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无改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2-04 01:55:22
  •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回乡偶书二首·其一》贺知章原文赏析和翻译》
  • 回乡偶书二首·其一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注释

    偶书:随便写的诗。偶:说明诗写作得很偶然,是随时有所见、有所感就写下来的。

    少小离家:贺知章三十七岁中进士,在此以前就离开家乡。老大:年纪大了。贺知章回乡时已年逾八十。

    乡音:家乡的口音。无改:没什么变化。一作“难改”。

    鬓毛:额角边靠近耳朵的头发。一作“面毛”。衰(cui):现一些教材版本读“shuāi”。减少,疏落。鬓毛衰:指鬓毛减少,疏落。

    相见:即看见我;相:带有指代性的副词。不相识:即不认识我。

    笑问:一本作“却问”,一本作“借问”。

    译文

    年少时离乡老年才归家,我的乡音虽未改变,但鬓角的毛发却已经疏落。

    家乡的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我。他们笑着询问我:你是从哪里来的呀? 

    赏析

    这是一首久客异乡、缅怀故里的感怀诗。写于初来乍到之时,抒写久客伤老之情。

    “少小离家老大回”,诗一开始,就紧扣题目,单刀直入,点明离家与回乡相距年岁之久、时间之遥,其中已蕴藏着很深的感慨。这感慨在同题第二首诗中即有明白的描写:“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山河依旧,人事消磨,将自然的永恒与人生的多变作了鲜明的对照。这里是明写,在“少小离家老大回”中是隐含,表现手法不同,艺术效果也不同。

    第二句“乡音无改鬓毛衰”用的也是对比法,但不是自然与人生的对比,而是语言与鬓发的对比。语言习惯一经形成,虽经岁月磨砺也难以更改;美好青春难以永驻,童颜黑发转眼即可衰颓。“乡音无改”既是故乡在诗人身上打下的永远抹不掉的烙印,又是诗人亲近故乡儿童的媒介,所以弥足珍贵;“鬓毛衰”本是离乡数十年来宦游奔波的必然结果,幸而叶落归根,在白发飘萧的垂暮之年,终于返回朝思暮想的故乡,因而倍觉幸运。诗人这时的感情是悲喜交集,感慨与激动参半。

    三四句从充满感慨的一幅自画像,转而为富于戏剧性的儿童笑问的场面。“笑问客从何处来”,在儿童,这只是淡淡的一问,言尽而意止;在诗人,却成了重重的一击,引出了他的无穷感慨,自己的老迈衰颓与反主为宾的悲哀,尽都包含在这看似平淡的一问中了。全诗就在这有问无答处悄然作结,而弦外之音却如空谷传响,哀婉备至,久久不绝。

    就全诗来看,一二句尚属平平,三四句却似峰回路转,别有境界。后两句的妙处在于背面敷粉,了无痕迹:虽写哀情,却借欢乐场面表现;虽为写己,却从儿童一面翻出。而所写儿童问话的场面又极富于生活的情趣,即使读者不为诗人久客伤老之情所感染,也不能不被这一饶有趣味的生活场景所打动。

    此诗运用了三种对比:通过少小离家与老大回乡的对比,以突出离开家乡时间之长;通过乡音难改与鬓毛易衰的对比,以突出人事变化速度之快;通过白发衰翁与天真儿童的对比,委婉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回乡欢愉之情和人世沧桑之感,并且将这两种迥不相同的感情水乳交融地凝合在一起。全诗采用白描手法,在自然朴素的语言中蕴藏着一片真挚深厚的感情。读之如饮醇醪,入口很淡,而后劲无穷。

    创作背景

    贺知章在公元744年(天宝三载),辞去朝廷官职,告老返回故乡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时已八十六岁,这时,距他中年离乡已有五十多个年头了。人生易老,世事沧桑,心头有无限感慨。

    作者简介

    贺知章(659—744),字季真,号四明狂客,汉族,唐越州(今绍兴)永兴(今浙江萧山)人,贺知章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著名的《咏柳》、《回乡偶书》两首脍炙人口,千古传诵,今尚存录入《全唐诗》共19首。

  • 《二十年后的家乡》
  •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一首《回乡偶书》,勾起了我对家乡的种种回忆。

    太阳依旧那么艳,可是我的家乡却有了翻天腹地的变化。以前的羊肠小道,如今变成了宽敞明亮的大路;以前的小土山也变成了郁郁葱葱的青山;以前臭气熏天的臭水沟,也变成了清澈见底的人工湖,成群结队的小鱼在水中穿梭,有的嬉戏,有的寻找食物,有的上跳下窜……

    我们来到小广场,首先进入我眼帘的是一个大喷泉,足足有两三米高,小广场是长着许多花,有玫瑰,有牡丹,有郁金香,有菊花……各种各样,丰盛的果实随处可见,落叶纷纷落下,仿佛一只只翩翩起舞的枯蝶。

