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莫扎特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5-01-23 09:25:37
  • 《画家音乐家名人莫扎特的故事》
  • 画家音乐家名人莫扎特的故事

    莫扎特被人们称为“音乐神童”。3岁起显露音乐才能,4岁跟父亲学习钢琴,5岁作曲,6岁又随父亲学小提琴,8岁创作了一批奏鸣曲和交响曲,11岁写了第1部歌剧。他仅仅活了36岁。繁重的创作、演出和贫困的生活损害了他的健康,使他过早地离开了人世,他的音乐作品成为世界音乐宝库的珍贵遗产。

    他1756年出生在奥地利,他的父亲是宫廷乐团里的小提琴手,也是一名作曲家。由于父亲是佚名音乐家,家里的孩子都受到父亲的培养和熏陶,在莫扎特3岁的时候,有一天,爸爸正在琴房教姐姐弹钢琴,莫扎特搬来一个小凳子在一边观看,他开始对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那以后,每当爸爸教姐姐弹琴的时候,他都在一边听,莫扎特的记忆力个性好,只要是他听过的曲子,他都记得,每当姐姐弹错音乐的时候他都能准确的指出来。

    在莫扎特的指指点点中,父亲发现了儿子的天才,于是当莫扎特4岁的时候,父亲便开始教他弹琴了,莫扎特年级虽小,许多技巧复杂难度大的'协奏曲他都背诵下来,还弹的很好。

    4岁的小莫扎便常常向家人展示他的音乐才华,每当家人吃晚饭的时候,他都要献上一曲给大家消遣消遣。个性是家里有客人来的时候,他更是喜欢变现自我,他常常不管你允许不允许,便跑到钢琴边上弹了起来,凡是听他弹过的客人,都会对他竖起大拇指。

    5岁的时候,刚上一年级的小摸着特便会自我创作各种曲子了,这个城市里的人们都明白他们家出了一个音乐小天才。

    在家里,经常有爸爸的2位朋友来练小提琴,这2个朋友是和爸爸一齐同台演出的小提琴手,有一天,莫扎特在听见爸爸和朋友们在客厅里演奏3重奏的小提琴曲,于是他自我也拿着小提琴来到客厅,平时摸着特主要是跟爸爸学钢琴,爸爸教他小提琴纯粹是为了调节。

    “爸爸,我来担任你们的第2小提琴手,行吗?”

    “不行,这个曲子你还没有练习过”

    “我能够看着谱”

    “行行,就让我们的小天才试试吧”,在一旁的第二小提琴手发言了。

    就这样,莫扎特跟着爸爸和另一位叔叔一块演奏了小提琴3重奏,演奏结束了,三个大人站在那里一动不动了,大家都看着小莫扎特,为他的才华目瞪口呆。

    “天啊,你这小家伙真是一个天才”

    莫扎特的父亲发现自我的儿子的确在音乐方面具有才华,为了让孩子们开阔眼界,父亲便带着孩子们到外地去演出,6岁的莫扎特和姐姐一齐到维也纳、荷兰、慕尼黑等各地演奏,他们的表演获得了观众热烈的掌声,尤其是莫扎特的表演,听众经常要莫扎特加演好多曲子。

    在莫扎特14岁那年,他遇到了音乐大师巴赫,巴赫十分喜欢这位音乐天才,于是亲自指导他的演奏和作曲。莫扎特一声创作的音乐领域有歌剧、交响曲、协奏曲、室内乐等。莫扎特还写了超多的嬉游曲小夜曲、舞曲等。在这些风俗性的作品中,莫扎特采用了民间音乐的因素。反映了他和民间音乐的联系。

    总的说来,莫扎特的创作成就遍及各个音乐领域。它们反映了18世纪末,处在被压迫地位的德奥知识分子摆脱封建专制主义的羁绊,对完美社会和光明、正义人的尊严的追求。他的音乐风格具有诚挚、细腻、通俗优雅、轻灵、流丽的特征,大都充满了乐观主义的情绪。

    【画家音乐家名人莫扎特的故事】

  • 《莫扎特借鼻弹琴》
  • 大音乐家莫扎特年轻的时候,曾经向音乐之父、奥地利著名的音乐家海顿学习弹琴、作曲。

    有一天,年轻好胜的莫扎特神秘地对海顿说:“老师,我敢打赌,我最近作的一首曲子,世界上任何人都弹奏不了,就是您也不能。”

