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处早莺争暖树下句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出自《钱塘湖春行》
作者:白居易
几处早莺争暖树全文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译文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低垂,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阳光温暖的树木上栖息,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泥在筑巢。繁多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
鉴赏
全诗以“行”字为线索,从孤山寺起,至白沙堤终。以“春”字为着眼点,写出了早春美景给游人带来的喜悦之情。尤其是中间零句,景中有人,人在景中,描写了孤山寺一带到白沙堤一带的景色,中间的转换不露痕迹,衔接很自然。不但描绘了西湖旖旎骀给予人的感受。
艺术特点
景中寄情是这首诗的主要特点。它既写出浓郁的春意,又写出了自然之美给人的强烈感受。把感情寄托在景色中,诗中字里行间流露着喜悦轻松的情绪和对西湖春色细腻新鲜的感受。
结构
首联从大处落笔,写孤山寺所见之景。第一句是初春作者游行的地点,第二句是远景。“初平”,春水初涨,远望与岸齐平。“云脚低”,写白云低垂,与湖水相连,勾出了早春的轮廓。脚下平静的水面与天上低垂的云幕构成了一副宁静的水墨西湖图。
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
首联: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颔联: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尾联: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赏析
首联:诗人浏览路线【暗喻(景色非同一般)】
西湖的一个标志,名胜。
“水面初平云脚低”以云脚来比喻水面的云气,写出了西湖朦胧的静态美
西湖的早春的情景:春水出涨,湖面如镜,映照的满天白云也低矮了许多。水色天光,波起波平,云卷云舒。
颔联:写景
颈联:写景
尾联:具体地点~~白沙堤
本文利用了“移步换景”的写作手法。
分别以近视,远视,仰望和俯视以及最后的总结来描写钱塘湖之春的美丽,结构精巧。
营造早春新鲜的情形:“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由静而动,有轮廓而细节,展示春天的活力,及大自然从深冬的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情形。因为“早莺”,所以含争着飞向暖树——因为它是春天最早的流行歌手。因为“新燕”,所以很辛勤地营造家园。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由一般的春景转换由上而下的新视点。烂漫春花次第开放,如荫绿草刚没马蹄,来渲染勃勃生机。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最值得留恋,经常去也不能满足,给人无比喜悦的感受以及作者对于钱塘湖春行的无限怀念。
全诗描绘了西湖蓬勃盎然的春意,表达了作者流连忘返,在西湖早春风光中无比喜悦的感受。
1、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3、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苏轼)
4、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郦道元《三峡》)
5、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郦道元《三峡》)
6、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吴均《与朱元思书》)
8、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9、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10、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蒹葭》)
11、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12、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骆宾王:《咏鹅》)
13、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
1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15、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16、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18、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
19、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愁(李白)
20、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唐·李白)
21、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 (唐·李白)
22、湖清霜镜晓,涛白雪山来 (唐·李白)
23、楚水清若空,遥将碧海通 (唐·李白)
24、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吴均《与朱元思书》)
25、水心如镜面,千里无纤毫 (唐·白居易)
26、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唐·王维)
27、天壤之间,水居其多 (宋·苏轼)
28、北望燕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 (宋·汪元量)
29、江带峨眉雪,川横三峡流 (唐·李白)
30、初惊银河落,半洒云天里 (唐·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