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本质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2-18 15:03:03
  • 《雾的议论文》
  • 关于雾的议论文

    关于雾的议论文

    雾的本质不坏,可人类破坏空气,造成空气污染,随之雾就成了有危害的东西了 ,雾造成的危害非常多,影响也很大,环保论文之—雾作文。

    雾是怎样来的呢?就是当地面气温下降时,空气中所含的水蒸气在尘埃、微粒、细菌等凝结核上凝结成的小水滴。可见,雾水本身无毒无害,有害成份是其中的凝结核。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大气污染的加剧,雾中的有害物质越来越多,成份越来越复杂,发生大雾的时候也越来越多。说到雾,人们就会想起它对交通的危害,大雾天造成的交通事故很多也很惨重,据统计一年因雾产生的事故多达百分之四十,但是雾对人类的危害不仅于此。雾滴中含的有二氧代硫、硫化氢等物对金属腐蚀性很大,使外露金属物件寿命缩短,全球因酸雾锈蚀的.钢铁有上千万吨。雾对农作物危害也很大,使农作物产生病变,造成减产。浓雾对人类本身的危害也挺惊人,人们呼吸了污染雾后,鼻炎、咽炎、支气管炎、肺癌发病率明显增多。雾的危害这么多,可真正的罪魁祸首还是人类。大量的工业废气和汽车尾气被排入大气,成千上万的烟民也加入了污染空气的行列,当空气日益污浊后,雾才开始作乱。

    怎样才能减轻雾对人类的危害呢?归根结底就是要减少污染源,控制有毒有害气体的排放,加强交通管制,同时善意地提醒一下那些瘾君子,为了自已和他人的健康,请少抽一支烟。

    【关于雾的议论文】

  • 《忠勇,英雄本质读《三国演义》有感800字》
  • 什么是忠诚?什么是勇敢?《三国演义》中的关羽给了我们最完美的答案。

    他身高九尺,胸前长须飘飘,脸色如枣,生就一双丹凤眼,两条卧蚕眉。身披战袍,提偃月刀,威风凛凛。从桃园三结义、温酒斩华雄、飞马斩严凉、千里走单骑、华容道放曹、单刀赴会、水淹七军到败走麦城,我认识了一个忠诚、勇敢的关羽。

    他,忠诚。曹操小宴三日、大宴五日,送他许多绫罗绸缎、金银财宝、赤兔马、新战袍、大豪宅,但他不为所动,一心要找到刘备。在写给刘备的信中这样写道:“窃闻义不负心,忠不顾死。羽但怀异心,神人共戮。披肝沥胆,笔楮难尽。瞻拜有期,伏惟照鉴。”他用自己的忠心热血践行了桃园三结义的誓言;用言行回报兄弟情深。这是对誓言的忠诚、对友谊的忠诚。我国导弹专家钱学森与关羽一样怀着一颗赤胆忠心。

    钱学森在美国被评为“美国最优秀的火箭专家”之一。钱学森想回国,遭到美国移民局的阻拦,被诬陷入狱。但是爱国之心没有冷却,反而更加炽热。历经重重阻挠、千辛万苦回归祖国。有些美国人咬牙切齿地说“放钱学森回国,是美国做过最愚蠢的事之一”。因为,他抵得上五个师!不同时代的英雄都怀着一颗赤诚的忠心!忠于誓言,忠于祖国。

    他,勇敢。吴国为了收复失去的荆州设宴邀请关羽,关羽早知是计谋,只带了十几个随从过江赴会。关羽在宴中以与鲁肃多年未见为由,拉着鲁肃的手不放,“挟持”鲁肃为人质,从而全身而退。后人有诗赞美关羽道:“藐视吴臣若小儿,单刀赴会敢乎欺。当年一段英雄气,尤胜相如在渑池。”这是何等英雄豪气!关羽不仅勇猛,还有谋略。有人说关羽冒险单刀赴会,有人说关羽是敢为人先的勇气。勇敢和冒险是不同的。读到这里,让我联想到了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

    白衣战士逆流而上,背离家的方向,奔向战场。那坚定的眼神、铿锵的步伐,一封封按着红手印的请战书,他们不知肩负着多少人的希望。国有战,召必回,战必胜!不计报酬,不论生死!这是何等深沉的誓言!带着正义,充满爱的勇气,才是真正的勇敢!