    海顿不以为然地笑了,然后教育莫扎特说:“莫扎特,你还年轻,需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先不要把话说得太满。”

    莫扎特说:“老师,学生并不是骄傲,这是真的!老师要是不信,您可以试试。”

    “行,那就试试吧!”海顿知道莫扎特的音乐天分很高,爽快地答应了。

    莫扎特立刻把乐谱送到海顿手中。海顿接过来一看,也没什么特别之处啊,难道莫扎特在说谎?海顿看了看莫扎特,莫扎特正一脸得意呢!海顿半信半疑地坐到钢琴前,认真地弹奏起来。可是弹了几下,海顿突然停了下来。

    “这是怎么一回事?”海顿吃惊地问,“这一段乐曲,到了这里的时候要求两只手必须分到钢琴的两端,怎么突然之间,出现一个要在中间弹奏的音符呢?这种弹法根本不符合常理,也根本无法弹奏!”

    莫扎特拼命忍住笑,对海顿说:“那就让学生来弹奏吧!”说着,他坐到钢琴前,流畅地弹奏起来。当他弹到海顿说的“无法弹奏”的音符时,突然一低脑袋,用鼻子向当中的琴键一碰,这首乐曲就顺理成章地完成了。

    “哈哈,原来你是这么弹奏的啊!”海顿不由得大笑起来,同时十分赞赏莫扎特不同寻常的思维方式。

    记忆巩固

    1. 莫扎特是著名的_______。

    2. 奥地利著名的音乐家海顿被称为________。

  • 《莫扎特是哪国人》
  •     奥地利作曲家沃尔夫冈·阿玛台乌斯·莫扎特,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1756年1月27日生于萨尔茨堡一位宫廷乐师的家庭,1791年12月5日卒于维也纳。莫扎特三岁起显露音乐才能,四岁跟随父亲学习钢琴,五岁作曲,六岁又随父亲学小提琴,八岁创作了一批奏鸣曲和交响曲,十一岁写了第一首歌剧。他仅仅活了三十六岁。繁重的创作、演出和贫困的生活损害了他的健康,使他过早地离开人世,他的音乐作品成为世界音乐宝库的珍贵遗产。

        1762年,六岁的莫扎特在父亲的带领下到慕尼黑、维也纳、普雷斯堡作了一次尝试性的巡回演出,获得成功。1763年6月-1773年3月,他们先后到德国、法国、英国、荷兰、意大利等国作为期十年的旅行演出,获得成功。这些旅行演出对莫扎特的艺术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他有机会接触到欧洲当时最先进的音乐艺术--意大利歌剧、法国歌剧、德国的器乐,这使他以后能成为他那个时代在创作上风格最广泛的一位作曲家。

  • 《莫扎特唐璜》
  •     《唐璜》说的已经不少,不再多说,卡拉扬这版同样为我所喜欢,特色是一贯的——优异的整体性,他天生具有把所有演奏员与歌唱家的演奏(演唱)都拉到一条水平线上的本领,我总是说卡拉扬的整体性,他整体上的优秀不是“虚”的,完好的整体完成度体现在每一个细节的处理上,既表现出宏观与大轮廓的完整,也表现在细部结构的精致处理,它未必是精美的,但一定是精致的,我真希望那些动辄就想数落卡拉扬一番的人静下心来,好好听听卡帅的几部歌剧,在歌剧上,他的莫扎特、多尼采蒂、普契尼、威尔第、瓦格纳与理查· 施特劳斯都是在辙的、优秀的,都堪称权威,这在以后都会涉及到。

