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遗恨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2-22 09:14:28
  • 《《三国演义》读后感》
  •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这是唐朝诗人杜甫内心对三国的惋惜独白。文人墨客赋以诗词,民间艺人唱说戏文,每个人都在自己心里演绎着属于自己的“三国梦”。

    ——题记

    今年暑假,我坚持读完了一本非常有意义的书,它就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小说,“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我发现真正的三国其实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全部都是战争,而是充满了生活与社会上的尔虞我诈。从开始的刘玄德、关云长和张翼德的“桃园三结义”,到群雄割据的“三国鼎立”,再到最后的曹魏当道“一统天下”。魏蜀吴三个政权间互相争斗,到最后却是被晋家夺了天下,也造就了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千古遗憾,让人不禁黯然泪下。

    那是一段恢弘的历史,那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在这个故事中确实有很多英雄人物,例如:“五虎上将”关、张、赵、马、黄,他们为蜀汉立下了赫赫功劳、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奸雄”曹操、“小霸王”孙策……等上百位英雄人物,令世人赞叹,人物刻画栩栩如生。难怪连宋代词宗苏东坡都感叹:“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曹孟德,从一个小小的孝廉,到最后崛起为一方霸主!他不仅留下了“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的千古名句,也留下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乱世枭雄!可真正的曹操真的是一个乱世枭雄吗?不,他初入高堂时确实是一个人人敬仰的好官呢!他兴修水利、北方屯田、惩治贪官,为百姓着想!在所有的诸侯与军阀都沉浸在享乐和争霸之中时,他却一心想着报国。怎么把国家从董贼手中拿回来,但最后还是禁不住权力欲望的诱惑,被卷入了这场纷争之中。可他尽管能力已经强大到足以称王称霸时,他还是没有登基称帝,所以后世多称他为乱世枭雄!看此情景,宋代陈普不禁感叹:“曹操若逢诸葛亮,暮年当作汉征西。”

    相比于曹孟德,我们人人敬仰的仁义爱国、大义凛然的刘玄德确实不同凡响,他其实才算得上是真正的枭雄!先从刘表手中得到小沛,又从刘璋手中智取益州,再“三借荆州”拒东吴,“赤壁之战”杀曹魏,“益州之战”定西蜀,一步步壮大成就一番大业!“得人心者得天下”,他的仁义多用在百姓身上,他“三顾茅庐”,请出了卧龙诸葛亮。他一心报国,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儿子。这样的刘玄德,说他是枭雄无可厚非,说他是英雄也无可辩驳。连唐代大家刘禹锡也致敬道:“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孙仲谋,一个相比于曹孟德与刘玄德来说,历史笔墨不是太浓重的君王。可他却让自己的吴国存活了很长时间,因为他懂得坚持有一个字:忍!他知道自己的势力不可能打得过曹魏政权,与蜀汉政权也是五五开—不相上下。“小不忍则乱大谋”,自己必须要忍,为了吴国,为了父亲和哥哥的心愿,自己一定要卧薪尝胆,等到自己实力强大的那一天,再卷土重来、重振雄风。当然,他也培养了很多精兵强将:如周瑜、陆逊、甘宁、吕蒙、黄盖等。在历史上也留下了“火烧赤壁”、“火烧连营”、“周瑜打黄盖”“白衣渡江”“大意失荆州”……等一些历史典故。连辛弃疾都感慨万千:“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三国时期英雄辈出,历史经典也是数不胜数:有“关羽过五关斩六将”,有“赵云长坂坡七进七出救阿斗”,有“张飞桥上一声吼,敌人曹军吓破胆”,有“刘关张三英战吕布”……遗憾也是千古概叹:有“一场大雨浇灭了诸葛亮的北伐梦”、有“一场战争烧灭了刘玄德匡扶汉室的心”、有“赵云拼死救回来的阿斗最后却降了敌军”、有“关羽败走麦城”、有“关羽华容道放曹操,一足失成千古恨”!这一个个事件既透露出了当时社会的艰难,也写出了古时人性的苦难。

    合上书,我的心仍在三国的世界里邀游,久久不肯离去。我时时细细回味这些经典,纵观三国,它谱写了一曲又一曲英雄的生命之歌。他们或勇敢、或机智、或豪迈,但最终,他们都走向了生命的尽头。每每想起这些英雄人物,我内心就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升起,赵子龙的智勇,让我无惧困难,遇到难题,想尽办法解决;诸葛亮的智谋,让我喜欢学习,鞭策我博览群书,争做一个有智慧的人。所谓少年强则国强,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实现我们的“中国梦”而奋发图强,让中国成为永远的“东方巨龙”!