    英雄可能出于不同时代,但英雄忠诚勇敢的本质亘古不变。是什么让他们在金钱诱惑面前不为所动?是心中的那份情义,对兄弟的情义、对祖国的情义。在生与死的抉择面前,是什么让他们迎难而上、无所畏惧?是心中的那份爱。关羽、钱学森、白衣战士的事迹激荡着我的胸怀,使我的心久久不能平复。我是中国人,我也要做一个忠诚、勇敢的中国人,永远都有一颗中国心!

  • 《生命的本质更在于过程中学生优秀作文》
  • 生命的本质更在于过程中学生优秀作文

    这让我想起韭菜与韭菜兰的故事。韭菜兰作为兰花的一种,因极其类似于韭菜,故得名韭菜兰。倘若区别二者差异,仅存在于长熟待取阶段,不仅破坏了世间万物自然规则,也会造成美食的难以下咽。

    世间万物在成长阶段都是以简存在。以人为例,常言道人之初,性本善。人在成长过程中,身体构造已然完成,内心和思想内涵的填充才是人成熟的标志。倘若以人的存在仅为存活定义这是对神圣生命的践踏。如果以这样的规则宣讲传世,缔造出来的只是活人。

    人,存在固然是有着本质区别和探索的。以完成某项成就某项工作某种生命为基础。若,仅仅以人活着等死校正其意义,这违背了人存在和存活的理解。

    显而易见,乾坤万物、日月星辰都有着存在的意义,并非仅仅是生存、繁荣、湮灭的生理代换。探索万物更应该从本质和存在过程出发,生命的结果也只是存在过程中磐涅的另一种新生。

    万物或许以不同形式存在、或许存在于不同状态、或许相同形式和相似状态存在,这些都不影响对其生命结果的探索。归咎其源,这也印证了生命过程存在的意义。

    既然,万物本身都有着自身的意义和本质追求。那么,对万物结果的探索,不能止步于生命的终结。每个生命都值得尊重和关爱,丝瓜和肉豆的藤须虽有着惊人的相似程度,两者生命的结果却差异较大。

    不论是肉豆和丝瓜、不管是韭菜与韭菜兰。在生命过程中都有着相似的地方,这些因素极易被诱导成另一个生命结果。但是,出于对生命探索的尊重,你会发现,很多时间,相似的个性相似的经历相似的感同身受,诞生的却是差异较大的人生。比如,现代社会下,相同的人相同的'社会接触相同的时间,却成不了优秀的人。囿于,这是个人对生命本质过程的探索结果。

    现实中,人们往往追求过于完美的结果,却常常忽略过程中存在的美好。韭菜与韭菜兰是最好的佐证,虽然两者结果有异,过程展现有差,但是都是完美的人生。

    不管是丝瓜和肉豆、韭菜与韭菜兰,每个生命的过程中都存在某些特性,这些有可能导致不同生命的相似程度,但要记住:生命只有一次,比起不离其宗的结果,追求过程的探索才是人生的意义。

    【生命的本质更在于过程中学生优秀作文】

  • 《接近语言的本质作文1500字》
  • 三岛由纪夫将人的青年时期比作“形容词”,又将“形容词”本身作为语言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我是十分赞同的。甚至我还想把语言于人生的隐喻性扩大一些:人的一生,就是从形容词,走向动词,再走向名词,然后凋亡。

    形容词是一种华丽之下的一无所有,却又是无所不有。没有修饰的主体的形容词是自由的,因为不存在某个“什么”对其进行一种限制,它多么单纯啊,仅仅是一种性质。所以,它是最接近肉体、最倾向于官能的语言,也是和人最亲近的一种语言。当我们思及某个事物、某种行为时,也正是这样一种肉体与思维的媒介将我们与事物、与行为的本质联系起来,让我们走进观念性的世界。

    但动词不同,它指向行为,具有实际意义的行为,这是从虚到实的一次进步。而名词则是一次老化了。诚然,语言始于名词,始于对客观存在事物的一种定义、一种命名,而最终又生出一些极度抽象化的名词概念。所以,名词成了一种总结,其隐喻性质也无疑是最强的。然而,正如乔丽·厄尔格姆在其诗作《我的花园,我的日光》中所探讨的,语言,尤其是具有较强抽象性与定义性质的词语的产生与运用,本身就是对事物的一种狂妄的不敬与错误的曲解。在感受世界之后,我们需要将感性的官能的体验转化为理性的、抽象且精神的概念,而语言便承担了这种转换桥梁的职责。可这种转换,这种概括,势必造成事物本身意义的流失与变形,语言此时便显现出无力的悲剧性了。

