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啊!有一张圆圆的脸,萌萌的表情,吃惊的样子,圆圆的眼睛,可爱极了!虽然有点爱摆架子,但我还是要给他发三个“最佳”奖!
No.1“最佳积极奖”,以前,我有点讨厌他,嫌他太爱出风头了,因为每次我们上数学课时,他总是爱将小手高高举起,嘴里不断的叫着:“我,我”那急切的目光,那渴望的眼神,如同眼前是一块大肥肉,他拿起刀叉要冲上去吃似的,但他有时很爱钻牛角尖,经常回答一些没用的话,我们对此都很反感特别是看到他的加分册上,光是每天回答问题就加了五分以上,这是怎么来的?如果冷静下了思考一下,为什么他有回答问题的机会,是因为他经常回答一些没用的话吗?肯定不是,因为我们大多数人都是“上课死,下课活”也许都是保持着“沉默是金”的概念吧!如果他也像我们这样,那课堂岂不是变成严老师的一人堂啦?那上课会多无聊啊!如果我们都变成了这个信念,我人在此地,心在何方啊!为了鼓励他继续坚持下去所以特发此奖表扬,鼓掌!
NO.2“最佳模仿奖”他不但学习好,而且还多才多艺,他可以模仿许多动画片里的声音,如“喜羊羊与灰太狼”、“蜡笔小新”、“海绵宝宝”等都不在话下,其中他最拿手的是模仿海绵宝宝,只见他睁大了双眼,直视前方,做起跑步动作,一边大声唱道:“我准备好了……呵呵呵呵呵……我准备好了……呵呵呵呵……我准备好了……呵呵……我……”那忽高忽低的音调,再加上他可爱生动的表情,简直天衣无缝!就是一个真人版海绵宝宝,如果这部动画片拍成真人版,主角“海绵宝宝”非他莫属!这么好的天赋,这奖他拿定了,否则,谁敢和他一比高下?
NO.3“最佳认错奖”他的认错技能可是NO.1,认错时却不失幽默,经常做出一些可爱有趣的动作,哗众取宠,博得我们的欢笑。比如上次,笫一次课上,老师在批评一个同学,当老师每说完一句话,他就接上一句:“就是,就是”还像一个小大人似点点头,逗得教室里哄堂大笑,他也跟着笑,后来他不笑了,哦!不!准确的说他是笑不出来了,因为这是老师用严厉的目光看着他,他这才如梦初醒,闪电般捂住自己的嘴,眼睛瞪得滴溜圆,闪烁着恐惧,惊讶与绝望,如同一只小兔子看见一只饥饿的老虎一样,心里困惑极了,咦?我怎么从配角变成主角了?苍天啊,!老师的目光让人不寒而栗,渐渐逼近他,他死死的盯着自己的鞋面,多么希望自己的家长或同学替自己解围,可这一切都不可能了,只感觉的周围安静的可怕……突然,在老师开口的前一秒钟,他弯下腰,“老师我错了,对不起,我以后再也不这样了,我不该接嘴!对不起!”老师紧绷的脸终于露出笑容,夸他真是一个敢于认错的好孩子!我在想:他怎么这么快就认错了呢真的是审视度势啊!
下面有请获奖者——沈钰函登场!掌声在哪里?!
要说小华长大成人的过程,中间可真的是苦了他啊!我是生在农村的,但我并没有最终做了一个农民。在认识他爸爸之后,我就去了城里。老王那时候还是个机械厂打井队的工人,还没有在图书馆工作,要说起老王怎么从一个工人到图书管理员的又是我们家庭的一个小奇迹了。老王在做工人的时候,唯一的业余爱好就是读书,在我们全家搬迁后,老王因为一些原因,不再适合常常出去做那么累的工作了,正好也可以算是一个机遇吧,他竟然做了图书馆管理员,这些情况在厂子里已经家喻户晓了。那时候他们常常出去野外作业,有时候一去就好多天。当时仅凭他一个人可怜的几十块钱养活我们两个人还算可以,但后来有了小华,我们就感到力不从心了。
小华出生后,家里又多了一口,虽然平日里有左右邻居的照应,可总这么下去也不是办法啊。我就和老王商量,要不我也试着在厂里找个活儿干。那时候大家的觉悟都挺高的,没有愿意不工作就白要厂里东西的,可我凭着一年多点儿的教育,再加上翻字典认识的字儿,要想在厂里找个差使真的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而且老王又要经常出去工作,不是经常在家里,照顾孩子的事也成了一块心病。
这事儿就一直没有结果,一直等我过了产期,困难又一次摆在了我们面前,我意识到再这样下去,终究不是个办法。
那时候厂里的领导看到了我们家的困难,了解了情况后,说厂里可以帮忙解决解决。考虑到小华才几个月大,还不能离开我,我们也没有经济能力去为他请个保姆,我就不能做那些常往外跑照顾不了自己孩子的工作了。领导建议我去车间做个车工,那样可以把孩子放在一边,自己随时可以转过头看到,而且考虑我自身的情况,无法负担劳累的工作,而车工可以说是厂里对体力要求最轻的工种了。不过有一点是车间里的噪音比较大,不能让孩子离得太近,但相比之下,这确实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了。
