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窍不通是褒义词还是?
一窍不通,比喻人昏昧不明事理。属于贬义词,下面小编收集了相关的内容,供大家阅读。
一窍不通
【词语解释】比喻人昏昧不明事理,或对某事完全不懂。
【字词解释】窍:心窍,洞,孔。七窍指眼、鼻孔、耳朵、嘴。
【使用频度】经常使用
【产生年代】古代
【语法结构】主谓式
【感情色彩】贬义词
典故说明
商朝的时候,有一个非常残暴的国王叫做纣王,纣王非常喜爱他的妃子妲己,一天到晚跟妲己喝酒玩乐,根本不管国家的事,也不管老百姓的生活过得好不好!他还听信妲己的话,杀了很多忠臣和无辜的老百姓。
纣王昏庸无道,梅伯因为正直敢言而令纣王不快,又加上听信妲己 的谗言,纣王便无情地杀害了忠臣梅伯,还残忍地命人将其尸体剁成肉酱。
纣王的叔父比干是个正直善良的人。看着纣王犯下的诸多罪孽,他 实在忍无可忍,于是跑去劝谏纣王,希望纣王改邪归正,重整朝纲,勤政为民。极力劝谏纣王不要错杀无辜,专宠妲己,听信谗言,误国误民。妲己得知比干如此劝谏纣王,怀恨在心,寻找机会加害比干。
有一天,纣王的叔父比干看不下去,就很生气的劝纣王说:“你呀!不可以一直沉迷在酒色里面,不可以乱杀忠臣和无辜的老百姓,你应该要振作起来,替国家和老百姓做点有用的事情呀!” 妲己知道以后,心里很不高兴:“这个比干真多管闲事呀,居然敢管起我和大王的事来,我一定要好好教训他!”
妲己就跑去对纣王说: “大王!如果比干真的是一个忠臣的话,你为什么不叫他把自己胸膛剖开,把他的心肝拿出来献给您呢!”
纣王听了妲己的话后,说:“对喔!我可以叫比干把心献给我呀!妲己真是聪明呀!”纣王立刻下令赐比干剖胸而死。
后来,这件事被记在《吕氏春秋》这本书中,其中有一段话:“纣心不通,安以为恶,若其一窍通,则比干不杀矣!”意思是说,如果纣王的心通了一窍,就不会做出糊涂事把比干杀了!
从此以后,大家就把这句话引伸成“一窍不通”这句成语,用来骂一个人非常愚蠢或是很糊涂!
【文学作品】
茅盾《子夜》:“虽然他是一窍不通的浑虫,可是双桥镇上并无'镇长'之流的官儿,他也还明白。
【歇后语】
十窍通九窍
大杆杖吹火
扁担吹火
眼瞎耳聋鼻塞嘴哑
棒槌吹火
【灯 谜】
十孔九漏
半边鼻塞
【成语故事】
相传,帝辛晚年荒淫无道,宠爱妃子妲己,一天到晚只知道和妲己饮酒作乐,既不理会朝政,也不管老百姓们的痛苦;同时,他还听信妲己的话,杀害了不少忠臣和无辜的.老百姓,结果民怨沸腾,诸侯叛离。比干对此心焦如焚,他见箕子因劝谏而被贬为奴,深为悲愤,表示“君有过而不以死谏,则百姓何辜”(国君犯错误,臣子不拼了命去劝阻,百姓们又有什么罪呢),于是到摘星楼当面规劝帝辛,帝辛不听。比干不惜“以死争”,犯颜苦谏三天,对帝辛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帝辛根本听不进去,反而大怒,吼道:“吾闻圣人之心有七窍,信有之乎?(我听说圣人天资聪慧,心脏上有七个洞,我倒要看看,果然是这样吗?)”随即不念宗亲恩义,在摘星楼上挖出了比干的心脏。
比干为国捐躯,年约六十三岁。商朝灭亡后,人民怀念他的忠勇义举,于是改朝歌摘星楼为摘心台,在上边建起一座“忠烈坊”,悬联“刚之忠之仁之勇之,惨也酷也悲也伤也”,以表示对这位忠义之士的永久怀念和敬仰。忠烈坊到清代时还保存完好,抗战时期毁于战火,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重建。
比干去世后,葬在朝歌城南汲县(今卫辉市)境内,世称“比干墓”。周武王灭商后,“命闳夭封比干之墓”,唐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太宗李世民再封赠比干为太师,谥忠烈。今比干墓仍存,而且在淇县、卫辉一带有“平寇柏”、“无心菜”的故事流传。
到了春秋时,孔子曾经对帝辛杀比干一事感叹说,纣王心窍不通,如果通一窍,比干就不会死了。孔子的这句话后来就发展为成语“一窍不通”。
这则故事,在《吕氏春秋》中也有记载,并且加了注,它的全句是这样的:“纣心不通,安以为恶,若其一窍通,则比干不杀矣!”
