。悬崖万仞,山多云雨,行者屡逢泥淖,故号青泥岭。”百步九折:百步之内拐九道弯。萦:盘绕。岩峦:山峰。

    ⑽扪参历井:参、井是二星宿名。古人把天上的星宿分别指配于地上的州国,叫做“分野”,以便通过观察天象来占卜地上所配州国的吉凶。参星为蜀之分野,井星为秦之分野。扪:用手摸。历:经过。胁息:屏气不敢呼吸。

    ⑾坐:徒,空。膺:胸。君:入蜀的友人。畏途:可怕的路途。巉岩:险恶陡峭的山壁。但见:只听见。号古木:在古木中大声啼鸣。从:跟随。

    ⑿子规:即杜鹃鸟,蜀地最多,鸣声悲哀,若云“不如归去”。《蜀记》曰:“昔有人姓杜名宇,王蜀,号曰望帝。宇死,俗说杜宇化为子规。子规,鸟名也。蜀人闻子规鸣,皆曰望帝也。”这两句也有断为“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的,但不如此文这种断法顺。

    ⒀凋朱颜:使人变老了。去:距离。盈:满。飞湍(tuān):飞奔而下的急流。喧豗(huī):水流轰响声。砯(pīng)崖:水撞石之声。转,转动。

    ⒁嗟:感叹声。尔:你。胡为:为什么。来:指入蜀。

    ⒂剑阁:又名剑门关,在四川剑阁县北,是大、小剑山之间的一条栈道,长约三十余里。峥嵘、崔嵬,都是形容山势高大雄峻的样子。

    ⒃“一夫”两句:《文选》卷四左思《蜀都赋》:“一人守隘,万夫莫向”。《文选》卷五十六张载《剑阁铭》:“一人荷戟,万夫趦趄。形胜之地,匪亲勿居。”一夫:一人。当关:守关。莫开:不能打开。所守:指把守关口的人。或匪亲:倘若不是可赖的人。匪,同“非”。

    ⒄朝:早上。吮:吸。锦城:《元和郡县志》卷三十一剑南道成都府成都县:“锦城在县南十里,故锦官城也。”今四川成都市。

    ⒅咨嗟:叹息。

    0疏导0.jpg

    译文

    唉呀呀多么危险多么高峻伟岸!

    蜀道真太难攀简直难于上青天。

    传说中蚕丛和鱼凫建立了蜀国,

    开国的年代实在久远无法详谈。

    自从那时至今约有四万八千年,

    秦蜀被秦岭所阻从不沟通往返。

    西边太白山有飞鸟能过的小道。

    从那小路走可横渡峨眉山顶端。

    山崩地裂蜀国五壮士被压死了,

    两地才有天梯栈道开始相通连。

    上有挡住太阳神六龙车的山巅,

    下有激浪排空纡回曲折的大川。

    善于高飞的黄鹤尚且无法飞过,

    即使猢狲要想翻过也愁于攀援。

    青泥岭多么曲折绕着山峦盘旋,

    百步之内萦绕岩峦转九个弯弯。

    可以摸到参井星叫人仰首屏息,

    用手抚胸惊恐不已徒有声长叹。

    好朋友呵请问你西游何时回还?

    可怕的岩山栈道实在难以登攀!

    只见那悲鸟在古树上哀鸣啼叫;

    雄雌相随飞翔在原始森林之间。

    月夜听到的是杜鹃悲惨的啼声,

    令人愁思绵绵呵这荒荡的空山!

    蜀道真难走呵简直难于上青天,

    叫人听到这些怎么不脸色突变?

    山峰座座相连离天还不到一尺;

    枯松老枝倒挂倚贴在绝壁之间。

    漩涡飞转瀑布飞泻争相喧闹着;

    水石相击转动像万壑鸣雷一般。

    那去处恶劣艰险到了这种地步;

    唉呀呀你这个远方而来的客人,

    为了什么要来到这个险要地方?