        这版《唐璜》有着不错的音乐性,卡帅诠释莫扎特的交响曲算不上多权威,但他棒下莫扎特的歌剧,在对音乐性的挖掘与表达上则无一不佳,他所“还原”的音乐,与莫扎特的“乐笔”很匹配,精美而恰当,特别在人声与器乐的衔接上,水环山绕、如影随形,彼此既充分地表达着自我,又透着默契与稔熟。所选用的八位歌唱家,都是年富力强,且个个精兵强将,皆先天嗓音条件甚好者,托莫娃-辛托自七十年代后期起渐取代冈杜拉· 雅诺维兹,成为卡帅旗下女高音的头牌,她更年轻一些,也确有这样的能力,相对于雅诺维兹,她在演唱抒情性上稍逊,声线条件上更适合于戏剧女高音,当然,论声线的优美还是雅诺维兹为先,托莫娃-辛托这版安娜与朱利尼版里的萨瑟兰就明显不同了,萨瑟兰在略带几分柔弱中偏于抒情,而托莫娃-辛托的表演则表现出较为强烈的戏剧性张力,她带给人们一个坚强、大气、有胆有识的安娜,但在唱腔的美上相对还是未至完境。而在萨缪尔· 拉梅的唐璜和费鲁乔· 弗拉内托的莱波雷罗这一主一仆身上,我则更多的看到卡帅力图将《唐璜》“正剧化”的思路设计,单凭声音你甚至很难将拉梅的唐璜与“登徒子”联系起来,他的唱与念以及嗓音特点,更让人联想到“邪事正做”,纵使是近乎无赖的追逐猎艳,他也“做”的堂而皇之,而他越是堂而皇之,越是让人忍俊不禁,这是很有意思的一个唐璜,社会上也屡有如此范例——明明是做坏事,却做的冠冕堂皇、有条不紊,比行善还“正经”,塞缪尔· 拉梅的表演甚好,“台面”的支撑足够有力。

        相对于施瓦茨科普夫那个强有力的埃尔维拉,阿格尼丝· 巴特萨表演的这个埃尔维拉多了一分女人味,在表现她对唐璜的情上给人以印象,她也专注于在抒情上有所表现,但实力上相对弱些,这突出表现在cd3第5、6音轨的宣叙调与咏叹调上,虽难度很大,但唱还是少了一些光彩。我对凯瑟琳· 巴特尔的采琳娜寄于厚望,就她俏丽的气质与美妙声线来讲,与采琳娜很合拍,可这版巴特尔无论唱与念都没有我想像的那么出色,许是期望值有些偏高,但全场下来,唱念足以“够份”,闪光点却无多,我以为她并没有充分表现出她本能的俏美与妩媚,或是没有充分放开,或是淹留于卡拉扬的“大一统”中,但她的采琳娜本应更好的。帕塔· 伯丘拉茨的骑士长唱的到是足够威严,底气很足,称得上满宫满调,“石像地狱”一场很露脸,但这一场戏在“惊心动魄”上差一口气,主要在于拉梅的唱念距离拾音麦克风偏远,唐璜声音的“等量”与石像略有点对不上,效果很有临场感,但在聆听的感觉上拉梅的唐璜这边就弱了。弗拉内托的莱波雷罗也未臻完满,唱念都少了一些喜剧幽默感,这个人物若不把戏做足,总是感觉不过瘾。

  • 《莫扎特的造访》
  •     真正的天堂是没有的,所谓天堂,都是梦想幻想或者是人工营造的情境。我曾经在一篇文章里把美妙的音乐比作天堂的声音,听者沉浸在这美妙的音乐中,就好像走到了天堂门口。音乐会把你的灵魂带进人间看不到的神奇世界,其中风光的绮旎和色彩的丰繁,任你怎么夸张地描绘也不会过分。当然,并不是所有的音乐都可以把你引进天堂,音乐家也有烦燥不安的时侯,当音乐家把他的烦燥不安化为旋律时,这样的旋律带给你的也可能是烦燥和不安。所以我不可能喜欢一个音乐家的所有作品,包括伟大的贝多芬。但是,有一位音乐家例外,那便是莫扎特。莫扎特往往是漫不经心地站在我的面前,双手合抱在胸前,肩膀斜倚着一堵未经粉刷的砖墙,他微笑着凝视我们全家,把我们带进了他用光芒四射的音符建造的美妙天堂。

        既然生活中有这样一个天堂,而且她离我们并不遥远,那么,为什么不经常到天堂里去游览一番呢,而且莫扎特无所不在。此刻,在我写这篇文章的时侯,我家的音响中正播放着莫扎特的第一钢琴协奏曲。妻子在读一本画报,儿子在做功课,音乐对我们全家都没有妨碍,尤其是像莫扎特第一钢琴协奏曲这样的作品,我们三个人可以在音乐的伴奏下各自做自己的事情。

        我曾经告诉儿子,莫扎特写这部作品的时侯,大概是六岁。儿子睁大了眼睛,惊奇地问:“真的?他是天才?”

