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采风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5-01-23 00:50:52
  • 《采风见闻三年级作文》
  • 采风见闻三年级作文

    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我们一行18人,有幸到山东鲁能泰山酒业有限责任公司去参观。

    到达目的地,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首先来到一号锅炉房,在那里,我看到一件大机器,叔叔亲切地对我说:“这是一个用来打碎大米的机器,每小时用电400多度,这也是咱们莱芜市仅有的高节能的机器。”我听了以后,一种敬佩的心情油然而生,我想:处处低碳,处处节能,世界会更加美好。

    接着我们又去参观了原料仓库,这里的机器更加神奇,还有各种粮食原料。我们最后来到了一个场地,我看到了各种品牌的酒,有“小天下”、“金莱芜”、“银莱芜”等等。我忽然想到超市里销售的名牌酒大部分是莱芜酿造的,我感到无比自豪!

    经过这次参观访问,我才知道,原来酿酒需要如此多的工序,工人叔叔原来付出了这么多的辛勤劳动!

    我要向他们学习!

    【采风见闻三年级作文】

  • 《梨园湾采风》
  •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四月七号那天早上,老师带领我和同学们一起坐车来到,我们当地一个很出名的风景区,进行采风活动。刚进景区的大门,我们便闻到一股扑鼻而来的香味。再往里面走,我们来到一座桥上,从桥上往下看,河里的水清澈见底,一阵微风吹来,柳树摇动着它那纤柔的腰肢。继续走我们来到了中心的十字路口,这一路上有很多吃的喝的,还有一个很大的游乐场,里面有很多小朋友在那儿玩,我们在十字路口向左转,我们顺着小路一直往前走,一路上有芬芳的桃花和梨花作伴,路的两边还有很多小道,这些小道都是通往梨树林的深处。

    这时候老师带领我们走进了一条小道,一阵微风吹来,梨花纷纷扬扬的从树上落下来与风相伴,它们随风飘扬,翩翩起舞,仿佛传说中的梨花仙子在我们面前一样,这里的梨树都非常的粗壮,老师告诉我们,这里的每棵树都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一共有2000多棵。我们仔细看着梨花,发现他们小巧玲珑的样子极为可爱,花瓣冰清玉洁,像白玉雕刻而成一样。

    继续往前走,我们来到了里花仙子的石像前,同学们都很惊艳,他们说眼前的梨花仙子石像,可以用"千秋无绝色,悦目是佳人,倾国倾城貌,惊为天下人。"来形容她腾着云驾着雾,虽然是石像,但我看得非常入迷,仿佛是真的梨花仙子在我们面前一样。我们集体在这儿合了影,然后依依不舍的离开。

    我们坐车来到了提前预定好的饭店,和老师同学们一起聚餐,吃完饭,我们宿迁市的一位很著名的作家周永文周老师,给我们演讲,他给我们讲了很多他自己的事迹,还以他孙女的写作来启导我们写作。最后我们要离开的时候,总编老师还送我们每人两本书,我们把书拿到周老师那儿,他给我们每个人都签了名,嘱咐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一天下来,收获满满,"雨后轻寒,风前香软,春在梨花。"这是古人对梨花的赞美,希望此次的采风活动能够让我们的写作更上一层楼。

  • 《游潮州作文》
  • 今年暑假我们画室组织了一场潮州采风。我早就听说潮州有许多好吃的、好玩的,我迫不及待地报名参加了。我们一早便坐上了前往潮州的巴士。虽然路很长,但是我并不无聊。茂密的树木、金色的稻田、棉花糖似的白云……风景目不暇接。很快,我们就来到了美丽的潮州。到了酒店我们稍作修整,马上便开始了我们的采风之旅。

    我们先是乘车去了牌坊街。一路上的商店满目琳琅。有卖潮州三宝的、有卖糖水的、还有卖各式各样木制品的……接着,我们去吃了各种各样的美食,有鸭母捻、海石花、砂锅粥、牛杂裸条……可好吃了。

