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万壑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1-21 21:01:27
  • 《包含万壑的成语,带有万壑的成语》
  • 成语大全频道精心搜集了6个关于包含万壑的成语,带有万壑的成语及解释。同时列出分开包含“万”字和“壑”字的成语。

    [万壑争流] wàn hè zhēng liú
    壑:深沟,借指溪流。许多溪水竞相奔流。形容山中胜景。

    [万壑千岩] wàn hè qiān yán
    形容峰峦、山谷极多。

    [千岩万壑] qiān yán wàn hè
    形容山峦连绵,高低重迭。

    [千山万壑] qiān shān wàn hè
    壑:山沟。山峦连绵,高低重迭。

    [千沟万壑] qiān gōu wàn hè
    ①形容沟壑极多。②比喻道路坎坷不平。

    [千峰万壑] qiān fēng wàn hè
    犹千岩万壑。形容山峦连绵,高低重迭。

  • 《《送梓州李使君》王维原文和翻译》
  • 送梓州李使君

    【唐】王维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

    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注释

    梓州:《唐诗正音》作“东川”。梓州是隋唐州名,治所在今四川三台。李使君:李叔明,先任东川节度使、遂州刺史,后移镇梓州。

    壑(hè):山谷。

    杜鹃:鸟名,一名杜宇,又名子规。

    一夜雨:一作“一半雨”。

    树杪(miǎo):树梢。

    汉女:汉水的妇女。橦(tóng)布:橦木花织成的布,为梓州特产。

    巴:古国名,故都在今四川重庆。

    芋田:蜀中产芋,当时为主粮之一。这句指巴人常为农田事发生讼案。

    文翁:汉景时为郡太守,政尚宽宏,见蜀地僻陋,乃建造学宫,诱育人才,使巴蜀日渐开化。

    翻:翻然改变,通“反”。

    先贤:已经去世的有才德的人。这里指汉景帝时蜀郡守。

    译文

    千山万壑之中,到处都是参天大树,到处都是杜鹃的啼鸣声。

    山中一夜春雨过后,只见山间飞泉百道,远远望去,好似悬挂在树梢一般。

    汉水的妇女辛劳织布纳税,巴人地少常常诉讼争田。

    望你发扬文翁政绩,奋发有为不负先贤。

    赏析

    赠别之作,多从眼前景物写起,即景生情,抒发惜别之意。王维此诗,立意则不在惜别,而在劝勉,因而一上来就从悬想着笔,遥写李使君赴任之地梓州的自然风光,形象逼真,气韵生动,令人神往。片

    开头两句互文见义,起得极有气势:万壑千山,到处是参天的大树,到处是杜鹃的啼声。既有视觉形象,又有听觉感受,读来使人恍如置身其间,大有耳目应接不暇之感。这两句气象阔大,神韵俊迈,被后世诗评家引为律诗工于发端的范例。“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以如椽大笔,淋漓泼墨,勾勒出巴蜀层峦叠嶂的群山、无数险峻深邃的岩壑、高耸云天的林木,同时还有一片杜鹃热闹如沸的啼鸣,使万壑千岩为之振响。如同展开一卷气势磅礴的山水画,令人为之一振。紧接着的“山中一半雨,树杪百重泉”,更扣紧蜀地山高林密、雨水充沛的特点,先描绘深山冥晦,千岩万壑中晴雨参半的奇景,再绘出雨中山间道道飞泉,悬空而下。诗人远远望去,泉瀑就如同从树梢上倾泻下来似的。这里生动地表现出远处景物互相重叠的错觉。诗人以画家的眼睛观察景物,运用绘法入诗,将三维空间的景物叠合于平面画幅的二维空间,若将最远处、高处的泉瀑画在稍近、稍低的树梢上。

    由此,就表现出山中景物的层次、纵深、高远,使画面富于立体感,把人带入一个雄奇、壮阔而又幽深、秀丽的境界。这一联的“山中”承首联的“山”,“树杪”承应首联的“树”,连接紧凑,天然工巧。无怪乎清代诗人王士禛击节称赞这四句诗,“兴来神来,天然入妙,不可凑泊”(《带经堂诗话》卷十八)。

    作者以欣羡的笔调描绘蜀地山水景物之后,诗的后半首转写蜀中民情和使君政事。梓州是少数民族聚居之地,那里的妇女,按时向官府交纳用橦木花织成的布匹;蜀地产芋,那里的人们又常常会为芋田发生诉讼。“汉女”“巴人”“橦布”“芋田”,处处紧扣蜀地特点,而征收赋税,处理讼案,又都是李使君就任梓州刺史以后所掌管的职事,写在诗里,非常贴切。最后两句,运用有关治蜀的典故。“文翁”是汉景帝时的蜀郡太守,他曾兴办学校,教育人才,使蜀郡“由是大化”(《汉书·循吏传》。王维以此勉励李使君,希望他效法文翁,翻新教化,而不要倚仗文翁等先贤原有的政绩,泰然无为。联系上文来看,既然蜀地环境如此之美,民情风土又如此之淳,到那里去当刺史,自然更应当克尽职事,有所作为。寓劝勉于用典之中,寄厚望于送别之时,委婉而得体。