        “是的,是天才,他是上帝派到人间传播美妙音乐的天才。”我这样的回答儿子。

        六岁的莫扎特,心里没有任何阴霾,没有忧伤和恐惧,只有对未来的幻想和憧憬,一切都明丽而鲜亮,莫扎特把童年时代的梦幻都倾吐在他的音乐中了。这样的音乐在客厅里幽幽地回荡,从钢琴上蹦跳出的音符,轻盈而圆润,犹如一滴滴清澈透明的雨珠,从冥冥的天空中落下来,在宁静的空气中闪烁飘荡,你看不见它们,接不住它们,却真切而优美地感觉到它们的存在,感觉到它们在轻轻地拨动你的心弦。美妙的旋律,仿佛是春天的微风从地上拂过,闭上眼睛你就可以看见那些在微风中颤动的野,还有在花瓣上滚动的露珠,小小的蝴蝶扇动着它们的彩色翅膀,从这片草叶上,飞到那片草叶上,终于在一朵金黄色的小花上停下来,微微喘息着,让湿润的风吹拂那对美丽的翅膀……

        我问儿子,在莫扎特第一钢琴协奏曲的旋律中想到了什么,儿子说:“看见一个金头发的孩子在弹琴,他坐在花园里,身边有很大的喷泉,喷出银色的水花,漫天飞舞。”妻子说:“我看见一条小溪在绿色的山坡上流淌,小溪里都是五彩的石头。”儿子笑着总结:“有喷泉,也有小溪,还有春天下雨时在林里听到的声音。”

        说完话,我们仍然自己做自己的事情,除了音乐,家里没有其他声音,然而世界上一切美丽的音响都在我们小小的家中回荡……有莫扎特的音乐陪伴着,家里是多么安静多么好,连阴郁的天气我们也能感受到阳光灿烂的情调。

        当然,莫扎特决不像有的人说的那样,他的旋律中永远是欢乐和愉悦,仿佛除了欢乐,他没有他情绪。这怎么可能!莫扎特毕竟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生活的艰辛和人生的磨难不可避免地也会出现在他的音乐中,只是他从不嚎啕悲叹,他永远用优美的声音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即便这感情充满了忧郁和哀伤。有一次,听莫扎特的《施塔德勒五重奏》,一支安闲而出神入化的单簧管,在几把提琴的簇拥下,如泣如诉地吹出娓婉迷人的旋律。这是莫扎特晚年的作品。儿子评论说:“这段音乐,好像有点伤心。”是的,孩子,你听出来了,是有些伤感。虽然和他的其他作品一样优美,但那种无可奈何的伤感情不自禁地从那些优美的旋律中流露出来。和他的第一钢琴协奏曲相比,这是完全不同的情绪,前者是孩童对世界美妙的期待,后者是一位饱经沧桑的艺术家发自心灵的叹息。都是莫扎特,都是那么清澈纯净,但反差是如此之大。这就是人生的印记,谁也无法超越它们。

        “他为什么要写这首曲子?”儿子问我。我告诉他,有一个吹单簧管的音乐家,名字叫施塔德勒,是莫扎特的好朋友,莫扎特写这部作品,就是送给施塔德勒的。这是对友情的怀念和歌颂。“哦,莫扎特在想念他的朋友。”儿子自言自语。

        人间的友情,难道就是这样蕴涵着深深的忧伤?

