谦和之花灼灼其华高三作文
进入电梯对陌生人的一句问好,这是一种谦和,在旁人落魄时失意时的一个微笑,这是一种谦和,轻轻地给路旁乞丐一枚硬币,这也是一种谦和,正如那些体贴别人的近光灯主义者,他们没有远光灯一般的凄厉和夺目,却有着梅花一般的清润和淡雅,芬芳甘润,灼灼其华。
谦和之花,开在渊博的学识之中,腹有诗书气自华,说的就是中国诗词大会中的武亦姝吧,那坦然淡定的气场,那落落大方的谈吐,举手投足间浑身都被谦和的气质所营造,以芙蓉为面,秋水为姿,诗词为心,因为诗书气自养了一个人的素养,更难得的是他对熙来攘往各色人的接纳,在这种接纳之中,她的美,千顺和婉,灼灼其华。
谦和之花,开在坦荡的人格之中,诸葛亮一生光风霁月,鞠躬尽瘁,坦坦荡荡,于是他手持羽毛扇,就干成了谦和儒雅,魏志清正廉洁,安贫乐道,所以茅草破屋他也自在逍遥,刘备宽厚仁爱,礼贤下士,所以才于一周的疲敝之中,匡扶蜀汉政权,谦和是一个人灵魂的彰显,一个人人格的体现,只有当一个人有了灵魂的高度和心灵的深度,有着极大的包容和宽阔的眼界,才能从内到外浸润出谦和的芳香。
谦和之花,不仅开在你我之间,更开在国家之中,他在社会之中,是啊,谦和让一个社会,在外境中更沉静,而在内,是天光云影,萍天苇地,柏拉图的理想国,人人安居乐业,家家谦和有礼,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其中蕴藏的都是人类对理想家园的终极追求,是想当公众的'素养由此而升华,处在这样的玲珑意中,就如同掌心开蔷薇,心里长青苔,那么国家,那么世界该是怎样的气象,恰如盛唐开明的政策,滋养出人类历史上最璀璨的繁花,滋润出唐人的风度,唐人的气感,那时花中开了千里香,瓶中注入清风明月,那时谦和芬芳,清俊儒雅气度和醇香一路积淀一路蔓延。
如今在时代的快节奏和现代科技的洪流之中,我们的身上少了温润,多了戾气,少了谦和,多了暴躁,各人失去谦和世界,就像下着倾盆大雨,哪怕阳光明媚,却也让别人冷彻心骨。
选择谦和,让善意如流水一般淙淙。
选择谦和,让暖心如春阳一般明丽。
选择谦和,让世界更美好,关掉心中的远光灯,让谦和之花灼灼其华!
【谦和之花灼灼其华高三作文】
菊花代表皇权、谦和、隐逸,而刀象征着日本的武士刀精神,代表武力、好斗,而这矛盾的二者恰恰代表了日本人的性格,日本人性格的双重性,令日本成为了一个令所有学者都费解的民族。
曾有一段时间迷醉于日本文化,极为痴迷地赞叹日本茶道中蕴含的深意、淡然的技巧,还有那日本建筑沉寂、古典、稍纵即逝的美感,以及日本文学中隐晦细腻、境界唯美的表达。这一种痴迷正如我之前对埃及的念想,尼罗河上夕阳笼罩的埃及,在太阳神拉的照耀下,时光永恒地停留在金字塔的尖端。那是单纯从灵魂深处传来的,对文化的渴求和震撼。
对日本有所了解,是通过李兆忠的《暧昧的日本人》和《东瀛过客》,而喜爱日本却因各种精美的文学作品,如川端康成《雪国》、《叶隐闻书》、《阴阳师》,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心中始终存在一个疑问,为何那个固守过去、传承经典的日本可以如此毫无芥蒂地接受现代文明,同时又可固守原有的传统,这令人总是禁不住想要堆出“虽然……但是……”这样的句式,这个答案唯有我在看了历史的那部堪称经典的着作时才得到了解决,它就是由美国着名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所着的《菊花与刀》。
当时作者受到美国战时情报局委托,针对二战后美国到底该如何处置日本,日本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民族,做出一份出色的报告,作者果不负重任,虽然她的一生从未到过日本,但却能从各种文献和战俘的口述中还原出日本人性格的本质,甚至连日本人都对这本书对他们的了解程度不住地赞叹,成为了解日本文化的公认最佳读本,至今畅销不衰。
《菊花与刀》由日本人矛盾的本性、岛国的特性引出,深刻地探讨了这种矛盾性格在日本社会、军事、文化、政治各种现象的体现,从而揭露了日本人那些“奇怪”行为的本质。书中介绍了日本人的道德观、情感圈、自我修养、儿童教育等,其行文富有深刻的哲理性和艺术性。
日本人的特点正如文中所说“日本人既好斗又和善、既尚武又崇美、既蛮横又有礼、既刻板又善变、既保守又易于接受新的方式。”他们即可与美国保持亲密无间的距离、站在同一战线,同时亦可在日益强大的同时发出“对美国说不”的呼喊;他们既可以日出之国自居,骄傲地说天皇政权可福泽万世,又可拍出像《日本沉没》这样极具忧患意识的灾难影片。他们的性格如同那脆弱又决绝的樱花,花开后又迅速凋零,那决绝的姿态不带一丝眷恋,因而造就了她如梦幻一般的美丽,形成了日本文学特有的“哀物”、“幽玄”之境。
