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文学家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2-04 01:51:35
  • 《文学家名人故事:能预测别人的未来》
  • 文学家名人故事:能预测别人的未来

    英国作家查理斯出身贫寒,他自幼酷爱文学,也写了不少文章,可惜一直只字未获发表。一日,查理斯出去散步,待他想记录下一天的心情时,才发觉包里的习作本丢了。焦急的查理斯顺着原路往回找,突然发现一个老太太手里正拿着自己的本子,就连忙上前说:“这本子是我掉的,您能还给我吗?”“哦,是吗?里面都是什么呀?”查理斯不好意思地说:“都是我写的一些文章。”老太太笑了,递还给他:“我刚才看了,文章真的不错。知道吗,我能预测别人的未来,你今后一定会是个作家。”然而查理斯却并没有将这句话放在心上。他知道,自己没有那个天赋;他也知道,对于贫苦的父母来说,早日工作挣钱对他才是最重要的。

    中学一毕业,他就四处寻找工作,当酒店招待,做推销员,干修理工。令他沮丧的是,他总是运气不好,每次都因为一点小事被辞退。后来,在亲戚的帮助下,他进了一家公司做文员,虽然薪金不高,但好歹还算体面。可惜好景不长,公司又倒闭了。山穷水尽的时候,查理斯突然想起老太太那句神秘的话,难道自己真的适合当一名作家?他暗自思忖。最后,他下定决心开始构思小说。

    创作过程十分艰辛,但他一想起老太太的话,就会增添无穷的'动力。终于,他以自己为原型,把这些年遇到的世态炎凉,把穷人的无奈和富人的空虚用一个个故事表现了出来。小说一发表,立刻受到众多读者的青睐。成名后的查理斯找到老太太的后人,感激她当年的指点迷津。老太太的女儿瞪大了眼睛:“我的母亲根本不识字!”

    【文学家名人故事:能预测别人的未来】

  • 《父文学家名人卡夫卡的故事》
  • 父文学家名人卡夫卡的故事

    在世界文学史上,作为一个文学大师,卡夫卡极为罕见的不是本国或本民族的代言人,而且似乎也不是什么“时代的良心”。他在身份认定上的矛盾性与特殊性,使得他注定没有归依之所:他是奥匈帝国的臣民,却生长在捷克的布拉格,又曾在一家意大利保险公司做小职员。他的母语是德语,血统却是犹太人,但他终生与犹太人的生活、宗教和习俗又保持着非常大的距离。他只能带着暧昧的身份幽闭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关注一些更重要的事情,比如个体在一个异质的世界面前的孤独、不适与绝望。而正是这些,成就了他不朽的文学成就,与马塞尔·普鲁斯特、詹姆斯·乔伊斯等并称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和大师。

    卡夫卡的一生,平凡而短暂。他于1883年7月出生在当时奥匈帝国的布拉格一个中产阶级家庭。兄妹4人,他是长子。父亲是一个白手起家的犹太籍百货批发商人,专横、粗暴,是家庭中的一个“暴君”。卡夫卡中学毕业后,一度学过文学和医学,但不久迫于父命,不得已进布拉格德语大学攻读法律,取得法学博士学位。毕业后,在法院实习一年,后即在一家意大利保险公司工作。自1908年起直到1922年因病离职为止,他始终在一个半官方的工人工伤事故保险所任职。平生足迹也只到过邻近的德国、法国、意大利和瑞士的一些城市。

    卡夫卡自1917年开始咯血,从此患上了结核症,身体羸弱,至1924年6月病逝于维也纳郊外的基尔林疗养院,6月11日葬于布拉格斯特拉施尼茨犹太公墓,只活了短短41岁。他曾三次订婚,又三次主动解除婚约,始终没有建立自己的家庭。只是在他去世前半年,与一位名叫多拉?迪曼特的希伯莱语女教师以同居方式一起生活,陪伴着他直至离开人世。

