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楷模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5-01-23 05:54:51
  • 《爱和信任道德教育的楷模演讲稿》
  • 爱和信任道德教育的楷模演讲稿范文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亲爱的在座同学:

    各位下午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爱和信任——道德教育的楷模》

    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究竟是什么?不可置疑,其核心不外乎道德教育。今年四月,中铁二局幼儿园的老师们为一位患癌症的大学生组织了一次募捐活动,共计善款约两万元。五个月后,在得知受助者做完移植手术并恢复得很好时,幼儿园的一位老师写了一封信给受助者,全文是这样的:

    孩子,你好!

    我是xx局幼儿园的袁红老师,从你的好友那里知道了你的治疗情况,我由衷地为你感到高兴。当我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幼儿园里所有的老师时,你猜他们的第一反应是什么?惊讶和不相信,都瞪着眼睛说:“真的!好了!”在得到确切答案后,都在感叹你的顽强和你的幸运。原来生命看似脆弱经历了里槃,却依然能够重新绽放,这关键在于能不能经受住命运的考验。再次祝贺你!

    九月五号,我们也把这个好消息告诉给了幼儿园所有的小朋友和家长,当时,他们都为你感到由衷的高兴,并对幼儿园进行的`爱心活动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和更多的支持。谢谢你!

    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里,很多人内心的爱和信任已经淡漠、麻木、甚至遗失,我们很失望也很迷茫,唯一可以欣慰的是我

    们还可以“救救孩子!”但有些家长没有意识到“爱和信任”对人的重要意义,美其名曰:要让孩子从小就有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就这样,他们把孩子内心的爱和信任扼杀在萌芽状态,这太可怕了!

    机缘巧合,我们通过你的好友认识了你,这是我们的幸运,在组织募捐活动时,有部分家长不是很理解我们的行动,认为是在家长出难题,甚至有位老爷爷找到园长说:“这是社会的和政府的事,为什么会出现在幼儿园?太功利了!”当我们把幼儿园做这件事不是为了宣传的噱头,而是为孩子培养情感的意义告诉他时,他还是不太服气的走了。前几天,我们老师专门把你治愈的消息告诉他时,他非常不好意思,并且直夸幼儿园做得对,教育观念好。

    孩子,不管以后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多彩人生,还是平平淡淡、简简单单的居家生活,我们都祝愿你能健健康康、快快乐乐,一路走好!

    【爱和信任道德教育的楷模演讲稿范文】

  • 《践行楷模精神,实现自身价值演讲稿900字》
  • 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涌现出许多伟大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事业人才,他们将自己的爱国情怀凝结到对祖国的奉献中去,让我们中国得以快速发展。他们站在历史的年轮上,顺着时代潮流,为中国与时代的接轨而努力着,为祖国伟大复兴的事业而奋斗着。他们是令人敬佩的,也值得我们去学习,他们有一个响亮的名称——时代楷模。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上一代的人帮助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我们理应从前辈们的手中接过担子,为祖国负重前行,肩负时代使命,不忘初心。

    践行楷模精神,磨砺自身能力。纵观历史,我们不难发现,每一代伟人的成功都不是偶然的,这一点尤其是近代和现代的自然科学家最能体现这一点。他们的每一项创造性和创新性的发明,通常由数十道甚至上百道步骤实验才能得到一点思绪,若是遇到困难,往往能花上数年时间,有的伟人穷尽一生去创造一件新发明,这也不是什么鲜为人知的例子了。他们耐着性子,潜心研究,磨炼自己能力的精神,都是我们当代青少年所缺乏的,在这个浮躁的社会,谁又能耐得住孤寂呢?因此我们要学会耐心,磨砺自己的能力。成功从来不是一蹶而就的,如果没有日积月累的付出,就不会有厚积薄发的爆发,也不会有灿若星月的成就。

    践行楷模精神,培养理性思维。想要成功,除了要有耐得住寂寞的心态,还要有理性的思维。像我们样的青少年,正处于年少轻狂的年纪,容易冲动,喜欢用自己的主观意识判断事物的对错。这既是青春的魅力,也是青春的不足,因为过于强烈的主观意识会影响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和思考,会影响我们的实践活动和行为方式,因此,我们青少年需要培养一种理性思维,学会发散性,多角度看待问题。不然就会容易钻牛角尖,不利于今后的发展。许多伟大的哲学家就是因为没有注重理性思维,凭借自己的主观感受,因此他们的思想在当时时代多多少少带点局限性,让多少史学家哀叹。

    一个国家想要发展,离不开青年一代的付出奉献,正如梁启超少年说中:今日之责,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身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该脚踏实地,努力学习,全面发展自己,积极参加社会建设活动,学习楷模精神,向前辈们学习。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 《时代楷模彭士禄事迹观后感600字》
  • 时代楷模彭士禄事迹观后感600字(五篇)

    从中国第一代核潜艇,到大亚湾核电站,再到秦山二期核电站,彭士禄为之倾注了大量心血,被誉为中国核动力事业的“拓荒牛”。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时代楷模彭士禄事迹观后感600字,希望大家喜欢!

    时代楷模彭士禄事迹观后感600字(篇1)

    中宣部近日决定,追授著名核动力专家、中国核潜艇首任总设计师彭士禄院士“时代楷模”称号。今年3月22日,彭士禄院士因病逝世,他曾说“活着能热爱祖国,忠于祖国,为祖国的富强而献身,足矣!”

    彭士禄作为中国核潜艇第一任总设计师、中国第一个核动力装置的主要设计者,一生践行共产党员的承诺,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从零开始摸索起步,克服重重困难,作出了突出贡献,堪称中国核动力事业的“拓荒牛”。

    “只要祖国需要,我当然愿意”

    彭士禄的父亲是共产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彭湃。

    彭士禄3岁母亲牺牲,4岁父亲就义,童年两次被国民党抓进监狱,先后辗转被送到20多户百姓家里寄养。

    “坎坷的童年经历,磨炼了我不怕困难艰险的性格,我对人民永远感激,无论我怎样努力,都不足以回报他们给予我的恩情。”回顾过往,彭士禄饱含深情地说。

    1940年,15岁的彭士禄来到延安,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学习时,彭士禄常对同学们说:“我们的父母经过残酷的斗争,有的还流血牺牲了,不好好学习怎么对得起自己的父母亲,怎么对得起党?”

    1951年,品学兼优的彭士禄赴苏联留学,专业是化工机械。他所有的功课成绩全是优秀,毕业时获得了苏联颁发的优秀化工机械工程师证书。

    1956年,就在彭士禄即将本科毕业时,中央决定选派一批优秀留学生改行学原子能核动力专业。

    “只要祖国需要,我当然愿意。”彭士禄毫不犹豫地回答。从那一刻起,彭士禄就与共和国的核事业紧紧连在了一起。

    1983年,彭士禄再次听从调度,被任命为中国首座大型商业核电站建设总指挥,为我国核电事业发展作出了开创性贡献。

    直到晚年,彭士禄仍然心系国家发展,他在自述中这样写道:“现如今,老朽已木讷,但有三个心愿:一是盼望祖国早日拥有更加强大的核潜艇力量;二是盼望祖国早日成为核电强国;三是盼望祖国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圆了老百姓过上幸福生活的中国梦!”

    “我来签字,我负责”

    1962年2月,彭士禄开始主持潜艇核动力装置的论证和主要设备的前期开发。

    当时,无图纸资料,无权威专家,许多人对核动力的了解几乎为零,对某个技术上的问题常常意见不一致,甚至经常发生激烈争论。

    1965年,中央决定选择青衣江畔的一片山区作为建造核潜艇陆上模式堆的厂址。1966年2月,来自北京715所和194所的人员组成九〇九基地“工艺队”进驻现场。1967年4月,模式堆主厂房破土动工,建设正式启动,彭士禄任现场副总工程师。

    1970年7月,反应堆开始缓缓提升功率。功率每提高一档,出现的险情也越多。问题不断增加,反对继续提升功率的意见也越来越多。在这种情况下,彭士禄力排众议,继续提升功率。8月30日,他决定实现主机“满功率”。

    “大胆”并非有勇无谋,“拍板”并非胸中无数。有人问他:为什么敢于拍板?他说:“有个秘诀,一定要用数据说话。”

    有人问他,那么多次拍板,有没有拍错的时候?彭士禄毫不掩饰地说:“有啊,怎么可能没有?错了,我就改过来,再继续前进。干事业就要有点冒险精神。只要有百分之七十的把握就可以干,不然,都准备好了,要我们干什么?”

    “我充其量就是一枚螺丝钉”

    1970年8月30日,我国第一代核潜艇陆上模式堆顺利达到满功率,发出了中国第一度核电。

    这一天,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自主核动力技术的国家。大家欣喜若狂时,总设计师彭士禄却在蒙头大睡,在这之前,他已连续五天五夜没合眼。

    为了祖国的核动力事业,彭士禄付出了太多,也从来没顾虑过自己的身体。一次现场调试时,彭士禄突然病倒了,剧烈的胃疼让汗水湿透了他的全身。经医生诊断是急性胃穿孔,若不及时处理就有生命危险。手术立即在工地现场进行,彭士禄四分之三的胃被切除了。

    手术时,医生发现,彭士禄的胃上有一个已经穿孔但自愈的疤痕。手术后,彭士禄被接回北京,但他住院仅一个月就又开始了工作。

    然而,对于自己的努力和贡献,彭士禄总是轻描淡写。在他看来,恬淡自守就是最大的幸福。他从来不认为自己有多么了不起,也从来不爱抛头露面。他总说:“中国核潜艇研制成功绝不是一两个人的功劳,它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我充其量就是核潜艇上的一枚螺丝钉。”

    时代楷模彭士禄事迹观后感600字(篇2)

    彭士禄,1925年出生于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是革命先烈彭湃的次子。作为我国核动力领域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彭士禄主持了我国潜艇核动力装置的论证、设计、装备、试验以及运行的全过程,参加指挥了我国第一代核潜艇的调试和试航工作。改革开放后,他负责我国第一座百万千瓦级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的引进、总体设计和前期工作,组织自主设计建造秦山核电站二期,为我国核事业发展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他能从堆芯一直推算到螺旋桨”