    剑阁那地方崇峻巍峨高入云端,

    只要一人把守千军万马难攻占。

    驻守的官员若不是皇家的近亲;

    难免要变为豺狼踞此为非造反。

    清晨你要提心吊胆地躲避猛虎;

    傍晚你要警觉防范长蛇的灾难。

    豺狼虎豹磨牙吮血真叫人不安;

    毒蛇猛兽杀人如麻即令你胆寒。

    锦官城虽然说是个快乐的所在;

    如此险恶还不如早早地把家还。

    蜀道太难走呵简直难于上青天;

    侧身西望令人不免感慨与长叹!

    译文2:

    噫,哎呀,好高啊好险啊!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和鱼凫是古蜀国的帝王,他们开国的事业何等茫然。从古到今四万八千年,秦蜀二地从不通人烟。西面太白山上只有鸟飞的路线,可以通往峨眉山巅。多少壮士在地裂山崩中死去,然后才有一条天梯似的栈道互相钩连。

    上有那驾着六龙的日车也要回头的高峰,下有那奔腾澎湃的激流也要倒退的迴川。连高飞的黄鹤也不得过啊,猿猴要过也无法攀援。青泥岭上路,盘旋又盘旋,百步九折绕山峦。抬起头来不敢出大气,手摸星辰头顶天。只好坐下来手按胸口发长叹:“西行的人啊,你什么时候回来呢?这可怕的蜀道,实在难以登攀!”

    只听见鸟儿在古树上哀号,雌的跟着雄的飞绕在林间。又听见子规在月下哭泣:“不如归去!不如归去!……”一声声,愁满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听一听也会使人失去青春的容颜。山峰连着山峰,离天还不到一尺远,千年枯枝倒挂在悬岩上边。激流和瀑布各把神通显,冲得山岩震,推着巨石转,好一似雷霆回响在这万壑千山。“蜀道是这样的艰险啊!可叹(你们这些)远道而来的人,不知是为了什么?”

    剑门关气象非凡,但也格外高险。一人来把守,万人难过关。把关的人若是不可靠,他反而成为祸患。行人来到这里,早上要防备猛虎的袭击,晚上要警惕长蛇的暗算。它们磨快了牙齿,时刻要摆人肉宴。被它们杀害的人啊,密密麻麻,成千上万。“锦城虽说是个好地方,倒不如早早回家去!”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当我踏上归途回身西望,还止不住连声长叹。

    《蜀道难》,是中国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代表作品。全诗二百九十四字,以山川之险言蜀道之难,给人以回肠荡气之感,充分显示了诗人的浪漫气质和热祖国河山的感情。诗中诸多的画面此隐彼现,无论是山之高,水之急,河山之改观,林木之荒寂,连峰绝壁之险,皆有逼人之势,其气象之宏伟,其境界之阔大,确非他人可及。正如清代诗评家沈德潜所盛称:“笔势纵横,如虬飞蠖动,起雷霆于指顾之间。”

  • 《《蜀道难》》
  • 噫吁嚱,危乎高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道,可以横绝峨嵋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方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从雌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

    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作者:

    李白(701-762)当然是大家公认的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天才诗人之一,大多数人认为他同时也是一位伟大的词人。他祖籍陇西(今甘肃),一说生于中亚,但少年时即生活在蜀地,壮年漫游天下,学道学剑,好酒任侠,笑傲王侯,一度入供奉,但不久便离开了,后竟被流放到夜郎(今贵州)。 他的诗,想象力“欲上青天揽明月”,气势如“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确无人能及。北宋初年,人们发现《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和《忆秦娥》“秦娥梦断秦楼月”两词,又尊他为词的始祖。有人怀疑那是后人所托,至今聚讼纷纭。其实,李白的乐府诗,当时已被之管弦,就是词的滥觞了。至于历来被称为“百代词曲之祖”的这两首词,格调高绝,气象阔大,如果不属于李白,又算作谁的作品为好呢?