    卡夫卡是一位勤奋的业余作家。他自幼喜爱文学,阅读和研究易卜生、斯宾诺莎、尼采、克尔凯郭尔及达尔文等人的文学和哲学着作。大学读书时就开始文学创作,并常与同学、挚友马克斯·布洛德参加布拉格的一些文学活动。1908年就业,至1922年因病重离职疗养,十多年间利用业余时间写出了数十篇短篇小说,《审判》、《城堡》和《美国》三部长篇小说以及日记、书信,不下几百万言。作为一个长期患病而又没有固定职业的人来说,卡夫卡无疑是一位勤奋的业余作家。

    卡夫卡的作品大多气氛阴郁、神秘,情节离奇荒诞,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隔绝、陌生、不可理解,无所不在的人的异化成了他着意阐发的一大主题。在代表作《城堡》中,他把这种人生的荒诞感发挥到了极致。名义上的土地测量员K在一个雪夜长途跋涉来到城堡前,希望见一见城堡的主人,或许还能得到许可在此成家立业。但从他到达城堡管辖的村庄那一刻起,他的命运就注定了:尽管他作了种种努力,甚至还能和城堡建立某种若即若离的关系,取得部分成果,但他至死也不可能踏进城堡一步。

    评论者对他所构筑的城堡看法不一,有的说是象征了资本主义社会强大的国家机器,有的说是代表了犹太教中神的一种现身方式:宽恕。我们同时还可以将其视做一个有关写作的巨大隐喻,借着孤独,卡夫卡能够不断地以各种方式接近它,因为它完全来自他个人,也仅属于他个人;他的所有主人公都不过是他的一个化身,他们或者叫K,或者叫卡尔,或者名字的构词方式与卡夫卡相同,都生活在一个粗暴的父亲或类似父亲形象的阴影之下,都“害羞、胆怯、懦弱而善良”,却勇敢地为进入与虚无作无望的缠斗。

    在西方,卡夫卡大约是在二次世界大战后才受到世人瞩目的。卡夫卡生前几乎默默无闻,他的作品只有极少数是在他生前发表的。他的第一部小说集《观察》,第一版共印了800册,5年后还有一大半积压在仓库里。卡夫卡自己说,在布拉格一家著名的书店里,几年来共售出了11册书,“其中10册很容易找到买主,因为是他自己买的,不过,他一直想知道究竟是谁买走了那第11册。”1963年,当卡夫卡80周年诞辰的时候,他的故乡举行了国际性的卡夫卡学术讨论会,会议证明了这样一个事实:“没有人能提出全盘否定卡夫卡的'理由了。”这以后卡夫卡便成了世界上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作家。

    德国著名作家托马斯·曼便“将出自卡夫卡深沉的笔触之下的作品列为最值得一读的世界文学名作”。黑塞说:“我相信,卡夫卡也将永远属于那样一些人物之列:他们创造性地,尽管是充满痛苦地表达出了伟大变革的预感。”卡夫卡研究随即也就变成了西方的一门“显学”。他的作品不仅成为一门新的学科的研究对象,而且在大学里被列为最热门的选修课之一。卡夫卡被誉为“20世纪最优秀作家之一”,“传奇英雄和圣徒式的人物”,被有些人认为“他与我们时代的关系最近似但丁、莎士比亚、歌德与他们时代的关系”。

    卡夫卡被认为是现代派文学的鼻祖,是表现主义文学的先驱,其作品主题曲折晦涩,情节支离破碎,思路不连贯,跳跃性很大,语言的象征意义很强,这给阅读和理解他的作品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卡夫卡的作品难读,连母语是德语的读者也觉得读懂这些作品不是件容易的事,但他那独到的认识,深刻的批判,入木三分的描写,都深深地吸引着人们。

    【父文学家名人卡夫卡的故事】

  • 《鲁迅一生的数段情缘文学家名人故事》
  • 鲁迅一生的数段情缘文学家名人故事

    说到鲁迅,毋庸置疑,鲁迅确实是民国时代的革命斗士,文学泰斗。其文风劲道,其风骨超然。但鲁迅虽是斗士,却非鲁圣。我们要知道世界上无论什么人,他第一个标准是人,不是神!谈起鲁迅的女人,不少人被教材所误,只知道有其学生兼夫人许广平,然后一些人知道鲁迅还有个原配夫人朱安,但自古以来,哪个才子没有几个红颜知己呢?