    我国第一艘核潜艇上有4.6万个零部件,全部由我国自主研制

    3月22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核潜艇第一任总设计师、核动力专家彭士禄在京逝世,享年96岁。生命的最后岁月里,彭士禄的病房中始终挂着一顶海军军帽,帽子上绣着中国的核潜艇。几个月前过生日那天,他的病房里摆放的也是中国第一艘核潜艇的模型。核潜艇、核事业,是彭士禄一生的牵挂。

    1970年12月26日,我国第一艘核潜艇“长征一号”被徐徐推向大海。艇上有4.6万个零部件,全部由我国自主研制。至此,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1962年2月,彭士禄开始主持潜艇核动力装置的论证和主要设备的前期开发。核潜艇技术极为复杂,全艇设备、仪器仪表等多达2600多项,近5万台件,电缆总长近百千米,管道总长30余千米。作为核潜艇心脏的动力装置,反应堆的研制更是难上加难。

    当时中国在核潜艇建造方面所掌握的知识近乎为零,包括彭士禄在内的所有人,谁都没见过真正的核潜艇到底长什么样。这种条件下怎么开展工作?彭士禄说:“我们这批人有学化工的,有学电的、仪表的,我们大多数人不懂核,搞核潜艇全靠4个字——‘自教自学’。”

    没有资料、图纸、设备,没见过实物……彭士禄带领科研人员用简陋的计算工具计算了十几万个数据,建立起中国核动力装置主要参数的计算方法,并最终确定了100多个参数。有时为了验证一个参数,科研人员没日没夜地“三班倒”,用仅有的一台手摇计算机和几把计算尺,连续算上好几天。有的人手臂摇肿了,有的人手心磨起泡,仍然坚持摇下去,直到验证准确为止。

    彭士禄主持了核动力装置的扩大初步设计和施工设计,攻克了诸多重大技术关键——不到3年,就完成了潜艇核动力装置的基本设计方案;仅用不到6年,我国建造的1∶1第一代核潜艇陆上模式堆成功实现满功率运行。

    “他能从堆芯一直推算到螺旋桨!”如今,82岁的热功专家黄士鉴回忆起与彭士禄共事的经历,做出这样的评价。那时的彭士禄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一生也离不开核事业!”

    “对了,成就归大家;错了,我来负责”

    经常“敢于拍板”,他引领我国核工业从无到有、由弱变强,赋予国家自立、民族自强以无穷的力量

    核潜艇是大国重器,于无声处壮国威;核电则是战略性高科技产业,事关国计民生。和平运用核能,将核能服务于社会,是彭士禄的毕生心愿。他曾说,自己一辈子干了两件事:一是造核潜艇,二是建核电站。

    中国发展核电,究竟该走哪种技术路线?上世纪70年代,熔盐堆方案和压水堆方案如何取舍,一时成为争论的焦点。经过科学论证和调研,彭士禄力排众议,提出应采用国际上技术成熟的压水堆并充分利用我国刚建成的陆上模式堆技术经验及其工业配套设施,容量可暂定为30万千瓦。

    压水堆方案很快得到认可。这一方案也为我国核电走“以压水堆为主的技术路线”起到了关键作用,使我国核电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

    回顾彭士禄的一生,像这样“敢于拍板”的事例不胜枚举。“时间很紧,总要有人拍板,不能无休无止地讨论呀!”彭士禄曾对其他科研人员说,“做实验用数据说话,最后我来签字。对了,成就归大家;错了,我来负责。”

    虽然经常“拍板”,但工作中的彭士禄却丝毫没有领导的“架子”。他曾说:“凡工程技术大事必须做到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心中有数,一点儿也不能马虎。但人总不完美,对事物总有几分模糊。这时就要不耻下问、调查研究、收集信息,通过试验等来搞清楚。”

    1983年,彭士禄被任命为我国第一座百万千瓦级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建设总指挥,为我国核电事业发展做出了开创性的工作;1988年,彭士禄又担任核电秦山联营公司董事长,成功实现了我国核电由原型堆到商用堆的重大跨越。

    几十年来,我国核工业从无到有、由弱变强。从自主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核潜艇,到建设秦山、大亚湾等一批先进核电站,再到自主研发三代核电“华龙一号”……以彭士禄为代表的核工业人,用自己的韶华与汗水,赋予国家自立、民族自强以无穷的力量。

    “活着能热爱祖国,忠于祖国,为祖国的富强而献身,足矣”

    他心里揣着两笔账,一笔是公事的“明白账”,另一笔则是私事的“糊涂账”

    很长时间以来,彭士禄的事迹,甚至连他的名字都鲜有人知。有人叫他“中国核潜艇之父”,被他严词拒绝:“核潜艇工程是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不是我个人的创造,是千万科技工作者和干部、工人集体努力的结晶。我不过是与同事合作,为中国的核事业做了该做的事。”

    3岁时母亲牺牲,4岁时父亲就义,两次被捕入狱……这让彭士禄从小就过着颠沛流离的苦难生活。15岁辗转来到延安后,彭士禄常对延安中学的同学们说:“我们的父母经过残酷的斗争,有的流血牺牲了,要不好好学习,怎么对得起自己的父母亲,怎么对得起党?”

    1951年,彭士禄以优异成绩获得留学苏联的名额,前往喀山化工学院化工机械系学习。后又因国家建设的需要,改学原子能核动力专业。在国家经济困难时期,彭士禄和同事们“吃着窝窝头搞核潜艇”,有时甚至连窝窝头都吃不饱。粮食不够,他们就自己动手挖野菜、白菜根吃。为了建造核潜艇陆上模式堆,他“打起背包就走”,在四川的一个偏僻山沟里,一干就是好几年……

    彭士禄心里揣着两笔账,一笔是公事的“明白账”,另一笔则是私事的“糊涂账”。他说:“做一个明白人谈何容易?要有超前意识,对问题有新思路、新见解;对工程技术能亲自计算主要数据;对工程进度能说出某年某月应办哪几件关键事;对技术攻关能亲自挂帅出征,出主意,给点子……但当一个糊涂人则更难,凡对私事,诸如名利、晋升、提级、涨工资、受奖等,越糊涂越好。”

    49岁时,彭士禄就在一次核潜艇调试工作中突发急性胃穿孔,胃被切除了3/4。可是手术后,他仅仅住院一个月,就又开始了工作。彭士禄曾在自述中写道:“也许因是属牛的吧,非常敬仰‘孺子牛’的犟劲精神,不做则已,一做到底。活着能热爱祖国,忠于祖国,为祖国的富强而献身,足矣!”

    时代楷模彭士禄事迹观后感600字(篇3)

    受尽人间苦难 被老百姓舍生保护的童年

    1925年,彭士禄出生在广东省海丰县,是彭湃的次子。彭士禄对父母并没有太多印象,只有一张与父亲和哥哥的合影。照片上有父亲亲手写的字:“彭湃及他的小乖乖”。

    1928年,在彭士禄3岁时,他的母亲蔡素屏不幸被捕、英勇就义……1929年,彭湃在上海被捕,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高唱《国际歌》慷慨赴死。那一年,成了孤儿的彭士禄年仅4岁……

    “一个漆黑的夜里,奶妈背着我逃难。”这几乎是彭士禄对人生最早的记忆!为了躲避国民党反动派的“斩草除根”,贫苦百姓们冒着杀头的危险,保护着这棵烈士留下的根苗。从那时起,他过起了姓百家姓,穿百家衣,吃百家饭的生活。

    8岁时,彭士禄被国民党当局抓进监狱。阴森恐怖的牢房里,吃的饭里有虫子,身上爬的有虱子,敌人不仅逼供让他承认自己的身世,还给养育过彭士禄的“姑妈”实施酷刑。在监狱里,年幼的彭士禄亲眼目睹了曾养育过他的“姑妈”被倒挂着吊起来灌辣椒水,但她宁把牢底坐穿,宁可被杀头,也不供认他是彭湃的儿子……

    1935年,因为狱友们的周全掩护,彭士禄终于被营救出狱。这个只有10岁、已经被折磨得双腿无法走路的孩子,硬是一路顺着轨道爬了十几公里,膝盖爬得全部都是血,才终于爬回了潮安养母的家里……

    1940年,周恩来总理派人辗转找到了彭士禄,周总理见到彭士禄的第一句话就说:孩子,终于找到了你。

    在被安全送往革命圣地延安后,受尽人间苦难的彭士禄才终于结束了东躲西藏的日子!那一年,彭士禄已经15岁。每每回忆起自己的童年,彭士禄总是饱含深情地说:“坎坷的童年经历,磨练了我不怕困难艰险的性格。我对人民永远感激,无论我怎样的努力,都感到不足以回报他们给予我的恩情。”

    只要祖国需要,我愿意贡献一切

    1951年,彭士禄以优异的成绩考取选派留学苏联的名额,前往喀山化工学院化工机械系学习。

    1954年1月,他在苏联学习时,美国东海岸发生了一件大事:一个巨大而灵巧的“黑色水怪”转眼潜入太平洋。不久,这庞大的“水怪”幽灵般地游过墨西哥湾、荡过南美洲、横穿大西洋,途经欧亚非三大洲后又回到了美国东海岸。在它下水后的三年多时间里,总航程达到6万多海里,消耗的核燃料“铀”仅有几千克。

    这黑色水怪,就是继原子弹之后再度震惊世界的美国核潜艇“鹦鹉螺”号!

    1956年,彭士禄获得苏联颁发的优秀化工机械工程师证书,正当他准备毕业回国时,一次简单但意义深远的谈话,彻底改变了彭士禄的人生轨迹……正在苏联访问的陈赓大将将正准备回国的彭士禄密召到中国驻苏大使馆。陈赓问他:“中央已决定选一批留学生改行学原子能核动力专业,你愿意改行吗?”彭士禄几乎是脱口而出:“我当然愿意,只要祖国需要!”