    注释:

    《蜀道难》:古乐府曲名,属《相和歌·瑟调曲》,古代诗人常用来描写蜀地道路的艰难。胡震亨《唐音癸签》卷二十一说:《蜀道难》自是古曲,梁、陈作者,止言其险,而不及其他。(李)白则兼采张载《剑阁铭》‘一人荷戟,万夫趑趄,形胜之地,匪亲弗居’等语用之,为恃险割据与羁留在佐逆者著戒。”壮士死:传说秦惠玉嫁五美女给蜀,蜀国派五位壮士去迎接,返至梓关,遇山崩,五壮士被压死,五美女上山化为石。

    【赏析】:

    这首诗作于天宝初年。李白虽然托题古调,但从思想内容到艺术形式都是创新的。全诗写出奇险壮丽的景象,将历史、现实、神话交织在一起,纵横捭阖,句式也随着感情的变化参差,充满极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通篇紧扣一个“难”字,瑰丽而又神奇,怪不得诗人初入长安,贺知章一读此诗就大为赞赏,称之为“谪仙人”。

  • 《中考作文优美开头》
  •     作文之难,首先难在开头。许多时候,面对一则材料,或者一个命题,最大的写作难点,就是不知道如何确立一个立足点,并以此为切入口,带动起整篇文章的写作。

        形成这种写作困难的原因很复杂,除材料或命题本身意义的难以捕捉难以取舍外,写作者自身写作技能的匮乏,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写作,尤其是考场作文的写作,总是存在着一些固定的章法。如果能在写作之前,就熟练掌握一些相关技法,那么,具体写作时,就不会将自己放置到无从下手的尴尬位置上。下面,仅以命题作文“争”为例,谈一谈考场作文的开头方法。

        一、开门见山式。

        案例:其实,我们一生都在争。

       许多经典性的议论文,都是采用这样的开头方法。比如吴晗的《谈骨气》,开门见山就是一个独语段:“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简简单单的十个字,在全文中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充当起全文的总论点。言简意赅,主题鲜明。

       这种开头,优点有三:

        其一,用最经济的文字明确全文写作的重点,使主题凸显出来。

        其二,有利于作者在此后的行文中始终紧扣这一重点构思立意,使文章主题不至于出现游离。

        其三,有利于阅读者迅速把握文章的核心话题,并根据这一核心审视全文。

        此种开头方式,比较适宜于文风朴实、语言不事雕琢类的同学,也适宜于写作简单议论文。对于具有较强文字表现力的考生,或对于需要借助生动形象的语言创设特定写作情境的作文而言,这种开头因为文字过于简约,考生的语言才华往往无法得到较大程度上的施展。因此,通常情况下不提倡采用这种方法。

      二、场景描述式

        案例:“现在是人流高峰,请乘客注意安全,不要拥挤……”公交车刚经过一站台,上了许多乘客。乘客们涌向座位。一位老奶奶刚慢腾腾地移到靠窗户的一个空位旁,一位染着黄发、嘴里叼着香烟的男子,“腾”的一声抢先坐了下来,翘起了二郎腿,得意地向老奶奶瞧了一眼。老奶奶无奈地站在他旁边,抓着扶手,瘦瘦的身子在车内摇晃不停。

        场景描述的价值,在于通过具体情境的创设,为读者营造出一种身临其境的现实感。这样的现实感,有利于唤起读者自身的真实情感体验,有利于借助这样的“唤起”传达作者的思想情感。

       场景描述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描述情境时,尽可能体现出客观公允的态势,不要在描述性文字中穿插评论性的文字。

       第二,描述情境时,用语要书面化、理性化,避免过分口语化、感性化。

        第三,情境可以虚构,但必须符合生活本真规律,要有一定的代表性,同时有一定的深度、广度。此种开头法,很容易使文章停留在表面现象的简单评价简单批判层面。这是写作时必须时刻警惕的。

       三、概念描述式

        案例:争,是小破岩而出的那一搏;争,是雏莺离巢学飞的那一瞬;争,是狂风暴雨下航船的激流勇进;争,是莘莘学子在狭窄独木上的争先恐后;……我们需要争。

       概念描述,特点是针对作文命题中的关键词,采用类似博喻的手法,从几个不同角度落笔,通过形象化的文字,实现由抽象概念到形象画面的转换。这种转换的目的,一是变抽象为具体,通过具体可感的事例,使原本抽象的概念转化成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具体景象。二是将原本笼统的概念,通过多角度的描述而生成出多元解读视角,为后面文字的多视角展开服务