        单簧管如同一个步履蹒跚的旅人,尽管疲倦劳顿,却依然保持着优雅的姿态。提琴们犹如一群白衣少女,在他身后翩翩起舞,少女们追随着他,他却只顾往前走,不紧不慢,和少女们保持着小小的距离,他们的脚步声汇合成和谐沉稳的节奏……在寒冷、饥饿的窘迫中,真挚高贵的友情是怎样一种色彩呢?我在单簧管优雅而踉跄的步履中闭上眼睛,我看见了那个吹单簧管的音乐家,他忘情地吹着,陶醉在一颗高贵的心赠予他的友情的歌声里,温暖的烛光随着音乐的旋律在他的脸上晃动。烛光照射的范围是那么狭窄,听众们都在不远的黑暗之中。黑暗中,莫扎特站在人群的后面,他正像我想象的那样,斜倚在墙上,默默地听他的朋友把涌动在他心中的音符一节又一节地表达出来。在音乐的光芒中,他苍白的脸色显得那么焕然,他的眼睛里闪烁着晶莹的泪珠……美好的音乐并不能改变惨淡的人生,然而它们却把无数奇妙的瞬间留在了能听懂这些音乐的灵魂中。哦,莫扎特,你的欢乐和忧伤都是人心中至美的诗篇,喧嚣的噪声永远无法淹没它们。在你的诗篇笼罩下,人心是可以沟通的,不管你是年老还是年轻,不管你说的是何种语言。

        儿子刚生下来时,我就让他听音乐,我从我的并不丰富的音乐录音带中挑选了半天,选出的是莫扎特的一组钢琴曲。妻子说:“行吗?给他听这样的音乐?”我说:“为什么不行?莫扎特不是深不可测,难以接近的。你怀孕的时侯,不是也常常听这样的音乐吗?儿子在你的肚子里时,已经听过了,他不会感到陌生。”妻子笑了。当时根本没有什么高级的音响设备,一个很简单的匣式录音机,放在摇篮边,把音量开得很轻。音乐就这样在出生不久的儿子耳边响起来。一个遥远的外国人,用亲切的口气,向我们的婴儿描绘着他的仙境一般的梦幻……儿子安安静静地听着,眼睛睁得很大,望着天空,似乎想在空中找到那美妙旋律的影子。最有意思的是,每当他哭闹时,只要打来录音机,让莫扎特的旋律在他耳边响起来,他立即就会停止啼哭,变得十分安静。他的小手舞蹈般在空中挥动着,仿佛是想抓住飘荡在他耳边的那些奇妙的声音。他常常是听着音乐安然入睡,莫扎特在轻轻地为他催眠……在蒙昧混沌的世界中,有这样的音乐渗入心灵,会怎么样呢,音乐会不会像种子,落进在尚未耕耘过的心田中,悄悄地发芽长叶,开出清馨典雅的花朵?

        我告诉儿子,莫扎特离开人世时,两袖清风,一无所有,他甚至没有为自己留下买一口棺材的钱。在风中,他被不认识的人埋葬在谁也不知道的地方。人们甚至无法在他的墓地上献上一朵小花。

        “他为什么那么穷?”儿子的目光里饱含着困惑和不平。

        “因为那时音乐不值钱。”我的回答无奈而黯然。

        这时,我们的耳边充满了莫扎特的音乐,是他的最后一部交响乐《第四十交响曲》。那是蓝色的海水,平静地冲洗着沙滩,那是人心和天籁的融和,是超越时空的预言,是不死的灵魂在呼吸,天地间回响着那永恒的潮汐,无穷无尽……

        “钱算什么!”儿子突然喊道,“钱会烂掉,音乐活在人的心里!”

        我和妻子相视一笑。在音乐的流水声中,我们狭小的屋子变得无比宽阔,所有的墙壁都消失了,可以看到最遥远的风景。莫扎特像一个目光平和的天使,在我们的前方翩翩地飘行。我们幻想中所有美丽的地方,他都能引导我们抵达……

  • 《莫扎特简介》
  •     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德语: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年1月27日-1791年12月5日),出生于神圣罗马帝国时期的萨尔兹堡,是欧洲最伟大的古典主义音乐作曲家之一。35岁便英年早逝的莫扎特,留下的重要作品总括当时所有的音乐类型。在钢琴和小提琴相关的创作,他无疑是一个天份极高的艺术家,谱出的协奏曲、交响曲、奏鸣曲、小夜曲、嬉游曲等等成为后来古典音乐的主要形式,他同时也是歌剧方面的专家,他的成就至今不朽于时代的变迁。