    很快,彭士禄被派往莫斯科动力学院原子能动力专业进修深造。正是这段学习的时光让彭士禄与核动力结下了一生的缘分。之后,他没有像他的父亲彭湃一样轰轰烈烈地走向历史舞台的中央,而是像核潜艇一样悄无声息地“深潜”,与共和国的核事业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

    1958年,为打破美苏等国对核潜艇技术的垄断,中央批准研制导弹核潜艇。这一年,彭士禄学成归国,被分配到二机部原子能所工作。正当他准备大展拳脚的时候,中苏关系出现裂痕。

    这振奋人心的一句话,改变的岂止是彭士禄一个人的命运,而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命运!1962年2月,彭士禄被任命为北京原子能研究所核动力研究室副主任,主持核潜艇动力装置的论证和主要设备的前期开发。

    彭士禄领导的核动力研究室,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短缺的办公经费,所里新来的大学生没有一个是学核动力的……很多人都没见过核潜艇长什么样。这个核潜艇怎么干成,更是不知道!

    彭士禄鼓励大家,困难中孕育着机遇,我们一步一步来!当时,先由他和仅有的几个懂一点核动力的人,一边自我学习,一边给大家开课!他还发动大家一起学英语,俄语资料没有了,就改看英文资料。他对年轻人说:要脑袋尖、屁股圆,脑袋尖钻进去,屁股圆能坐得住!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消息传到核动力研究室,彭士禄敏锐地意识到,核潜艇研制的春天就要来了。

    1965年,代号为“09”的中国第一个核潜艇工程上马。一支几百人的先遣队,静悄悄地来到四川青衣江畔的深山里,开始秘密建设中国第一座潜艇核动力陆上模式堆试验基地。

    在四川大山中奋战的日子,是彭士禄一生中最难忘的经历。交通不便,就都吃住在工地上,180天不见太阳、毒蛇蚊虫肆虐,他们依然干劲十足。彭士禄曾回忆道:“困难时期,我们都是吃着窝窝头搞核潜艇。那时没有电脑就拉计算尺、敲算盘,那么多的数据就是没日没夜算出来的。”

    1970年8月30日,反应堆主机达到了满功率指标,晚上18点30分,起堆试验的指挥长含着热泪宣布,核潜艇主机达到满功率转数,相应反应堆的功率达99%,核反应堆顺利达到满功率!

    这意味着,新中国第一艘核潜艇的心脏——核动力终于开始跳动了!核潜艇下水的日子指日可待!

    这一天,大家欣喜若狂,放鞭炮庆祝,而这时,总设计师彭士禄却在闷头睡大觉。因为在这之前,他已经连续五天五夜没有好好睡一觉了。

    就是死了也值得

    1974年8月1日,中国第一艘核潜艇被命名为“长征一号”,正式列入海军战斗序列。至此,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这一年,彭士禄一直在核潜艇制造厂进行最后的调试安装工作。在一次调试时,剧烈的胃疼令彭士禄汗湿了全身,医生诊断为急性胃穿孔,海军派直升机送海军总医院的外科主任去现场开刀。这一次手术,彭士禄的胃被切除了四分之三,那一年,他才49岁!

    88岁时,有记者提到这段往事,问他:值得吗?他回答:值得!搞成功了,特别高兴,我喜欢这个工作,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就是死了也是值得的!核潜艇成功了,一辈子跟核动力打交道的彭士禄,又有了新的使命!这一次国家交给他的,又是一次极为艰难的开拓垦荒……

    再一次临危受命 开拓奠基中国核电事业

    1983年,彭士禄被任命为大亚湾核电站筹建总指挥。年近花甲之年,他再一次踏上了共和国核电事业的拓荒之路。那一年,我国外汇储备仅有1.67亿美元,而大亚湾核电站总投资需要40亿美元。既没有足够的建设资金,人才技术也尚处空白,在这种情况下要建成中国第一座百万千瓦级的商用核电站谈何容易?面对这一场代表国家的“商业博弈”,彭士禄奔波各地筹集资金,参加一轮轮商业谈判,他的各项开创性工作,为大亚湾核电站快速开展建设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87年,大亚湾核电站顺利开工,然而为了这一刻操劳了两年的彭士禄却已马不停蹄地赶往下一个任务,当时,他已经被国家委任为秦山二期核电站董事长,负责建设中国第一座自行设计、建造的商用核电站。

    在任秦山二期核电站董事长时,他提出了股份制,建立了董事会制度,从核电站主要参数到投资方案,他都一一研究、核算。大到反应堆,小到一个螺丝钉,他都能做到心中有数。彭士禄有个著名绰号叫“彭拍板”。他常说:对了,功劳算你的;错了,责任算我的。

    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彭士禄像一头拓荒牛一样,从引进消化吸收国际先进技术,到自主研发核心技术,打赢了一场又一场核电领域的攻坚战,引领我国核电发展走上了快车道。

    然而,在巨大的成就和荣誉面前,彭士禄从不计较得失,更从不提出个人要求。1978年,当他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时,听闻消息的他正在工地上,惊讶地说:我也可以得奖?

    2017年,彭士禄又把自己在何梁何利基金最高奖(科学与技术成就奖)获得的100万港币奖金全都捐赠出来,为国家培养核事业人才。

    一造核潜艇,二建核电站!一辈子干了两件大事的彭士禄,在他看来,中国的核动力事业发展到今天,绝不是一个人两个人所能及的,而他自己“顶多算其中的一颗螺丝钉。”

    2020年11月,在彭士禄离开这个世界前的最后的一个生日,心里念念不忘的,依旧是他那句最初的誓言:只要祖国需要,我愿意贡献一切!

    2021年3月22日,彭士禄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3月30日,在《英雄核潜艇》的歌声中,彭士禄完成了他最后的心愿:骨灰洒向大海,永远守护祖国的海洋。从烈士的遗孤到中国核动力事业的拓荒牛,他默默走完了为祖国“深潜”的一生。一辈子太短,短到他只为祖国做成了两件事;一辈子又太长,长到他把生命熔铸进新中国核事业基座上的磐石。

    此刻,他或许是那一朵翻腾的浪花,正同他最爱的核潜艇一起深潜,一路远航!

    那闪耀的印记,已汇入历史的长河,伴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滚滚向前,澎湃不息!

    时代楷模彭士禄事迹观后感600字(篇4)

    彭士禄,中国核动力领域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我国第一代核潜艇首任总设计师,因主持设计建造我国第一座核潜艇陆上模式堆、成功研制第一艘核潜艇、组织引进第一座百万千瓦级核电站、指挥自主设计建造第一座大型商用核电站等巨大贡献,曾先后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第一完成人)、全国科学大会奖、“为国防科技事业作出突出贡献”荣誉状、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等。

    今天,彭士禄又荣获第十三届光华工程科技奖成就奖,该奖项自1996年设立以来,仅有张光斗、师昌绪、朱光亚、潘家铮、钱正英、钟南山、徐匡迪七位科学大家获此殊荣。

    一片丹心图报国

    海丰县,取义于“南海物丰”,位于广东省东南沿海,不仅历史悠久,更是一片红色故土。

    1925年,彭士禄出生于此,是我国早期农民运动领袖彭湃的次子。幸福的日子没过多久,1928年9月,海丰县一片血雨腥风,母亲被捕后英勇就义;不到一年,父亲又在上海慷慨赴死。

    那一年,年仅4岁的彭士禄成了孤儿。为了躲避国民党的“斩草除根”,彭士禄被先后送到20多户百姓家里寄养。

    童年时期,他曾两次被国民党抓进监狱,受尽磨难。1940年,周恩来派人辗转找到了15岁的彭士禄,一句“孩子啊,终于找到你了!”让颠沛流离的彭士禄泪流满面。

    1940年底,彭士禄抵达革命圣地延安,1945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坎坷的童年经历,磨炼了他不怕艰险的性格。1951年,彭士禄以优异的成绩通过考试,获得留学苏联的名额,前往喀山化工学院化工机械系学习。

    1956年,陈赓大将到苏联访问期间问彭士禄:“中央已决定选派一批优秀留学生改行学原子能核动力专业,你愿意吗?”

    “只要祖国需要,我当然愿意。”彭士禄坚定地说。

    吃百家饭长大的彭士禄,忘不了几十位“母亲”对他的抚养,也忘不了父母为革命牺牲生命,这些都让彭士禄坚定了“愿将此生长报国”的信念!

    甘做核动力领域“垦荒牛”

    20世纪50年代,面对一些国家的核威胁,然而,当时一穷二白的新中国想要造核潜艇,简直比登天还难!缺乏图纸资料,无权威专家,包括彭士禄在内的所有人,谁都没见过真正的核潜艇到底长什么样!

    但是,核潜艇技术极为复杂,全艇设备、仪器仪表等多达2600多项,近5万台件,电缆总长近百千米,管道总长30余千米。作为核潜艇心脏的动力装置,反应堆的研制更是难上加难。

    1962年2月,彭士禄开始主持潜艇核动力装置的论证和主要设备的前期开发。在这种状况下,彭士禄深知,需要大量吸收新的前沿知识。他带领团队恶补英语,经过两年努力,基本上过了英语阅读关,并且了解了国外核电站、核动力装置的基本情况。

    为了核潜艇一次建造成功,必须先建一个环境条件一模一样的陆上模式堆进行模拟实验。

    彼时,彭士禄告别妻子儿女,隐姓埋名,参与筹建中国第一座潜艇核动力装置陆上模式堆试验基地。

    只争朝夕,不负韶华。1970年12月26日,中国第一艘鱼雷攻击型核潜艇下水。只用了6年时间,中国成为继美、苏、英、法之后,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1974年8月1日,我国第一艘核潜艇加入海军战斗序列,中央军委发布命令,命名其为“长征一号”,舷号为“401”,被授予军旗。

    多年来,彭士禄被誉为我国核动力领域的开拓者和“垦荒牛”。他还推进了我国核动力民用发展,开创了我国核电站自主设计与建设,为我国核电持续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力推我国第一座核电站采用压水堆路线;负责我国第一座百万千瓦级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的引进、总体设计和前期工作;组织建造我国第一座商用大型核电站——秦山二期,其设计标准、计算程序、研制能力等成功经验,对我国后续核能核动力的设计和研发作出了突出贡献。

    朴实无华真性情

    彭士禄个性质朴无华,做科研非常严谨,但性格却举手投足真性情!

