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被称为中国的国花。我的家乡河北省邢台市柏乡县是中国牡丹文化之乡。至今,爷爷的村子里还流传着关于一株神奇的汉牡丹的传说。
爷爷告诉我,这株牡丹花在汉朝就有了,经过了两千多年依然活着。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想把这株牡丹花移植到日本去,但没有成功。从此,牡丹花也不再发芽了。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时候,这株牡丹花才重新开始发新芽,而且越长越好。大家都说:这可真是一棵有骨气的牡丹花啊!人们也越来越喜爱它了。
爷爷家的院子里也种着两株牡丹花。每到春天开花的时候,一朵朵碗口大的牡丹花竞相绽放。粉红色的花瓣,黄色的花蕊,微风一吹,就像一个个美人在枝头跳舞,好看极了!
(小作者是河北省石家庄市北高营小学二年级学生)
后 记
听了爷爷给我讲的汉牡丹的故事,我也越来越喜欢家乡的牡丹花了。
家长感言
通过这次暑期的“发现家乡的历史,古迹,特色”活动,千绎有机会更多地了解自己的家乡。汉牡丹的故事,增强了孩子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也让孩子对家乡的历史、人文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
教师赏析
杨千绎小朋友记录的是一个关于汉牡丹的民间故事,小小的故事里蕴含着牡丹的气节。而小作者也明白了,牡丹不仅是美的化身,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和优秀品格的象征。(曲东娟)
我从沙河乘坐101公交车赶往邢台。 车上的人满满的,坐位上的人大都在玩着手机,有的闭目养神,也有的关注着车外的风景。站着的,紧握把手,或抓紧栏杆,一摇一晃前行。
行至周庄站,上来一位老人,带着一个约有两周的小孩,一位年轻人挪挪身子,把能抓靠的栏杆让给老人。老人连声说:“谢谢”,并对孩子说:“你俩手抓住我的腿,不然会摔倒的。”
这时车上响起亲切的声音:“乘客同志们,我们要尊老爱幼,对老人,小孩,行动不便的乘客,请把你的座位让给······”
“老奶奶,你坐这里吧。”一个带有奶声的小姑娘站起来,指着自己的座位说。众多目光投向了这位十来岁的小姑娘。
那个老人一手扒着栏杆,一手捉着小孩,看着小姑娘,激动地说:“谢谢你小朋友,你坐吧,我这样也行·····”。
“你坐,你坐,”一位中年妇女望着这位刚上车的老人说,然后又对小姑娘说:“来,坐在我的腿上,我抱着你。”小姑娘乖乖地去了,也许她们是一家人吧。
客车快速前行,窗外的、树木河流、田野、高大的建筑楼房一闪而过。行之留村路口,又上来好些人。其中一个妇女,把手里的贰元投进票箱。司机说:“叁元。”中年妇女一愣说:“不是贰元吗?”“空调车,加壹元。”司机说。那个女人楞了一下,连忙在兜里翻找着钱,一角,二角……六角,再也找不到了,她翻翻这里掏掏哪里,最后拿出一张百元钞,此刻旁边一小位小伙子拿出壹元硬币看着司机说:“我来付吧。”说着 就把钱投进票箱。
“这真不好意思,谢谢你啊。”
“不用谢”
“那这些零钱你拿着。”
“不用不用,我不要。”
“拿着,拿着。”他们在互让着······
这公交车上,满满的人,浓浓的情,尊老爱幼,可歌可颂,社会公德,日益增浓。满 车呈辉,爱意尊情,浓浓四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