大家可能不了解车工是怎么回事儿。也许你们都认为工人的工作是很简单的机械化的工作,不需要什么学问的。但即使再简单,对于我来说都显得那么艰难。厂里的师傅们每天都要加班加点,所以我不可能找个师傅手把手的教我怎么做。车工最主要的是要会看图纸,要会做各种测量工作,比如测量一个零件的内、外径,并且学会判断在多少的误差范围之内这个零件是合格的。这一点是很重要的,因为不合格的零件拿出去,被安装上了,不出差错还算侥幸,万一出了事故就不会是小的事故,那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厂里领导告诉了我这个工作的大概情况,要我考虑一下。看着这么多如同天书一般我要学的东西,我真的曾经想不干了。但一看到孩子,就咬咬牙,告诉自己一定要坚持下来。于是我就算正式上岗了。首先我知道自己要从零开始。以前通过自学学的那些字,现在终于派上了用场。我先从使用各种测量工具开始。包括千分尺、半分仪什么的。我拿着使用说明书,一点点的和各种工具对照着慢慢抠,并拿着师傅们测过的零件再测一次,然后和他们的结果对照一下。在大家休息的时候,我还向师傅们请教自己做的是否正确。很快我就掌握了各种工具的使用方法了。
接下来就是最难的一道关,只要通过了这一关,那以后的事就会轻松很多。这一关就是学会看图纸。大家可能没有见过车工看的图纸吧,上面是要加工的零件的结构示意图,包括外观、尺寸,以及材料说明。在图纸的下方是所需要的各种数据,长度、高度、内径、外径等等,用箭头指示着零件的具体部位。这是简单的一般图纸,再复杂的就是上面密密麻麻的流程图了。主要是加工流程示意图,不只是实物的形态来指示你如何完成,更主要的用很多车工的术语和车工的图表来表达。厂里领导帮我找到一本(车工手册),足有砖头那么厚。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除了帮师傅们打打下手,一有空闲时候,就抱着那本技术手册看。幸好里面我不认识的字几乎没有,那时我就庆幸自己当初坚持翻完了新华字典。但虽然没有不认识的字,可很多术语我都没有办法对上号。于是我就把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等老师傅们有时间的时候去问。看技术手册真是一项累人的活儿,就和看天书没什么两样儿。可再觉得难,我也得硬着头皮读下去,而且丝毫不敢马虎敷衍着翻过一页。每一个字,每一行我都看得特别仔细,生怕遗漏下什么。
那时候小华就被我带在身边,我有时候想是不是当时我这么拼命学习对他潜移默化也留下了深刻印象呢。小华在大多数时间都是很乖的,不哭也不闹,但一哭就哭个没完,我就不得不放下手里的活儿或者放下手里的书去哄他。实在忙得不行,或看书正到关键的时候,我一狠心就让他自己哭,等忙完了再去哄他,对于做母亲的来讲,心里真是难受啊。所以我觉得小华长大真是不容易。
慢慢的,我就可以在老工人边上具体做些实事了。我先是看,因为从书上看的东西,不经过实践去检验是等于毫无用处的,毕竟看书的目的是实际应用。在看到有些操作和书上所说的有出人的时候,我会问为什么,师傅们会耐心的向我解释原因。这样从实践中我又学到了许多应用的小窍门。
最后就是对零件的检验了。那时候我们并没有专门的检验工去做这项工作,谁做的零件由谁自己把关。那时候技术条件的限制使零件做出来,不可能是各个完全一样。这就孺要凭借着老工人的经验来告诉你在多大的误差范围内,零件是合格的。检验的时候依然要使用各种工作去侧量,看各项数据是否符合条件。
等完成了所有要学习的基本技能,我所欠缺的就是自己实际操练了。我自己终于可以单独使用一台车床了。开始的时候,总是手忙脚乱的,总忘了这个或者那个,做出来的零件有一大批都是不合格的。看着丢弃的这么多,我心里确实不是滋味。但周围的人没有一个怪我的。相反,大家都认为我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掌握到这种水平,是很了不起的了。毕竟我从一个什么都不懂的生手到可以独自使用车床付出了比别人多得多的汗水。大家都鼓励我不要畏手畏脚的,说熟练了就会觉得没什么了。事实上也确实如此。
小华在我工作的时候,被我放到车间门口,我用一个小筐,把他放在里边,厂里还特意把离门口最近的车床给我使用,尽可能的方便我照顾孩子。孩子很小,我也不用担心他会从筐中爬出来。那时候没有什么专门的隔音设备,虽然车床的声音不会对孩子的听力造成什么不好的影响,但为了不让孩子因为噪音而害怕,我和我的同事谁一有空闲的时间就会去他身边陪着他。这孩子从小就习惯了在噪杂的环境下自己照顾自己了。
回想起来,那时候我的身体因为产后也是比较虚弱的,但由于从小生活的环境使我的体质还算是比较强健,这段时期可以算得上我们最艰苦的一段日子了。还好老王他们并不是天天都要出去野外作业,他们不出去的时候就比较清闲了,这时候老王就会带着孩子。那时候厂里都认识小华,小华这孩子也特别招人喜欢,大家也都愿意尽自己的一份力来帮助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