    初恋人鲁琴姑的“无言的结局”

    最早与鲁迅缔结婚约的是鲁琴姑。那是一八九八年夏秋之季,鲁迅母亲看上了鲁迅小舅父的大女儿琴姑。琴姑和小时鲁迅两小无猜,常在一起读书,探讨古文诗词,她对鲁迅也早已印象很深,所以当鲁迅母亲征询她的意见时,她扑到姑妈怀里,没说什么,但心里一百个情愿。

    鲁迅母亲很高心,当即定下了亲事。不料,事起突然。鲁迅的保姆长妈妈有个远房外甥女朱安,早就想介绍给鲁迅,可是鲁迅母亲已订上了琴姑。长妈妈便在鲁迅母亲面前搬弄口舌,说鲁迅与琴姑结合要“犯冲”,不吉利。鲁迅母亲便动摇了。第二个春天,她便决定包办鲁迅与朱安的婚事。

    琴姑父亲久等周家聘娶,却毫无信息,后来得知鲁迅另娶之后,便无奈之中把琴姑许配给了他人。也许琴姑对此婚事本不顺心,也许生活并不如意。不久,琴姑竟然一病躺倒,再没起来。

    临终时,琴姑紧紧拉住服侍她的保姆的手,哽咽道:“我有一桩心事,在我死之前非说出来不可。就是以前周家来提过亲,后来忽然不提了,也不知为什么……这一件事,是我终身憾事,我到死也忘不了……”

    琴姑应该说是鲁迅先生幼时的“初恋”。但不知何故,这一桩婚事在后来鲁迅的着作中,没有提及。是鲁迅忙于事业忘记了呢,还是他把这美好的情愫永远埋藏在心里。这已永远都是个谜了。

    原配夫人朱安的凄凉人生

    鲁迅二十五岁那一年,正准备在日本东京开始他的文学活动,忽然不断地接到催他回国的家书,信里说,他母亲病得很重,想见见自己的长子。等到鲁迅焦灼不安地回到家里,才知道这是一场骗局。

    原来在他家乡有一种谣传,说鲁迅跟日本女人结了婚,还生了孩子,有人看见他领着妻、儿在东京街头漫步。族人变着法子把他骗回来完婚。按照“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旧礼俗,鲁迅的母亲鲁瑞没有征得鲁迅同意,便把这门婚事定下了。

    看到这个场面,无论是对鲁琴姑的眷恋,还是异国有红颜,鲁迅自然很生气,但出于对母亲的孝顺,他没有发作。完婚的第二天,鲁迅没有按老规矩去拜祠堂。第三天,他趁着家人不注意,悄悄地从家中出走,又到日本去了。而朱安则跟着婆婆鲁瑞一块过日子。

    也许鲁迅的大老婆也硬气,传统的良家妇女,那就是:进了周家门,死是周家鬼。他是鲁迅的老婆,全世界都公认,但主角鲁迅没有认,名义上朱安守了一辈子的活寡,事实上也是,至少在这一点上,原配在礼教上打败了鲁迅的,虽说是非常凄惨的。鲁迅是反封建的`斗士,当然应是革命的斗士。包办婚姻当然是封建社会的一礼教。对平民可行,对鲁迅不行。

    一九四七年六月二十九日,朱安孤独地去世,我相信,如果还有来生,朱安不会再走这条路。

    这样的悲剧在旧社会是常有的。也许就因为自己的遭遇,鲁写了很多关于女权的文章,如《祝福》等,希望中国妇女觉醒起来。

    与许广平的师生恋

    鲁迅与许广平,师生恋,还是那个时代,鲁迅自始至终都是鲁迅。

    许广平(1898~1968),祖籍福建。1917年就读天津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预科,担任天津爱国同志会会刊《醒世周刊》主编,并参加过“五四”运动。二十五岁时考入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国文系,成为鲁迅的学生。

    一九二七年一月,鲁迅到中山大学任教,许任助教和广州话翻译,不久与大她十七岁的鲁迅成婚,一九二九年,生下一子周海婴。虽然这是鲁迅生命的最后十年,但“十年携手共艰危”,相濡以沫见真情,不能不说是迟来的幸福。

