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收割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5-01-18 04:48:49
  • 《收割稻谷的周记》
  • 收割稻谷的周记

    我们每天都会吃饭,一粒粒晶莹剔透的米饭,我看着它们在碗里做着一个又一个香甜的美梦,每当这时我就会想起那次充满艰辛而又快乐的劳动。

    那是一个炎热的夏日,外公和外婆赶着去收割已经成熟了的.稻谷,我和哥哥自告奋勇要求--和外公外婆一起去收割稻谷。来到了稻田,从高处往下看,一片金色在徐徐微风中,轻轻荡漾着,就如同一片金色的海洋,好不漂亮。我们把鞋子和袜子脱下,挽起了裤管,赤脚走进了稻田。稻田里的稀泥从我的脚指缝里钻来钻去,有趣极了。这些稻谷经历了几个月的风风雨雨后,已经累得弯下了腰。

    我和哥哥看着外公和外婆那娴熟的手法,不一会儿便割了一大把。我和哥哥拿着镰刀,站在稻田里,不知道该从哪里下手。外公和外婆见到我们这样,疑惑不解的问道:“你们怎么不割啊?”还没等我们作出回答外公和外婆就突然恍然大悟,走向我们,手把手地教起了我们。没过多久,我便说:“好了,好了。我已经学会了,您快去割吧!”外婆半信半疑点了点头,走向其他的地方去割稻谷了。

    我搓了搓手,迫不及待地开始收割了。我一手拿着镰刀,一手抓着稻谷的下方,照着外婆的样子有模有样地割了起来。“啊!”我小声的惊叫起来,差一点就要摔跤了,还好哥哥和外公外婆没有注意,不然我肯定囧死了。我连忙站站正,继续小心翼翼地割起来。割了一会便渐渐熟练起来。在那一瞬间,我忽然领悟到了熟能生巧的真正含义。割了许久觉得有些累了,便大声地问外婆:“外婆,您割了这么久难道不累吗?”外婆笑了笑回答说:“才这点时间,累什么累呀,这些稻谷以前我和外公两个人收割已经习惯啦!”我踮起脚望了望偌大的稻田,一阵微风拂过,稻子频频点头,好像在说:“是啊!是啊!”听了外婆的一番话,我和哥哥都觉得有用不完的精力。在我们共同努力下,这片稻谷终于被我们征服!

    我和哥哥虽然觉得很累,望着金灿灿的稻谷我们开心的笑了。自从有了那次经历,我再也没有浪费过一点食物。因为劳动最光荣,更因为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收割稻谷的周记】

  • 《听听,秋天的歌声》
  • 听听,

    秋的歌声,

    麦子点点头,

    “唰唰”,

    是让人们去收割的歌声。

    听听

    秋的歌声,

    小鸟们开始南飞

    “扑哧”

    是和大地告别的话语

    一棵棵果树结满果子,

    憋红了丰收的笑脸

    一场场秋雨落在城市

    送来一首凉爽的歌谣。

    听听

    走上秋

    走上了美丽宽广的舞台

    你认真的去聆听

    ——秋的歌声

    秋的歌声

    在每一丝秋风里

    在每一滴秋雨里

    在每一棵枯草上

    在每一个果实里

    听听

    秋的歌声

    从天边缓缓的来

    向天边缓缓的去

    听听

    我们去听秋的歌声

  • 《重阳节的各地习俗》
  • 重阳节在陕北正值收割的季节,有首歌唱道:“九月里九重阳,收呀么收秋忙。谷子呀,糜子呀,上呀么上了场”。陕北过重阳在晚上,白天是一整天的收割、打场。晚上月上梢,人们喜享用荞面熬羊肉,待吃过晚饭后,人们三三两两地走出家门,爬上附近山头,点上火光,谈天说地,待鸡叫才回家。夜里登山,许多人都摘几把野菊,回家插在女儿的头上,以之避邪。在福建莆仙,人们沿袭旧俗,要蒸九层的重阳米果,我国古代就有重阳“食饵”之俗,“饵”即今之糕点、米果之类。宋代《玉烛宝典》云:“九日食饵,饮菊花酒者,其时黍、秫并收,以因粘米嘉味触类尝新,遂成积习”。清初莆仙诗人宋祖谦《闽酒曲》曰:“惊闻佳节近重阳,纤手携篮拾野香。玉杵捣成绿粉湿,明珠颗颗唤郎尝”。近代以来,人们又把米果改制为一种很有特色的九重米果。将优质晚米用清水淘洗,浸泡2小时,捞出沥干,掺水磨成稀浆,加入明矾(用水溶解)搅拌,加红板糖(掺水熬成糖浓液),而后置于蒸笼于锅上,铺上洁净炊布,然后分九次,舀入米果浆,蒸若干时即熟出笼,米果面抹上花生油。此米果分九层重叠,可以揭开,切成菱角,四边层次分明,呈半透明体,食之甜软适口,又不粘牙,堪称重阳敬老的最佳礼馔。