       概念描述式的开头,在结构上总是体现为先分后总式。一般情况下,总是如案例呈现的这样,先用三或四个句子,从不同方面形象化描述概念。最后,再用一个总结性短句,对前面的描述进行总括。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前面的描述固然很生动很形象,但它们的价值,其实仅仅是为了引出这最后的总结性短句。这总结性短句,才是真正想要突出的写作重点。这个句子,通常就是全文的中心论点。

        四、概念解说式

        案例一:争,是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坦然;争,是陆游“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的无奈;争,更是岳飞“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的感叹;争,也是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豪情……

        案例二:有人说,争是一种姿态,它代表了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有人说,争是一种性格,它代表了一种永不服输的斗志;有人说,争是一种思想,它代表一种居安思危的智慧。然而,我却不想为“争”唱赞歌,因为,“争”是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表面看来,概念解说式开头法和概念描述式开头法大同小异,其实,二者间的差别还是比较大的。这种差别主要体现为:

        概念描述式开头,在摆出概念后,是用具体画面来体现概念内容,其表达方式以描写为主,写作重点在于营造画面。例如,读“争,是小草破岩而出的那一搏”这一句,身为读者的我们,大脑中便会出现一幅动态的小草破岩而出的图画。

       而概念解说式开头,在摆出概念后,则是通过引用名家名言阐释概念内容,其表达方式以说明为主,写作重点在于举例解释。例如,读“争,是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坦然”这一句,身为读者的我们,大脑中想到的不是陶渊明如何采菊如何见南山,而是陶渊明的这种生活态度也可以看成一种“争”。也就是说,引用陶渊明及其诗句,只是为了举例解释“争”这个概念。

        当然,这里的解说,并非科学说明,所以没必要给核心概念一个精确的定义。解说的目的,只在于引出核心观点。从这点看,又和概念描述式相同了,概念解说后,通常也需要用一个总结性句子来引出全文主要观点。

         五、语句排比式

        案例:“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陶渊明享受“无争”的恬淡;“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岳飞享受“争”的激荡;“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早散发弄扁舟”。李白追求“无争”的自由;“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身前身后名”,辛弃疾追求“争”的成就;“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苏轼胸怀“无争”的孤傲;“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怀揣“争”的尊严。

       到底要“争”,还是要“无争”?古往今来,这个问题都缠绕在每个中国文人的心中……

        排比的优势,在于用有限的文字,表现无限丰富的意义。比如这个案例,虽只列举了六个古人,却可以代表古今中外的所有人。读这样的开头,身为读者的我们想到的,绝不仅仅是这六个人如何“争”或“不争”,而是想到整个人类从古到今面对生活这本大书时或争或不争的艰难选择。透过这样的选择,我们可以读出不同时代不同社会环境下不同个性的人们共性化的生活态势。

        语句排比式的开头,首先要注意气势的营造,其次要注意语言风格的和谐一致,第三要注意语言的典雅,第四要注意内容的代表性与概括性。这种开头法,比较适宜于阅读面宽泛、思想深刻的同学。可以在排比句中体现阅读面的广阔和思想的深度。

        与概念描述式相同,语句排比式的开头,在一组排比句之后,同样需要有一个总结性短句。这个短句,同样起到揭示全文写作重点的作用。

       六、段落排比式

        案例:豪放飘逸的李白,一声“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那是与权贵的争。

       旷达闲适的苏子,一叹“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那是与官场的争。

        清婉秀丽的李清照,一句“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那是与命运的争。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此种开头,和语句排比式大体相同。唯一的区别,在于段落排比式开头使得文章的层次感更强,卷面上更清爽。

       是否可以将语句排比式开头的每一个句子都单独成段,使其变成段落排比式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前者语句间联系相对紧密,后者相对松散。也就是说,语句排比式的句与句间通常内在逻辑联系十分紧密,它们或者是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或者是对比出现的一组事物。段落式排比则松散许多,用来排比的段落通常仅仅是主题意义的相关联,不具备太多的内在逻辑性。

        七、引用式

        案例一:“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开落……”郑愁予用他的淡淡寂寞。为我们构造了一个与世无争的世界——空灵而又静美。

