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把《三重门》看完了。这本书的情节很简单,时间跨度也不大,吸引我读下去的就是韩寒那犀利的笔锋了。很多不敢说和说不出的话,都被他说了,不仅说了,还说的叫人直呼过瘾,有的让人忍俊不禁,有的让人拍手叫绝。
中国人提倡中庸,凡是极端和绝对的必然错误,因此也鲜有人敢在这样的文化熏陶里发出自己内心的真实声音。
韩寒算一个,当然他的祖师爷钱老更不用说了。
刚刚看了一下阅读的时间,《三重门》只用了五个多小时,而《围城》则用了相当于这本书的两倍。原因是《围城》所描述的世界和思想高度远大于我现有的认知,所以边读边思考,即使这样,仍有很多不能领悟的,所以也不敢对书中人物安加评论。
不过《三重门》讲述的是学生年代的事情,因此与我共鸣颇多,很多人、事、物,大抵也都相识,作者所表达的那些叛逆思想更是学生时代的我产生却又被压抑的。因此才有一种很强烈的欲望想要对书中人物思想作一些不成熟的评价。
主人公林雨翔在我看来并没有多少真才实学,靠着小时候的一点文言底 子强撑至今,而他自己并不知道,所以常常有怀才不遇之感。若说诚实,林可算不上,然而与罗天成和钱荣相比,林还是可以奇奇其谈自己是多么诚实的孩子。可是像他这样同时臣服于虚荣和良心的人,既要为了虚荣而扯谎,又不愿彻底丧失了良心而要时刻把握谎言的尺度,是最累的, 最终既无名利也没了底线。说一句偏激的话,倒还不如钱荣等人,骗了自己和别人之后还能名利双收。
其实谢歌谢是个很好的人,纵然有些死板和书呆子气却也不是可爱的面。对自己要求严格对未来充满希望,对别人也很照顾。尽管身边官二代富代大堆, 他却没有自怨自交而是努力学习。前面有一段我也挺吃惊的, 他和雨翔第一天认识就坦言自己家穷而 且不卑不亢,虽然他潜意识里可能意识不到自己是这样的,但已经很好了。
不过他却被那些靠着家世和吹牛的人到处打压欺负,很是令人痛心,我不知道那些考试不及格的人怎么有勇气去嘲笑这样一一个学霸, 除了家世外,也就撒谎吹牛的能力让景渊自愧不如了吧!但透过他,我更能理解那些刻薄和虚伪的人了--是环境的造就,也是自我的沉沦,更是社会的弊病人性的弱点!
Susan在整本书里是比较完美的存在,也是雨翔心中的白月光,她始终忠于自己,也忠于所爱,美丽聪慧又正直。然而和雨翔终究是错过了。
仔细想想,韩寒不仅在文笔上模仿了《围城》,人物设计的也大差不离,雨翔和鸿渐家世和性格都十分相似,Susan 也有着晓芙的影子,配角们更像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其实在看到中间的时候,也产生过厌烦的情绪,因为韩寒把一半的篇幅 都用在了解释的比喻上,理解他模仿《围城》的心情,但是同一种文风,钱钟书写出来的与韩寒写出来的终究不同,一个是饱尝人世艰辛的学者,-个是初入世 也未入世的少年,二者看似很像却相差甚远。也有人评论道“越读越像《围城》,这文风太相似, 模仿痕迹太严重,当然也太单调了。读若读着兴趣索然减半,究其原因,我怀疑是因为这半本书里只有钱老的幽默,没有钱老的内涵,情节平铺直叙,人物刻画浅海,主线不突出。阅历,是成书时作者最大的眼头,也是败
笔。”然而这并不妨得《三重门》成为一部住作!纵然境界不如钱老,但较之大多书,也界是杰作了。
韩寒自己也意识到,“我开始怀疑,这就是自己想要的长简吗?内容空洞,主人公基本上没干什么事,就这么混混沌沌过着。但这就是生活。写小说的凭什么写到男女分手就得命令老天爷掉几个雨点下来?凭什么主人公思想4争时非要正值窗外左打一个雷右闪一一个电?凭什么若干年后分手的双方一定 会在宽虹闪烁的街头重逢?公厕门口就不可能撞上了?这就是所谓高于生活?尽管情节不曲折,但小说里的人生存着,活着,这就是生活。”他解释得清楚,也是我喜欢这本书的原因,这就是生活!
他在后记里面送给自己也送给所有读者的一句话“我是金子,我要闪光的!”署名是“一块上海大金子韩寒”,为了这些,我也愿意喜欢他。尽管有人心有不平,畸形的心理促使他打压韩寒们,但若我遇见一定要抗争并鄙视到底。我愿意喜欢韩寒们,我愿意更多人去喜欢他。
我是金子,我要闪光的!
我们这一代所缺少的正是这种由内而外的声音一-我是金子,我要闪光的!
不知道韩寒起这个书名是不是为了招揽读者,反正我听了这书名后,觉得挺有意思,于是便买来看看。尽管看完全书,却仍是一头雾水,不知“三重门”究竟何意。
韩寒这个名字,不久前在新概念作文大赛上被炒得沸沸扬扬,而后又传出他偏科得厉害,多门功课不及格而留级,引发了社会上的大讨论,可谓一炮而红,想必大家对这个名字也不会陌生。
综观《三重门》,这是一个讲述市郊中学生的故事,以前也读过《花季·雨季》、《我爱阳光》等诸如此类的学生作品,感觉大多主旨比较雷同,总脱离不了学习生活的烦恼,以及早恋等问题,只是结局有的积极,有的消极。总体上《三重门》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创新,男一号林雨翔是一个成绩平平的男生,却阴差阳错地遇上了年级中成绩第一,清纯美丽的Susan,于是两人借借懂懂间彼此有了好感,可中考后他俩没能在一个高中。开后门进了市重点的林雨翔在体育班中到处树敌,被人揭发逃夜,接受行政处分,正当他垂头丧气的时候,Susan打电话告诉他中考时她为了进区中放弃了10分的选择题,却没能和林雨翔在一起,故事就此结束。
故事的结尾给人一种瓶丧的感觉,或许是韩寒在玩深沉吧。他还喜欢玩文字游戏,讥讽人可以贬得一文不值,褒奖人又能吹得天花乱坠,他描写的东西总是一针见血,活灵活现,似乎他拥有的是透视眼,能洞穿一切。这是同龄人所不及的,也是我最钦佩的。
对书不对人,不管韩寒的性格如何、成绩如何,就书而言,能有很成熟的笔锋是很了不起的,尽管有时字里行间总能读出少年尚显稚嫩的霸气老成。尽管我无权判断这过分的成熟到底是好是坏,但我有点担心他,过分地谙熟世故对自己并非有益。
《三重门》的精盆就在其题目,无人能给一个确切的诊释,各人有自己的方式来理解。不知书中那个成绩平平喜爱文学又带着点叛逆的林雨翔是否是韩寒的影子,他的一生,又有几重门要闯呢?很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