    与鲁迅相比,胡适还算“保守”,与原配江冬秀还生儿育女。尽管胡适订婚赴美留学期间,除了和康乃尔大学教授之女韦莲司迸出的火花外,他还追过也是留美的中国才女陈衡哲。虽然两次恋情都在外在环境或内在道德意识下,使得“发乎情,止乎礼”而不得不中途结束,但不能太伤母亲的心,或许也是他考虑的因素。

    而鲁迅在与朱安“无爱”的婚姻背后,却是他甘愿过着这种苦行僧式的生活,但在潜意识深处,他并没有放弃对真正的爱情理想的渴求。因此到了许广平明显占主动的情况下,他们终于自由地结合了。

    女学生许羡苏“头发的故事”

    在女师大,鲁迅遇到了年轻的女学生许羡苏,她是后来鲁迅的同居女友许广平的同学及好友。

    鲁迅为了她写了“头发的故事”,鲁迅的朋友曹聚仁在一部关于他的评传里,称许羡苏为他的“爱人”。而许羡苏对鲁迅生命中相当重要的部分表现过女性特有的关怀。可是当鲁迅离京南下,一起同行的,不是许羡苏,而是她的同学朋友许广平,可就在南下途中鲁迅还与许羡苏保持着联系,每到一处,必有明信片报告行踪,而这时鲁迅已经与许广平同居多时。为什么鲁迅选择了许广平,这是个迷,至少没有人解答。

    鲁迅辞世以后,许广平写作关于他的回忆录,除了介绍鲁迅的饮食起居,其它基本一无所有,在有关的许多重要方面,留下了大量空白。有人分析许广平留下的笔记,察觉出其实许广平有着太多的无奈,也许做名人影子的滋味并不好受。

    与女作家萧红朦胧情愫

    萧红是个大家闺秀,但是她是个有着新思想的青年,由于对封建家庭和包办婚姻不满,年少时离家出走,几经颠沛。一九三二年与萧军同居,结果最后却与萧军分手!

    一九三四年前后成为鲁迅最忠诚的粉丝,经常来鲁迅家来看望先生,有时甚至可以一天数次。有一个上午,她来过,下午再来。最后也许是感觉到许广平的地位不可动摇,毕竟有了鲁迅的孩子,一九三六萧红不得已远走日本,三年后年与端木效蕻良同居并到香港,端木效蕻良也是个文人,同样是个风流人物,也不可能给萧红太多的幸福,终于萧红在自己选择的道上历尽坎坷后在香港病故,死时年仅三十一岁。

    【鲁迅一生的数段情缘文学家名人故事】

  • 《谈人生》
  • 很多文学家都写过“人生”,可是在我眼中,却不知该如何评价,因为他们或多或少都感觉缺失了什么,我不知是自己眼光放的长远,或是因为自己也不知什么是真正的人生,所以皆否定了其他人的言论。

    关于人生,不同的人有不同看法,就好像是莎士比亚这个众说纷纭的人物,一百个人里,对莎士比亚就有一百种不同的看法,而真正能认清自己的看法,知道自己在说些什么的,却是寥寥数人。或许也正是因为这种“阿基米德”的思想深深灌入在我脑海里,让我对人生有种不同的感觉——说不出。

    因为说不出,又深深感觉没有哪个人能把自己心底想说的话写的契合入心的。所以总是会发愁大半天。有时竟还在意自己的文笔太拙劣,思想太匮乏,词汇太缺失,以至于无法看透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

    在我所谓的‘个性’眼中,人生并非是一杯茶,一本书,而它该是什么,该像什么,我自己也说不出,但却能依靠自己的感觉说出个不同来,或许是总觉得那些语言缺失了什么吧。

    但有时又忽的觉得,人生不就应该是这样的么?因为说不准的,又不想依靠别人的言论,不能依靠一句话或是一篇文章就锁定了人生的轨道,有自己独到的看法,独到的个性,所以总喜欢过着自己的生活,哪怕是平淡的似水流年,依旧显得滋味繁多。

  • 《《岳飞传》读后感优秀读后感700字》
  • 文学家高尔基曾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今年寒假,我们有一项活动是读习爷爷读过的书。一个小朋友刚送我一本《岳飞传》,于是我就选择了它。我每天读3-4回,在寒假的末尾,终于读完成了。

