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伯夷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5-01-21 11:59:21
  • 《伯夷是谁?伯夷简介,伯夷的事迹》
  • 伯夷(生卒年不详),商末孤竹国(今河北卢龙西一带)人,商纣王末期孤竹国第七任君主亚微的长子,弟亚凭、叔齐。子姓,名允,是殷商时期契的后代。初,孤竹君欲以三子叔齐为继承人,及父已死,叔齐让位于伯夷。伯夷以为逆父命,遂逃之,而叔齐亦不肯立,亦逃之。伯夷叔齐奔往西方,在周地部落中养老,与周文王关系良好。后周武王讨伐纣王,伯夷和叔齐不满武王身为藩属讨伐君主,加上自己世为商臣,力谏。武王不听,不久周灭亡商朝。

    伯夷的简介

    3000年前,秦皇岛一带正是孤竹国管辖的区域。这个古代方国建国很早,历经了商和西周两个朝代。当时它的管辖区域,据考古资料表明,大体包括现在秦皇岛市的全部、唐山市的东部和辽宁省的西南部,文化都比较发达,有大量饲养牲畜的畜牧业和可以用剩余粮食酿酒的农产品。从这个国家取名觚竹来看,它是以两种用以书写的文具,借代作国名,这就反映了这个国家已经有比较高的文化。

    孤竹国为商王朝在北方的一个诸侯国,其国君姓墨胎氏。墨胎氏在文献中或作墨夷氏、目夷氏。据《史书、殷本纪》:“契为子姓,其后分封,有殷氏、来氏、宋氏、空桐氏、稚氏、北殷氏、目夷氏”。也就是说,孤竹国君为建立商王朝的商部落始祖契的子孙后代。据此,一些史家推测,孤竹国建立于商朝开创之时,为商代的同姓诸侯国,是不无道理的。从契到灭夏桀、建立商朝的汤,共传十四代。在这样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内,商部落的不断扩大,孤竹国所在地早就落在它的势力范围之内,待商朝建立之后,在这里建立一个统辖一方的同姓诸侯国。商朝最初建都于毫(今山东曹县南),孤竹国的建立,起到了巩固它在北方统治的作用。[1]

    到了商朝后期,在这个国家出现了夷齐让国的美谈。原来那时的孤竹国君生了三个儿子,孤竹国君姓墨胎氏,长子名允字公,即后来谥号为伯夷。幼子名智字公达,即后来谥号为叔齐。孤竹君生前有意立叔齐为嗣子,继承他的事业。后来孤竹国君死了,按照当时的常礼,长子应该即位。但清廉自守的伯夷却说:“应该尊重父亲生前的遗愿,国君的位置应由叔齐来作。”于是他就放弃君位,逃到孤竹国外。大家又推举叔齐作国君。叔齐说:“我如当了国君,于兄弟不义,于礼制不合。”也逃到孤竹国外,和他的长兄一起过流亡生活。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人们只好立了中子继承了君位。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儒家学派,对他们的这种行为非常赞赏,评论这种事情说:“能以国让,仁孰大焉,伯夷顺乎亲,叔齐恭乎兄。”对他们给以很高的评价

    伯夷的事迹

    为了躲避残暴的商纣王,伯夷与弟弟叔齐居住在北海之滨,和东夷人一起生活。

    听到西方伯主周文王兴起,国内稳定,生产发展很快。他们高兴地说:“应该从东夷回去了,我们听说西伯的国内很安定,很适合老年人居住。”

    于是他们相约到周国去。但是走在中途,就遇见了周武王伐纣的大军,原来这时周文王已经死去,周武王用车拉着周文王的木主奔袭商纣。他们二人大失所望就叩马而谏说:“父死不埋葬,就动起武来,这能算作孝吗?以臣子身份来讨伐君主这能算作仁吗?”武王的卫兵要杀害他俩,军师姜尚劝解说:“这是讲义气的人呀,不要杀害他们。”就把他俩扶走了。

    后来周武王与商纣王大战于牧野,血流飘杵,由于商纣王阵前的奴隶兵倒戈,周武王才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灭掉了商朝,建立了新的王朝周朝,这正是公元前1046年。

