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有一只小狗,它的耳朵像一把小扇子、它的体重大约是80斤。有一天,我带着它出去玩。它看见邻居家的小狗连忙跑过去和它就玩了起来,玩了一会我说:“狗狗,该回家吃饭啦!”小狗听见了小主人的叫声马上跑了过来。我家的小狗真听话。
一柄扇子,合上时甚是细巧,只堪盈盈一握。扇骨是竹木制成,被打磨的圆润平滑,闪烁着不甚明显的光。应扣在手心中的部分仿佛有竹林雨后的水汽,蒙蒙清锐的凉意,却并不伤人。
手腕微一用力,折扇便打开了,因为是迅疾的展开,以至于每根扇骨的末端都在轻颤,扇面尽情地舒展,发旧的纸面上,一幅写意山水静静地清秀着。山不很高,亦不很多,只在远方留了淡淡一层烟。水却是极大极平缓地漫开,按着原有的节奏流动,像要跟上时间寻一个永恒。一艘小而尖细的渔船浮在山水之间,看不到渔翁布满褶皱的脸,那胡子的花白与蓬松却仿佛能让人感觉到。
我看到这柄扇子时,它作为古董,被摆在一个乌木架子上。扇子向来无语,但无语恰如国画中的留白,更加引人联想。
谁拥有过它?是披挂上阵半生戎马的元帅,忽有一天发现自己白发斑斑,于是飒然回家饮茶,他手中的扇子是否也沾染上了大帐外夜袭的罡气?想着当年明晃刀刃血随雪,老人的庆幸与不幸都化作一声浓浊的叹。谁拥有过它?是一袭青衫面白体弱的书生,彻夜苦读时有红袖添香,于是许下千古男儿诺,他手中的扇子上有没有为民请命时那凛然意气?折扇是文人的标志,自带了文人的风骨。那种明明手无缚鸡之力却还要按自己的原则走下去的风骨,使他们无闻,使他们湮灭。但当他们跌落尘埃,头破血流时,他们也就坚定了,没有名字留下,便把青衫绘了那历史的流水,本为求个心安,却意外求了个永恒。
在折扇的旁边,是一团白绢。它是那么薄那么轻,又是那么白,那么明亮。竹线勾勒弯成两半圆月,让回风舞雪四个字都黯然失色。绢肩上面,蝶恋花开得正艳,牡丹层层怒放,带着三分富态。三分娇柔,三分傲气,还有一分若有若无的凄切。那是新娘嫁衣的颜色,混着说不明的欢喜与忧伤,恰好动人。
“团扇,团扇,美人病来遮面”,女人与扇皆是花。只是无论团扇在箱底压了多久,天热用时,还能鲜艳依旧,女子的青春却会在怒放后逝去凋谢。林妹妹喟叹,不知葬她是谁人,而当她真正憔悴而逝时,又是否会忆起自己青春如花的那一刻?唯一能安慰自己的,便是那些明智的选择了出场时节的女子,惊鸿令人惊艳时,每一片羽毛都已满足。
逝去,逝去,再美的扇子也拦不住秋风起,一年一年的变幻,一世一世已经走过。
没人知道扇子们的主人是谁,正如数百年后也没人知道我们是谁,我们留下的一些俗物,可能会有后人把玩,但,正如贝壳里的生命一去不返一般,我们带走的,是冷暖自知的悲欢离合。
扇子们依旧静默,但,它们显然比我们更加沧桑。
相关推荐:
状物说明文600字
我眼中的状物
状物类作文
盛夏季节,电扇、空调设备虽然时兴,但是扇子,仍然是人们离不开的生活之友。
据说扇子起先是用羽毛和竹子制成的。运筹于帷握之中的诸葛亮手中的那把看上去轻如鸿毛的羽扇,似乎提供了羽扇最早使用年代的证明,其实不然,早在汉代,羽扇便已被普遍使用。绢扇的出现要晚于羽扇,扇面是用丝织的绢做的,盛行于汉唐。到了北宋,才有折扇(当时称腰扇);湘妃竹制作的扇骨被尊为上品。据说故宫藏有一把乾隆皇帝使用过的二尺四寸的湘妃竹折扇,堪称折扇之最了。折扇还有用象牙、乌木、袱紫植、檀香、红木等名贵材料制成的,扇骨的长短和数目并无一定的限制。
扇子的种类繁多,据说有四五百种。苏州的檀香扇,广东的葵扇、火面扇,杭州的绢扇、黑纸扇,山东的麦秆扇,四川的竹丝扇,湖州的羽毛扇等。虽制法、风格迥异,但都因其质地精良、制作考究、造型美观而深得人们的喜爱,
扇子不仅是生活上的实用品,扇面也是诗人、画家、书法家施展才华的园地。扇子的美观,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扇面题字作画水平的高低,1982年我国发行了6枚扇面邮票,展示了明、清时期沈周、唐寅等的杰作。其中“梧禽紫薇图”更堪称佳品中的经典之作:在红色蔷薇开得正旺的枝头间,一只黄鹅正引颈高歌,再加之扇面左下角那几行飘逸奔放的书法,整个画面霎间活了起来,给人以春意盎然,万物迎春的愉悦感觉。扇面画在我国国画中占有一定的位盖,有山水人物花鸟鱼虫各类,题材十分广泛。宋代画家王晋卿与诗人苏东坡,一个作画,一个题字,被传为千古美谈。
在我国艺术舞台上,扇子也是一种不可缺少的表演道具。在传统戏曲中,使用扇子的节目举不胜举。在一些舞蹈节目中,如《采茶扑蝶》、《扇子舞》等,也由于使用了扇子,增加了艺术的美感,相声、说书艺人则常常拿着扇子上台表演,使人感到别有风格。
扇子,宛如我国文化园地中的奇花,必将日渐发出璀璨夺目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