    他有一个绰号是“彭大胆”“彭拍板”,身边的同事经常这样称呼他。

    我国建造核潜艇的过程几乎从零开始,科研团队中有学化工的、有学物理的,还有学仪表的,大多数人不懂核,搞核潜艇全靠4个字:自教自学。

    研究人员常常为一些工程问题陷入激烈争论。因为时间太紧张,争论不休的问题总是由彭士禄来拍板、签字。

    于是,“彭大胆”“彭拍板”的外号渐渐被人叫响。那是因为,彭士禄心里牢牢地掌握着实验数据,这是他大胆作决定的重要依据。

    在彭士禄的朋友间,还流传着“三个夫人”的趣事。毕生挚爱的核动力事业,被彭士禄称为“第一夫人”。而“烟酒茶”则被彭士禄笑称为“第二夫人”,夫人马淑英被他称为“第三夫人”。

    对于彭士禄付出一生心血的核动力事业,夫人表示理解,笑着作出让步,但调侃地说,自己应该在“三个夫人”中排“第二”。彭士禄则幸福地对相濡以沫多年的夫人作出了妥协。

    由于彭士禄在核动力领域作出了巨大贡献,他被誉为“中国核动力之父”,但彭士禄宁谢纷华甘淡泊,“作为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国家交给我的任务,对我来说,只有尽全力把它做好,没有什么‘之父’之说。”

    还有10天,彭老就要过95岁生日了!祝福彭老生日快乐,幸福安康!

    时代楷模彭士禄事迹观后感600字(篇5)

    彭士禄,1925年出生于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是革命先烈彭湃的次子。作为我国核动力领域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彭士禄主持了我国潜艇核动力装置的论证、设计、装备、试验以及运行的全过程,参加指挥了我国第一代核潜艇的调试和试航工作。改革开放后,他负责我国第一座百万千瓦级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的引进、总体设计和前期工作,组织自主设计建造秦山核电站二期,为我国核事业发展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他能从堆芯一直推算到螺旋桨”

    我国第一艘核潜艇上有4.6万个零部件,全部由我国自主研制

    3月22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核潜艇第一任总设计师、核动力专家彭士禄在京逝世,享年96岁。生命的最后岁月里,彭士禄的病房中始终挂着一顶海军军帽,帽子上绣着中国的核潜艇。几个月前过生日那天,他的病房里摆放的也是中国第一艘核潜艇的模型。核潜艇、核事业,是彭士禄一生的牵挂。

    1970年12月26日,我国第一艘核潜艇“长征一号”被徐徐推向大海。艇上有4.6万个零部件,全部由我国自主研制。至此,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1962年2月,彭士禄开始主持潜艇核动力装置的论证和主要设备的前期开发。核潜艇技术极为复杂,全艇设备、仪器仪表等多达2600多项,近5万台件,电缆总长近百千米,管道总长30余千米。作为核潜艇心脏的动力装置,反应堆的研制更是难上加难。

    当时中国在核潜艇建造方面所掌握的知识近乎为零,包括彭士禄在内的所有人,谁都没见过真正的核潜艇到底长什么样。这种条件下怎么开展工作?彭士禄说:“我们这批人有学化工的,有学电的、仪表的,我们大多数人不懂核,搞核潜艇全靠4个字——‘自教自学’。”

    没有资料、图纸、设备,没见过实物……彭士禄带领科研人员用简陋的计算工具计算了十几万个数据,建立起中国核动力装置主要参数的计算方法,并最终确定了100多个参数。有时为了验证一个参数,科研人员没日没夜地“三班倒”,用仅有的一台手摇计算机和几把计算尺,连续算上好几天。有的人手臂摇肿了,有的人手心磨起泡,仍然坚持摇下去,直到验证准确为止。

    彭士禄主持了核动力装置的扩大初步设计和施工设计,攻克了诸多重大技术关键——不到3年,就完成了潜艇核动力装置的基本设计方案;仅用不到6年,我国建造的1∶1第一代核潜艇陆上模式堆成功实现满功率运行。

    “他能从堆芯一直推算到螺旋桨!”如今,82岁的热功专家黄士鉴回忆起与彭士禄共事的经历,做出这样的评价。那时的彭士禄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一生也离不开核事业!”

    “对了,成就归大家;错了,我来负责”

    经常“敢于拍板”,他引领我国核工业从无到有、由弱变强,赋予国家自立、民族自强以无穷的力量

    核潜艇是大国重器,于无声处壮国威;核电则是战略性高科技产业,事关国计民生。和平运用核能,将核能服务于社会,是彭士禄的毕生心愿。他曾说,自己一辈子干了两件事:一是造核潜艇,二是建核电站。

    中国发展核电,究竟该走哪种技术路线?上世纪70年代,熔盐堆方案和压水堆方案如何取舍,一时成为争论的焦点。经过科学论证和调研,彭士禄力排众议,提出应采用国际上技术成熟的压水堆并充分利用我国刚建成的陆上模式堆技术经验及其工业配套设施,容量可暂定为30万千瓦。

    压水堆方案很快得到认可。这一方案也为我国核电走“以压水堆为主的技术路线”起到了关键作用,使我国核电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

    回顾彭士禄的一生,像这样“敢于拍板”的事例不胜枚举。“时间很紧,总要有人拍板,不能无休无止地讨论呀!”彭士禄曾对其他科研人员说,“做实验用数据说话,最后我来签字。对了,成就归大家;错了,我来负责。”

    虽然经常“拍板”,但工作中的彭士禄却丝毫没有领导的“架子”。他曾说:“凡工程技术大事必须做到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心中有数,一点儿也不能马虎。但人总不完美,对事物总有几分模糊。这时就要不耻下问、调查研究、收集信息,通过试验等来搞清楚。”

    1983年,彭士禄被任命为我国第一座百万千瓦级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建设总指挥,为我国核电事业发展做出了开创性的工作;1988年,彭士禄又担任核电秦山联营公司董事长,成功实现了我国核电由原型堆到商用堆的重大跨越。

    几十年来,我国核工业从无到有、由弱变强。从自主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核潜艇,到建设秦山、大亚湾等一批先进核电站,再到自主研发三代核电“华龙一号”……以彭士禄为代表的核工业人,用自己的韶华与汗水,赋予国家自立、民族自强以无穷的力量。

    “活着能热爱祖国,忠于祖国,为祖国的富强而献身,足矣”

    他心里揣着两笔账,一笔是公事的“明白账”,另一笔则是私事的“糊涂账”

    很长时间以来,彭士禄的事迹,甚至连他的名字都鲜有人知。有人叫他“中国核潜艇之父”,被他严词拒绝:“核潜艇工程是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不是我个人的创造,是千万科技工作者和干部、工人集体努力的结晶。我不过是与同事合作,为中国的核事业做了该做的事。”

    3岁时母亲牺牲,4岁时父亲就义,两次被捕入狱……这让彭士禄从小就过着颠沛流离的苦难生活。15岁辗转来到延安后,彭士禄常对延安中学的同学们说:“我们的父母经过残酷的斗争,有的流血牺牲了,要不好好学习,怎么对得起自己的父母亲,怎么对得起党?”

    1951年,彭士禄以优异成绩获得留学苏联的名额,前往喀山化工学院化工机械系学习。后又因国家建设的需要,改学原子能核动力专业。在国家经济困难时期,彭士禄和同事们“吃着窝窝头搞核潜艇”,有时甚至连窝窝头都吃不饱。粮食不够,他们就自己动手挖野菜、白菜根吃。为了建造核潜艇陆上模式堆,他“打起背包就走”,在四川的一个偏僻山沟里,一干就是好几年……

    彭士禄心里揣着两笔账,一笔是公事的“明白账”,另一笔则是私事的“糊涂账”。他说:“做一个明白人谈何容易?要有超前意识,对问题有新思路、新见解;对工程技术能亲自计算主要数据;对工程进度能说出某年某月应办哪几件关键事;对技术攻关能亲自挂帅出征,出主意,给点子……但当一个糊涂人则更难,凡对私事,诸如名利、晋升、提级、涨工资、受奖等,越糊涂越好。”

    49岁时,彭士禄就在一次核潜艇调试工作中突发急性胃穿孔,胃被切除了3/4。可是手术后,他仅仅住院一个月,就又开始了工作。彭士禄曾在自述中写道:“也许因是属牛的吧,非常敬仰‘孺子牛’的犟劲精神,不做则已,一做到底。活着能热爱祖国,忠于祖国,为祖国的富强而献身,足矣!”

  • 《时代楷模《张桂梅》读后感800字》
  • 时代楷模《张桂梅》读后感800字怎么写?阅读《张桂梅》读书活动,围绕时代楷模张桂梅的传记《张桂梅》一书进行分享讨论。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时代楷模《张桂梅》读后感800字5篇,希望大家喜欢!