【一窍不通是褒义词还是?】
我一直对数字不敏感,对牌之类更是一窍不通,可这个特殊的寒假,我却学会了打牌。打牌有好多种类,而我学会的是“干瞪眼”。
记得有一次亲戚来我家玩,吃好饭大人们便张罗着要玩“干瞪眼”的纸牌游戏,我当然是选择退到一旁,去看电视了。可这个时候,妈妈叫住了我说:“思思,你过来,妈妈教你打。”不可思议,妈妈要教我打牌?我当然求之不得,乐滋滋地走了过去。刚上去,我连牌都不会拿,拿在手上的牌总像被活捉的蚯蚓总是从我手上滑落下来,好不容易把牌都拿住了,却捏得乱七八糟,牌们一个高一个低,好似一群淘气的孩子挤在一起抢吃糖似的。
终于,当我满头大汗整理好了手中的牌,牌局正式开始了。“这个是百搭”妈妈指着一张花牌跟我说“这个跟哪一个牌都可以搭,一个对子加上这个百搭,那就是一副炸弹了,还有这个2,什么单牌都可以压……”我时不时的点头,表示我在听,这时轮到我出牌了,但我对这些牌们还是有些陌生的,上家出了个3,我看手上没有4,就说:“不要”,妈妈在一旁急忙说:“压2呀!”我才抖抖索索抽出一张2打了出去,就这样,我在妈妈的指挥下稀里糊涂地打完了第一局,后来,我们又打接连打了好多局,这当中,有好几次我手上的炸弹都还是不知道压出去,哎,惭愧惭愧!
自从学会了打牌,我几乎每天都要缠着爸爸妈妈陪我玩上几副,这样我打牌的水平也渐渐提高了起来。有一次,妈妈拿了一副很好的牌,一上来就打了个小2,那来势有点凶猛,其实我那副牌也不错,有一副炸弹,但此时我却沉住气,显得一副要不起的样子,让妈妈继续出牌,这时妈妈带着已经稳赢的神气“哗”地一声打出了一把顺子,我吓得出了一身冷汗,还好,妈妈手上还剩一张牌,这时我果段地打出了我的那副炸弹,这时妈妈才反应过来,她高兴的太早了!结果可想而知,我取得了胜利,那回别提多开心了!
所以,我觉得打牌这件事,既是一项娱乐放松的活动,又是一项脑力的训练哩!
【张老师点评】《学打牌》这篇作文条分缕析,记录了学打牌的过程与体验。作者语言比较老到,刻画的场景简练传神,实在地写出了一个初学者渐入佳境的过程。由于有了生活的真切体验,写下来就会生动如许。
擀面杖吹火下一句
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
擀面杖吹火的下一句
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
虽然我对画画是一窍不通,但用一幅画来表示我们家嘛……嘿嘿!这三足燕立、三分天下的三国时期地图是再恰当不过的了!
先自我介绍一下,吾性李名威,在家乃天下之川蜀“刘备”也!老妈为东吴“孙权”,老爸则为北魏“曹操”!
话说十三年前,“刘备”呱呱坠地。
自此家中“战火纷纷”“琦烟滚滚”之局面便皆有可观!
“刘、孙”二人对“曹操”“挟当家的宝座以令诸侯”的行为极为不满!“刘备”遂立志“反曹绒,兴汉室”—争取民主统治!、
时至“刘备”九年,爆发了《三国演义》中的经典战役—“赤壁之战”(水攻版),且听我细细道来。
话说一目,“曹操”醉酒回“营”,已神志不清,在“营”中突然无故破口大写“孙权”之过!最后竟“发兵外室”!“孙权”震怒,出兵餐厅!两军屯兵于客厅!“权”自知实力不如“曹”,遂求于“刘备”。“刘备”见状,亦出兵助“孙权”一肴之力!
战事一触即发,“孙、刘”联军与“曹”军彼此各不相让,但“孙权”毕竞不能与“操贼”杭衡,只好问计于“刘备”。
“刘备”想出一计,只叫“孙权”假意与“曹操”谈和,席间以白开代酒与“曹”叶饮,“曹”必败之!“曹”有恃无恐,遂赴邀。此计一行,“曹”果感不适,吐于“茅房”!
“权”胜,自收拾“残局”,哈哈大笑“曹”也!
“曹”经一番呕吐,回房倒下便呼噜大打;而“孙权”则在房中历数“操碱”罪状,将其训得“体无完肤”!孰知“操喊”知之乎?
次日一早,“权”再训“操”,口水飞流直下,“操”几欲淹死……终于知“错”,只得“俯首认罪”。如此“气管炎”只叫“刘备”哭笑不得!
又,话时光飞逝,日月如梭,白驹过隙间到了21廿纪,此乃信息时代。
川蜀“刘备”最快掌握电脑上网及游戏领域,“备”乃乐之者也,深陷其中,不亦乐乎,不亦乐乎呀!“操、权”二人见“备”知此痴迷于电脑,恐其久之将难成大器也,便相约“联而攻之”!
“烽火又起,金戈铁马,兵戎相见”!只见“曹、孙”联军势如破竹,层层进逼!“刘备”知道厉害,终于靠行动平忽“战事”,终忍痛刻爱。虽如此,却悟出“自古胜利一条路—学而不厌,用知识来为自己加强装备!”
如今,“刘备、曹操、孙权”亦累之,虽然免不了日后的硅硅碰碰,但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终于变得民主性越来越强,此后,战事少了,日子好了!
子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今非夕比,家中行事惯例遂由一个独揽,变成民主协议;从一“人”利益为主,变为以一“家”利益为主。这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看!这就是我们家的故事—一出“古今中外闻名”的“21世纪家庭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