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顾名思义,就是除去旧年迎接新年。在这除旧迎新的日子里,一桌年夜饭是必不可少的,而那浓香的馄饨正是其中的“味眼”,就让我亲自为这除夕之夜添上“点睛之笔”吧。
我把想法和家人说了一下,得到了全家人的支持。妈妈和奶奶“赞助”肉馅和馄饨皮,妈妈自愿当下手,我挽挽衣袖,开始了我的创作。
我以前跟着妈妈学过包馄饨,于是我凭借着脑中的回忆:第一步,夹馅包馅。可能是太长时间没做了,手怎么做都是生疏的。我在夹陷时,一不小心没把握住分量,肉馅实在是夹得有些多,以至于最后捏紧时,馅里面的肉啊菜啊你挨我挤,整个肉馅夸张地向外倒,一下子将一片完好无暇的馄饨皮撑出一个沾着些许肉末的大窟窿来,然后像一团泥浆似的,粘在了砧板上。妈妈看到了,捂着嘴笑道:“哈哈,没想到你竟然包出来了个漏肚皮!哈哈哈,独特!独特!”我哼了一声,真是出师不利啊!我听完妈妈的话,一点也没感觉到伤心和气馁,或许是被除夕的温馨气氛感染的!这样有说有笑的一家人在一起才是真的欢快、有年味啊!想到这,我瞬间“满血复活”。“刚才只是热身环节,现在才是我表演的时候呢!”我一边说着一边再次夹起肉馅。我小心翼翼地夹着筷子,将粉粉嫩嫩的肉馅放进了雪白无瑕如同棉被般的馄饨皮上,卷一卷皮,那样子真像一个可爱的小娃娃,缩着脑袋躺在被子里熟睡。最后我拎起两边的角向上一合一捏,一个白胖胖的馄饨就这样在我的手里诞生了。我用相同的方法包了一盘盘馄饨,看它们饱满的样子,我不禁满足地笑了。
下锅啦!将馄饨缓慢地倒入沸腾的开水中,看着一个个馄饨在水中舒适地泡着,那满足的模样真是可爱!
不一会儿,馄饨的香气就飘满了整个厨房。摆盘,上桌,我夹起一个放入口中,肉香菜香一瞬间在口中弥漫开来,馄饨皮滑溜溜的,牙齿稍微地咀嚼就滑进了肚中。这馄饨好似有一股魔力,裹挟着无尽的快乐,一吃下去就让人感觉有一股“乐劲儿”出来。就在这时,烟花的响声划破天际,绽放了属于每个人的团圆之花。
烟花声阵阵,馄饨香浓浓,笑语声荡荡,我们一家度过了一个温暖又开心的除夕夜!
老师点评:小小的馄饨是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品尝的美食,食材虽然简单,但是饱含了“我”满满的爱意。小作者将除夕夜的温馨幸福都凝聚在了这浓香的馄饨里,结尾更是扣住了“年味”,真是一篇值得品读的佳作。
如果你在腊月二十四日之前来到我们家,你会看到横七竖八的书籍,四处散落的笔,还有什么牛奶盒,易拉罐啊,有的甚至只喝了半瓶。它们随意地摆放在沙发上、茶几上,更别说遍地的灰尘了。于是,在腊月二十四日这一天,我们全家人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大扫除。
大扫除,先是从老爸开始的。一大早六七点钟,老爸就开始拿着吸尘器呼呼地吸,几乎把我们家的地板全方位无死角地清洁了一遍。
接下来,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到老妈的身上。老妈负责的是整理卧室,她把卧室翻了个底朝天,把面膜、面霜、眼霜等一大堆护肤品全都拿了出来,看看保质期,前年、大前年的比比皆是,大多数都过期了。老妈一边叹息,一边依依不舍地把它们放进垃圾桶。不仅如此,老妈还在床底下翻出了许多“老古董”,一个个比我年纪还大。什么零七年的相机,零八年的毽子,还有一副“失踪”多年的眼镜。这还不算完,甚至还搜出了活物——两只活蹦乱跳的小蟑螂。
最后压轴出场的,就是我,我挑的担子是最重的——把我们家镶嵌在墙上,用来堆放杂物的一列格子擦干净,将杂乱摆放的书籍整理好,放进格子。这在别人看起来不重的任务,在我眼里就如同千钧一般,原因你等会儿就知道了。
现在,在我面前的是一纵列共七个格子。我先把下面几格的杂物都拿出来,再去拿上面的。因为格子最高处大约是三米,所以我拿了把小板凳垫在脚底下,五六两层是够着了,可是最上面的格子怎么也碰不到。我一咬牙,脚踏到第三个格子上,一只手扶着木框不让自己掉下来,另一只手便开始搬杂物,像只猴子似的挂在架子上。我吸了口气,诧异地发现,搬空的格子里传来一股不知名的怪怪的味道,我又猛吸一口,是一股臭咸鱼味!令人反胃的臭咸鱼味!
