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归隐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5-01-06 01:09:08
  • 《士人该不该归隐高一作文》
  • 士人该不该归隐高一作文

    有位诗人,采菊东篱,过着晨兴理荒秽,月夜荷锄归的田园生活;云游归隐最早者,赤松子,厌弃官场攘争,淡泊人间富贵,采百花为食,极山要之乐,如此高的情趣,那么士人到底该不该归隐呢?

    在我看来,应视情况而定。

    赤松子是黄帝时的一位药师,在那时,官场的尔虞我诈并不常见,众多有权者还是为百姓着想的。而赤松子因官场有太多的纷争,为了清高,他选择了归隐,后来,诸候贵族听闻其过着以百花为食的怡然的田园生活,他们纷纷模仿,形成了一个归隐的兴盛局面。现在,将如今的官场与那时的官场相比较,到底差别有多大?不愿过分地纠纷于官场,难道这真的是他归隐的真正意图吗?不!他是为了逃避现实,后世的官场比起当时而言不知道要污浊多少倍,可每个有才之人都选择了归隐吗?他们不怕现实的污浊,能够真正地做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赤松子归隐,表面上是想保持自己高尚的品行,可这并不是高尚,而是懦弱。

    被我们看做“智慧的化身”的诸葛亮才是一位真正的隐士,在该归隐时归隐,该出山时出山,他不会因为什么官场黑暗、官员勾心斗角而屈服,而是用他的智慧化解了一切。其实,范仲淹这位士人同样令人钦佩,在他被贬时,他不怨官场,他只是默默地守护着他那颗高尚的心,他对自己的贬谪,其他官员的陷害均以平淡的心对待,而不是那种消极的避世思想。那我仍然把他这句话熟记于心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了国家,为了救处在水深火热中的百姓,他牺牲了自己,成就了大志。

    陶潜的`归隐更多的是一种真性情的体现。众人皆知,他直率大胆,我被他那“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的精神所折服,如若他向小人低头哈腰,这不是面对现实,而是懦弱!他愤然辞去官场,归隐田园。他的性格使之然。倘若他留在官场,那些脍炙人口的诗篇能留芳百世吗?他的生活会快乐吗?我们都清楚,统统不会,留在官场对他来说只是一种折磨,是精神上的蹂躏!他的行为是敢于追求自我的体现,而非逃避现实。

    归隐自然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真正的隐士从来不是随波逐流的一群也绝不是贪图享乐的。

    在现实生活中,能面对现实为人民服务自然是最好的,倘若你性情不在此,归隐也绝不是一种逃避,所以士人该不该归隐便需从“士人”身上寻找答案了。

    【士人该不该归隐高一作文】

  • 《描写归隐乡里的成语》
  • 有哪些成语形容归隐乡里?成语大全频道精心搜集了3个关于描写归隐乡里的成语及解释如下:

    [归去来兮] guī qù lái xī
    归:返回。回去吧。指归隐乡里。

    [归心似箭] guī xīn sì jiàn
    想回家的心情象射出的箭一样快。形容回家心切。

    [告老还乡] gào lǎo huán xiāng
    年老辞职,回到家乡。

  • 《陶渊明辞官归隐》
  • 淝水一战的胜利,谢安虽然为东晋获得了暂时的喘息时机,但是,从此东晋王朝更加急剧地衰落下去,内乱不止,动荡不安。公元年,桓温的儿子桓玄占领了长江上游,发兵攻入建康,废掉晋安帝,自立为帝。三四个月后,北府兵将领刘裕击败桓玄,迎晋安帝复位。从此,东晋王朝只剩下一个空壳了。

    就在这个时期,却出现了一个中国古代的大诗人——陶渊明。

    陶渊明,一名陶潜,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他出生在一个没落的官僚家庭中。他的曾祖父就是东晋著名的大将军陶侃;但到了他的少年时代,陶家已经败落,生活贫困。

    尽管如此,陶渊明从小还是受到了很好的家庭教育,他博览群书,养成了寡言少语、厌恶虚荣、不贪富贵的高洁性格。这种个性影响了他的仕途生涯,一生中,只在十三年当中断断续续地做了几次小官。

    直到二十九岁时,陶渊明才谋得江州祭酒一职,却因忍受不了官场的繁文缛节,早早辞了职。在家闲居了五六年后,三十五岁时,到了荆州,在刺史桓玄属下当一名小吏,不到一年功夫,又因母亲去世辞职归家,一住又是五六年。

    陶渊明终究是名将的后代,官场里知道他的人很多。公元405年,当他四十一岁时,又被推荐到彭泽(今江西九江东北)当了县令。

    好不容易在彭泽当了几十天县令,一天,陶渊明得到一个消息:东晋的权臣刘裕已封自己为车骑将军,总督各州军事;这个野心家只差一步就要夺取皇位了。

    陶渊明预感到晋朝已经是名存实亡了,他十分灰心,便离开衙门回家去了。

    妻子翟氏见陶渊明一副闷闷不乐的样子,不好多问。翟氏端上酒菜,可陶渊明却不动筷,仍然坐在那里叹气。过了一会,陶渊明冷不丁地说:“我想辞职回家乡!”