    一些地方的群众也有利用重阳登山的机会,祭扫祖墓,纪念先人。莆仙人以重阳祭祖者比清明为多,故俗有以三月为小清明,重九为大清明之说。由于莆仙沿海,九月初九也是妈祖羽化升天的忌日,乡民多到湄洲妈祖庙或港里的天后祖祠、宫庙祭祀,求得保佑。

    新中国成立后,重阳节的活动充实了新的内容。1989年,我国重阳节定为老人节。每到这一日,各地都要组织老年人登山秋游,开阔视野,交流感情,锻炼身体,培养人们回归自然,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高尚品德。

    河北省

    香河县九月九日,有姻亲关系的家庭会互相送礼,称为“追节”。永平府以重阳的天气占未来晴雨。重阳节若下雨,这几个日子也都会下雨。典周县境内无山,县民多于重阳节上城楼登高。

    山东省

    昌邑北部人家于重阳节吃辣萝卜汤,有谚语道:“喝了萝卜汤,全家不遭殃”。鄄城民间称重阳节为财神生日,家家烙焦饼祭财神。邹平则在重阳祭祀范仲淹,旧时,染坊及酒坊也在九月九日祭缸神。滕州出嫁不到三年的女儿,忌回娘家过节,有“回家过重阳,死她婆婆娘”的说法。

    陕西省

    西乡县重阳节,亲友以菊花、菊糕相馈赠。士子以诗酒相赏。据说妇女此日以口采茱萸,可以治心疼。

    江苏省

    重阳节,南京人家以五色纸凿成斜面形,连缀成旗,插于庭中。长洲县重阳节吃一种叫做“骆驼蹄”的面食。无锡县重阳节吃重阳糕、九品羹。

    上海市

    上海豫园于重阳节办菊花会,以新巧、高贵、珍异三项评分定高下。

    浙江省

    绍兴府重阳节互相拜访,除非亲友家有丧事,才往灵前哭拜。桐庐县九月九日备猪羊以祖,称为秋祭。同时也在重阳节绑粽子,互相馈赠,称为重阳粽。

    江西省

    德兴县九月九日割晚稻。

    安徽省

    铜陵县以九日重阳为龙烛会,以迎山神。削竹马为戏,据说可以驱逐瘟疫。

    湖北省

    武昌县于重阳日酿酒,据说此所酿之酒最为清洌,且久藏不坏。应城县重阳节是还愿的日期,甚家皆于此日祭拜方社田祖之神。

    福建省

    长汀县农家采田中毛豆相馈赠,称为毛豆节。海澄县重阳节放风筝为戏,称为“风槎”。

    广东省

    连川重阳,童男童女皆至城外相聚答歌,州人围观。南雄府九月九日请茅山道士建王母会,想求取子嗣的青年妇女都会前来参加。阳江市重阳节放纸鸢,并系藤弓于其上,在半空中声音十分嘹亮。临高县民重阳节早起,大家齐声高喊“赶山猫”,以此为安和富利之吉兆。

    广西省

    怀集县以重阳为元帝得道之辰。男女老少,倾城而出,赛神酬愿,皆用大炮。隆安县九月九日放任牛羊自行觅食,俗语说:“九月九,牛羊各自守”。

    四川省

    旧时南溪县读书人于此日在龙腾山岑山楼聚会,纪念诗人岑参,称为“岑公会”。民间旧俗,重阳前后要以糯米蒸酒,制醪糟。俗话说:“重阳蒸酒,香甜可口”。

    山西省

    山西晋南地区自古就有九月九日登高的传统习惯。饱览大好河山,观仰名胜古迹,成为节日的盛举。至今还在民间传诵着“乾坤开胜概,我辈合登高”,“东风留不住,冉冉起峰头”,“九月欣新霁,三农庆有秋”等名言

    河南省

    中国开封菊花花会始办于1983年,开封是以菊花每年举行一次年会的唯一的城市。

    一年一度秋风劲,岁岁黄花分外香。开封菊会就像一棵大树,深深植根于开封大地,深深植根于开封人民心中。它所产生的影响,就其广度而言,已远远超过了开封的地界,名扬海内外;就其深度而言,已远远超出了“赏菊”的特定含义,而是作为一种成功的载体和平台,展示着开封深厚的文化底蕴,演绎着经贸、旅游的“大戏”,推动着开封的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