        案例二:亚里士多德曾说过:“人是理性的动物,而争是人与其他动物最大的共同点。”生活中处处充满了争,没有“争”的意识的人生是不完满的……

       案例三:达尔文早在其《进化论》中说过:“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确,我们当今社会处处充满竞争。

       引用式开头,通常由两部分构成。前一部分内容,援引名家名言、史实资料、定理定义、科学数据;后一部分对前面的引用进行最概括的点评

       引用式开头的优点在于:

        第一,提升观点的可度。

       第二,展示作者的阅读面。

        第三,给读者以知识的积累与启迪。

        使用引用式开头,需要注意三方面问题:

        其一,作为开头的引用,内容不宜过长,最好在30字以内。太长则既让读者难以记忆又不够醒目。

        其二,后部分的概括点评应该尽可能简短,且必须在概括中点明本次作文的核心话题,最好能说明自己的核心观点。

        其三,引用与概括点评间,必须具备逻辑的合理性,要让读者一眼就明了二者间存在的必然联系。不能生拉硬扯、牵强附会。

        八、史料呈现式

        案例:乌江边上一蓬血雨,你无声离去,没有马革裹尸,没有战死沙场,你用自己的剑,结束了辉煌的一生。

       这是近些年中考满分作文中的写作文化散文类考生常用的开头方式。这类以再现某些史料为切入点的文章,其开篇处大多直截了当呈现史料,借助精心挑选的历史画面,结合打破常规的言说方式,使文章起句就收到夺人眼球的艺术效果。

        这种史料呈现式的开头,在表达方式上,常将描写、议论、抒情紧密结合,尽可能在有限的文字中体现最大容量的文本内涵。其描写,将原本冗长的史料高度浓缩为抽象的画面;其议论,只注重观点的提出,淡化观点之后的论证;其抒情,多借跳跃性的话语、个性化的词汇表现。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开头法,要求考生必须拥有较强的语言驾驭能力。这种驾驭力,不仅体现在开头这有限的文字中,还要贯穿于全篇文章。也就是说,拥有这样的开头,就必须同样拥有这样的主体和结尾,绝不能中途易帜、虎头蛇尾。正是基于对语言驾驭力的较高要求,一般情况下,不提倡考生采用这种方式开篇。

       九、比较式

        案例:儒家讲求宗法,与制无争;佛家讲求脱俗,与人无争;道家讲求出世,与世无争。我却认为,这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需要我们去争一争。

        比较式开头法,为现代散文常用开头技法之一。郁达夫先生的《江南的冬景》,开篇处就是一段北国冬天的描绘,这种描绘,言在此而意在彼,目标指向的其实是下文江南冬景的特点。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的开头,也是用北平的多风和伦敦的多雾跟济南作对比,从而突出济南冬天响晴的特点。

        比较式的开头,具有以下两方面的优点:

       第一,通过对比或类比,凸现所要表现的事物的本质属性,在文章开篇处,即阐明宗旨,彰显意义。如案例中的“这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需要我们去争一争”,就可看成全文的核心论点。

        第二,借助比较材料的列举来展示作者的阅读视野,用新颖独到的见解和高度概括的技能征服读者。如案例中对儒佛道三教教义的概括,语言简约规范,知识内涵丰富,很容易在起点处就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运用比较式开头,需要在材料的可比性上下足功夫。首先,材料要新颖、有可读性;其次,语言一定要简练;再次,要能从某一角度展示作者的写作素养,比如阅读面,比如语言驾驭能力等。切忌为了比较而生硬拼凑材料。

        十、悬念式

        案例:一位伟大领袖,一位文学巨匠,一位画坛宗师,对一幅画的争夺,争出了智慧,争出了才华,更争出了友谊……

        悬念的价值在于置疑激趣。运用悬念式开头,一是可以借助悬念吊起读者的胃口,引领读者一步步走进预设的情节结构中;二是可以将故事的矛盾冲突集中于文章开头,确保文章的核心内容得到最大限度的表现;三是可以借助对悬念的描述与营造,点明文章的主题意义,为正文部分的描述奠定情感基调与价值走向。