    往牌坊街里面走去,有着各式各样的牌坊,上面记载着很多人文事迹。

    第二天,我们去了历史悠久的广济桥,也叫湘子桥。来到这里,一阵江风吹来,凉爽极了,它吹走了我的烦恼,吹开了我的眼界。江面上微波荡漾,时不时有一两只小鸟在河里捕鱼。远处的韩山碧绿碧绿的,倒映在水中,充满诗意。听说广济桥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

    走在广济桥上,我看见一个古老的大亭子,它的颜色是深褐色的,看起来庄严肃穆。它的四周有供人休息的亭子,亭子四角是飞檐翘角,显得古色古香。亭的柱子上刻了字,精雕细刻,很有艺术味道。我们走过了一个个亭台楼阁。

    来到了船边,我数了一下,一共有十八艘梭船,船前的亭子有一只牛,这牛是鉎做的。据说有这样一个故事,清朝的时候有一次发大水,把两头牛的其中一只给洪水冲走了,之后便有了潮人的民谣,“潮州湘桥好风流,十八梭船廿四洲。廿四楼台廿四样,二只鉎牛一只溜。”

    我们看到广济桥跟普通的桥不一样。据资料记载,广济桥是一种特殊的桥型,梁桥与浮桥相结合。东西两段是梁式桥,中间是浮桥。浮桥由十八只梭船构成,洪水或者需要时,浮桥可以解开。而所谓的“洲”,就是水中陆地。也就是架设石梁的24个桥墩,这便是“十八梭船廿四洲”的由来。

    一转眼就来到了第三天,我们去了韩氏宗祠。墙上挂着一幅又一幅来自各位书法家的作品。我们一步一步地走上台阶,宣传栏上陈列了许多韩愈的生平事迹。虽然韩愈在潮州的时间只有8个月,但他做过的好事却不少:像杀鳄鱼啦,兴修水利啦,释放奴婢啦还有兴办教育,可以说他做过的好事比他在潮州的日子还多。

    第四天,我们去了红色主题教育基地——涵碧楼,感受了潮州七日红的革命热血。涵碧楼是当时“南昌起义”后,中国共产党来潮州散播红色精神的基地。当时,周恩来、朱德、叶挺、澎湃、贺龙、刘伯承开启了星星之火的燎原之势。在展馆里陈列了抗战时的武器、衣服、战斗的照片等,让我看到了革命前辈舍生忘死、奋勇拼杀的热血场景。我一边看,一边记笔记,脑海里闪现出红色精神迅速蔓延整个潮州的情景,我心里热血沸腾。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我们一定要铭记历史跟党走,做新时代有根的红色传人。

    在采风的过程中,我们了解了历史,品尝了美食,这真是一次让我难忘的采风!

  • 《榄核游记》
  • 这次我们画室又组织了一次采风活动,我迫不及待地让妈妈报了名。在这次采风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红蚂蚁和香云纱。

