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各国的教育方法均不相同,外国是开放式教育,而中国则不同,因为我国虽然人力充足,但资源贫乏,导致学生从小的压力,使学生失去了自由的童年,变成了动物园里被困住的狮子,渴望的自由已被父母所期盼的目光中磨灭……
不过,在未来的教育中,我们将采取新的方法,使学生不用在逼迫下学习,让学生喜欢上学习,认为学习是件有趣的事,不是在虚度光阴。在未来,我们将采取10d摄影技术,为学生提供一堂生动有趣的课。如果是语文课,摄影机则会投射出该语文课所讲的地点与课文所描述的景观,都会一一呈现出来,还会随着作者的脚步变化,使学生与作者一同感受着绮丽的景观……,上英语课,投影机则会投射出对话中的场境:几位外国人流利的说着正宗的英式英语,在现代我们之所以学不好英语,是因为我们没有这样的环境,但,当我们真的去了解英国人的说话习惯时,我们才能更好地去学习英语。
未来的世界我们谁也不知道,我们只能靠想象来创造、创新,未来的发展与新一代密不可分,不要让他们失去活力、想象力!
“十年寒窗苦”,在这一点上,我想我已经够格了。人说“苦尽甘来”,我却丝毫没尝出什么“苦尽”的甜味来。孩童时代无拘无束的想象力和好奇心,被一大堆死沉沉的书本所取代了。要看我的成绩,每门都还能过关,可是要问我对哪一门学科感兴趣,对不起,这始终在我心中是个未知数,麻木的人,麻木的心灵。
当我还是个活蹦乱跳的孩子的时候,就不得不在老师的严格监督下。手背后、身坐正地接受知识的灌输,回家后,又得在爸爸妈妈的“提醒”下规规矩矩地做作业。就这样,开始了单纯然而乏味的学生生活,像个钟摆,慢悠悠地在学校和家两者之间荡来荡去。上课,十分地安静,我们不怎么紧张,只要睁大双眼看着:老师把他的意图,把他的知识很有条理,极为细致地展示在黑板上.只要竖起耳朵把老师的每一句话都听进去,只要手勤快点再抄下老师的板书,啊,考试只要十分清楚十分全面地记住每一条每一款,就能考出好成绩来,而他就是一个好学生了。这已没了“学”的本意,它原是要不断索取,不断追求的,可这下很省事,它就像煮好的饭,缝好的衣,你只需张口伸手就行了。在家中,好心的父母真心诚意地担起了“后勤部长”的重担,出于好奇,你很想试着踏一下缝纫机或是炒一个菜,但总是被婉言拒绝,你只得又没趣儿地重新回到已看过不知多少遍的书本中。你很想看一看新来的报纸或杂志,可你往往找不着它们的踪影—它们一定又安安静静地躺在某个上了锁的抽屉里。你生气,你抱怨,可只能忍着听他们的苦口婆心的劝导。压抑、乏味……,丰富的想象,旺盛的求知欲,就在这种沉闷的空气中慢慢地离你而去了。
是呵,老师为什么要把知识,事无巨细地全部掰开了揉碎了地教给我们,却不让我们自己当一名猎人,去探寻、去捕捉信息?记得德国有一位著名的数学家,在他的成长过程中,他很喜欢大学时的一位数学老师。这位老师基本上不备课,而是在课上冒着挂黑牌儿解雇的危险,任自己的思路驰骋,这样虽然不会有整齐的笔记,但学生学到了极为重要的东西一一方法,而不仅是知识本身。这位数学家在他的教书方法上也很有特色,他只在课上把梗概点一下,具体的细节留给学生自己,为学生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创造了条件,就这样,又一位著名的数学家和物理学家玻恩成长起来了。
家长为什么要这样过分地关心我们,让我们变得像温室中的花朵经不起风雨?我在《读者文摘》上看到一篇文章,名叫《效率专家爸爸》。作者记述了他的父亲在他们幼时是如何培养和训练他们,为后来都成为工程师或学者奠定了基础。其中有一节给我印象很深,就是这位父亲提出家里的活儿实行招标,让每个孩子出价,谁要价最低就让谁干。这样可以让孩子多得到一点零花钱。一次他的小女儿要买一双旱冰鞋,而钱只差一个小数目,她梗提出了这个价钱去油漆栅栏门,结果她要价最低承担了这个工作,可其他人都担心她太小无法完成,可爸爸却坚持让她干。过了一个星期,当孩子用起了泡的小手含着泪从父亲手中接过钱后,父亲意味深长地说道:“孩子,爸爸不是不疼你,正是爱你才忍心叫你接受这个锻炼。”孩子回到卧室,在枕头下发现了一双簇新的旱冰鞋。看到这里,我感慨万千,心想:谁要是有这样一位父亲,那是最值得自豪的,那是他最大的幸福。
与别的国家的教育方法比,我们现行的这一套确实有很大的缺陷,这与几千年流传下来的传统思想、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因而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让所有的人都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人才的培养直接关系我国的前途。如果扼杀了想象力和好奇心,就等于扼制了人才.我很希望我们后面的学生,一代又一代,不再有我们这样的遭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