        悬念式开头,重在“奇”与“巧”。首先,必须确实存在某种悬疑,或者说,作者开篇处设置的悬疑必须禁得住推敲,确实能够吊人胃口,因而,构思的“奇”就显得特别重要。其次,悬念在全文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往往是全文矛盾冲突的集合点。这一矛盾冲突的设置要“巧”,要具有那种“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审美效果。

       写作实践中,需要区分悬念和故弄玄虚间的差异,前者是材料中确实包含悬念,后者是故作神秘,实则并无实质性的内容。前者除了开篇的精彩外,文章主体会在层层剥茧中将更多精彩一个接一个地呈现出来;后者则虎头蛇尾,开头之后,没有必要而紧凑的情节作为后盾。

  • 《2024年中考作文开头六式》
  • 作文之难,首先难在开头。许多时候,面对一则材料,或者一个命题,最大的写作难点,就是不知道如何确立一个立足点,并以此为切入口,带动起整篇文章的写作。

    形成这种写作困难的原因很复杂,除材料或命题本身意义的难以捕捉难以取舍外,写作者自身写作技能的匮乏,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写作,尤其是考场作文的写作,总是存在着一些固定的章法。如果能在写作之前,就熟练掌握一些相关技法,那么,具体写作时,就不会将自己放置到无从下手的尴尬位置上。下面,仅以命题作文“争”为例,谈一谈考场作文的开头方法。

    一、开门见山式。

    案例:其实,我们一生都在争。

    许多经典性的议论文,都是采用这样的开头方法。比如吴晗的《谈骨气》,开门见山就是一个独语段:“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简简单单的十个字,在全文中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充当起全文的总论点。言简意赅,主题鲜明。

    这种开头,优点有三:

    其一,用最经济的文字明确全文写作的重点,使主题凸显出来。

    其二,有利于作者在此后的行文中始终紧扣这一重点构思立意,使文章主题不至于出现游离。

    其三,有利于阅读者迅速把握文章的核心话题,并根据这一核心审视全文。

    此种开头方式,比较适宜于文风朴实、语言不事雕琢类的同学,也适宜于写作简单议论文。对于具有较强文字表现力的考生,或对于需要借助生动形象的语言创设特定写作情境的作文而言,这种开头因为文字过于简约,考生的语言才华往往无法得到较大程度上的施展。因此,通常情况下不提倡采用这种方法。

    二、场景描述式

    案例:“现在是人流高峰,请乘客注意安全,不要拥挤……”公交车刚经过一站台,上了许多乘客。乘客们涌向座位。一位老奶奶刚慢腾腾地移到靠窗户的一个空位旁,一位染着黄发、嘴里叼着香烟的男子,“腾”的一声抢先坐了下来,翘起了二郎腿,得意地向老奶奶瞧了一眼。老奶奶无奈地站在他旁边,抓着扶手,瘦瘦的身子在车内摇晃不停。

    场景描述的价值,在于通过具体情境的创设,为读者营造出一种身临其境的现实感。这样的现实感,有利于唤起读者自身的真实情感体验,有利于借助这样的“唤起”传达作者的思想情感。

    场景描述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描述情境时,尽可能体现出客观公允的态势,不要在描述性文字中穿插评论性的文字。

    第二,描述情境时,用语要书面化、理性化,避免过分口语化、感性化。

    第三,情境可以虚构,但必须符合生活本真规律,要有一定的代表性,同时有一定的深度、广度。此种开头法,很容易使文章停留在表面现象的简单评价简单批判层面。这是写作时必须时刻警惕的。

    三、概念描述式

    案例:争,是小草破岩而出的那一搏;争,是雏莺离巢学飞的那一瞬;争,是狂风暴雨下航船的激流勇进;争,是莘莘学子在狭窄独木上的争先恐后;……我们需要争。

    概念描述,特点是针对作文命题中的关键词,采用类似博喻的手法,从几个不同角度落笔,通过形象化的文字,实现由抽象概念到形象画面的转换。这种转换的目的,一是变抽象为具体,通过具体可感的事例,使原本抽象的概念转化成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具体景象。二是将原本笼统的概念,通过多角度的描述而生成出多元解读视角,为后面文字的多视角展开服务