    伯夷、叔齐认为这种做法太可耻了,发誓再不吃周朝的粮食。但是当时各地都属于周朝了。他们就相携着到首阳山上采薇菜吃。在采薇菜时,他们还唱着歌说:“上那个西山哪,采这里的薇菜。用那强暴的手段来改变强暴的局面,我真不理解这样作算是对呀?先帝神农啊,虞夏啊!这样的盛世,恐怕不会有了。我们上那里去呢,真可叹啊!我的生命就要结束了。”于是就饿死在首阳山之上。他们的让国和不食周粟,以身殉道的行为,得到了儒家的大力推崇。当子贡问孔子“伯夷叔齐何人也?”孔子立即回答说:“古之贤人也。”又问:“他们对所作的事不觉得后悔吗?”孔子说:“他们求仁而得仁,没有什么后悔的。”后来又进一步的说:“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伯夷叔齐饿于首阳之下,民到如今称之,其斯之谓与。”原来伯夷叔齐的行为正符合儒家的价值观。儒家认为,人生价值不在于你能获得什么功名利禄,而在于你对社会作出了什么贡献,在后世对你的评价中来体现人生价值,这就是所谓的留名千古。所以孔子强调说:“伯夷叔齐……奋乎百世之上,百世之下,闻者莫不兴起也,非圣贤而能若是乎!”

  • 《颜回短命伯夷饿,颜回好学文言文翻译》
  • 回年二十九 ,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颜回二十九岁,头发全白了,过早地去世了。孔子哭得哀痛之至,说:“自从我有了颜回这个学生,学生们更加亲近我。”鲁国国君问孔子:“你的学生中谁是最学习的?”孔子回答说:“有个叫颜回的最爱学习,他从不把脾气发到别人的身上,也不重犯同样的错误。不幸年纪轻轻死了,现在没有像颜回那样好学的人了。”

    (1)不迁怒:不转移怒气。

    (2)不贰过:“贰”是重复、一再的意思。“过”是过错的意思。这是说不犯同样的错误。

    (3)短命死矣:颜回死时年仅29岁。

    (4)亡:通“无”,没有。

    (5)蚤:同“早”。

    (6)回:颜回,又称颜渊。

    (7)恸(tòng):极度悲伤,十分痛苦。

    (8)门人益亲:学生更加亲近。

    (9)迁:转移。

    (10)贰:重复。

    (11)益:更加.

    (12)孰:谁,哪个人或哪些人。

    (13)过:过错。

    (14)尽:都,全。

    (15)鲁哀公:鲁国国君

    1)颜回:(前521~前481年)春秋末鲁国人。字子渊,亦颜渊, 孔子最得意弟子。《雍也》说他“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为人谦逊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他异常尊重老师,对孔子无事不从无言不悦。以德行著称,孔子称赞他“贤哉回也”,“回也,其心三月不违反、仁”(《雍也》)。不幸早死。自汉代起,颜回被列为七十二贤之首,有时祭孔时独以颜回配享。此后历代统治者不断追加谥号:唐太宗尊之为“先师”,唐玄宗尊之为“兖公”,宋真宗加封为“兖国公”,元文宗又尊为“兖国复圣公”。明嘉靖九年改称“复圣”。山东曲阜还有“复圣庙”。

    2)孔子 英文:Confucius, Confucious; 拼音: Kǒng zǐ ,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农历八月廿七)~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名丘,字仲尼,汉族,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政治家和思想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据有关记载,孔子出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南辛镇鲁源村);孔子逝世时,享年73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先秦和秦汉保存下来的典籍中。

    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的祖先本是殷商后裔。周灭商后,周武王封商纣王的庶兄,商朝忠正的名臣微子启于宋。 微子启死后,其弟微仲即位,微仲即为孔子的先祖。自孔子的六世祖孔父嘉之后,后代子孙开始以孔为姓,其曾祖父孔防叔为了逃避宋国内乱,从宋国逃到了鲁国。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叔梁为字,纥为名)是鲁国出名的勇士,叔梁纥先娶施氏曜英,生九女而无一子,其妾生一子孟皮,但有足疾。在当时的情况下,女子和残疾的儿子都不宜继嗣。叔梁纥晚年与年轻女子颜征在生下孔子。由于孔子的母亲曾去尼丘山祈祷,然后怀下孔子,又因孔子刚出生时头顶的中间凹下,像尼丘山;故起名为丘,字仲尼(仲为第二的意思,叔梁纥的长子为孟皮,孟为第一的意思)。孔子三岁的时候,叔梁纥病逝,之后,孔子的家境相当贫寒。由于种种原因,孔子在政治上没有过大的作为,但在治理鲁国的三个月中,足见孔子无愧于杰出政治家的称号。政治上的不得意,使孔子可将很大一部分精力用在教育事业上。孔子曾任鲁国司寇,后携弟子周游[1]列国,最终返回鲁国,专心执教。孔子打破了教育垄断,开创了私学先驱。孔子弟子多达三千人,其中贤人七十二,其中有很多皆为各国高官栋梁。