    《送梓州李使君》作为一首送别诗来看,它的艺术构思新颖奇特。诗中没有一句涉及送别之时、之地、之情、之事,全篇都是描绘巴蜀的山水、风情和民事。然而读后深思,就会发觉此诗紧紧围绕李氏即将赴任的梓州步步展开,层层深入,全诗融注着诗人对李氏欣羡、期望、劝勉的一腔真情,前后融会贯通,结构谨严缜密。前两联描绘巴蜀雄秀山川风光,景因情生,流露出诗人对梓州风光的热烈向往,对李氏即将前往赴任的无限欣羡。第三联有极强的概括力,既表现了蜀地的物产、民风,也说明蜀地僻远经济落后,人民穷困而且缺乏教化,这就含蓄地提醒李使君,治蜀并非易事,而是任重道远。这一联还为尾联埋下伏笔,使诗人劝勉李使君的话更显得切实而不空洞。尾联则顺势而下,勉励李使君以汉代蜀郡太守文翁为榜样,在梓州重施教化,翻新吏治,大展宏图。诗人以文翁来比李使君,用典贴切,切人,切事,切地,又能借以传达出自己真诚、殷切的期望之意,可谓用典妙笔。

    诗写送别,不写离愁别恨,不作浮泛客套之语,却有对于国家大事、民生疾苦、友人前途的深切关心。格调高远,爽利明快,在唐人送别诗中,堪称是一首构思别开生面、思想境界高远、读后令人振奋的佳作。

    创作背景

    这是一首送别之作。具体创作时间不详,李使君当是初往梓州(治今四川三台)赴任,王维写此诗相赠。

    作者简介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 《描写泰山的诗》
  • 【唐】李白

    四月上泰山,石平御道开。六龙过万壑,涧谷随萦回。

    马迹绕碧峰,于今满青苔。飞流洒绝巘,水急松声哀。

    北眺崿嶂奇,倾崖向东摧。洞门闭石扇,地底兴去雷。

    登高望蓬瀛,想象金银台。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

    玉女四五人,飘摇下九核。含笑引素手,遗我流霞杯。

    稽首再拜之,自愧非仙才。旷然小宇宙,弃世何悠哉。

    清晓骑白鹿,直上天门山。山际逢羽人,方瞳好容颜。

    扪萝欲就语,却掩青去关。遗我迹书,飘然落岩间。

    其字乃上古,读之了不闲。感此三叹息,从师方未还。

    平明登日观,举首开去关,精神四飞扬,如出天地间。

    黄河从西来,窈窕入远山。凭崖望八极,目尽长空闲。

    偶然值青童,绿发双去鬟。叹我晚学仙,蹉跎凋朱颜。

    踌躇忽不见,浩荡难追攀。

    清斋三千日,裂素写道经。吟诵有所得,众神卫我形。

    云行长风,疯若羽翼生。攀崖上日观,伏槛窥东溟。

    海色动远山,天鸡已先鸣。银台出倒景,白浪翻长鲸。

    安得不死药,高飞向蓬瀛。

    日观东北倾,两崖夹双石。海水落眼前,天光摇空碧。

    千峰争攒聚,万壑绝凌厉。缅彼鹤上仙,去无云中迹。

    长松入云汉,远望不盈尺。山异人间,五月中白。

    终当遇安期,于此炼玉液。

    朝饮王母池,暝投天门阙。独把绿绮琴,夜行青山月。

    山明日露白,夜静松风歇。仙人游碧峰,处处笙歌发。

    寂听娱清晖,玉真连翠微。想象鸾凤舞,飘摇龙门衣。

    扪天摘匏瓜,恍惚不忆归。举手弄清浅,误攀织女机。

    明晨坐相失,但见五去飞。

    泰山吟

    【晋】谢道韫

    峨峨东岳高,秀极冲青天。

    岩中间虚字,寂寞幽以玄。

    非工复非匠,云构岁自然。

    器象尔何物?遂令我屡迁。

    逝将宕斯字,可以尽天年。

    泰山吟

    【晋】陆机

    泰山一何高,迢迢造天庭。

    峻极周一远,层云郁冥冥。

    梁父亦有馆,蒿里亦有亭。

    幽岑延万鬼,神房集百灵。

    长吟泰山侧,慷慨激楚声。

    泰山吟

    【南朝】谢灵运

    泰宗秀维岳,崔崒刺云天。

    岞崿既崄巘,触石辄迁绵。

    登封瘗崇坛,降禅藏肃然。

    石闻何吨蔼,明堂秘灵篇。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年代:明

    作者:李梦阳

    作品:泰山

    内容:

