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在不断变换、轮回,从相识到离别,中间有欢声笑语,也有离别时的无奈。那个人,虽不知其姓名,但是却牢牢扎根在我的心中……
小时候,我很调皮,经常做出一些令人匪夷所思的事。一天早上,我看着在高空中自由自在飞翔的鸟儿,不禁突发奇想鸟儿居然可以飞翔于高空之中,那我也可以啊!这一念头令我兴奋不已。傍晚,我背着父母,准备好了必要的材料:两片大芭蕉叶、几根线。我满怀期待的把芭蕉叶绑在手臂上,站在公园的大石头上,“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起风了!我一声欢呼,从大石头上跳下来,同时扇动着两片“大翅膀”。犹于芭蕉叶支撑不住我的体重,我头朝下,“咚”的摔在地上,血流了满地。我吓得不敢再看,嚎啕大哭起来。
风把我的哭声迅速传开,一位穿红衣服的大哥哥听见了。他快速的来到这儿,先简单包扎了一下我的伤势,随后迅速打来救护车,同时稳定着我的情绪。救护车到了,他和几名医护人员手忙脚乱的把我抬上了车,并且脱下一件衣服盖在我身上。然后骑着一辆自行车,顶着寒风刺骨的冷风,紧紧地跟在救护车后面。到了医院后,我的头被缝了三针,这位大哥哥时不时在旁边做鬼脸逗我笑。医院联系了我的父母,爸爸妈妈执意要给他钱,大哥哥却拒绝接受,无论妈妈怎么说他都不收。他临别时,我拉着他的手,不想让他走。他笑着回头,摸了摸我的头,还递给我一支钢笔道:“小弟弟,以后不要再做这样的傻事了。希望你记住这次教训,长大后和我一样,做一个乐于助人的人!再见啦!”说完,他悄然离去。
后来,听妈妈说,像他这样穿红衣服的人都有一个很伟大的名字“志愿者”。
几年过去了,我长大了,成长为一个懂事的小学生。头上的一道痕,临别时送我的钢笔,成了我回忆他最好的物品。“要做一个乐于助人的人”对,就要这样!我要接下他这充满爱的接力棒,再传给下一个人,努力的把这种乐于助人的精神发扬光大!
一个人从接受知识到运用知识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记与识、学与思的过程。学是思的基础,思是学的补充,这二者是紧扣的两环,缺一不可。正如人体对食物的消化过程那样,只学不思,那是不加咀嚼,图囿吞枣;举一而不能反三,那是未经消化、吸收:所学知识无法化为“己有”。只有学而思之,才能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学与思相结合,是掌握知识过程中的必由之路,古今中外成功者的事例无不证明了这一点。在马列主义传播到中国大地的时候,以毛泽东、周恩来等为领导的共产主义者,在汲取马列主义精髓的同时,结合中国实情,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战争道路,最终缔造了社会主义新中国。试想,革命先辈们如果不是学而思、思而再实践,一味生搬硬套,教条主义,那么中国革命岂不是要断送在王明之流的左倾教条主义者手中?文艺复兴时期的大科学家伽利略,倘若不是在学习中独立思考,“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实验能在当时产生?人类能够及早挣脱亚里士多德的错误理论的束缚?学而思,思而学,正是些伟人成功的经验,同样也是人类进步的动力之源。
今天正是“知识激增”的时代,知识的领域在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内,不知扩大了多少倍。“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面对如此浩瀚的知识海洋,光靠死记硬背是不可能到达光明的彼岸的。因此,美国教育界正在努力改革原有教学体制,力求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以适应明天的科学;欧洲、日本纷纷步其后尘。我们中国的教育体制改革也已经迫在眉睫、势在必行。明天的创造型人才,正是要从今天学生中培养起来。所以,我们更应该做到: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提出独立的见解,培养自己的思考能力,来等待明天的选择。
在学习中独立思考,是学者、大师们成功的经验,是人类进步的动力源泉,而培养学生这一能力,是今天的中国在明天得以崛起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