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旧称紫禁城,是元明清三代皇家宫殿,还是世界五大殿之首。
故宫位于北京市的中轴线上。故宫有三大殿,分别是:太和殿、保和殿、中和殿。太和殿是举行盛大典礼的地方,比如皇帝登基、皇子的婚礼都在这儿举行。太和展高约二十八米,下面是由汉白玉砖砌成,雕刻有龙、凤,上面是由金黄色的琉璃瓦搭成,中间是朱红色的红砖,辉恢气派。关于太和殿还有个故事:当时清代光绪帝在位之时,太和门被放火烧了,是因为两个侍卫没有及时灭火导致火越烧越猛,毁了太和门,正好到了光绪帝大婚的吉日,因为每个新娘都要跨过太和门,大家想了又想,决定从民间找个木匠来做一个暂时的“太和门”,那木匠手法十分巧,足可以假乱真。
从保和殿后的广场以北,便是“内廷”,“内廷”是后三宫之类的一些宫殿。
乾清宫,是皇上批阅奏折的地方。坤宁宫,是皇帝、皇后结婚的地方,交泰殿也属后三宫。后三宫有些浪漫的气氛,渐渐的出现了凤凰、龙等雕塑。
后三宫的左右分别是西六宫和东六宫,那都是皇上的嫔妃住的地方。景仁宫为皇后住处,养心殿是皇上寝宫。
从后三宫往后是御花园,御花园种有许多奇花异草,那儿的树几乎每一棵都有好几百年历史,最年轻的都有几十年寿命。
故宫是美的,亭台楼阁、琉璃瓦,金灿灿的,每当夕阳西下,霞落故宫,天空金灿灿的,红的、紫的、金的,真美!故宫更美!
故宫存有许多文物。有很多板指,古时皇后嫔妃的旗头、衣服,还有珍珠项链、金碗、金勺,簪子、凤钗,那些都是贵重文物,可遗落在海外的更多,我们中国的文物有二万多件都在大英博物馆!他们为了方便搬运,把一些大型文物切成了好几块,可就是因为当时中国弱,落后了就要挨打!
现在中国强大了,强盗们再也不敢欺负我们了。
作为中国人,我们对文物流失海外感到心痛!好好学习吧!好好努力吧!帮中国夺回那些属于我们的文物。
当你做客于莆田市(旧称兴化府)的城镇乡村时,热情好客的主人总会捧出香喷喷的炒兴化米粉请你品尝。特别是那些去台人员、外籍华人、海外侨胞省亲会友的宴席上更少不了故乡的传统佳肴——兴化米粉。这时,故乡的米粉又成了台胞和海外游子寄托乡思乡情的珍品。此时此刻,他们总会感概万千,甚至诗兴大发。有位从海峡彼岸回归的兴化人一吃到故土的米粉,便激情满怀地咏叹:“银丝条条牵断肠,海峡两岸横惊波,兴化子孙共著粉,隔海齐唱一统歌。”表达了海峡两岸同胞盼望祖国统一的心情。
兴化米粉为什么惹人心醉?原来它源远流长。相传北宋治平年间(1064~1068),兴化府主薄黎珍受命于朝廷,在兴化治水,营造木兰坡。后其得力助手钱四娘因筑破失败而投木兰溪身亡,黎珍临危不惧,前仆后继,亲自主持工程。为了犒劳民工,黎珍把祖上遗传的糙米粉加工手艺公之于众,还大量生产米粉。不久,黎珍在勘察工地时也不幸遇难殉职。人们以米粉、米酒祭江,并为之立“黎珍庙”,世世代代缅怀之。黎氏所开创的米粉业也就在美丽富饶的兴化平原上开出灿烂之花,经世世代代粉农不断的改革创新,逐步形成了具有兴化地方特色的米粉。
谜语曰“四角四角方,稻草捆腰间”,谜底就是“兴化米粉”。原来兴化米粉是一把把晶莹洁白的中间束之以稻草的四四方方的稻米制品。其色白条细,弹性坚韧,煮妙便利,汤干咸宜,若佐之以鱼、肉、蛋、菜,真叫人垂涎三尺。无怪乎宋朝著名学者朱熹在兴化讲学期间尝到米粉时,不禁拍手叫绝:“可口欲吞舌,美味实无穷。”现在人们对兴化米粉的煮法更加讲究,吃法很多,“八素炒米粉”就是其中的一种。所谓“八素”就是香菇、金针、木耳、紫菜、面筋、香干丝、豆腐皮、青菜,配料后加油酥花生,色彩斑斓。这样的米粉,色、香、味、形俱全,厌食荤腥者,换换口味更觉其美。兴化米粉还是一剂抗感冒的灵丹妙药呢。只要把汤煮的米粉加上熬过油的姜、葱、豆酱粒,患者趁热吃罢.再用棉被裹体,大汗淌流,高热即散。