    俯首无齐鲁,东瞻海似杯。

    斗然一峰上,不信万山开。

    日抱扶桑跃,天横碣石来。

    君看秦始后,仍有汉皇台。

    和元遗山呈泰山天倪布山张真人

    【元】王奕

    江右书生枉白头,

    杖藜始得此山游。

    手摩红日登三观,

    袖佛黄埃看九州。

  • 《黄山,你听到农民的笑声了吗》
  •    黄山,千峰叠峙,万壑纵横,景色壮丽。在黄山蜿蜒崎岖的山道上,人影憧憧,笑语声声。

        他们之中,有放暑假的师生,有搞创作的作家、画家,有欢度蜜月的夫妇,还有衣着简朴,有着山里人一样黑里透红脸庞、黝黑皮肤的新的客人。但.他们不是山里人,而是远在千里之外的江南水乡吴江县农创村的农民。(一九八四年)七月十六是个“吉日”,他们还是第一次出远门哩!

       “农民也来游黄山,真新鲜!”

        是的,这是真正的新鲜事。上下几千年,在黄山的游容中,哪里有成群结队的农民的身影?千百年来,电国农民成年奴月,脸朝黄土背向天,禁锢在土地上难得温饱,哪来闲情逸致游黄山呢?

        如今,农民的日子舒坦了。他们也有条件来游黄山了,沿着石阶拾级而上,领头的,是一位黑苍苍、精明强干的中年人,他是农创村的支部书记张国祥。他告诉大伙,最美的景色,还在山顶呐!

       “一线天“和白云萦绕的“蓬莱三岛”,忽然,一棵破石而长、寿逾千年的古松向他们频频招手。

        “迎客松!迎客松!”——性急的小吴大声叫了起来。以前,他们只是在风光照片中见到过,现在,

        “迎客松”就活生生站在面前,他们怎能不激动!他们在“迎客松”前留了影。也许,他们还在想,生活宁原来还有这么一种难得的享受呀!

        老张书记望着眼前这幅奇景,又看看这些着了迷的社员,真是百感交集。农创村,原是全县出名的最穷最苦的村。邻村的姑娘都不肯嫁给农创村的小伙子。一年忙到头,社员难得有几个休息天,就连甚城的大街,好多农民也没好好逛过。直到三中全会后搞起了责任制,才换了光景。现在,家家搬进了新房,有了存款,添了“三机”,村里还特别规定,谁家买电视机,村里补贴一百元,因此电视机几乎家家都有,从电视机上,这些庄稼人被祖国秀而的风光深深吸引了。原来一天外还有天,山上景色更美呐!生活宽裕了,他们怎么不想外出开开眼界!

        第二天,这支农民旅游队伍向神奇多姿的西海北海进发。一路上白云绕足,雾气腾腾,人,好象腾云驾雾似地行走。大伙又是新鲜又是欣喜万分。在平原上仰望白云,那是怎洋的高不可攀,白云就象雍容高贵的仙子,在碧蓝的夭空中悠悠飘过,准能触摸到它呢?可现在,白云就在身边,就在脚下,随手可摘…。一位社员不无惋惜地说:“唉,要是能藏几朵带回家去给老婆孩子礁瞧,那该多好啊!”

       “把它藏在心中,回去讲给她们听听,不是一样的吗?”老张书记半真半假打趣遣。

        队伍里的气氛一下子变得更活跃了。伴随松涛和八音鸟组成的乐曲,他们来到海拔一千六百米的北海宾馆夜宿。翌日凌晨,三点钟,大伙又兴致勃勃上清凉台看日出。

        日出,在平原上,这些庄稼人见得多了。在高山上,它又是怎样的气派呢?特别是黄山日出,多少人赞美过它。大伙的心情更迫切了。等呀等,半晌,只见遥远的东方渐渐显出一片玫瑰色,给茫茫云海、千重秀峰悄悄镶上了一条明亮而柔和的光带,光带又渐渐变宽变亮…。忽然,金光四射,好象夭公公踢翻了拼杯金葡萄酒泼洒在群山上,随即,一轮红日从云海中冉冉升起了……。

        “嗬—,我们看到黄山日出啦!……”激动的呼唤,粗犷的笑声,在黄山之巅久久回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