    《岳飞传》是一部岳飞如何成长为民族英雄的故事,是带有演义色彩的小说。小时候岳飞家里很穷,他的父亲很早就去世了。幸好他遇到了周侗,岳飞拜他为师,成为他的义父,教了岳飞许多本领和绝技,岳飞也很刻苦,学得很努力。

    岳飞从小就有几位好兄弟,其中牛皋是他最好的兄弟。不过你猜,他们是怎么认识的?哈哈,你一定猜不到,他们俩先打了一架,是在一场比武中认识的。牛皋既是一个张飞一样的猛汉,天真率直,又是一个程咬金式的福将。就是牛皋的忠孝意识比较弱。

    岳飞的武艺很好,梁王因为嫉妒岳飞的好武功,一次在校场里想暗杀岳飞,梁王趁岳飞不注意,拿刀往岳飞胸前刺去。不过岳飞早就有准备,使出本领,灵活一闪,还用沥泉枪挑死了梁王。

    岳飞的母亲为了让他不贪浊富,不一时失志做出些不忠之事,就在岳飞背上用针刺上“精忠报国”四字,让岳飞时刻牢固记住这个词。岳飞母亲又将醋黑涂在四字上,这四个字就永不退色了。读到这里,我特别感动。这里个家喻户晓的故事,为什么大家难忘这故事呢?因为平时我们打针都很痛了,更何况在岳飞背上刺了三个多小时的字啊!这种勇敢、坚强、爱国的精神,深深印在每个人的脑海里。

    书的第21回讲到了岳飞最精彩的大战之一“岳飞大战杨虎”。杨虎是一名很厉害的强盗,有四艘很厉害的船。第一艘名叫”炮火船“,船上四面架着炮火,甚难招架。第二艘名叫”弩楼船“,四周都有竹笆遮护,船上立着弩箭。第三膄叫”水鬼船“,第四艘是大战船。岳飞设计了一艘无敌战船,在船头用竹子绑棉被,可防杨虎的炮火船,在船底密钉毛竹片、倒须钩、三尖刀,可防水鬼船。这些方法果然让杨虎的进攻对岳飞的船没什么伤害。趁敌船靠近,岳飞的兄弟们一起冲上去,杀了个片甲不留。巢穴也被牛皋烧光了,岳飞大获全胜。

    《岳飞传》最后几回讲到,岳飞被奸臣秦桧害死,埋在杭州西湖边。我们假日小队活动以前就去过岳王庙,读书后我更加了解岳飞的英雄事迹,他的名字会在人们心中流芳百世。

  • 《呼兰河传读后感》
  • 大文学家——矛盾曾评价这本书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大家能猜到这本书叫什么名字吗?这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不朽巨著——《呼兰河传》。

    这本书是萧红写的,记叙了她的童年生活,在这本书里我看到了一个天真活泼,充满好奇,非常馋嘴的小女孩。

    “呼兰河这座小城里活着我的祖父,也埋着我的祖父。”在这本书中,小萧红有了祖父就有了快乐,祖父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她一家子人都不喜欢这个疯丫头,每天不闯一点祸就不乐意的小女孩。她和祖父在院子里一起玩,她和祖父最亲,在院子里一呆就是一整天。她帮祖父“干活”干的“特别好”玩累了就不用枕头,把草帽盖在脸上就睡着了。睡醒了谁也不知道她接下来会怎么做,去吃黄瓜,去追蚂蚱,还是去刨土?她明天都那么自由,太阳也管不了她。我感觉到每个人和物都向往着自由自在的生活。

    在这本书里,有点神经的买豆芽菜的寡妇给我的印象最深,每天都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在那哭自己的儿女。可哭完了一样要回家卖豆芽菜。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每天人都要活着,与其说是伤伤心心的过一天,不如快快乐乐的过一天,主要是心态要好。