擦洗是件难事,彻头彻尾的大难事。你以为拿着抹布沾点水,再往上抹几下就完事啦?休想!我们家的灰尘可是出了名的难收拾,一颗颗一粒粒,那都是陈年老灰,几年前就在这儿生根发芽,开枝散叶了,是这里赫赫有名的钉子户,想让它们搬家,谈何容易!
想想又没啥用,开干!
我拿着一蓝一白两块抹布,再次踏上我的小板凳,先用白抹布往灰尘足足有一毫米厚的格子上,一放一擦,再翻过来一看,不得了,好好的一块白抹布就在刚才的一秒钟里变身成为黑抹布。这还不要紧,等我将抹布反了个面,在刚才擦过的地方又擦一次,白抹布的另一面也变成小黑脸了。就这样,它“牺牲”了。我又拿起了蓝色的抹布,正反面又是两下,它也“牺牲”了。为了拯救它们,我就在洗手间和架子上跑来跑去......
一个小时后,终于擦干净了。我把寒假里妈妈给我买的新书,整整齐齐地摆放在格子里。我闻着那略带清新的空气,看着那整洁的书格,开心极了!
如果你在腊月二十四日后来我们家,你一定会看到一个干净、整洁、舒适、温馨的小家!
(小作者是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横溪镇中心小学六年级学生)
后 记
看着焕然一新的小家,抚摸着整整齐齐的书本,我心想:打扫卫生也是一种付出吧,如果没有付出,就不会有这样干净整洁的小家了。
家长感言
平是家里也挺乱的,这一次大扫除是全家总动员,每个人干得热火朝天。孩子负责的这个格子,是镶嵌在墙上的,里面堆了一些杂物,确实很久没有打理过了。孩子在打扫后,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将这一次大扫除写得很有意思,特别是对灰尘的这一段描写,让人忍俊不禁。
教师赏析
小作者用风趣幽默的文笔,记录了一次全家大扫除,文章条理清晰,详略得当,有自己特有的语言风格,一次原本枯燥的大扫除,通过小作者的描写,读起来轻松有趣。(倪敏敏)
春节,有人说她是除旧迎新的一天;有人说她是社会前进的又一步;有人说她是财源进门的象征。但我们这群顽皮的孩子们知道,这又是欢乐悄悄降临的脚步声。
春节的几天里,不论孩子们做多少顽皮捣蛋的事,大人们也是不会怪罪的,在这几个和谐快乐的日子中,他们也没有理由破环气氛吧!这也是我们喜爱春节的缘由之一。于是,我们这群淘气的男孩总会聚在一起,到街上溜溜,买点“双响炮”、“红蜘蛛”等鞭炮和一些小玩意儿,四处开开玩笑。有时,我们会事先将鸡窝留个缝隙,将点燃的鞭炮扔进鸡窝,用不了多久,我们就能听见鸡的惊叫声了;或者,我们会偷偷地跟在胆小的女生身后,假装漫不经意地朝那些胆小女生丢过几支鞭炮,而那些胆小女生边哭边跑的一幕着实可笑。
吃年夜饭时,饭桌上,浓浓的鸡汤,略含油子,黄黄地浮在上头,嫩嫩的鸡肉,泡在其中,既不失鲜美,又不失油腻,很是清淡,但很暖胃,有一种心头暖乎乎的感觉。这种感觉,是家的感觉。家是避风港,是你心灵的归宿。油子好比家人,它们是多么关心你哟!鸡翅的味道,辣辣的,但这不是关心你的情绪吗?它们一腔疼爱,正是火辣辣的爱哟!