当你吃到可口美味的炒银丝——兴化米粉时,你可曾想到旧时兴化米粉制作的艰辛?的确,旧时手工制作米粉是一件极其艰苦繁杂的重体力劳动,其制作过程分为浸米、磨浆、压干、捏团、蒸馃、出粉、去浆、制把、晾干、束腰等十几道工序,而每一道工序都浸透了粉农们辛酸的血汗。真是一条条米粉,一串串汗珠。有诗为证:“人眠半夜三更起,磨浆蒸裸压粉丝。四肢皲裂汗淋漓,留下米汤充肠饥。”
在“四化”建设的号角声中,那些繁重落后的手工操作全被机器所代替,旧时作坊里痛苦的哀怨和呻吟也全被马达的轰鸣声和轻松愉快的流行歌曲所取代。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兴化米粉也在向新的高度冲刺。目前生产的一种“快餐”米粉,就是把各种营养品、调味品按照科学配方人料。这种米粉只要开水一烫,就成了名副其实的可口快餐。它为旅游业和人们的长饮提供了方便。
兴化米粉不仅仅醉香可口,而且香双四海,饮誉全球。在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经济的今天,兴化米粉是乡镇企业的一枝花,其产品已打入国际市场,畅销日本、东南亚及欧美,为国家创汇,为“四化”作出了贡献。莆田市粉农为人类制作醉香的米粉,也为自己酿造甜蜜的生活。你看,那广阔无垠的木兰溪畔一排排拔地而起的红砖瓦房,不就是粉农们的新居吗?
愿兴化米粉这一传统土特产更闪射出它堆眼的光辉。
澳门旧称香山澳,壕镜澳,又因形似莲花,而有了莲岛的别名。当地地方志形象地描述说:澳门如莲花,而与祖国大陆的连接处,就是莲花茎。一茎连接大陆,气脉相通,样福相连。
稼镜,一个充满海洋气息的名字。在与父亲交谈中,我知道了你:在电视画面上,我见到了你:在历史课堂上,我了解了你。
你是一朵长在南海之滨、珠江口岸的莲花,澳人心中神奇、梦幻般的花朵。“能白更能红,无人亦自芳,莲蓬原不大,容得许多香。”试想,蓝天碧海青山,人们安居乐业,日出则作,日落则息;渔歌帆影,朝夕与大海相伴.怡然自乐,该是怎样一种幸福的景象啊!
可是,十六世纪中叶,稼镜人捕鱼挖蚝的宁静生活,被西欧海盗船打破了!莲花从此进到长长的恶梦之中。葡萄牙人用西洋剑砍断了莲花与大陆连接的那根茎,从此,气脉不通,祥福不再.《剑桥中国明代史》称:" 1574年,一道界墙建立起来以封闭这个殖民地。”华人在自己的家园里向西洋旗磕头,受岐视,遭辱骂,被鞭答……稼江上再也不闻唱晚的渔歌,听到的只有莲花悲伤的歌声:“没妈的孩子像根草,离开妈妈的怀抱,幸福哪里找。”莲花以壕江为镜,清楚地看见了自己的倒影,那么憔悴,那么萎顿,满脸忧思。花瓣上挂着亮晶晶的露珠,那是莲花禁不住流下的泪。其实,祖国母亲何尝不疾首痛心,只是体弱贫血,自身不保,以致“七子”被掳,山河破碎,金RE有缺。谁都听到,圆明园废墟的长叹,珠江口外孤岛的哀鸣。
长夜漫漫,漫漫长夜。四个多世纪过去了,祖国母亲青春焕发,身强力壮,挺直脊梁,站在地球的东方。两年前,我幸福地看到了中国人民扬眉吐气的一幕:“东方明珠”香港,在经过一百多年的漂泊之后,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港湾。
今夜,澳门,终于沐浴着温暖的国歌声,走回了家门,投入了母亲的怀抱。如浮萍一样漂泊了四百多年的莲花,在午夜灯光的映照下,灿烂地开放,显得特别美丽。我为之心醉了。我醉于她的芬香,醉于她的美态。莲花在今夜盛开,在今夜升腾,一个想飞的姿势,足够让世界春暖花开。每一位华人都在这种姿势里陶醉,每一位华人都在这种姿势里坚强。这使我记起了罗曼罗兰的一句话:“我依旧昂起头,重新歌唱!”
一股恬淡的清香渐渐飘进我的心房,一句美好的祝词从我的心间涌出:莲花,祖国才是你的快乐老家,愿你的茎永远连在祖国的身上,永远和祖国气脉相通,祥福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