    时代楷模《张桂梅》读后感800字篇1

    张桂梅,1957年6月生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1998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____年她主导创办的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成为山里女孩的“梦工厂”、最贴心的“家”、党联系群众的一座“爱心桥”。她先后获得“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感动中国20____年度人物”等荣誉称号,一名普通共产党员、一名被孩子们称为“老师妈妈”的平凡教育工作者,彰显出高尚的人格和博大的精神魅力。

    一个榜样,她坚守初心使命,突显先进典型的风采。张桂梅有一个“疯狂”梦——创办一所专门招收贫困学生的免费高中。20____年,没有一分钱的她拿着自证“优秀”和“靠谱”的奖状,开始了坎坷的“化缘”路。20____年,在各界人士的帮助下,“疯狂”的办学梦最终照亮现实。她曾说:“如果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业;如果说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学生;如果说我有动力,那就是党和人民”。基层干部在面对群众时,须时刻牢记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做到心中有民、行动为民,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难题,把“人民”二字融入党员干部血脉之中,始终秉持“春蚕到死丝方尽”的奉献精神。只有这样才能担当起时代责任,不负组织重托,不负人民期待。

    一面旗帜,她坚持埋头苦干,闪烁先锋模范的光辉。“人要有一种不倒的精神、一种忘我的精神、一种自信的精神,雨水冲不倒,大风刮不倒,只有我们坚持着,觉得自己能行,就不会倒,什么样的奇迹都会创造。”办校4745个日夜,64岁的张桂梅身患多种疾病,身体已经大不如从前,连爬楼梯都十分吃力。但她仍然坚持每天早上5点钟起床,拖着疲惫的身躯坚持到深夜12点30分才睡;每年高考坚持带领高一高二学生,为高三学生加油打气,周而复始,常年如此。面对急难险重等困难时,基层干部时刻要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为基层党组织远期发展增添后劲;不绕弯、不敷衍,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通过巧干加实干,以钉钉子精神,立足于小事,切实上好基层锻炼“必修课”,做好人民群众“解题人”。

    一枚党徽,她始终佩戴在身,展现共产党员的风貌。张桂梅曾说,是党为她指引了一条光明的人生路,是党为她铺满了鲜花盛开的路,她所做的算不了什么,她要以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性信念,为党和人民奉献自己的全部。十三个春秋里,她走过11万公里的家访路。在崎岖的山路上,她发过高烧、摔断过肋骨,也曾昏倒在路上……用柔弱的身躯扛过了病痛带来的巨大的痛苦,心______党人的信念支撑她走进每个孩子的家里。基层干部要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面对群众的态度再温和一点、笑容再多一点,解释再详细一点,扮演好“翻译者”的角色,带着真心实意投入到基层工作中,成为群众的“知心人”,切实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确保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应,真正意义上践行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命运置她于高崖,她赠人间以芬芳。立足当下,面临复杂形势的多重考验,基层干部须将初心融进灵魂,把使命扛在肩上,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一步一个脚印奋勇向前。

    时代楷模《张桂梅》读后感800字篇2

    十二月中旬,中宣部授予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县高级中学校长张桂梅“时代楷模”称号,褒扬她是点亮乡村女孩人生梦想的优秀人民教师,号召全社会向她学习。

    分公司号召全体职工进行观看,该节目用长达一个小时的篇幅详细报道了张桂梅校长的先进事迹。张桂梅和1804个贫困女孩的故事再一次走进千家万户,传遍大街小巷。张桂梅故事的背后是所有基层教育工作者无怨无悔扎根教育事业,不计回报挥洒生命热忱的精神,深深地感染着我们每一位职工,张桂梅坚守初心、扎根大山教育的先进事迹令无数人泪目,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在漫长的教学生涯中,张桂梅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孑然一身,以爱为教,富教于爱,每天五时起,一时眠,帮助那些大山中的少数民族孩子们真正实现了人生的梦想和价值,为祖国的各行各业输送人才。其中有教师、医生、律师、人民警察……让无数懵懂的女孩真正明白“走出大山”的含义,无数的女孩忠心地感谢“张妈妈”无私的付出,她们纷纷表示:要学习和继承她身上那种坚守初心,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坚韧执着,锲而不舍的精神品质,恪尽职守、爱岗教业的务实作风,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立足于各行各业,回报“张妈妈”的一片深情厚爱。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话是“张妈妈”最真实的写照,一个用自己的生命在教书育人的老师,她只是一个平凡的人,但她用她的对教育的那份挚爱成就了一份伟大的事业,真正把职业当事业来对待,用珍爱孕育着每一位莘莘学子,永远成为孩子成才路上的贵人,努力做一名合格的“燃灯者”、“引路人”!

    张桂梅的事迹感天动地,震撼人心,看了影片后,感动的同时,也引起了深深共鸣。如何才能在平凡的岗位,做出不平凡的成绩呢?这就需要我们把“张妈妈”的精神牢记心中,不忘初心,发扬锲而不舍的精神,爱岗敬业的作风,激发干事创业的热情,立足本职,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共同携手,创建美好的未来!

    时代楷模《张桂梅》读后感800字篇3

    张桂梅同志扎根贫困地区40多年,立志用教育扶贫斩断贫困代际传递,让1600余名贫困山区女学生圆梦大学,托举起当地群众脱贫攻坚的信心与希望,在教书育人岗位上为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张桂梅同志是“四有”好老师要求的榜样,是教育脱贫攻坚中涌现出的先进教师典型;是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珍视教师职业荣誉和肩负的职责使命的先进典型代表。我们要学习张桂梅同志坚守初心、对党忠诚的崇高品格,学习她爱岗敬业、爱生如子的高尚师德,学习她执着奋斗、无私奉献的至诚情怀。要大力弘扬她矢志不渝跟党走、痴心执着为教育、无私无我育新人的崇高品格。

    学校要以党建引领,精心部署、认真组织开展向张桂梅同志学习的活动,要将学习活动和教育教学紧密结合,与身边爱岗敬业的先进典型、全国优秀模范教师代表、教师节表彰的先进教师代表相结合,通过组织专题学习、集中研讨、座谈交流等方式。把优秀教师先进事迹学习活动同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引导和教育师生厚植家国情怀;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教育方法,让自己政治过硬、品德高尚、业务精湛、教育有方。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自觉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和坚定的职业信念,将立德树人、教书育人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和使命,始终保持热爱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坚守,将满腔热忱献给党和人民教育事业,争做新时代“四有”好老师。

    时代楷模《张桂梅》读后感800字篇4

    学习了张桂梅同志扎根于教育事业,与时俱进,勇敢克服生活带来的困难,没有被病魔吓退,又出任孤儿院院长,爱学生如自己子女,将自己的一生都无怨无悔的奉献给了党和教育事业。张桂梅同志对党忠诚,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全身心地投入到教书育人的崇高事业中;她身患多种疾病,却常常超负荷地工作,以惊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始终坚守在三尺讲台上;凭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精心研究,积极探索教育规律和民族教育发展的新模式,因材施教,进行素质教育,总结出一套适合民族贫困山区教育特点的教学方法,教学成绩突出;她没有子女,生活节俭,把自己绝大部分工资用于接济困难学生,给没有学费的学生垫交学费,带患病的学生去看病,天冷了给他们添置衣被,把母亲般的慈爱全部献给学生和孤儿;她不仅生活上关心学生,而且积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健康的业余爱好,从各个方面无微不至地关爱他们,与迷恋网络的学生同吃、同住、同学习,精心引导,细心照顾,使他们戒除了网瘾。

    张桂梅同志是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是人民教师的优秀模范。她的先进模范事迹,充分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崇高思想境界和高尚道德情操,充分体现了她对教育事业的无比热爱和对党的无限忠诚。作为一名党员,更应学习张桂梅同志的舍身取义的大无畏精神,更应在教学中学习她的优点,并将优点发扬光大,在教学中不断创新,思考如何做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向张桂梅致敬。

    时代楷模《张桂梅》读后感800字篇5

    大家是否认识一位扎根在边远山区的女教师张桂梅,她创办了一所免费女子高中托起了一个又一个,在贫困地区的女孩子的读书梦想。她为了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家庭的幸福、社会的和谐,这个活着的榜样,他顽强拼搏、不屈不挠、无私奉献的精神是每个人学习的榜样。

    张桂梅是怎样的一个人,有着怎样的一种精神?她和她所产生的力量带来了哪些影响?来自妇联、教育、卫生、新闻、检察等领域的代表从她们眼中的张桂梅讲起,结合自己的工作生活实际,为大家带来了她们所经历的那些不平凡的故事。

    “这些年,张老师的精神通过口耳相传,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丽江市华坪县妇联主席刘安萍说,张老师的精神成了一块火种,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全县广大干部职工恪尽职守,奋发作为。她激励着全县广大妇女在脱贫攻坚、教育扶贫、家庭建设等各个领域岗位建功,一批批比学赶超的三八红旗手、巾帼建功标兵、创业典型、致富带头人不断涌现。各行各业的志愿者团队纷纷行动起来,到敬老院开展敬老活动,为山区学校开展流动义务理发。好人好事蔚然成风,成为华坪县城内一道道美丽的风景。

    “一个人影响一座城。我想,这就是张桂梅精神在这个时代发出的最有意义的回音,也是现在以及将来所有人都应该学习的楷模。”

    通过自己的这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救了一代人,如果没有张桂梅校长,这些生在在大山里的女子大部分几乎都已经为人妻、为人母了,重要的观念还是一辈传一辈,她们是幸运的,遇见了张桂梅校长,拯救她们,可以说是拯救了一代又一代人,把这个当做自己的一项使命,不图回报的使命,就像是自己的孩子一样,张校长实现了她的使命,就像蜡烛一样,照亮了别人,燃烧了自己。致敬张桂梅校长!

  • 《时代楷模张桂梅传记1000字读后感》
  • 5月27日,洱源县法院开展“阅读新时代奋进新征程”——阅读《张桂梅》读书活动,围绕时代楷模张桂梅的传记《张桂梅》一书进行分享讨论。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时代楷模张桂梅传记1000字读后感5篇,希望大家喜欢!