今年的春节与往常真可谓是与众不同了。我们都不聚在一起了,不在一起玩耍嬉戏了,也不去走亲戚了,都在家里做作业,当个闷油瓶。为什么呢?因为今年春节期间在湖北省武汉市里爆发了一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这种病毒传染性很强,很多武汉人感染了病毒逃离武汉,奔波到其他地方,传染了给其他人,导致别人被隔离。新型冠状病毒的临床症状有:发热、干咳、呼吸困难。所以我们要做好措施,出门带医用口罩,勤洗手等。
一眨眼间,春节悄悄地远离我们。我们与旧的一年说再见,与新的一年说你好!最后再说一句,武汉加油!
在古代,读书人似乎就与窗户结下了不解之缘,“十年寒窗苦”是用来形容读书人刻苦读书的精神的;“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是鼓励读书人通过读书来求功名的诗句;还有“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等等。在古代看来,似乎只要关紧窗子念书,就是一个真正的读书人了。但对于大多数读书人来说,是博取不到功名的。
在这里,我教育孩子读书要“打开窗户,除旧纳新”,这个窗户可不是指真正的窗子。
首先,打开窗户意味着你要广泛大量的去接触各类书籍。苏州有个“狮子林”,据说是元代大画家倪云林设计的。里面堆满了假山石,一走进就会发现似乎无穷无尽,处于其中,感到上下左右都充满了神秘,当你走出山洞的时候,却发现豁然开朗。读书也是如此,处于书的世界中,你会发现它无穷无尽,要想走出去,你必须左右探索,不能只停留在某一处止步不前,否则你只能停留在那里,永远不能走出去看,走不出,那你读书只能越来越迷惑,这时书不但不能让你明事理,还会混乱你的视线和思维。
同时,这个“窗户”是指“心灵的窗户”,打开窗户,是去打开作者心灵的窗户,同时,读书人也要打开自己的心灵,读书是双方心灵的交流和融合。而“除旧纳新”是摒弃旧的、不正确的观念,接受新的、正确的积极的观念。读书,首先要“打开窗户”,这样,才能从书中汲取到有用的知识,才能作到“除旧纳新”。
中国是一个很传统的国家,很多传统观念的束缚,令孩子们并不能理解“打开窗户”的意义所在。针对现今的考试制度,许多的教师和家长对孩子采用的是“关紧窗户读书”的老办法。许多中小学生在读书时是“面对课本,背对社会、自然和人生”的,这样的后果只能是越来越糊涂了。这样读书方式,只要死记硬背,用来对付考试就可以了,而他们所能应付的考试题目也只能是死板的题目,只要稍微变通的灵活一些,就束手无策了。至于读书的目的——“明理作人”,也早就抛于脑后了。这样读书方法,培养出的“人才”只能是“庸才”罢了。
真正的读书,应该是以书本为工具的,透过书本,面向整个社会和人生,面向整个大自然。因为书本,本来就是社会、自然、人生的缩影,书本所要表达的,就是个体对社会、自然、人生的介绍、阐述和思考。书本中既有客观的事物,又有主观的感受,主要的感受就显示出了他们自己的心灵,而他们的心灵也是整个社会、自然和人生的一部分。我们都处在这个社会之中,都是社会的一份子。我们用自己的眼睛,更用我们的心灵去观察它、理解它、体味它、评价它。通过思考比较,有的被我们吸收,而变为自己的一部分,变了自己的“血肉”,有的被我们拒绝摒弃掉。这样,我们就能吸收到多种“营养”,还锻炼了自己的审美观点。这才是真正的读书,也是正常的生活。
就算是一本真正的好书,你只用眼睛去看,仅仅一闪而过,绝对不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即使你把它读出来,如果不能进人到你的心灵世界,那也不过是如风过耳而已,只会稍停即逝。所以我认为,读书的关键在于打开你的心灵之窗,用心去读,用心去体会。只有这样,你才能和作者进行沟通,进行激烈的碰撞,从而爆发出智慧的火花。每一本好书,都是作者用心去写的,同样的道理,不用心去读,你如何才能做到与作者心灵相通呢?