    概念描述式的开头,在结构上总是体现为先分后总式。一般情况下,总是如案例呈现的这样,先用三或四个句子,从不同方面形象化描述概念。最后,再用一个总结性短句,对前面的描述进行总括。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前面的描述固然很生动很形象,但它们的价值,其实仅仅是为了引出这最后的总结性短句。这总结性短句,才是真正想要突出的写作重点。这个句子,通常就是全文的中心论点。

    四、概念解说式

    案例一:争,是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坦然;争,是陆游“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的无奈;争,更是岳飞“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的感叹;争,也是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豪情……

    案例二:有人说,争是一种姿态,它代表了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有人说,争是一种性格,它代表了一种永不服输的斗志;有人说,争是一种思想,它代表一种居安思危的智慧。然而,我却不想为“争”唱赞歌,因为,“争”是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表面看来,概念解说式开头法和概念描述式开头法大同小异,其实,二者间的差别还是比较大的。这种差别主要体现为:

    概念描述式开头,在摆出概念后,是用具体画面来体现概念内容,其表达方式以描写为主,写作重点在于营造画面。例如,读“争,是小草破岩而出的那一搏”这一句,身为读者的我们,大脑中便会出现一幅动态的小草破岩而出的图画。

    而概念解说式开头,在摆出概念后,则是通过引用名家名言阐释概念内容,其表达方式以说明为主,写作重点在于举例解释。例如,读“争,是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坦然”这一句,身为读者的我们,大脑中想到的不是陶渊明如何采菊如何见南山,而是陶渊明的这种生活态度也可以看成一种“争”。也就是说,引用陶渊明及其诗句,只是为了举例解释“争”这个概念。

    当然,这里的解说,并非科学说明,所以没必要给核心概念一个精确的定义。解说的目的,只在于引出核心观点。从这点看,又和概念描述式相同了,概念解说后,通常也需要用一个总结性句子来引出全文主要观点。

    五、语句排比式

    案例:“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陶渊明享受“无争”的恬淡;“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岳飞享受“争”的激荡;“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早散发弄扁舟”。李白追求“无争”的自由;“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身前身后名”,辛弃疾追求“争”的成就;“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苏轼胸怀“无争”的孤傲;“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怀揣“争”的尊严。

    到底要“争”,还是要“无争”?古往今来,这个问题都缠绕在每个中国文人的心中……

    排比的优势,在于用有限的文字,表现无限丰富的意义。比如这个案例,虽只列举了六个古人,却可以代表古今中外的所有人。读这样的开头,身为读者的我们想到的,绝不仅仅是这六个人如何“争”或“不争”,而是想到整个人类从古到今面对生活这本大书时或争或不争的艰难选择。透过这样的选择,我们可以读出不同时代不同社会环境下不同个性的人们共性化的生活态势。

    语句排比式的开头,首先要注意气势的营造,其次要注意语言风格的和谐一致,第三要注意语言的典雅,第四要注意内容的代表性与概括性。这种开头法,比较适宜于阅读面宽泛、思想深刻的同学。可以在排比句中体现阅读面的广阔和思想的深度。

    与概念描述式相同,语句排比式的开头,在一组排比句之后,同样需要有一个总结性短句。这个短句,同样起到揭示全文写作重点的作用。

    六、段落排比式

    案例:豪放飘逸的李白,一声“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那是与权贵的争。旷达闲适的苏子,一叹“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那是与官场的争。清婉秀丽的李清照,一句“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那是与命运的争。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此种开头,和语句排比式大体相同。唯一的区别,在于段落排比式开头使得文章的层次感更强,卷面上更清爽。

    是否可以将语句排比式开头的每一个句子都单独成段,使其变成段落排比式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前者语句间联系相对紧密,后者相对松散。也就是说,语句排比式的句与句间通常内在逻辑联系十分紧密,它们或者是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或者是对比出现的一组事物。段落式排比则松散许多,用来排比的段落通常仅仅是主题意义的相关联,不具备太多的内在逻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