    开封菊会之所以能够在古城热土上深深植下根来,有其深远的历史渊源,远在唐代就初具规模。唐代诗人刘禹锡对开封菊花“家家菊尽黄,梁园独如霜”的描述就可见一斑。至北宋,开封菊花更闻名遐迩。每逢重阳佳节,不仅民间有花市赛菊之举,而且宫廷内也养菊、插菊花枝、挂菊花灯、饮菊花酒,甚至还开“菊花花会”。《东京梦华录》中就有赏菊游人“婆娑于市”、“游情寓意不一而足”之类的记载。明清时代开封养菊、赏菊之风依然盛行,清代乾隆皇帝南巡来到开封禹王台赏菊时,就留下了“枫叶梧青落,霜花菊白堆”的著名诗句,并被刻在当今禹王台公园保存的“乾隆御碑”之上。新中国成立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开封人民酷爱菊花的传统习俗更浓。每年金秋10月,广大市民和社会各界养菊、赏菊者甚众,花市售卖菊花和沿街叫卖菊花则自成独特的风景,市园林部门还多次举办规模不等的菊展。1983年开封市第七届人大常委会第17次会议决定把菊花命名为开封市“市花”,每年10月18日至11月18日为“菊花花会”的会期。

    南阳喊山大赛以“祝您长寿健康”、“白头偕老”、“家庭美满”等美好话语为主要内容,当然,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喊出独特的心里话。届时,99位老人将一同参加登山比赛,登顶后进行喊山大赛,工作人员将借助分贝仪,根据选手的声音大小决出比赛名次。清丰县儿童于重阳节放纸鸢为戏。

  • 《妈妈有一双“铁板脚”》
  •     今年暑假,我回村里帮助妈妈收割庄稼。一天下午,火辣辣的太阳烤着大地,我脚上芽着凉鞋也感到石板路滚烫难受,可妈妈却背着一大背笼包谷,赤着脚走在石板路上,毫不在乎。看到这个情景,我心里总有些隐隐发痛。妈妈的脚难道真是铁打的吗?

        看到妈妈这双“铁脚板”,许许多多的往事不禁涌上我心头。

        小时候的一天晚上,我突然发现妈妈的脚心在流血,我问妈妈:“怎么啦?”妈妈说:“胶鞋磨破了,一块尖玻璃陷进去了。”“妈妈,明天去买双新鞋吧!”听了这话,妈妈把我搂进怀里说:“哪有钱买鞋啊,”是呀,那时候,村里都在“割尾巴”,无论妈妈怎样卖力,日子仍然过得苦。记得有一年端午,家里甚至没有米过节。

        我清楚地记得.那时妈妈很少穿鞋,春天,妈妈赤脚挑翁柴灰,吃力地走在那野刺丛生的小路上,夏天。妈妈挑着赤脚走在那火烤过一样的石板路上,秋天,妈妈赤脚背着干瘪瘦小的包谷,从那乱石坡上走回来,冬天,寒风凛冽,妈妈也是赤脚,背着一背枝丫柴,走在那冰冷刺骨的山路上,一双脚冻得通红。一犯四季,妈妈的脚不是被刺扎了,就是被碎石“顶”伤了,有时又被玻璃瓦片锥破了,经常出血。年复一年。艰难的日子慢慢过去了.妈妈一双脚板皮渐渐地坚硬起来,变成了连针也扎不进去的“铁脚板”。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农村变了样、生活一夭天好起来。妈妈呢,她的“铁脚板”也大有用处了。有一天,我们要在甘蔗地里施肥,可是甘蔗地的虫和瓦片石子,使我和弟弟都不蚊到地里去,妈妈却迈开她的“铁脚板”走进去了。地上的障碍物她看也不看,专心地施肥。眼看面前有一块尖石子,她一脚踏上,我真为妈妈捏了把汗,可妈妈却没有一点感觉。就这样,一块甘蔗地没多久就施完肥了。我担心地问:“妈妈,您的脚板,踩着小石头和锥人的甘蔗莞,不痛吗?”妈妈笑着说:“不痛,一点也不痛。”我劝妈妈说:“现在钱不那么紧了,该买双胶鞋了吧?”妈妈满脸笑容地回答说:“打光脚习恤了,穿上鞋反倒不舒服。”

        我想起在《荔枝蜜》这篇课文里,杨朔把“用劳力建设自己的生活”的中国农民,喻为终年辛劳的蜜蜂,“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我想,妈妈就是这样的农民,妈妈的一双“铁脚板”不就是证明吗?

        现在,山乡僻壤的农民买一双鞋毫不困难了,造成妈妈“铁脚板”的那“动乱年代”一去不复返了。但是,妈妈的“铁脚板”却时时浮现在我眼前,因为它时时鼓舞着我去继承这种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铁脚板”精神,为人民多作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