读书读多了,你用心去读了,就难免会对同领域的不同书或不同类的书做个比较,去尝试着区分孰优孰劣,这时候,除了确实有一定的客观标准外,主观的眼光和兴趣的侧重也会起到很大的作用。但要想到比较鉴别优劣,多读书是一个必要的前提。中国的古典文学理论著作《文心雕龙》的《知音》篇中曾说过“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故园照之象,务先博观”,同样的道理,在读书上,也是一样的。而在鉴别的时候则要遵循“无私于轻重,不偏于憎爱,然后能平理若衡,照辞如镜矣”的原则了。评价作品要有客观的标准,不根据私心和偏见,一定要做到心里象有一杆秤,有一面明亮的镜子。
“除旧纳新”,一定要有比较和鉴别的能力。这样,不仅可以区别书籍的好坏,还能区分出不同作者的不同风格。古人曾把诗分成二十四种不同的风格,有的雄厚,有的清淡,有的沉着,有的高古,有的典雅……不同的诗人有不同的风格。如果你喜欢读诗,刚开始的时候你必然会接触大量的作品,包括各种各种的风格,慢慢的,你就会作出比较,找到自己的知音,这个过程,就是“除旧纳新”的过程了。
“打开窗户,除旧纳新”的结果是什么呢?它会使一个读书人把从书中得到的知识进行融会贯通。在心灵与心灵的交流完毕后,在你对他们进行了比较和鉴别的筛选后,你自然对他们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这个认识对你自身来说,就是一个融汇贯通的过程。读书治学问就好象走进了一座有着千门万户的大宫殿,你不要把自己只关到一个屋子里,一定要上下左右而求索,这样才有可能把这座迷宫的途径摸清楚,才能掌握它的奥秘所在。
这些读书的道理,大家细想一下也都会明白的。但真正的读书之前就明确了的,恐怕为数不多。我在没有做图书馆管理员的时候,只是很喜欢读书,也并没有想过对于读书本身,还可以引发这么多的思考。当我仔细去想的时候,才发现,这里面的奥秘所在。
上面的这些,是我这么多年读书的心得,在对小华的教育上,我把这些心得一点一点的教给他。这样对于他读书方面,会有很大好处。在给他灌输这些经验时,我在一开始并没有给他全部的讲这些大道理。因为我认为,即使对于一个初中生来讲,这些道理中有很多还是他们所不能理解的。我只是大量的让他去阅读,当然阅读的书籍是我为小华挑选的。首先作到“打开窗户”的第一步。对于每一本书,孩子是有自己的看法的,只要孩子用心去读了,他就会形成自己的观点,哪怕简单到仅仅是对书好恶,毕竟也是表明了孩子并没有糊涂的去读书。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孩子读的书多了,慢慢会形成自己的一套体系。在这过程中,我并没有让孩子仅仅自己去阅读,去思考。每读完一本书,我都会问他对这本书的感受和评价。孩子的评价难免而且是经常带着自己的主观色彩的。我听完他的评价,会适当指出哪里的评价是客观而正确的,哪里是因为带有主观色彩而未免有偏颇的。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小华基本上已经可以不带主观色彩去评价作品了。由于可以正确的去评价,这时候,他也懂得了对作品的挑选,“除旧纳新”也就自然而然的水到渠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