    在这本书中,街上的大泥坑使得人们敬畏,只因为在这里淹死过几个人和几头牲口,我就在好奇人们怎么不把它埋上,这样人和牲口就不会死,行走就方便一点。好多年过去了,这个大泥坑还在这,这反映了当今社会人们的愚笨。我不知道为什么不埋了。应该是那个时候闹瘟疫,有人怕猪染上,就不吃猪肉,那时在泥坑里淹死了一只猪,这些愚钝的人们在欺骗自己,淹死的疫猪的肉可以吃,淹死了就变成了水猪肉。这些人自欺欺人,万分愚钝。老张家的团圆媳妇儿,就是因人们迷愚钝和迷信而被害死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我们不应该自欺欺人,事实是什么,就是什么,不要骗自己。

    这本书的确很好,让我收获的知识,道理,乐趣数不胜数,在这里就不一一表明了,这本书我建议大家好好读一读。

  • 《我心目中的英雄800字》
  • 汉代文学家刘劭云曾说:“聪明秀出,谓之英;胆力过人,谓之雄。”英雄者,拥有载视一切之能力,傲视群雄之气势,是人对其无不敬畏!

    英雄无名,化作满天的星;无名英雄,热血总在沸腾。英雄是民族的脊梁,是中华儿女追求正义的指路明灯。

    我心中的英雄就是钟南山爷爷!

    17年前,钟南山是中国抗击非典的领军人物,17年后,84岁高龄的他,又一次义无反顾的来到抗击新冠肺炎最前线;17年前钟南山教授领军抗击非典,17年后的这个冬季,84岁的他又再一次临危受命,依然奋战在和病毒较量的第一线,寻找战胜病毒的良药,缓解了疫大家心中的焦虑与恐惧,他就是我们心中的“定海神针”。

    当我在新闻上看到钟南山爷爷第一次满含热泪说:“武汉本来就是一个英雄的城市,有全国、有大家的支持,武汉一定能过关。”此时,我的眼睛禁不住湿润了。是的,举国上下齐心对抗疫情,爱比病毒扩散的更快!他们就是疫情中的逆行先锋,果断前行、无畏奔赴的背后是钢铁般的信念和坚如磐石的初心,他就是我们心中的真正英雄!

    这位敢讲真话,敢涉险滩,敢啃硬骨的老人,再一次成为绝对的超级明星、全民偶像。84岁,在这个绝对需要安享天年的年龄,支撑他出山,承担如此大的使命和精神负荷的,绝对是医者仁心和国士风范。他那颗悬壶济世的心依旧未变,始终为人民着想。

    去年8月,有一名九岁小男孩儿在新加坡飞往广州的航班上突发过敏,全身红肿,情绪激动,家人六神无主,呼叫空乘人员,空乘人员也只能是尽量调低机舱温度,并拿来冰块帮男孩冰敷,但这些都于事无补,同一航班的钟南山院士听到消息坚持跑到男孩座位旁问诊,他蹲在一个素未平生的男孩面前,认真检查询问,确定男孩没有生命危险后,才放心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他用实际行动去践行自己的医者仁心。

    英雄者乃胆识过人,聪明智慧,无私忘我,不辞艰险,不怕困难,不顾自己。

    在疫情爆发以来,钟南山爷爷一次次的行程和发言都是最有效的强心剂,有了他,就有了战胜的信念,他是全中国的骄傲!

    这世上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为我们负重前行罢了!世上哪有什么天生的英雄,只是因为祖国需要、同胞需要,才有人挺身而出,牺牲小我,成就大家。钟南山,我心中永远的英雄!

  • 《与书为伴,我心释然》
  • 著名的文学家高尔基说过这样一句话:“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我看来,书不仅仅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它更是人成长的阶梯,是人思想发展的必经之路。正如——“书犹药也,善读之,则可医愚。”

    还记得我小时候读过的第一本书——《金银岛》。《金银岛》里记载着许许多多的有趣生动的画面,令人不可思议的奇幻旅行,那座闪闪发光的金银岛,在我的脑海中充满了童话的回忆、梦幻的色彩。我在金银岛‘旅游’的日子,带给了我最初阅读的心灵享受、兴奋。同时我便开始阅读之路,一发不可收拾。这本书,可以说是我的启蒙书,启发了我的思维。

    我阅读过许许多多的书目。小学时,我读过一本《红岩》。这本书向我真实而生动地展现了那个时候动荡不安的历史。相比地下工作革命,同样的坚毅和坚强、矢志不渝!他们在敌人的秘密监视下,还要互相给自己的队友传递情报,只有将秘密的情报传递出去,才能使共产党打入内部,里应外合。

    而且,他们还要忍受着身体、心里的剧痛,流血,牺牲!在敌人无情的摧残之下,将自己对革命的忠贞不渝和坚贞不屈发扬的淋漓尽致。在无声中寻找敌人,托寻找敌人的弱点,找到突破口,尽最大努力救出被困党员!

