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飘,歌声扬。
毛主席号召: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知青的潮流,宏伟雄壮!
千百万知识青年激情昂扬,
奔赴在祖国最艰苦的地方。
我们是老三届。
在68年那个早上,
背着简单的行装,
向着沙河县西部山区,
那个最贫困的地方——
“通元井”公社前往。
在连绵起伏的山脚下,
镶嵌着一个个小村庄。
通元井公社就在这个地方。
远远望去石房不整,高低错落。
深秋的冷风狂卷着落叶,
干枯的树枝随风摇着。
郝书记在门口把我们迎接,
我们来到这唯一用砖垒砌的新房。
没有什么装饰,及简,平常。
书记把热腾腾的开水盛上,问短又问长。
从此,就在这贫困的山庄,
开始了,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时光。
女生住在上街,男生住在下街,
我们睡的土炕连着一个小煤火。
那火天天灭,怎么也弄不着,
女生还将就着,男生连饭也无法吃。
是房东,是左邻右舍教我们怎么做。
寒冬腊月天,冷风只往屋里钻,
用着煤火又不能太严,中了煤毒危险!
难熬啊!实际生活要比想象的难。
还记得打旱池那个景场。
钟声一响,
我们突击队马上前往,
举着红旗,歌声飞扬。
听:
我们走在大路上,
意气风发,斗志昂扬。
毛主席领导革命队伍,
披荆斩棘奔向前方·······
我们刨土、搬石、装车、拉车、挑担、
尽心努力,迈步前方。
在那个年代里,
我们只有忠心赤胆。
汗水浸透了衣,冷风吹裂了唇,
冷风划得手背血淋淋。
休息时学“毛选”,
谁有私心就批判!
饥饿劳累只往肚里咽。
我们的粮食指标,二十九斤半,
蔬菜肉类极少见,
玉米面为主,吃顿白面算是改善。
女生将就着,男生饥饿相伴。
生产队钟声一响,
我们挑着箩筐,跟随社员,
把粪土一担担,挑上山。
我们刨土,搬石,垒崖,施肥,锄禾。
这层层的梯田啊!
我们亲手把你装扮;
茁壮的禾苗啊!
用我们的汗水把你浇灌。
金秋的果实啊!
你饱尝了我们的迷茫与辛酸。
不管是寒冷的冬天,还是炎热的夏天,
我们和这片土地相依相恋。
尽管后来我们各奔东西,
有的从政,有的从敎,从医·····
但,知青的光景不能忘记,
我们的青春曾在这片土地流去······
作者:落叶飘零
2020年3月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