        1756年1月27日生于奥地利(神圣罗马帝国时期)的萨尔茨堡一位宫廷乐师的家庭,祖籍是德国,他的父亲里奥波尔德是那座城中宫廷天主教乐团的小提琴手,也是一位作曲家,并拥有绝对音感。他的母亲也热音乐,会拉大提琴和小提琴。莫扎特有很多兄弟姐妹,他是家中的第7个孩子,1791年12月5日猝死于维也纳,终年35岁。其中最出名的歌剧是:《费加罗的婚礼》、《唐璜》和《魔笛》。

        莫扎特是奥地利作曲家,欧洲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在幼年时被誉为“音乐神童”,作为古典主义音乐的典范,他对欧洲音乐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莫扎特毕生创作了754部作品,622部已完成,132部未完成,其中包括22部歌剧、41部交响乐、42部协奏曲、一部安魂曲以及奏鸣曲、室内乐、宗教音乐和歌曲等作品。

        莫扎特是钢琴协奏曲的奠基人,作有27首钢琴协奏曲,加K.107三首钢琴协奏曲,他对于欧洲器乐协奏曲的发展同样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莫扎特的钢琴作品非常丰富多彩:包括:18首钢琴奏鸣曲,7首钢琴三重奏,2首钢琴四重奏,27首钢琴协奏曲,35首钢琴小提琴奏鸣曲,10首双钢琴作品,15首钢琴变奏曲,以及其他钢琴小品数十首。

        歌剧是莫扎特创作的主流,他与格鲁克(Gluck)、瓦格纳(Wagner)和威尔第(Verdi)一样,是欧洲歌剧史上四大巨子之一。他又与海顿、贝多芬一起为欧洲交响乐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另外,他的《安魂曲》也成为宗教音乐中难能可贵的一部杰作。作为18世纪末时的欧洲作曲家,莫扎特的音乐深刻地反映了这个时代的精神,尤其是体现在歌剧作品中的市民阶层的思想,无疑在当时具有进步的意义。莫扎特赋予音乐以歌唱优美欢乐性,然而,其中又包含着悲伤,这正反映了莫扎特时代知识分子的命运。

  • 《莫扎特的作品》
  • 歌剧 《费加罗的婚礼》

    《唐.璜》

    《魔笛》

    交响乐 《 降E调第39号交响曲》〈帝王〉

    《G小调第40号交响曲》

    《C大调第41号交响曲》〈丘比特〉

    协奏曲 《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第四号 》

    《降B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五号》

    《C大调钢琴协奏曲第21号 》

    《A大调钢琴协奏曲第23号 》

    其它 《弦乐四莫扎特的创作涉及音乐艺术的所有体裁,其中以歌剧和交响乐贡献最突出.代表作有: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唐璜》、《魔笛》;交响曲《bE大调第三十九交响曲》、《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C大调第四十一(朱庇特)交响曲》。3首交响曲和歌剧《虚伪的善意》(1768)、《巴斯蒂安与巴斯蒂娜》(1768)、《本都国王米特里达特》(1770)、《卢齐奥·西拉》(1772)等作品。有些作品反映了他受J.C.巴赫的影响。这一时期的作品已经显示莫扎特创作体裁的广泛性和他对歌剧创作的兴趣。

    成熟时期(1774~1781)1773年底,莫扎特返回萨尔茨堡,在父亲的辅导下,弥补被中断了的音乐与文化的学习,同时利用旅行中获得的知识与素材,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包括歌剧《假园丁》(1775)和《牧人王》(1775)。

    1780年完成了歌剧《伊多梅纽》的创作。

    1781年,他和大主教决裂后,写出了著名的歌剧《后宫诱逃》。

    1785年,一度倒闭了的维也纳民族剧院恢复,莫扎特有了从事歌剧创作的机会。他写了一部滑稽戏《剧院经理》1790年1月,他的歌剧《女人心》上演1791年,他写了歌剧《蒂托的仁慈》,莫扎特最有代表性的交响曲有7部。其中《第三十一交响曲》(《巴黎》)是为当时欧洲最杰出的交响乐团之一的巴黎交响乐团谱写的,具有巴黎的音乐风格和丰富的音响,《第三十五交响曲》(《哈夫纳》)实际上是一首小夜曲,《第三十八交响曲》(《布拉格》)常被人们称作“没有小步舞曲的交响曲”,它只有3个乐章,不再是对意大利交响曲的风格模仿,而是一部地道的维也纳交响曲,《第三十六交响曲》(《林茨》)反映了莫扎特受海顿交响曲创作的影响。