    当时我看这本书的时候,正值小学,还不懂他们为什么要那么卖命的为共产党而奋斗!但是现在我才懂得,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共产党是人民的救星,就像天空没有太阳,世界没有光明一样,只有共产党,人们才会更幸福,生活才会更安康。

    现在我又阅读了一些丰富的书目。在阅读中,我寻找到了自身的价值,发现了世界的美好以及各种各样美好的品质。与书为伴的日子,我心释然!与书为伴的日子,让我感受到世间精华,集之于书,融之于书!

  • 《我的理想400字》
  • 著名文学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理想是事业之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有想当医生的、老师的、作家的、军人的……而我的理想是成为一名能做出各种美食并被人们称赞厨师。

    我想当厨师是因为每当别人吃了自己做的食物并称赞我做的食物好的时候,心中就十分高兴,并有一种成就感。不仅为如此,还因为我在家里还经常做方便面、小米粥、煎鸡蛋和一两道凉菜。在生活中每当我和父母还有亲戚去饭店里吃饭,点的菜总是五花八门儿的,糖醋里脊、京酱肉丝、可乐鸡翅、鱼香肉丝、甜玉米、大米饭、肉夹馍、大米饭。喝的有米粥。当大家津津有味的吃着的时候,耳边总会传来几声赞叹“这个菜真好吃。”“这个菜好好吃。”……我听到后总会对着道菜的厨师很羡慕,羡慕他被别人称赞。

    为了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我必须努力才行,在生活中我回家以后要想爸爸妈妈多学习一些家常菜的做法,比如说;疙瘩汤、包子、炸肉……,还可以多看一些关于做菜的书籍研究一下方法,但光看是没有用的,还要进行实践才好。长大后我还要考进关于厨师的学校,来进一步的学习知识,完成我的理想,要考进这样的学校,必须要好好学习,才能考上这样的专科。

    从今天起我就要向着我的理想前进并努力。

  • 《有志者事竟成范文500字》
  • 我国大文学家蒲松龄说过,“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万秦关终属楚。”只要有志气、有毅力,事情终会成功。

    项羽便是这样一个人。项羽小时候,秦始皇曾来到他的家中,他们家的人都想去一睹秦始皇的威容,只有项羽指着秦始皇来的方向大声道:“吾当取而代之。”长大后,他曾带领几万人马与有百万人马的秦军决一死战,将秦军击败。正是因为他少时便立下远大的志向,为志向为之努力,这才推翻了秦朝暴政。若项羽没有“有志者事竟成”的精神,他又怎么会成功呢?

    不仅是项羽,还有许多名人也有过“有志者事竟成”的故事,希尔顿就是其中之一。他幼年时父母双亡,又恰遇美国的经济危机,所以只能靠乞讨来生活。有一天,他到了一个城市,那个城市十分豪华,他在一家大酒店的走廊上栖身了好几日。有一次,他在睡觉时被门卫扔了出去,门卫对他十分无理,他十分愤怒,下定决心一定要开一家比那家酒店更大更豪华更宏伟的酒店。最终,他成功了。希尔顿虽然十分贫困,但他仍然立下志向并为之奋斗,最终,他终于实现了自已的目标,创建了全世界顶级酒店——希尔顿酒店。

    雄鹰之所以能展翅高飞,是因为它立下了翱翔天空的大志;大海之所以能汹涌澎湃,是因为它立下了包容万物的大志;高大的翠竹之所以能势如破竹,是因为它立下了俯视大地的大志。

    有志者事竟成,让我们站在地平线上构筑我们的梦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