身为一个古老文明的传承者,我们历来以传授者自居,而始终不肯接纳外来文化,也忽略了每一种文化都其独有的民族性。其实在那遥远的唐朝,与我们一水之隔的日本早已开展起了“脱汉运动”,形成了属于自己的价值观,近代日本的迅速崛起与他们的文化特点息息相关。从《菊花与刀》中,我更加了解了日本人的性格特征,在以后阅读日本文学时,可以从他们的本性中更加深入地了解他们的思想。
岁月流转,时光飘逝,驾一叶扁舟于烟波浩淼,叹秋水长天一色,赏霞落鹤舞白沙,一种对称的美,一种和谐的美,一种浑然天成的美。山水相映,海天同色,自然界的万般美景向我们传递和谐的信息。
不仅仅在自然界,社会是亦是以和为美。没有人会喜欢蛮横无礼的怎么者,正如没有人会赞赏肆虐无忌惮的泥石流。而谦和的人总能受到大家的欢迎,因为他们的性格如山,坚定刚毅、沉稳深厚;他们的行为如水,平和淡然、润物无声。
《红楼梦》中有两位个性鲜明的丫鬟,一位是晴雯,一位是袭人。晴雯貌美如花,性情蛮横,"爆炭"似的脾气容不下任何人。袭人则处处迁就,懂得分寸,举止得体,博得贾府上上下下一片称赞之声。结果呢?既美又骄的晴雯落得个"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诽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的下场。俏丫鬟抱屈夭风流。的确,直爽坦诚不是错误,但在那样的环境下,谦和淡然是致胜的筹码。
无独有偶,秦末的楚汉之争,项羽占尽天时地利,却无法抵挡刘邦的"人和"。刘邦礼贤下士,韬光养晦,获取人心。当垓下的厮杀声越来越漂渺,只剩下悲怆的楚地民歌,孤独寂寞的西楚霸王,是否依然记得当初在鸿门宴上,范曾那句注定了结局的箴言?"竖子不足与谋"!波涛汹涌的乌江水吞噬了昔日金戈铁马的辉煌,留给世人的,除了遗憾,更多的是反思。
谦和的人有如海蚌,将伤害自己的沙粒温柔地包裹起来,化作美丽的珍珠;有如河水,将自己棱角尖锐的言辞百般修整,好似山石化作卵石。而蛮横的人只知道硬碰硬,最终两败俱伤。
当蛮横遇上谦和,也许最初咄咄逼人的架势可以解一时之怒火,倍感畅快。但笑到最后才可以笑得最好,正如谦和的人最终总能营造出一个和谐的环境。其实真正做到谦和极为容易,只需多为别人想一点。
选择谦和,不是选择退让,而是选择一种善良平静的性情。
选择谦和,不是选择软弱,而是选择一种柔中带刚的人格。
当蛮横遇上谦和,谦和胜。
与人方便自己方便
中国有句俗话:“与人方便,与己方便。”它的意思是说,给别人方便,就是给自己方便。在开夜车时,为对方司机将远光灯换成柔和的近光灯,既是为对方着想,也是为自己消除了安全隐患。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双目失明的盲人在晚上打着灯笼赶路。有个路人很奇怪地问他:“你本来双目失明,灯笼对于你来说一点用处也没有,你为什么还打灯笼呢?不怕浪费灯油吗?”盲人听了他的话,慢条斯理地答道:“因为在黑暗中行走,别人往往看不见我,我便很容易被撞倒,而我提着灯笼走路,灯光虽然不能帮助我看清前面的路,却能让别人看见我,这样,我就不会被别人撞倒了。”这位盲人用灯光为别人照亮了本是漆黑的路,为他人带来了方便,同时他也因此保护了自己。
一个乡下人进城经商,在一条街上开了家店铺。刚来不久,他就发现这条街不仅生意不好,而且路面坑坑洼洼,到处是残砖乱石。乡下人觉得奇怪,就向相邻的商家请教。相邻的商家告诉他,路不好走,经过的人或车辆就会慢下来,人们走进店铺的几率就会增加,这样才能增加商机。乡下人对这种逻辑很不以为然,他不听周围人的劝阻,坚决搬走路上的砖石,并找人将路面修平。从此,这条街人车畅流,呈现出一派繁华景象,商机非但没有减少,反而大增。众人疑惑不解地问乡下人:路通畅了,人们驻足停留的机会少了,何以商机反倒增多了呢?乡下人答道:路不好,人们多绕道而行。经过的人少了,商机又怎能多?
这两个故事至少让我们明白了这样一些道理:与人方便,自己方便,利人才能利己。我们大家生活在一个共同的社会中,就必然是人人为我,我也为人人。只有大家都真诚相待,都互相服务对方形成良性互动,才会营造一个和谐的氛围。
然而,现实生活中也有为数不少的人,他们的处世哲学是,为人原则却与众不同,损人利已的事他做,损人不利已的事他也做。当然也有一些心态极不正常的人,过河拆桥的事他们做得出来,好了疮疤忘了痛的事他们也能做得出来,甚至他们还会做出落井下石丧失天良的事。这都是不明白“与人方便自己方便”的道理所导致的结果。
如果我们能够做到,处处事事都依照“与人方便自己方便”的原则行事,“宁愿自己揽下麻烦,不给别人增添困难”的话,心存这般古道热肠,办事定会左右逢源。你不仅会赢得四海朋友,而且还会招来八方财源。与人方便自己方便,好心回报如愿以偿。我们又何乐而不为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