    大战红火蚁

    一开始我们在一片草地上闲转着。微风吹过,小草们便展示起了它们身上华丽的绿衣,但是有一些小草想显得与众不同,特意换了一件漂亮的金大衣。

    走着走着一个土黄色的“小房子”吸引了我的注意。我想在这茫茫绿海中怎么会出现一个“小房子”呢?我越想越不对劲。只见这个“小房子”上面有很多小洞洞,一定不是由天然风沙所形成的,时不时还有几只红色的蚂蚁从里面爬出。我突然想起这和我在电视上看的“红火蚁”的窝一模一样。只要有红火蚁生活的地方,方圆几里都没有别的品种的蚂蚁存活,而且它们的食物量巨大,一个月就能把一片绿油油的草地变成荒凉的土堆。我想它们可真是大祸害呀。我一定要为世界除掉它们。我先拿起旁边的枯木枝,对着蚂蚁窝展开了攻击。不一会儿我就弄出一个大洞,红火蚁们也不甘示弱,像一个个海浪般涌出来反击。眼看它们就要爬到我的手上了,我连忙后退。可是它们离我越来越近了,我想这也不是办法。我索性拿起旁边的一片叶子盖住了我弄的那个洞口。可是,我都还没喘口气,它们就突破了这道防御。我看到了一只比较大的蚂蚁,它的头比其他的蚂蚁都大好几倍,一对巨颚显得十分锋利,我想它大概就是这群蚂蚁的头了。我用手指把它抓了起来,用砖块把它碾死了。我以为它们会消停一阵,可是它们不但没消停,还愈战愈勇,没一会儿我的手上就多了几个红彤彤的大包。我非常生气。握紧拳头,对准“小房子”一拳头砸了下去,它们的窝瞬间被我移为了平地。它们好像也生气了,都朝我的手这边爬过来。我心想,它们来多少肯定都不是人的对手吧。于是我紧握两个拳头,连出数拳,它们瞬间被我消灭干净了。

    这件事情让我印象深刻,特别是蚂蚁们进攻的方式让我仿佛看到了古代军队打战时的情景。当我把它们消灭掉的时候,我心里特别开心,因为我终于为民除害了。

    不凡的香云纱

    我们离开了那片草地,来到了制作香云纱的地方。通过阅读宣传栏的资料,我得知香云纱是一种布料。起源于一个农民在打渔的过程中发现用薯莨汁液浸泡过的衣服非常易干,夏天穿起来非常凉爽。后来,人们把不同颜色的薯莨捣成汁,然后把丝绸浸到这些汁液中,经过过乌、晒、洗等步骤,就做成了好看又实用的香云纱。别小看这些香云纱,它们可是价值不菲。一吨真丝的香云纱至少需要四十五万元才能买到,俗称软黄金。

    再往前走,我们看到了一片大草地。据李老师介绍,这就是工人们平时晾晒香云纱的地方。想起在采风群里看到的香云纱制作的视频,我的脑海里浮现了这样的一幅画面:在这片绿油油的草地上,用竹棍压着各色各样的香云纱,有牡丹的、荷花的、鲤鱼的……在不远处,几个晒布工人正在甩着一片刚洗好的香云纱,还有几个工人正在用竹棍压住香云纱,豆大的汗珠从他们的脸上滑下来,可见这项工作异常辛苦。可是,如果没有他们那些人的付出,怎么会有这么精致的香云纱呢。香云纱的晾晒对阳光有非常苛刻的要求,阳光必须充足,今天是阴天,不适宜晾晒。难怪它那么金贵。想到这里,我都忍不住想要买一件呢。

    香云纱的工序十分复杂,但仍有人坚持做它,才有了现在这个庞大的产业。这真是一代代人的努力与坚持的结果。我觉得我们要向他们学习,让这些凝结华夏智慧的传统手艺发扬光大。

    这可真是一次令人难忘的采风活动呀。不仅让我们学到了许多知识,还让我们体验到了许多快乐。

  • 《晒出的尾巴》
  • 今天

    我到小花园里采风

    见铁树下有根

    黒黑的粗尾巴

    正在晒太阳

    你们

    猜猜 是哪只

    小动物出逃的尾巴

    是小松鼠的

    是花狐狸的

    哈哈

    都不是都不是

    是太阳公公

    给我晒出来的尾巴

  • 《端砚之乡——肇庆》
  • 暑假我们一行人去了肇庆采风。肇庆真是一个美丽地方。七星岩的山独具特色,深绿中点缀着许多岩石,就像一块巨大的乌龟壳上长满了青苔。星湖像一面铜镜倒影着周边的景物,微风一吹,景象就变朦胧了,好像在照哈哈镜一样。在那里吸引我的不仅是美丽的自然风光,还有历史悠久的民俗风情。端砚村是行程中我最喜欢的一个地方。