    不知不觉,我来到了母校,看见了以前尘土飞扬的操场,早已成为了同学们的飞球场,个个骑着飞天扫把去抢球,热闹极了。我来到了静思林,耳边好似响起了小学时,同学们的阵阵欢声笑语。

    我吃过了晚饭,热气已渐渐退去了。太阳也回家了,只剩下一段段灿烂的红霞挂在天边。我用轻工来到了河边,流水“哗啦啦,哗啦啦”地流着,仿佛一首轻快的音乐。我看到一颗直入云霄的老榕树,撑船人告诉我那是“鸟的天堂”可我一只鸟也没看见。我穿上纳米技术制作的翅膀飞了过去,果不其然,老榕树上有许多鸟巢,还住着小鸟呢!原来是眼睛骗了我。树上有喜鹊,有杜鹃,还有报春的小燕子……各种各样,我的眼睛应接不暇。

    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的家乡可以插上腾飞之翼,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

  •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的意思及全诗欣赏》
  •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意思是诗人少年时离开家乡,年纪大了才得以重返故里,虽然乡音没有改,可两鬓的头发已经稀疏斑白了。

    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注释]

    1.少小离家:贺知章三十七岁中进士,在此以前就离开家乡。回乡时已年逾八十。

    2.无改:没什么变化。一作“难改”。

    3.衰:疏落。

    4.相:带有指代性的副词。相见,即看见我;不相识,即不认识我。

    《回乡偶书》是唐朝诗人贺知章的作品,共二首,是作者于公元744年(天宝三载)致仕还乡时所作。诗中既抒发了久客伤老之情,又充满久别回乡的亲切感,虽为晚年之作,却富于生活情趣。

    作品译文

    其一

    我在年少时外出,到了迟暮之年才回故乡。

    我口音虽未改变,但我那双鬓却已经斑白。

    所有儿童们看见我,都没有一个认识我的;

    他们笑着互相问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呀?

    译文2:

    青年时离乡老年才归还,口音未变却已鬓发疏落容颜衰老。

    村童看见我却不能相认,笑着问我这客人是从何处而来。

    译文3:

    年轻时离开家乡,年老了才回来;一口乡音毫无变化,两鬓的毛发却早已衰颓了。 好奇的孩子见了我都不认识,笑着问:“老人家,您从哪里来。”

    赏析

    这首诗看似平淡,却内蕴丰富。前两句写游子重回故乡,淡淡的叙述中含有不可言说的兴奋和激动,诗人置身于故乡熟悉而又陌生的环境之中,一路走来,心情颇不平静:当年离家,风化正茂;今日返归,鬓毛疏落,不禁感慨系之。三四句从充满感慨的一幅自画像,转而为富于戏剧性的儿童笑问的场面。“笑问客从何处来”,在儿童,这只是淡淡的一问,言尽而意止;在诗人,却成了重重的一击,引出了他的无穷感慨,自己的年迈衰颓与反主为宾的悲哀,尽都包含在这看似平淡的一问中了。全诗就在这有问答处悄然作结,而弦外之音却如空谷传响,哀婉备至,久久不绝。以如此简短的语言写出了所有游子的共同感受,这就是本诗千百年引起人们心灵震颤的重要原因。

    第一首是久客异乡、缅怀故里的感怀诗。写于初来乍到之时,抒写久客伤老之情。在第一、二句中,诗人置身于故乡熟悉而又陌生的环境之中,一路迤逦行来,心情颇不平静:当年离家,风华正茂;今日返归,鬓毛疏落,不禁感慨系之。首句用“少小离家”与“老大回”的句中自对,概括写出数十年久客他乡的事实,暗寓自伤“老大”之情。次句以“鬓毛衰(cuī催,疏落之意)”顶承上句,具体写出自己的“老大”之态,并以不变的“乡音”映衬变化了的“鬓毛”,言下大有“我不忘故乡,故乡可还认得我吗”之意,从而为唤起下两句儿童不相识而发问作好铺垫。

    三四句从充满感慨的一幅自画像,转而为富于戏剧性的儿童笑问的场面。“笑问客从何处来”,在儿童,这只是淡淡的一问,言尽而意止;在诗人,却成了重重的一击,引出了他的无穷感慨,自己的老迈衰颓与反主为宾的悲哀,尽都包含在这看似平淡的一问中了。全诗就在这有问无答处悄然作结,而弦外之音却如空谷传响,哀婉备至,久久不绝。

    就全诗来看,一二句尚属平平,三四句却似峰回路转,别有境界。后两句的妙处在于背面敷粉,了无痕迹:虽写哀情,却借欢乐场面表现;虽为写己,却从儿童一面翻出。而所写儿童问话的场面又极富于生活的情趣,即使读者不为诗人久客伤老之情所感染,也不能不被这一饶有趣味的生活场景所打动。

    杨衡《对床夜语》诗云:“正是忆山时,复送归山客。”张籍云:“长因送人处,忆得别家时。”卢象《还家诗》云:“小弟更孩幼,归来不相识。”贺知章云:“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语益换而益佳,善脱胎者宜参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