    时代楷模张桂梅传记1000字读后感篇1

    她,是一名敬业奉献的人民教师,是一位心系群众的教育扶贫工作者,更是一名信念坚定的共产党员,她就是华坪女子高中校长张桂梅。原本拥有幸福家庭的她突遭命运的打击,在失去相濡以沫多年的丈夫后,她用柔弱的双肩扛起生活的重担,此时,她面临着工作岗位的抉择,她没有选择到条件优越的学校任教,而是毅然只身前往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条件艰苦的华坪县投身教育扶贫。虽然疾病缠身,被病痛折磨的苦痛难言,她也没有停下教书育人的脚步,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她忍着病痛一次次站在热爱的讲台上。

    一枚党徽,她始终都把党徽佩戴在身上,昂首挺胸的展现共产党员的风采,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党徽在闪烁。

    一面旗帜,她埋头苦干、洒播大爱,是党员干部心中一面先锋模范的旗帜,哪里有艰苦哪里就有旗帜在飘扬。

    一个榜样,她坚守共产党人的“初心”,是各行各业奋斗者争相看齐的榜样,哪里挫折有哪里就有榜样的力量。

    情系学生,小喇叭声音更响亮。平日里,华坪女子高中校园内随处可见张桂梅老师手持小喇叭督促学生跑步、早读的身影,有了小喇叭的陪伴,学生心里都很踏实。她始终把学生当做亲人,当遇到学生生病,她带着他们彻夜奔波到医院,一直守护在学生身旁。她心里始终记挂着群众,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用一次次感人的事迹践行着共产党人的顽强拼搏。

    三尺讲台折射温暖,华坪女子高中建校初期,身为校长的张桂梅遇到各类棘手的问题,筹集建校资金困难、教师队伍人员流失,以及疾病的痛苦折磨,但是对教育扶贫的坚持和对讲台的热爱支撑着她一步一步走下去,张桂梅同志的顽强拼搏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工作中,面对急难险重等困难时,部分人会出现躲避推脱、敷衍塞责的情况,这不利于任务的完成,我们要学习张桂梅同志精神,不仅要会“做事”,还要能“扛事”,面对“硬骨头”,不绕弯、不敷衍,用理论完善决断力,用实践强化行动力,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

    无私奉献,一盏明灯照亮前方。张桂梅老师虽饱受病痛折磨,却依然坚持为教育事业奉献所有的光和热,她无私奉献,为校园建设拿出了所有的积蓄,她如细雨般润物细无声,不计功名,告诫学生要时刻铭记党和国家的栽培,她用实际行动展现出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本色,是我们的指路明灯。

    教学工作中,我们常常会因为教学以外的任务而牺牲个人的时间,或由于一些特殊情况被学生家长误解,此时,我们更要沉下心来做实事,不抱怨、不消极,学习张桂梅同志“舍小我、顾大家”的精神,用优秀共产党员标准要求自己,做事不计回报,功成不必在我,把家长们的认可当做衡量自己工作成效的一把标尺,时刻谨记共产党员的“初心”,在时代的新征程中脚踏实地、奋勇向前,创造属于我们自己的辉煌!

    时代楷模张桂梅传记1000字读后感篇2

    张桂梅同志命运坎坷,但无论身心如何困苦、处境如何艰难,她始终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初心信仰,饱含着对党、对人民、对贫困山区的无限深情,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1998年4月,她在党旗下庄严宣誓:“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入党20多年来,她始终爱党、护党,忠诚于党。

    她对党忠诚!

    熟悉张桂梅的人都知道,任何人都不可以在她面前说党委政府的不好、说共产党的不是。她反复说:“你们可以说某个干部不行,但绝不可以说共产党不好。如果没有共产党,哪儿有今天的幸福生活。”这样一句话,她讲了22年,不知有多少遍,她说还要继续讲下去。

    她对党感恩!

    2000年,在领取劳模的5000元奖金后,她考虑到自己重病在身,随时可能撒手人寰,把奖金一次性交了党费。20--年,她将自己的五一劳动奖章、奥运火炬和毕生获得的荣誉证书,毫无保留地交给了党组织,全部保留在县档案馆里。别人问她怎么舍得,她说:“我的一切都是党和人民给的,我奉献给党和人民的还远远不够。”

    她对党信赖!

    20--年华坪女子高中创建后,她把党的信念融入办学体系,坚持革命传统立校、红色教育育人,实行红色教育统领校园文化的教学模式。建校初期,由于山区条件艰苦,加之她要求严格,很多年轻教师完全适应不了,不到半年,17名教师就有9名辞职离去,教学工作近乎瘫痪。现实虽然让她始料不及,但也意外发现,留下来的8名教师中,有6名是共产党员。这也启示她,有党员,就要有党组织,有党组织,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从此,张桂梅心中有了底气,脚下有了力量。她迅速把6名党员教师集中起来,重温入党誓词,诵读《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等名篇,大家眼里泛着泪花,紧握右拳向党旗保证:一定要把女子高中办好!一定要把大山里的女孩送入大学!学校党支部很快成立起来,从此女子高中就有了“主心骨”,学校建设翻开了崭新一页。10多年来,她开创并坚持“五个一”党性教育常规活动,全体党员一律佩戴党员徽章上班、每周重温一次入党誓词、每周合唱一支革命歌曲、每周观看一部红色影片、党员每周组织一次理论学习。女子高中第一届学生都清晰记得,第一天唱的是《红米饭南瓜汤》。理想信念教育成为女子高中一大办学特色,“继承革命传统、发扬延安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成为了女子高中始终不变的办学宗旨。对此她说,我们就是要让红色基因代代传!有人说,张桂梅除了一副瘦弱的身躯是自己的外,没有孩子、没有亲人、没有家。她却笑着说:“不,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我有一颗火热的心,这颗心里面有党,有人民,有学校,有国家,有千千万万的孩子,我什么都有!”她用一言一行、心血汗水、无疆大爱,坚守着自己的信仰,把一生全都给了党。

    牢记宗旨,为民奉献一辈子

    20多年来,张桂梅同志始终牢记党的宗旨,秉持为民情怀,保持着铸魂育人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坚守,用爱心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就要站在讲台上”的诺言。1975年12月,张桂梅响应党的号召,从黑龙江来到云南支援边疆建设,在此后的时间里,她把全身心献给了祖国西南边陲贫困山区的教育事业。1996年,丈夫去世后不久,张桂梅放弃了在大理优越的工作环境,申请调到深度贫困山区华坪县。从此,她不是一步步走向大城市,而是一步步走向山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越走越偏、越走越苦。来到华坪后,她放弃进入全县条件最好的华坪一中,选择在全县师资最弱、条件最差的民族中学任教,并承担起4个毕业班的语文和政治课教学任务。没人喜欢艰苦,张桂梅也一样,但她却选择了艰苦,她说:“艰苦的地方更需要我。”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她越发感受到做好民族贫困地区教育工作的重要。

    她爱生如子!

    到民族中学工作,张桂梅面对的是傈僳族、彝族、纳西族等少数民族学生,这些学生几乎都来自大山,家庭贫困,因为缺乏营养,普遍体弱多病。对此,她就每个月轮流带着学生出去“加餐”,她告诉学生:“你们这个时候正在长身体,想吃什么就告诉我。”每次学生们都吃得很开心,直到有一天,学生们吃完饭,张桂梅翻遍了所有的包才凑足了饭钱,学生们才一下子明白过来,每顿饭仅舍得吃两毛钱一份小菜的张老师、其实并不宽裕。大家无语凝咽,泪眼相望。

    20--年,张桂梅还送走了一个特殊的班。这个班有的学生转走了,有的学生回家不读了,有些男孩子晚上还在网吧过夜,老师们对这个班都失去了信心,纷纷要求调离。随着中考临近,张桂梅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主动请求接下这个班,担任班主任。之后,她进山找回那些不读书的学生,但玩游戏的学生还是管不住自己,晚上总想跑出去。张桂梅横下心来,把行李搬进了男生宿舍,和32个男生住在了一起,既当师长又当家长。早上,她叫学生们起床早操;晚上,她先检查完女生宿舍后,又逐床清点男生人数,才躺下休息。一段时间下来,男孩子们都说就像在家里一样,有个妈妈和他们住在一起。可是,只有张桂梅知道,住在男生宿舍里的那几个月是怎样熬过来的。为更好照顾男生的起居,每到下午张桂梅就不敢喝水,担心晚上起夜时学生趁机溜出去,而且男生们粗重的鼾声、梦话声和臭脚味,常常使她睡不好觉……。她的辛劳没有白费,这个班在中考时22个学生考到了500分以上。少年丧母、青年丧父、中年丧夫,不幸总是缠绕着张桂梅。1997年4月,她被查出患有子宫肌瘤,已经像5个月胎儿那么大,需要立即住院治疗。但为了不耽误初三毕业班的教学进度,她偷偷地把检验结果揣进怀里,继续坚持站在讲台上,直到7月份把4个班的学生送进中考考场后,她才住进医院接受手术。为她手术的医生从她体内取出重达2公斤多的肿瘤时,眼泛泪花,他们简直不敢相信,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力量,支撑着这样一个薄弱身躯熬过这样的疼痛:她腹腔的器官全都移了位,肠子已经粘连在后壁上了。手术后,医生反复叮嘱,一定要静养6个月以上,可仅仅24天之后,张桂梅又站在了她热爱的讲台之上……。

    时代楷模张桂梅传记1000字读后感篇3

    张桂梅现在耿耿于怀的,是女高学生中还没有一个考上北大、清华。她在学校不断强化着这个目标,每天课间操的最后一个环节,所有学生要齐喊:“加油!上清华!加油!上北大”。宿舍旁的围墙上写着“北大清华我来了!”背景是列队整齐的学生在操场跑步,尽头处则是清北的标志性校门。

    但这些行动能起的实际作用有限。张桂梅对《中国新闻周刊》坦言,学生们的发展遇到了瓶颈,不是她们不努力,而是成绩到了一定的水平就再也无法更进一步,够不到最顶尖的名校。目前,女高成绩最好的学生考上了浙江大学,靠得就是下死功夫。其他学生也是如此,一本课本5、6遍地背,遇到不会的题就干着急。“现在这个节我们死活打不开。”她着急地说。

    张桂梅最初以为,女高学生最大的问题是没有理解课本上的知识点,只会僵硬背诵,需要“一个老师帮她们点一下”。她咬咬牙,请长沙的一位名师来女高讲课,一天给3万元课时费。这位名师带过的毕业班中,有一半考上清北。“我不吃饭也要把这些老师请来。结果他来了以后,啪啪讲完,学生们都傻了,一点也听不懂。是他讲得太高深了吗?还是他的思维太超前?都不是。但他给他的学生们可以这么讲,我们的孩子就不行。”

    杨文华对此解释说,这没什么好奇怪的,“即使是北京四中的老师来华坪教课,也会把这些孩子教得一塌糊涂。他对这些学生的基础薄弱情况、学习和行为习惯都不了解,用针对中国最优秀的高中生那一套来教大山里的学生,这些学生听得懂吗?”