    记得那天,我们在洒店的餐厅里吃了一份丰盛的早餐。然后,两步并作一步,三步并作两步到达了酒店的门口,此时来接我们的大巴车已经在门口等待了。

    我们迫不及待地去了中国端砚博物馆。一进门我就被眼前的一切惊呆了!一张用石头做成的地图呈现在我的眼前,这是我见过最大的石头做成的艺术品。我一看旁边的介绍牌,原来这是 一张肇庆市砚坑的分布地图。突然一个讲解员说:“这是绿端做的,除了绿端还有紫端、白端。”

    我们接着往前走我又被一方约长二米宽一米的大端砚震撼到了。讲解员说这是宋徽宗亲自送给肇庆市的,上面刻的是肇庆市的地图。我们接着看了很多不同的端砚,用石大部分都是紫端,为什么呢?因为紫端比绿端和白端更容易找一些,而且三大名坑都是出产紫端的。那些端砚有大有小,有古代的,有现代的。图案也是千奇百怪的,有地图,有记事的,有人物和动植物,还有神话故事,都雕刻得栩栩如生。摸上去,光滑细腻,就像摸着宝宝的屁股一样。

    不知为什么,我看着看着就深深地喜欢上了砚台。似乎看到文人们用这么雅致的砚台,研磨出乌黑发亮的墨,写出许多荡气回肠的作品,真是诗意盎然呀。突然想起妈妈最近在练毛笔字,如果我能送她一方端砚,那不是很完美吗?于是,我在这砚台群中,挑选了一方云龙砚,上面刻着双龙戏珠,两条龙在鱼鳞般的祥云里缠绕吐珠,活灵活现,雕工真是高超呀!

    很快就到了要离开的时候,我真是舍不得呀。在这个独一无二的砚台之乡走过,我是不是也会沾染满身的墨香呢?

  • 《绥阳采风的诗歌》
  • 南风修褉到金鸡,

    诗友和唱酬新茗。

    小窗横槛看绥阳,

    鱼肥稻香水幽清。

    采风不厌品沙铫,

    乘兴偏宜游古堡。

    绿绿茶山云雾质,

    嫩嫩黄芽清香飘。

  • 《柳池采风》
  •     来开封求学已一年有余,在离校不远处有柳池,只是不曾去过。周末,抖落一身的疲惫,捡起简单的行囊,携同友人带着十六七岁女孩罗曼蒂克的幻想去柳池采风。

        也许是天公也想同游吧!刚到柳池竟然下起雨来。秋雨纷飞,细细的雨丝在秋风中织成一张晶莹透亮的网,网住了柳池,细雨迷谦,低垂的柳枝,在滴滴雨珠的点缀下,如泣如诉,轻风滑过,如一群醉酒的少女在细语呢喃。远处,水天一色,烟波浩渺,朦胧之中远处村里炊烟袅袅,几处小岛浮在池水的一角,似有似无,似影似幻,一种神秘的感觉顿时涌上心头。

        纯情的少女喜欢这种欲说还羞的感觉,雨中的柳池像一位含羞静立的少女,绰绰风姿似在邀请前来观光的人们!

        走近小岛,“柳池野园”映在眼前。这是一处游园饭庄,没有想像的富丽堂皇,没有想象的繁华喧闹。树下支着几把大伞,伞下的人们傍水而坐,把酒临风。一种宁静,一种和谐,更有一种说不出的豪爽。

        伙伴们在一座典雅别致的小木屋前撑起一把稍大的雨伞吃着爽口的食物,唱着属于我们自己的歌……没有了往日的无奈,有的只是一身的轻松和无法说出的愉快。我想让时间在这一刻为我们停留,我想永远珍藏这一刻美丽如画的风景、这一刻如诗如梦的心情!

        脱离伞的禁锢,迎着依旧绵绵的雨丝。秋风在我的眼里,浩水在我的周围,仰望飘雨的天空……让我的心离尘世远一点,离大自然近一些吧!站在孤岛的一端放眼四周与天空,虽没有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那般海阔天空的壮烈豪情,却也有王维的“独坐幽里,弹琴复长啸”的脱俗绝尘之感!