    重奏〈狩猎〉》

  • 励志故事150字
  • 莫扎特:一个天资聪慧的神童

        莫扎特被公认为音乐史上的神童,他很早就显露出了在音乐方面的非凡天赋和卓绝才能。从莫扎特的童年中,你能看到一个孩子对待音乐的积极心态,对艺术事业的执著追求。虽然不能人人皆为天才,但对广大孩子来说,“神童莫扎特”绝对是具有传奇色彩、又值得学习的好榜样。

        小时候,莫扎特常常走到钢琴前面,按着琴键细听,并努力弹出他曾经听到过的音乐。一次,莫扎特的父亲和朋友一起回家,看到4岁的莫扎特正坐在桌旁写东西。父亲问他在干什么,莫扎特说他正在写钢琴协奏曲。父亲把五线谱纸拿过来一看,激动得流出了眼泪,他对朋友说:“你看,他写的这些又正确又富有意义啊!”天资加上勤奋和用心,这就是神童莫扎特!

  • 《那一抹音符》
  •     在我的案头上有好几匣录音带,其中有莫扎特的小提琴协奏曲,贝多芬的钢琴协奏曲,以及一些古典音乐的小品等,这是当我疲倦时,唯一可以调剂精神的心灵饮料。它可以排去我心头的尘嚣,清除被俗事污染了的胸臆,远胜过一杯咖啡,或一盏苦茗。

        在这些音乐带中,最能熨贴我心灵的是一匣我自己录制、由大自然演奏的音诗,每逢在录音机中播出的时候,我便会随着虫声、鸟语、风的萧萧,水的潺潺,再回到大自然的襟抱,让心灵舒展于林梢与草叶之间。使情感奔驰在烟霭及曦微之中,确是一种无比的享受。

        三年前的春天,我生了一场大病,愈后遵医嘱要完全休息一些日子,就那样我拎了一个简单的行囊到日月潭去,去湖边住了几天。每日除了读书就是翻翻唐诗和听听古典音乐,但大部分的时间我还是在林间听鸟鸣蝉唱,在潭畔看游人泛舟碧水,或徜徉在山野云林之间。一日我突发奇想:“为什么不将大自然的声音记录下来呢?”于是我没有征得造物者的同意,便偷偷地进行录音。我在清早山鸡还没有啼破晨扉的时候,便悄步到林间去,如今回想起来,那还是一段颇为紧张的时刻。我提着录音机踏着草地上的水珠,潜身挤进林雾中,屏息着等待第一声鸟啼。那好像是在乐队演奏前的几分钟,台上台下一片沉寂,许多目光都凝聚在指挥棒的尖端,静候魔棒的一挥,那一串抖动的颤音便划破了序幕,一线圆滑由青潦漾的林间落下,比一片落叶还要轻,但你的耳朵还是来不及承受,如一枝沉思了已久的画笔,突然间石破天惊地在白纸上蘸墨挥毫。当你还没有看清那一抹的意象时,急骤的色彩便狂风暴雨般洒落,使你的眼睛一下子塞不下那么多东西。

        画眉永远担任清展第一场演奏中的第一小提琴手,等它演奏完了那一小节序曲之后,其它的管弦才会融入。接着此起彼落的鸣奏便充满了整个山林。八哥总在唱出一段抒情的高音之后,留下一首晶莹的绝句便夏然而止,让一大块的空白来晕化它的浓郁。

        我也用录音机捕捉过风的口哨和水的轻哨,清越如法国号的蝉嘶,及短捷像横笛的虫鸣。我将这些自然的声音都收进了一卷胶带,不加剪辑就播放出来,竟然是一首美极了的音诗。它的旋律比莫扎特、贝多芬、布拉姆斯更音乐,它的意境比陶渊明的诗更田园,它的色彩比李奇茂的画更乡土,比一切古典的作品更古典,比一切现代的艺术更现代。

        三年过去了、那场病已经忘怀,但这匣清丽的音诗却还历久弥新。现在想起来,那虽然是大自然偶然泄露的天机,但因为当时我是去偷偷录制的,所以到如今仍感到忐忑不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