    于是,张桂梅意识到,女高学生缺的不是方法,而是“如何更好地把基础知识教给她们”。无论是外地名师,还是名校的大学生志愿者,都无法从外部来解决一所乡村中学面临的困境。“请进来”并不是破局之法,一定会遭遇水土不服。

    与“请进来”相比,杨文华认为,“走出去”是一个更有效的办法。他指出,女高的问题是自己的老师培训跟不上,外出培训不够多。相比之下,华坪一中就更重视教师的外出培训,并有一套严格的监督制度。

    华坪县通达傈僳族乡乡长潘兴陈在华坪一中任教时,曾去临沧市参加培训。他说,教育从来不是一个闭门造车的过程,外出培训也并非是为了简单模仿或达到其他老师的高度,而是在拓展视野的同时,激发教师去思考,什么才是真正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如何提高自身素质。

    华坪女高的办公室主任张晓峰对《中国新闻周刊》解释,女高老师外出培训确实不多,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是学校老师数量少,缺席就会影响教学进度,且女高老师不仅要管学习,还要管生活。杨文华则认为,这虽然是原因之一,但并非无法克服。实际上,在师生比上,华坪一中的老师要比女高更加紧张,平均每个老师要教14名学生;而女高由于学生数量少,在编40位教师只需负责457名学生,平均下来,每位老师对应的学生不超过12名,比一中还少一些。

    在杨文华看来,张桂梅不鼓励女高老师外出培训,真正的原因可能是担心女高老师们“思想滑下去,受到一些不好的影响”。“比如,外面学校的老师待遇更好,而女高是个讲奉献的地方,如果送出去后心收不回来怎么办。她最喜欢说的一句话是,某某学校把我老师的心搞乱了。我就和她说,既然女高的理想信念那么坚定,百毒不侵,你怕什么?”

    时代楷模张桂梅传记1000字读后感篇4

    云南一位县级领导在教育局工作的时候,有幸和张老师有了面对面的接触。

    20--年香港教育工会组织了“向张桂梅老师学习分享活动”,一行30多人到了儿童福利院看望张桂梅老师。

    香港教育工会的副理事长李副秘书长临行前,特意递了个信封给这位领导,说“张老师身体虚弱需要加强营养,建议每天喝袋牛奶,但没有冰箱牛奶不易存储,上半年我给了她3000元嘱咐她买个冰箱,昨天去她住房看没有买,这笔钱都用孩子们身上了!这里面有2600元,请你在张老师搬到新的儿童福利院时,帮忙用这笔钱给她买个冰箱,拜托了!”这位领导深深地感受到了李副秘书长的用心良苦,接受了这个重托。

    可还没等到张老师搬新家,组织安排这位领导到了新的岗位,临行前他到儿童福利院看望张老师,一是辞行,二是把李副秘书长的心意告知张老师。他诚恳地对张老师说,“请您不要辜负李副秘书长的心意,一定照顾好自己的身体,这笔钱只能用来买冰箱……”再三嘱托后便离开了。

    半年之后,这位领导到新福利院看望张老师,发现宿舍里除了原有的书和物件外,没有看到冰箱的影子!“牛奶只是我喝,孩子们却没得喝,我怎么能喝呢?”张老师说到。

    后来知道张老师把钱用在购买孩子们的生活用品上了。这位领导深深地自责,觉得辜负了李副秘书长的重托!耳边回响起秘书长的话“张桂梅老师的身体太弱了,她的工资不用在自己身上,连我们寄给她买药的钱,她也用在孩子们身上了,请你给她买个冰箱,华坪天气热,鲜奶必须放冰箱保鲜,希望她能每天喝上一袋鲜奶。”

    万般懊悔之后,这位领导陷入沉思,每天喝一袋牛奶于常人不过是平常之事无可厚非,况且身体健康需要,张老师却视为奢侈,孩子们有的她才能有,有人说张老师“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他真诚赞同。

    时代楷模张桂梅传记1000字读后感篇5

    20--年,我校教职工在上级部门的安排部署下,采取集中学习和自学的方式学习了张桂梅同志的先进事迹。学习之后,我为她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深深扎根于边疆民族贫困地区,全身心地投入到教书育人的崇高事业中而钦佩,我为她身患多种疾病却常常超负荷地工作,以惊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始终坚持在三尺讲台上而敬佩。

    张桂梅和许多人一样,对未来充满憧憬和希望,但是幸运却没有垂青她,不幸之神却于她如影随行:花季年华丧失母亲,青春年华痛失丈夫,两次肿瘤手术,癌细胞转移的肝脏。磨难没有使她消沉,病魔没有使她倒下。她紧紧抓住有限的生命,在讲台上认真教学,在课外认真辅导学生。几次晕倒在讲台上,领导要她住院治疗,她放不下学生,总是还不到出院就偷偷回学校上课。就是这样柔弱的身躯,她还依然出任孤儿院院长。是什么力量支撑她如此做呢?用她的话说就是“如果说我有追求,那是我的事业;如果说我有期盼,那是我的学生;如果说我有动力,那就是党和人民”。拜读了张桂梅同志的先进事迹和用生命点滴的人生故事,我深切的领会到一个智者和仁者所显现出来的精神魅力。张桂梅不是制造出来的英雄,她是那样朴实,那样真实,也许她在悄悄的改写着英雄的概念,这些英雄就生长在普通的生活中。

    从张桂梅的事迹中,我联想到今天一些不能安心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不能将心思放在讲台上,再对比张桂梅同志的高尚人格,让人感到如此的震撼。作为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我们应该像张桂梅同志那样为学、为人、为师,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的教育事业需要更多像她那样的教师。我们学习张桂梅,就是要学习她处处以共产党员的先进标准要求自己,为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学习她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为教书育人恪尽职守、呕心沥血的精神;学习她崇高师德、治学严谨,为追求学术锲而不舍、求真务实的精神;学习她珍爱生命、坚忍不拔,为战胜病魔而不屈不挠、积极乐观的精神。她是当代知识分子学习的楷模!今后的工作中,我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向张桂梅同志学习。

    一、热爱教育事业。

    对教育的热爱主要来自于教师对教育在中华民族振兴道路上地位与作用认识,我要以实际行为,扎根于中学教育,让受教育的孩子成才。回想参加工作以来的历程:从1997年9月,我就报着一颗对教育事业无比向往和追求的心走上三尺讲台,开始我平凡的事业。在这十三个春秋所走过的历程中,我永不退缩,更不放弃,我为之努力着、奋斗着,当我取得了一点点微不足道的成绩时,我才真正体会到了作为一名教师的光荣与自豪。

    二、关爱学生。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教育的主体,只有把学生培养好,振兴中华才不会成为一句空话。要培养学生,就离不开对学生真挚的爱,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成为德、智、体、美诸方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作为一名教师,在教学改革不断更新的今天,过去的那种教书匠式的方法肯定是不再可行了。现在的学生,比以前的学生多了更多的想法,受外界的影响也更大,在提高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应该用什么手段来教育学生?我认为,要教育好学生,杜绝学生的逆反心里、厌学情绪,让学生真正喜欢上这门学科,绝不是靠武力手段,或是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应该用自己的爱心去感化他们,孩子有时是淘气,有时是一时管不住自己,并不是真的想要犯错误。我们应该多给他们一些机会,多理解理解他们,多跟他们谈谈心里话,走进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的心声,从而对不同的心声进行因材施教。

    三、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有新的理念、运用新的教学方法,才能适应培养创新人材的需要,才能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重视学生的自我锻炼和个性发展,使全体学生的潜能得到最优的发挥,使每名学生都能得到应有的发展。只有过硬的业务能力,在学生面前才有威信,才有利于教学和班级的管理。所以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了解国内外最新的教育动态,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为教学和班级管理创造更有利的条件。工作中我不断向有经验的教师和班主任请教,认真总结自己的教学工作和班主任工作经验,用科学、合理、有效的方法指导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使自己的教法和班级管理工作不断焕发新的活力。

    通过学习张桂梅同志用生命点滴写就的人生故事,我深切的感受到一个平凡教育者所显现出来的精神魅力。“她是一个纯粹的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张桂梅的`精神,是一种时代的精神,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强烈的爱国主义追求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张桂梅的精神,又是一种平凡的精神,体现了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把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和回报,具体落实到自己的事业和学生上,在普通教学岗位上,恪尽职守、呕心沥血、淡泊名利、执着追求。我作为教师中的一员,我要用心感受、用心学习张桂梅的精神,学业上不断进步,修养上不断完善,做学生热爱、人民满意的优秀教师,做无愧于时代的光荣教师。

  • 《英雄的形象,学习的楷模《小英雄雨来》读后感600字》
  • 前不久,我看了《小英雄雨来》的故事。在战争年代里,雨来为了掩护交通员李大叔,被鬼子打得青一块,紫一块。直到鬼子气得放枪打他,他还是不说李大叔在哪儿。我读到这儿,感动得哭了。当时,如果雨来受到了金钱和糖果的诱惑,说出了交通员李大叔的去向,那后果不可想象。我想:雨来真是个英雄,竟然在这种生死关头,还惦记着李大叔和国家。更可贵的是,小雨来是那么机智,趁鬼子把他带到河边,准备打死他时,他却跳到河里游走了。鬼子即使往河里放枪也没用,只好走了,雨来等鬼子走了,再从水底游上来。他的这种机智行为受到了乡亲们的称赞。

    现在,我们的生活条件蒸蒸日上,大部分孩子都是家长的掌上明珠,是温室里的花朵。有时,我们会耍些小花招,骗一骗别的同学;有时玩游戏时互相出卖,一会儿跟你好,一会儿跟我好。如果我们回到战争年代,也许早把李大叔出卖了,战斗里要是耍一些小花招互相欺骗,战斗就不会胜利了,就不会有今天的幸福生活了。还有一些同学一受到惊吓腿就发软,脑子里什么办法都没有了,一片空白,像只无头苍蝇。要是像雨来一样在敌人的枪口下,也许早就被吓倒了,别说鬼子打你,自己就被吓死了。从这个故事中我看到了雨来热爱祖国、不畏强敌、勇敢机智的崇高品质。