    翟氏一听就知道他又在官场上受气了,因为像这种辞职回家的话,陶渊明不知讲过多少次了。几个月前,陶渊明曾想辞职,还是翟氏提醒他,上百亩官田就要种上稻子了,待收成以后再辞职吧。当时陶渊明总算听了妻子的话,口气缓了下来。这次翟氏仍然用官田收稻之事来劝他,陶渊明听了以后,长长叹了一口气:“唉,真没办法,难道我还是要做粮食的奴隶!”在翟氏体贴的慰劝下,陶渊明这才举起了酒杯。

    时局的因素,加上陶渊明一副傲骨,他的辞官念头始终没有打消过。一天,衙役来报:过几天郡里派的督邮要到彭泽来视察。那个督邮陶渊明认识,是个专门依仗权势、阿谀逢迎,却又无知无识的花公子。陶渊明想到自己将要整冠束带、强作笑脸去迎候这种小人,实在忍受不了。他的倔脾气又发作了:“我怎么能为了这五斗米官俸,去向那种卑鄙小人折腰呢?”

    于是,陶渊明离开衙门,板着脸回到了家,冲着翟氏:“收拾行装,回乡!”

  • 《人生左灯右行》
  • 有一种归隐山野的生活态度,早在几千年前由我们的老祖宗们开始,沿袭了下来。一代代地与日月为友,与晨昏作伴,惬意的时候躺在自己做的竹藤椅上,安静地沐浴夕阳,看天边的落日红得像熟透的樱桃,想却舍不得吃掉。我们总是在这么一种看似闲适,实则空虚的环境中自我安慰着。

    有多少人是真的想归隐呢?人生是一座陌生的迷宫城市,我们路过一个个路口,向前?向左?向右?然后踟蹰着,猜测着每一步的后果,但即使猜中了那前头,也猜不到这结局。我们把灯打向了左边,脚步却在右移。前面的路,大概就放弃了吧。当我们收拢脚步抬头向前,这原本右边的路也就成了前面的路了。

    这或左或右的转身之后,恰似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但这绝对完成了一次生命的左灯右行。

    我们面对的选择太多了,太杂了,像电视上滚动播放的垃圾广告。然而时间只给我们一次选择的机会,谁能保证每次选择都是选对了的?太不容易了!要是想重选一遍,只得去更多的时间,所以说时间是筹码,越赌越少这话说得极对。我们不想赌博,我们只想找到这迷宫的出口,找到在心中望断天涯的高楼。找到下一个转角,在每一次转身之后。

    人生里总是充满了小挑战。但有些人是根本不惧怕这些的。我们墨守成规,按部就班地活着,遵循这座城市里特有的左灯右行的规则。等到走右边走错时,可以聊的慰藉地找到一个借口;“唉,我本来就想走左边的。”他们不需要这些低俗的借口,只是把官印一扔,说一声:“我不干了。”就自己回去那间房,修葺一下,尚可住人即可。

    还有一个人,可以在妻子死后鼓盆而歌,可以在权势面前持竿不顾,可以不用理会这世俗的左灯右行规则的人——庄子。

    庄子意出尘外,总是站在我们没办法触到的高度。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我们是渺小的,是尘埃,是有点血肉,有点性情,有点思想的凡人。他从这凡尘悟到了关于天人的一切,才做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后世又有一个民间的故事大概脱胎于此:一个和尚想明白了“我是谁?”,“我从哪儿来?”,“我要到哪儿去?”这三个问题后,整天疯疯癫癫,不伦不类,实则人佛合一,达到了一个至善的境界。他就是济公。

    《大学》里提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个“善”字,到底是怎样一个标尺,只有每个人心中那杆秤才知道。

    也许是庄子一般上天入地,驰骋太虚的境界为善;也许是乐岁终身饱,凶年不免于死亡为善;也许是弱水三千,只取一瓢为善……这样“善”在我们心中,操控着我们在下一个转角转向一个既定的方向。做了选择,就不要后悔。

    人生的左灯右行,在庄子看来,是一个笑话;庄子在我们看来,就不可能是一个笑话吗?出世与入世之间,没有谁是谁非。那个封建的王朝不复存在,明天的崭新曙光又在升起。庄子在我们的记忆里也许渐渐淡去,也许永远清晰,但活在当下为自己下一个人生的路口做一次正确的选择与割舍是非如此不可的。

    没有人知道转角后的是什么。是没人知道的秘密。是所有人都知道的下一个左灯右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