  •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的意思及全诗欣赏》
  •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译文] 江流冲击,你布阵的石头从未转动。遗恨千古,不能制止先主失策去吞并东吴。

    [出自] 杜甫 《八阵图》

    功盖三分国, 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 遗恨失吞吴。

    注释:

    盖:超过。

    八阵图:由八种阵势组成的图形,用来操练军队或作战。

    三分国:指三国时魏、蜀、吴三国。

    石不转:指涨水时,八阵图的石块仍然不动。

    失吞吴:是吞吴失策的意思。

    译文1:

    三国鼎立,孔明的功勋最为卓著,

    他创制的八卦阵,更是名扬千古。

    任凭江流冲击,石头却依然如故,

    千年遗恨,在于刘备失策想吞吴。

    译文2:

    你建立了三分天下的功业,又创建了著名的八阵图。江流冲击,你布阵的石头从未转动。遗恨千古,不能制止先主失策去吞并东吴。

    赏析:

    这是作者初到夔州时作的一首咏怀诸葛亮的诗,写于大历元年(766)。「八阵图」,指由天、地、风、云、龙、虎、鸟、蛇八种阵势所组成的军事操练和作战的阵图,是诸葛亮的一项创造,反映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这两句赞颂诸葛亮的丰功伟绩。第一句是从总的方面写,说诸葛亮在确立魏蜀吴三分天下、鼎足而立局势的过程中,功绩最为卓绝。三国并存局面的形成,固然有许多因素,而诸葛亮辅助刘备从无到有地创建蜀国基业,应该说是重要原因之一。杜甫这一高度概括的赞语,客观地反映了三国时代的历史真实。第二句是从具体的方面来写,说诸葛亮创制八阵图使他声名更加卓著。对这一点古人曾屡加称颂,如成都武侯祠中的碑刻就写道:“一统经纶志未酬,布阵有图诚妙略。”“江上阵图犹布列,蜀中相业有辉光。”而杜甫的这句诗则是更集中、更凝炼地赞颂了诸葛亮的军事业绩。

    头两句诗在写法上用的是对仗句,“三分国”对“八阵图”,以全局性的业绩对军事上的贡献,显得精巧工整,自然妥帖。在结构上,前句劈头提起,开门见山;后句点出诗题,进一步赞颂功绩,同时又为下面凭吊遗迹作了铺垫。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这两句就“八阵图”的遗址抒发感慨。“八阵图”遗址在夔州西南永安宫前平沙上。据《荆州图副》和刘禹锡《嘉话录》记载,这里的八阵图聚细石成堆,高五尺,六十围,纵横棋布,排列为六十四堆,始终保持原来的样子不变,即使被夏天大水冲击淹没,等到冬季水落平川,万物都失故态,唯独八阵图的石堆却依然如旧,六百年来岿然不动。前一句极精炼地写出了遗迹这一富有神奇色彩的特征。“石不转”,化用了《诗经·邶风·柏舟》中的诗句“我心匪石,不可转也”。在作者看来,这种神奇色彩和诸葛亮的精神心志有内在的联系:他对蜀汉政权和统一大业忠贞不二,矢志不移,如磐石之不可动摇。同时,这散而复聚、长年不变的八阵图石堆的存在,似乎又是诸葛亮对自己赍志以殁表示惋惜、遗憾的象征,所以杜甫紧接着写的最后一句是“遗恨失吞吴”,说刘备吞吴失计,破坏了诸葛亮联吴抗曹的根本策略,以致统一大业中途夭折,而成了千古遗恨。

    当然,这首诗与其说是在写诸葛亮的“遗恨”,无宁说是杜甫在为诸葛亮惋惜,并在这种惋惜之中渗透了杜甫“伤己垂暮无成”(黄生语)的抑郁情怀。

    这首怀古绝句,具有融议论入诗的特点。但这种议论并不空洞抽象,而是语言生动形象,抒情色彩浓郁。诗人把怀古和述怀融为一体,浑然不分,给人一种此恨绵绵、余意不尽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