    这也恰恰体现了语言的另一种特性——腐蚀性。语言的每一次运用,都是对使用主体与对象的一次腐蚀——当然,“腐蚀”一词本身就不太精准,因为这种性质不是贬义的(让我姑且这么说说吧)。语言的最初及最主要目的,当然是为了交流、传递信息。可恰如三岛由纪夫所说:“语言是把现实抽象化并联系着我们的悟性的媒体,它对现实的腐蚀作用,必然就包含着不断腐蚀语言自身的危险。”文学家们使用语言,明显超出了最初的目的,不然叶芝也不会说:“我会丢弃我的语言/过上得意的生活”了。语言从工具渐渐转向了艺术(或是艺术的工具,或是艺术本身),“无用”开始侵占“有用”。而语言的腐蚀性,明显是“无用”之用。因为语言对现实抽象化的“再创造”,导致语言与现实之间,与客观真实之间,必定存在某种撕裂感。也正是这种撕裂腐蚀了主客体双方。博尔赫斯写道:“做梦是奇怪的,照镜子同样奇怪;那里面,普通的陈旧的日常生活节目,会得包含着反影所精心制造的/一个虚幻而深刻的世界”。语言便是一面镜子,其中飞过一只“左右相反”,甚至还会“大小比例失调”的鸟,不真实,却胜于真实。我们使用语言进行创造,也是在雕刻自身,雕刻语言其本身,所以异化是双向的。

    语言异化的一个重要趋势,则是它变得越来越沉重,越来越复杂,背负越来越多的深层含义。《说木叶》中对字的考究,不正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么?有人认为,正是语言的这种隐喻性成就了语言之美,这固然不错。可进化的最终结局是确定且唯一的——灭亡。我认为,现有语言,尤其是用于艺术创作的语言,终有一天会因为无止境的意义赋予而走向生命的尽头。那时,定会有一种崭新的语言取而代之,完成新的轮回。

    波德莱尔认为:“自然是一座神殿,那里有活的柱子/不时发出一些含糊不清的语言。”自然界中的事物,也在这种异化中被不断赋予额外的、精神上的隐喻义。世界因为不再单纯了,事物之间充满了不可见的线。通过这些无视时空距离的媒介,最远的变成了最近的,最近的变成了最远的。万物连成一个整体,一齐响动,互相感应。可这太过于沉重了,事物的隐喻义大于了其本身的价值,于是所有人成为语言的俘虏,臣服于语言的脚下。我们造了一个神,最终却被神奴役。人是永恒的反抗者,造神是一种对自然的反抗;可我们也会毁神,这是对语言的反抗。

    所以,语言啊,真是一种美丽的危险,一种危险的美丽。越接近其本质,越觉妙不可言,又越想敬而远之。写作亦是一种于刀尖上的舞蹈,一种对着深渊的凝视。

    就像写完此文的我,脑中几乎已成了一片被语言俘虏的空白。

  • 《体育为形式,健康为本质800字》
  • 近来,“体育入高考”这一话题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有人认为将体育纳入高考,就能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增强学生体质,可事实果真如此吗?其实不然,在我看来体育入高考不但不能起到既定的效果,反而会把体育变成一门应试学科,让多数中学生又增加了一项负担和对体育的反感,这与教育本身的理念相悖。

    体育纳入高考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体育将和六门主课一同参加高考,这无疑会打乱现在的高考体制,并造成不公平现象,那些成绩平平但体能好的学生和成绩较好但因自身体质原因体育较差的学生最终进入同等层次大学,大学是进行学术研究的殿堂,以体育为标准来选拔知识型人才是否合理?高考的目的是为国家选拔掌握一定知识类型的学术人才,推动社会进步发展,高考赋予所有人一个证明自己的机会,一个进入社会全新的独立的身份,通过这项制度,国家把人与人又拉到了同一起跑线上,让分数决定命运。而体育纳入高考是要选拔体育和主科成绩同等优异的学生,又让学生站在了不同起跑线上,这是否是本末倒置呢?此外,当代高中生课业繁重,能够利用的时间本身就有限,如果再将体育纳入,空闲时间少之又少,这样不但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反而会使学生学习不能百分百投入,体育课时也无心训练,常此以往,形成恶性循环,结果却差强人意。

