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翁卷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2-20 22:34:57
  • 《《乡村四月》翁卷原文和翻译》
  • 乡村四月

    【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注释】

    山原:山陵和原野。

    白满川:指稻田里的水色映着天光。

    川:平地。

    子规:鸟名,杜鹃鸟。

    才了:刚刚结束。

    蚕桑:种桑养蚕。

    插田:插秧。

    【译文】

    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天空中烟雨蒙蒙,杜鹃声声啼叫。

    乡村的四月正是最忙的时候,刚刚结束了蚕桑的事又要插秧了。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明快的笔调,出神入化地描写了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旖旎风光,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前两句写自然景象。“绿”,写树木葱郁,“白”,写水光映天。诗人从视觉角度着眼,描绘出明丽动人的山水色彩。第二句不仅以烟喻雨,写出了江南梅雨特有的景致,而且以催耕的鸟声,平添了无限的生机。后两句写农家的繁忙。“乡村四月闲人少”一句,绘尽农家四月人繁忙的景象;而第四句以“蚕桑”照应首句的“绿遍山原”,以“插田”照应首句的“白满川”,一个“才”和一个“又”两个虚字极富表现力,不言“忙”而“忙”意自见。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山原,山间原野。白,白色,指水。川,河流。子规,大杜鹃,又名“布谷鸟”,夏时各处飞叫,声如“快快布谷”,有催促农事意。雨如烟,指毛毛细雨,轻如烟雾。意思说:初夏季节,江南的山间原野,到处绿油油的,满河的流水,映着天光,白茫茫一片。在如烟似雾的细雨中,杜鹃鸟不时地鸣叫着,催促着农事。这两句写自然风光。前句是静景,有山原有河水,一“绿”一“白”,色彩明丽;后句是动景,有子规的鸣叫,有细雨的飘洒,情意绵绵。并于景物描写中,暗示出农事正忙。山原绿遍,草木葱茏,桑叶也当肥嫩,河水涨满,细雨如烟,恰是插秧的好时机,更有杜鹃鸟热心地鸣叫催促,人们怎么能够停闲呢?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后两句歌咏江南初夏的繁忙农事。采桑养蚕和插稻秧,是关系着衣和食的两大农事,现在正是忙季,家家户户都在忙碌不停。对诗的末句不可看得过实,以为家家都是首先做好采桑喂蚕,有人运苗,有人插秧;有人是先蚕桑后插田,有人是先插田后蚕桑,有人则只忙于其中的一项,少不得有人还要做其他活计。“才了蚕桑又插田”,不过是化繁为简,勾画乡村四月农家的忙碌气氛。至于不正面直说人们太忙,却说闲人很少,那是故意说得委婉一些,舒缓一些,为的是在人们一片繁忙紧张之中保持一种从容恬静的气度,而这从容恬静与前两名景物描写的水彩画式的朦胧色调是和谐统一的。

    这首诗语言明快,格调轻松,形象鲜明,读来朗朗上口,给人留下深刻美好的印象。它把自然之美和劳动之美和谐地统一在画面里,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也使读者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劳动的乐趣。

    【创作背景】

    《乡村四月》是南宋诗人翁卷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田野风光和农忙景象。

    作者简介

    翁卷,字续古,一字灵舒,乐清(今属浙江)人。工诗,为“永嘉四灵”之一。曾领乡荐(《四库提要》作“尝登淳佑癸卯乡荐”,《乐清县志》承此,而近人以为是淳熙癸卯,相差一个甲子。衡诸翁卷生平,前者过早,后者过尽,疑都不确),生平未仕。以诗游士大夫间。有《四岩集》,《苇碧轩集》。清光绪《乐清县志》卷八有传。

  •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翁卷《乡村四月》全诗欣赏》
  •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译文] 四月的乡村正是农忙季节,村庄里男女老少谁都不会空闲。采桑养蚕的活儿刚刚干完,紧接着又要忙着插秧种田。

    [出自] 南宋 翁卷 《乡村四月》

    绿遍山野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注释:

    白满川:指河流里的水色映着天光。川:山原,平地,河流。

    子规:杜鹃

    才了:刚刚。

    山野:山陵和原野。

    蚕桑:种桑养蚕。

    了:结束。

    如:好像。

    译文1:

    山陵、原野间木茂盛,远远望去,一片葱郁。杜鹃声声啼叫,天空中烟雨蒙蒙,大地一片欣欣向荣。四月到了,农民都开始忙起了活儿,村里没有一个人闲着。他们刚刚结束了种桑养蚕的事情又开始插秧了。

    译文2:

    山坡原野草木茂盛,一片葱茏,而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满目亮白,杜鹃声声啼叫,天空中烟雨蒙蒙。四月到了,农民都开始忙农活,没有人闲着,刚结束了蚕桑的事又要插秧了。

    译文3:

    碧绿染遍山野,水田一片亮光;杜鹃声声啼叫,雨如烟雾蒙。

    农历四月的乡村,闲散人很少;才忙完养蚕采桑,又要忙插秧。

    赏析:

    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前两句着重写景:绿原、白川、子规、烟雨,寥寥几笔就把水乡初夏时特有的景色勾勒了出来。后两句写人,画面上主要突出在水田插秧的农民形象,从而衬托出“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繁忙。前呼后应,交织成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

    四月的江南,山坡是绿的,原野是绿的,绿的,绿的草,绿的禾苗,展现在诗人眼前的,是一个绿色主宰的世界。在绿色的原野上河渠纵横交错,一道道洋溢着,流淌着,白茫茫的;那一片片放满水的稻田,也是白茫茫的。举目望去,绿油油的禾田,白茫茫的水,全都笼罩在淡淡的烟雾之中。那是雾吗?烟吗?不,那是如烟似雾的蒙蒙细雨,不时有几声布谷鸟的呼唤从远远近近的树上、空中传来。诗的前两句描写初夏时节江南大地的景色,眼界是广阔的,笔触是细腻的;色调是鲜明的,意境是朦胧的;静动结合,有色有声。“子规声里雨如烟”,如烟似雾的细雨好像是被子规的鸣叫唤来的,尤其富有境界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后两句歌咏江南初夏的繁忙农事。采桑养蚕和插稻秧,是关系着衣和食的两大农事,现在正是忙季,家家户户都在忙碌不停。对诗的末句不可看得过实,以为家家都是首先做好采桑喂蚕,有人运苗,有人插秧;有人是先蚕桑后插田,有人是先插田后蚕桑,有人则只忙于其中的一项,少不得有人还要做其他活计。“才了蚕桑又插田”,不过是化繁为简,勾画乡村四月农家的忙碌气氛。至于不正面直说人们太忙,却说闲人很少,那是故意说得委婉一些,舒缓一些,为的是在人们一片繁忙紧张之中保持一种从容恬静的气度,而这从容恬静与前两名景物描写的水彩画式的朦胧色调是和谐统一的。

    整首诗突出了乡村四月的劳动繁忙。整首诗就像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不仅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与赞美,也表现出他对劳动人民的喜爱,对劳动生活的赞美之情,因此,翁卷有乡村诗人的美称。 挥墨了一幅农民丰富、繁忙的乡村田园生活了,从而衬托出“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繁忙。

    诗的前两句写初夏农村的自然景象。诗人以树木葱郁的“绿遍”来写“山原”,以水光映天的“白满”来写“川”,对比之色鲜明,呈现出初夏山水的精神,为人们展 示了一幅壮阔秀美、明丽动人的山水图景。次句“子规声里雨如烟”,一方面形象地描绘出初夏时节江南地区如烟似雾、迷蒙一片的毛毛细雨,一方面又为我们传来 了“田家候之,以兴农事”的子规鸟的鸣啼声,巧妙地烘托了农忙季节的到来。

    诗 的三、四两句写农事的繁忙。“乡村四月”点明时间和地域,为前两句的写景画龙点睛,并提示下文,有承上启下之妙。“闲人少”三字,概括了农家忙碌的情景。 末句“才了蚕桑又插田”又进一步补足此意,突出了农事的繁忙紧张和农家的辛勤劳苦。“才”与“又”前后连结,紧张繁忙不言自明。同时,“蚕桑”与首句的“ 绿遍山原”相呼应;“插田”与首句“白满川”相映照,挑明了河水涨满、水田汪洋、田水映着天空泛出一片白色的特有情景。诗作前后照应,看似平淡,实则精心 结撰而成。

  • 《美丽的田园》
  •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这是古人翁卷有名的诗句。乡下的农活是那么繁忙,乡下的景色是那么迷人,那么清新,那么美好!

         早晨

        早晨,太阳公公一大早就起床了,它向人们灿烂地微笑着,放出那么柔美、温暖的光芒。“咯咯咯——”几只大公鸡宏亮的叫声唤醒了正在床上睡觉的人们,人们一骨碌爬起来,开始了一天勤劳的生活。

        正午

        到了中午,天气有些炎热,远处不时地飘来清香的饭菜味,许多人家在门前搭一个桌子,一家人边晒太阳边吃饭,不时她讲几句话,笑两声,多么和谐的一幕啊!吃饱了,闲不住的孩子们发出哈哈的笑声,原来他们正在比赛爬,谁先爬到树的最顶端谁就赢,多么有意思啊!

        黄昏

        黄昏不知不觉地来了,太阳公公染红了天空中的白云,有的像一群欢快的儿正在尽情地唱歌;有的像几只贪玩的小猴子正在爬树呢!啊,这千姿百态地“红云”,让乡下的孩子都看痴了呢!

        夜晚

        夜晚,小虫子登上了它们的舞台,唱着它们欢快的歌儿,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宁静的夜晚,只听得见人们的欢声笑语和小虫子清脆的叫声,心会感觉这夜晚十分神秘。慢慢的,慢慢的,乡村睡着了,小虫子不叫了,人们不说话了,此时世界一片宁静,人们进入了甜美的梦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