    读了这个故事,我还懂得了我们每个人要珍惜学习机会。学习雨来为了祖国,决心同敌人斗争到底的坚强意志。我们可以把自己当作敌人,因为我们时常不能控制自己,所以要克制自己的坏毛病,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好每一件大大小小的事,严格要求自己,不偷懒,不撒谎,团结同学,做一个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这个故事,使我受益非浅。我要向雨来学习,学习他的勇敢精神,在紧要关头从容不迫,不怕苦、不怕死;我要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爱祖国﹑爱人民的人,学习雨来热爱祖国﹑不畏强敌﹑勇敢机智的好品质。在以后的成长道路上书写上自己精彩的一笔。

  • 《学生时代楷模,绽放青春之光700字》
  • 偶像是每个人心中一直崇尚的那道光,正确追崇偶像,也是每个人应该做到的事情,钟南山院士也曾经提到,自己成为偶像的目的,就是要更好地消除年轻人对偶像的盲从,让年轻人学到偶像对问题的看法。

    2020年来,也有越来越多的人被授予“时代楷模”的称号,抗疫一线医务人员英雄群体,抗美援朝志愿军,孙景坤和徐振明等,这些数不胜数的先进人物群体,一次次带给我们心灵上的慰藉,思想上的刷新。他们——“时代楷模”应是我们的偶像,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品质精神。

    时代楷模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愿意顾大家舍小我。例如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校长张桂梅,他因为不愿让女孩子没有书读,一生困于大山之中。他便立志要举办一所以女孩为校的高级中学,他为劝说更多女孩进入学校学习,走过无数山路,资助无数家庭。途中,她摔断过肋骨,发过高烧,也因此患上了十几种疾病,他说过,“我拯救了一代人,便是拯救了三代人的命运。”即使自身患上十几种疾病,但他从不住院休养,在学生面前,他依旧是个严厉的校长,以一个人的力量挽救了万千女孩的未来,他就是时代楷模,更是社会国家的女英雄,他认为女孩不可以因为贫困而困在山中,应该以读书为出路,他敢想敢做的英雄行为,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学习的目标。

    联系现实生活,在无数个我们看不到的地方,正有着更多的时代楷模,做着为人民着想,为人民谋利益的英雄事迹。抗疫一线的医生护士,边疆护国的英雄战士,山区支教的最美教师。。。。。。他们都是时代的楷模!

    我们应该学习时代楷模,绽放青春之光,正确追崇偶像,学习偶像身上的品质精神,学习偶像对问题的看法,更多的问问他们为什么这么做。

    时代楷模是每个人心中应该崇敬的英雄人物,他们为了人民牺牲自己,他们总会在人民的危急时刻,敞开保护伞。学习时代楷模,绽放青春之光!

  • 《致敬时代楷模袁隆平院士1400字》
  • 禾下乘凉一梦去,海内丰谷万世存。袁老,您一路走好。

    ——题记

    狂风呼啸,雨点稀稀疏疏的滴落在地上,如同为大地铺上了一层银色的地毯。为湛蓝的天际织了一张灰色的大网。遮天蔽日的乌云遮住了光彩夺目的太阳,灰暗的天际,无边的乌云,空旷的大地,一切都灰灰的,暗暗的,静静的。

    2021年5月22日下午1点07分,袁隆平爷爷因多器官功能衰竭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一切看上去那么遥远,却又那么近,一代伟人就这么与世长辞了。

    16时许,灵车驶出医院,路边聚集了闻讯而前来送行的市民,司机停车鸣笛,人们把鲜花捧在胸前,悲哀的神情溢于言表,悲恸高呼:“袁爷爷,一路走好!”

    袁爷爷病重时,仍念念不忘他的稻子长得好不好,稻子,他心心念念毕生追求的梦,一个只为让所有人远离饥饿的梦。为了让中国人都能吃饱一顿饭,袁爷爷奉献出了自己的一生。他的一生是辉煌的,是可敬的,是朴实无华的。

    他的生活是简朴的。荣获无数名利的他平时农穿的农作衫不过是街边十到五十元不等的那种,就是在世界颁奖这样的国际舞台上,穿过平生最昂贵的西装也是在商场打折时花500元买的。有一次,袁隆平在街头买下十几元的衬衣爱不释手,笑得合不拢嘴,说:“这种衬衣轻便透气、结实耐用、又便宜,下地干活再合适不过了!”

    他一生与农结缘、与农相伴。从1964年开始研究杂交水稻起,他把大半辈子的精力和心血无怨无悔地一心扑在稻田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但袁隆平坚定着为全世界人民温饱的信念,仍乐观地期待着明天,更加努力地在烈日下、风雨中、稻田上埋头工作着。“搞研究的人就不要怕失败,怕失败的人就不要搞研究”。他一直秉持着自己的理念,“绝不以牺牲产量为代价来换取优质”。一路走来,亩产700kg、900kg、1000kg……我国超级杂交水稻不断取得了飞越性突破——正是田间因为那日渐佝偻瘦小的身影近六十载风雨无阻对梦想的追求、超越!许多人说中国的粮食够多了、够吃了,可他始终想:“世界这么大,几十亿人要吃饭,粮食安全不可掉以轻心”。

    我想起了那次学自行车的经历,和袁隆平院士的坚持不懈、不怕失败比起来可真是天壤之别呀!

    记忆又回到那一天:我正在楼下学骑自行车,我刚跨上座椅就摔了个四脚朝天。我站了起来,拍了拍屁股上的尘土,怒气冲冲地说:“什么破玩意儿呀!还没等我坐稳就送了我个礼!”我赌气地说:“不学了!不学了!”妈妈看着我要打退堂鼓了,便用激将法说:“以前你总是缠着要我给你买自行车,现在给你买了,可你又不敢学。我还是把它送给别人算了!反正留着也没用!”听了妈妈的话,我的勇气一下子就提上来了,我想:我不能让妈妈小看我,我要让她对我刮目相看。这时,袁隆平爷爷的身影仿佛出现在了我的眼前,给了我巨大的鼓励。我下定决心,今天我一定要学会骑自行车。可我刚一站上去,又摔了下来,害得我的腿上青一块,紫一块,手也擦伤了,流了好多血。妈妈看着有点心疼了,也劝我暂时不练了,可我却不依了。经过一次次地摔倒,又一次次地站起来。功夫不负有心人,这天,我终于学会了骑自行车。

    袁隆平院士迈入耄耋之年,本应“颐养天年”的年龄,却一直奋斗在科研第一线,可是他感到力不从心了,因而每年都给自己定下目标,时间虽紧,但岁月无情人有情。袁隆平爷爷的雄心壮志就是老骥伏枥得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现在我是多么不相信这句话,多么希望袁隆平爷爷与世长辞的消息是个谣言。如风般来的快,去的也快,晶莹的泪花从眼角滑落,眼中又重现出袁老熟悉的身影。袁老,您一路走好!

  • 《致敬时代楷模300字》
  • 今天,在班队课上,肖老师给我们介绍了许多对国家或社会有突出贡献的人,并告诉我们,这些人就是时代楷模。其中,我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人是袁隆平爷爷。

    袁隆平爷爷是我国杂交水稻的发明者,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现在,我们的粮食可多啦!如果没有袁隆平爷爷的巨大贡献,现在好多人都还吃不饱饭呢!关于杂交水稻,还有个有趣的故事,我来告诉你吧!

    那年春天,天气异常寒冷。正巧,袁隆平爷爷新购了一批种子,准备在春天下种。可是当时没有温度调节器,温度太低,怎么办呢?于是,情急之下,他便把种子一粒一粒的包装好,缠在自己的腰上,让种子有合适的温度发了芽。

    正是因为有许多像袁隆平爷爷这样的时代楷模,我们中国才会变得如此强大。向时代楷模们致敬!

  • 《学时代之楷模,扬时代之风帆800字》
  • 时代的车轮滚滚前进,在这条奔腾不息的长河中,出现了许多值得我们学习与追求的榜样。我们应该正确认识这些群体,学时代之楷模,扬时代之风帆。

    优秀的榜样是一个人的追求与奋斗的目标。“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钟南山院士在一次演讲中表示,成为偶像的目的就是要更好的消除青年人对偶像的盲从,并让年轻人学到他们对问题的看法。何为偶像和榜样?就是一个人的言行举止能影响到其他人的做法,能改变其他人的思想,并且都是积极向上、具有正能量的。榜样代表着一个人的价值追求,每个人都有选择榜样的权利,对年轻人来说,榜样身上的闪光点是他们敬佩与追求的东西。通过榜样,我们会改变对问题的看法,会思考和探究什么是对的、什么是好的,也会产生许多疑惑。这时我们就需要多问问为什么,多从榜样身上寻找答案。榜样的身上有我们追求和热爱的东西,他们就像一盏盏明灯,引领我们朝着目标不断奋斗。

    英雄和先进人物是激励人心的一股力量。在去年一场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之时,全国上下的医务人员协调一心,共同抵抗病毒的入侵。尽管这场疫情来得那么突然,来得那么迅猛,尽管人们的心中还有无尽的担忧与恐慌,但在看到医务人员、战士们不抛弃不放弃和坚定的信心时,就仿佛打了镇定剂一般,心中也充满了温暖、感动与信心。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了抗击疫情的战斗中来,有许多人用卓远的见识提供了相当可贵的经验,也有许多不知名的人在默默奉献着自己的力量。可见,榜样的力量是无穷大的。

    先进人物和群体是改变时代、激起时代勇流的一股风浪。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的校长张桂梅为了让孩子们都有机会上学识字,勤勤恳恳、不图回报的奉献了大半辈子在教育事业上。她让许多孩子走出了大山,她让许多孩子见识到了以前从未有机会发觉的世界,她让许多人都得到了教育,提高了素养,也让这座大山变得富裕起来了。不仅仅是张桂梅,也有许许多多先进人物和群体在引领和改变着时代。

    时代的潮流与风浪一波接着一波,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应该要主动了解时代的楷模,从先进人物和群体身上学习优良的品质,担当起时代的重任。让我们一起学时代之楷模,扬时代之风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