    当然,不将体育纳入高考并不代表忽视学生体能方面的训练,体育只是一种形式,增强学生体质健康才是本质。学校完全可以通过提高体育课的质量,有效利用体育课的时间,增强学生体能素质,从而使学生更好投入到学习中去。

    体育对学生健康体能固然重要,但不可置否,高考的本质是学生学科掌握程度即成绩的抗衡和竞争,体育成绩优异的学生应当向体育院校、运动员方面发展,而高考的竞争应当以成绩优异与否为标准。同时,体育纳入高考也会使原本对体育感兴趣或喜爱的学生将体育视为负担和压力,无疑打压了学生的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体育纳入高考的做法非但不能起到作用,反而助长学生对体育的恐惧焦虑。

    此外,体育纳入高考也会导致资源不合理配置,不能“物尽其用,人尽其才“,每个人的特长不同,这种做法不仅会泯灭每个人的优点和长处,更会加剧社会不平等现象。

    因此,较之体育入高考,我更倾向于把体育作为中学生高考的一项参考,将增强学生的体能综合素质作为根本,注重本质抛开形式,这样才能使中学生在学习中得以放松,进而为更好地学习奠定物质基础。

  • 《明白变化的本质800字》
  • 古语言:“以不变应万变。”但,在今天这个变幻莫测的时代里,真的还管用吗?随着中医药发展,无数中医人面对这样一个问题,当短期不见疗效,是守方呢还是变方,我认为,唯有立足于当下实践现实,进行恰当的变方,才能促进中医药长足发展。

    变方,是进退得当的生活智慧。变方,并不意味着一未见到疗效就立刻放弃守方选择变方。因为并不是所有病症都能在短期调理中取得效果,过度频繁地变方还可能会导致病人原本就虚弱的身体更加雪上加霜。所以要想变方,先得学会适当地守方,才能在该变方时游刃有余。越王勾践最终灭吴成为一方霸主,凭借的就是变守有方,在变方之前,通过守方暗中蓄势,了解敌情,最终一昧变方瓦解战局。中医药学也如此,要先利用好守方了解病情切中病机,方可灵活有针对性地变方。

    变方,是白驹过隙的重要机遇。如果一昧地守方,而不根据现实状况及时变方的话,可能会造成不可逆的损害。变方,必须在最合适的时机,抓住那机遇进行。宋美龄有言:“出名要趁早。”这便告诉我们,必须在大有可为之时,抓住机遇,促成质变。何时可以变方?这是困惑中医人的重大难题。我认为当新的病机出现,旧方药无法应对之时,就应果断变方,防微杜渐。

    变方,是守正创新的卓越能力。在这个物质技术飞速横流发展的时代,要传承好中医药文化,必须做到守正创新。守正,即坚持中医药文化中的基本内涵,继承优秀的文化为核。创新,即在守正的

    基础上,利用现代科学理论与技术,立足当下人们的身体素质与生活习惯,进行点对点,面对面的诊疗,建立全方位对接的新方药。面对当前的疫情形势,单凭古传统中医药是无法挽救这个形势的。只有将中西医结合,利用先进机械了解人的身理情况才能更好地变方。中国的这一“变方”,不仅很好地控制了国内形势,也为世界送出去了良好的治疗新冠的一剂良药。

    “这世上唯一不变的,只有变化。”变与不变是对立统一的一对矛盾,唯有利用好变方之变,才能让这山河无恙、国秦民安的熠熠盛世始终不变。才能将中华优秀传统中医药文化发扬光大。我们会骄傲地对先辈们说:“这盛世如你所愿。

  • 高三作文1000字:木槿花之美
  • 关于“美”的本质,我一直不太清楚。今年六月份的一次语文考试,作文题目是“美”,我没能写出来。我本想写一个生活中的故事,关于美德的,可怎么搜肠刮肚也找不出,好久的,我陷入了窘困。

    后来,这件事情渐渐淡忘了。7月的一个周末下午,我去北京语言大学自习,漫步在木中,猛然看到了十几朵非常熟悉的花儿,喔!这不是木槿花吗?我停住了脚步。白的、粉的、红的在葱葱茏茏间尽情绽放着,好美!其中最让我感觉美的是那朵白色单瓣红心的。洁白的花瓣,五片儿,边儿压着边儿,开出钝五角星状;每片花瓣的根部都沉积着红色,犹如在花中央点了胭脂一般。

    好久没有为美的事物发出赞叹了,没想到这一刻,美的感受竟如此的强烈!