        此刻,将生命孤注一掷,似有一种感觉:没有了自己,没有了世界;没有,没有恨;没有烦恼,没有优愁。这种感觉、这种境界、这种胸怀,就连自己也为之疑惑。是自己变了吗?不,改变的是我的心情!

        我终究寻觅到:世界上有两本书:一本是文字之书,一本是自然之书。前者让我多了份成熟与执着,后者却把我变成了一个天性纯洁的孩子。

        文字充满智慧,自然有纯洁之美!

        我爱这两本书,如同爱自己的父母与生命!

  • 《茅山的花》
  •     当老师宣布,我们采风的地点在句容县的茅山时,我不禁大为失望。我原以为是去苏南水乡。那里有小流水.有悠长悠长的雨巷,还有会用英语歌唱《五姑娘》的民间歌手……多、的罗曼谛克,然而,茅山一一顾名思义,茅山者,茅草之山也!

        第一天的采风,我们小组是在茅山大队的夏泊宫生产队。十一月十六日,时令初冬,田里的庄稼早收割完了,社员们正在栽插油菜。初入村时,我无意中看到一农家的屋顶上摆有两盆花:一是仙人掌,一是菊花I房子不是很漂亮,甚至比较矮小,这两盆花摆在屋顶上,格外别致。我想起了杨朔的《雪浪花》中,老泰山把野花插在小车上的细节,想起了茹志鹃的《百合花》中,通讯员把野花插在枪筒里的描写,多么的乐观,多么的浪漫。眼前这两盆花,也是这个意思吗,我们的同学猜想说,这可能是当地的一种风俗,仙人掌与菊花放在屋顶上是为了避邪什么的。我以为这猜想是有道理的。《雪浪花》与《百合花》毕竟是文学作品,生活在这小矮屋里的人们,未必有赏花的闲情雅致。

        我想,既然是一种风俗,就必有这方而的故事。往点意,也许我能找到一个关于百花仙子的传说。

        花的故事还没有找到,关于花的民歌却是录了一大段:

    春来春光百草青,

    映山花开穆桂英。

    夏来暑天日正长,

    荷花开放杨满堂。

    秋来梧桐叶枝稀,

    桂花开放赛西施。

    冬来梅花伴飞雪,

    银花小姐把兵催。

        每个季节都有十来种花开,而r种花几乎都和一个人的名字相连。我没见过这么多的花,也识不得这么多的人;诚然,穆桂英与西施我是知道的,一个以英武挂帅,一个以绝美出名,而这些花不是“超”她们,就是“赛”她们。

        给我唱这支歌的是葛必荣老人,今年六十岁了。我与他很快就搞熟了。我开玩笑说:“大伯,您这正是老黄忠挂帅的年龄。”大伯笑了笑,他是个把更多的笑藏在肚子里而不轻易溢于言表的老人。我问他:’‘为什么您能一口气唱这么多花?”这话问得是有点不伦不类,大伯却认真地解释说:“这些花一年四季在茅山开个不断,我见到了就唱。”这句朴素的话,使我联想起英国诗人济悲的名句:“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我又问道:“大伯,您很喜欢花吗?”“喜欢,我是个‘花匠’哩。”“花匠?”在我面前的竟是一位种花的老人?这里离城甚远,种花往什么地方去卖呢?我不禁好奇地询问。原来,大伯是个种棉花的能手,茅山是个典型的丘陵地带,山包上有许多土地,以前大都没有好好利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大家解放思想,改变了过去那种单打一的做法,在荒地上种了棉花。金色的秋天,茅山的土地上飘来了大片白云,这是茅山开的新花,银白色的棉花1小小的棉树,真是个摇钱树1棉花收入现在已成了茅山农民收入的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当然,这一新花的栽培,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茅山公社的周书记告诉我们,一九七九年开始种植时,全公社年产皮棉一千六百六十三担,到一九八一年,年产已达到三千九百六十担。这中间,当然有许多象葛必荣老人这样的“花匠”的心血与汗水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