    欣赏了一会儿,有一种疑惑悄然爬上心头。周围其他品种的花也很美,为什么独独这木槿花止住了我的脚步,让我感受到如此强烈的美?

    思量片刻,答案渐明。这美的感觉来自于瞬间闪过我脑际的几个熟悉的颜色,那便是冬的干净、太极旗底色的圣洁、红色则让我想到美丽的胭脂。在我心中这些颜色是熟悉的、美的、也是神圣的。看来,颜色这一纯形式的美也并非是无根无据的,其实它是与某种内在的东西相关联着的,我想,正是这内在的东西主导着“美”的感受。

    我想证明我的思辨是正确的,于是在脑海里搜索例子。我想到了那句韩国俗语,“鲜亮的野山杏,徒有其表。……”是啊,吃起来又苦又涩的山杏有谁觉得它美呢?我又想到了毒蘑菇,毒蘑菇大多色彩艳丽,然而有谁会觉得它美呢?也许会有极其短暂的视觉美冲击,但那绝对是瞬间即逝的错觉,当你一想到它是毒蘑菇,艳丽的色彩反而会成倍地增加恐怖的指数,令人不寒而栗。

    思索着,天色渐晚,我离开了花丛。回到寝室上网查看了一下有关木槿的息,这一查,不禁让我大吃一惊,原来木槿有那么多用处。在古代的朝鲜,木槿树是稻农栽在田埂用来招引益虫——七星瓢虫的。花和根可以入药,花和嫩茎还可以食用,这些,古人早已受用了。我想,我一个现代人仅仅因为洁白的雪、神圣的太极旗底色、美丽的胭脂就已经在潜意识里形成了木槿花与纯美、圣洁等理念的链接,那么韩国的古人呢?千百年来,木槿树和花儿给他们带去那么多好处,想必这宝物在他们心目中该有多美!多神圣!

    我想到了人。有些人心灵美丽,所以即使她(他)外貌平平,人们也会却觉得她(他)挺美;有些人内美外美兼具,所以人们觉得她(他)完美;可有的人,十足美人胚子,心却阴暗、肮脏、贪婪、甚至如蛇蝎般恶毒,因而我们觉得她(他)很丑陋,甚至很可怖。

    渐渐地,关于“美”的本质我开始有了一点点领悟……

  • 一颗等待的心
  • 生命的本质是什么!或许“搜搜问问”这两个强大的网站也不能予你以正确的回答。但它的确是在我们的生活之中,尽管没法用精确的语言来将其概括,但是人依旧在不断追求这不灭的信念。

    用不同的方式来实现生命的价值,舍己为人,见义勇为,人们就是以这样的方式来实现生命的价值,虽然渺小,虽然不能将名字用可于人们心中,但却死而无憾,仅因为他人而付出,而不是为了私利而存于这个世上,苟活于世间。

    人心的良知让更多自私的的人愿重回生命最初的美好心境,让真情流淌于世间,以真诚的情感来面与世界,而不是互相猜疑,为了谋利而下狠招。

    人人都在内心深处埋这一颗等待的心,虽然生活的堪苦让你原本真诚的真诚的心,面不如前。但是,真诚的心流淌于世间,所以打开你久藏的真诚的心,重归于世间的美好,以奉献来让自己的生命得以诠释。

    愿世人和我们一起将自己奉献于世,而不是为了私欲。不论是背起十字,还是成为一个苦行僧,最终目的却都是将生命诠释,让真诚流淌于世间。当睁开生命的慧眼,你会发现人人的心中都藏有等待奉献的心。

  • 《常有感情用事》
  •  很快地就抓住了问题的本质,用有如专家般的态度提出了一些问题: 1.你是否将问题仔细分析,并正确周密的思考过呢? 2.问题的组合是否简洁明确?要不然,试着再组合一次。 接着他用很奇妙的方式来处理这件事情,这方式非常的有效。他一面绕着桌子转,一面将问题的重点集合起来,突然,他用食指指一指,因为他患有关节炎,所以手指是弯曲的,且在关节处长了一个肉瘤,可是他弯曲不直的手指,却比任何人更能正确的指出要点。 最后他说:“任何问题都有它的弱点,而我们的主要目的就是找出弱点,如今对这个问题,我已经找到了它的弱点。”

     他说完后,把问题重点指出,这一次他将分散的问题要素,有条不紊的整理出来,解决方法也出现了,真是奇妙的解决方法。 “遇到问题要多用头脑,定要先把问题全盘了解,再以科学方法来分析,找出其弱点所在,如此问题就容易解决了。”他如此的忠告我。鬓多方面的思考 处理问题的第二个方法为思考—缤密的考虑,你最伟大的利器就是人脑。如果你能始终地把握住第三个要点:仰,就更能做冷静的思考,能解决一切问题与困难的重要因素即精神力量。充满精神力量之人,在任何情况下,遇到再困难的难题,也想得出办法来解决。如果你认为能做之事,不要犹疑不决,你就一定能做到。 托马斯•迪生曾说:“人体活动的惟一理由,因为大脑是用来支配全身的,所以才被置于身体最顶端的头盖骨中。爱迪生所说的当然是针对我们日常生活、幸福、成功、未来等而言,这些都是大脑活动的结果,因此我们可以说,精神力量可决定一切,你的精神就是“你”,同时也包括了你的灵魂。

     一般人在遇到问题时,常有感情用事的倾向,可是有件事我可以肯定,那就是人在激动时,就会失去了创造性的构想。只有在冷静—绝对的冷静时,解决问题的新构想才会涌现出来,如此的新构想才是现实的、理智的、合理的。 解决问题的过程,经常是深埋在潜意识下进行,一般情形下,若碰到类似的情况时,这个过程就会立刻浮现出来。精神力量常必须得到你的允许后才会帮助你,

  • 《生命的本质》
  •     也许这个标题,不够明确,如果改为“大学时代的青春误区”也许会好明白一些。但是我们抛开标题不说,接一下来我想说的是— 我们的青春。八十年代之后九十年代初的时候,大学校园里流行着一首沈庆的歌,歌名叫《青春》,有人把这首歌看作是对那时大学生的写照,浪漫,纯情,那么时代末的大学生又怎样呢?依我看,依然是,至少在大一时是这样无疑。初人大学时,被纷乱复杂的一切给惊呆了。以前书本上的条条框框再也显示不出它在试题上的巨大威力,一切都在畅所欲言。正如一位学长所说:“说你所说,想你所想。”

        我从来没有像那时一样地渴望知识,当然也没有像那时一样痛恨考试,我和许多人一样,迫不及待地定下自己的思维体系,以极端的自去摆脱世界。我唱起青春无悔,留起长发飞扬。谈文学、谈哲学,我那时以为我总能拯救世界。 大学的生活有时是很无聊的,于是有人便说:“沉默啊沉默,不在沉默中恋,就在沉默中变态。”仔细说来,我是属于后一种的。那时,通宵写作是家常便饭,往往是聊着聊着就从被子中跳下,点上蜡烛,奋笔疾书。有时半夜上厕所还能遇上同道中人:“你那本进展怎么了?”“主人公还处在爱情和生活的痛苦煎熬中,一时平会死不了。”

        当时我们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才华横溢,诺贝尔非我莫属,一直到手里的半本稿子无人问津,才明白成功离我还那么遥远。那时我已大三,而青春的放纵正与我擦肩而过。关于青春的冲动的故事多半是使人哑然失笑的,特别记得那夜与高晓松相见。高晓松是我们那时的偶像,只身一人,辍学远行,背着心爱的吉他,为姑娘们写歌;最后名利双收,抱得美人归。激动之余,我们大醉而归,在女生宿舍下放声高唱:“我们生长在这里,每一个姑娘都是我们自己的,要是有人想把她们抢占去,我们就和他们拼到底。”那一夜,从西湖到钱塘江,我们骑车十几公里,大声朗诵北岛和海子的诗,直到满面泪水,我们被自己所感动,那一夜我弹琴到手指出血。 青春在我们这批大学生中永远是张扬的,在理性的沉淀之后才会发现太过于执着,但却从未后悔我深陷于这个“陷阱”之中,因为在这个“陷阱”里,我第一次如此真实地贴近我生命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