    孔子对后世影响深远,虽说他“述而不作”,但他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千古圣人”,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后世并尊称他为“至圣”(圣人之中的圣人)、“万世师表”,认为他曾修《诗》《书》,定《礼》 《乐》,序《周易》,作《春秋》。《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论语》的语言简洁精炼,含义深刻,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

    美国诗人、哲学家爱默生认为“孔子是全世界各民族的光荣”[2]

    1988年,75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在巴黎发表联合宣言,呼吁全世界“21世纪人类要生存,就必须汲取两千年前

    孔子的智慧。

    感悟、阅读训练

    我们自己有什么不顺心的事,不能发泄到别人身上,这是难以修成的涵养,而知错就改,不重复犯错,也是有很高修养的,能够做到这两点,也像是颜回那样的贤人了。

    颜回好学具体表现在:不迁怒,不贰过。

    【阅读训练】

    1.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①发尽白,蚤死 ②今也则亡

    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①孔子哭之恸 ②门人益亲

    ③弟子孰为好学 ④不贰过

    3. 翻译下面的句子。

    (1)“不迁怒,不贰过。”

    (2)“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译文:

    4. 颜回好学具体表现在哪几个方面?(用原文回答)

    5.孔子“哭之恸”的原因是什么?

    答:

    最佳答案

    1.蚤同早 亡通无

    2.[孔子](因为)[颜回的死][悲痛得][哭泣]

    [学生][更加][亲近](我)

    [学生中][谁][称得上][好学]

    [不会]犯同样的过错

    3.(1)不将脾气发到其他人身上,不犯同样的过错

    (2)不幸年纪轻轻死了,现在没有像颜回这样好学的人了。

    4.不迁怒不贰过(直接)

    自吾有回,门人益亲

    5.颜回年纪轻轻就死了,现在没有像他那样好学的人了。

  • 《伯夷,伯夷图片,伯夷资料》
  • 伯夷(生卒年不详),商末孤竹国(今河北卢龙西一带)人,商纣王末期孤竹国第七任君主亚微的长子,弟亚凭、叔齐。子姓,名允,是殷商时期契的后代。初,孤竹君欲以三子叔齐为继承人,及父已死,叔齐让位于伯夷。伯夷以为逆父命,遂逃之,而叔齐亦不肯立,亦逃之。伯夷叔齐奔往西方,在周地部落中养老,与周文王关系良好。后周武王讨伐纣王,伯夷和叔齐不满武王身为藩属讨伐君主,加上自己世为商臣,力谏。武王不听,不久周灭亡商朝。

    伯夷

    3000年前,秦皇岛一带正是孤竹国管辖的区域。这个古代方国建国很早,历经了商和西周两个朝代。当时它的管辖区域,据考古资料表明,大体包括现在秦皇岛市的全部、唐山市的东部和辽宁省的西南部,文化都比较发达,有大量饲养牲畜的畜牧业和可以用剩余粮食酿酒的农产品。从这个国家取名觚竹来看,它是以两种用以书写的文具,借代作国名,这就反映了这个国家已经有比较高的文化。

    孤竹国为商王朝在北方的一个诸侯国,其国君姓墨胎氏。墨胎氏在文献中或作墨夷氏、目夷氏。据《史书、殷本纪》:“契为子姓,其后分封,有殷氏、来氏、宋氏、空桐氏、稚氏、北殷氏、目夷氏”。也就是说,孤竹国君为建立商王朝的商部落始祖契的子孙后代。据此,一些史家推测,孤竹国建立于商朝开创之时,为商代的同姓诸侯国,是不无道理的。从契到灭夏桀、建立商朝的汤,共传十四代。在这样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内,商部落的不断扩大,孤竹国所在地早就落在它的势力范围之内,待商朝建立之后,在这里建立一个统辖一方的同姓诸侯国。商朝最初建都于毫(今山东曹县南),孤竹国的建立,起到了巩固它在北方统治的作用。

    伯夷叔齐 横幅 设色纸本

    到了商朝后期,在这个国家出现了夷齐让国的美谈。原来那时的孤竹国君生了三个儿子,孤竹国君姓墨胎氏,长子名允字公,即后来谥号为伯夷。幼子名智字公达,即后来谥号为叔齐。孤竹君生前有意立叔齐为嗣子,继承他的事业。后来孤竹国君死了,按照当时的常礼,长子应该即位。但清廉自守的伯夷却说:“应该尊重父亲生前的遗愿,国君的位置应由叔齐来作。”于是他就放弃君位,逃到孤竹国外。大家又推举叔齐作国君。叔齐说:“我如当了国君,于兄弟不义,于礼制不合。”也逃到孤竹国外,和他的长兄一起过流亡生活。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人们只好立了中子继承了君位。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儒家学派,对他们的这种行为非常赞赏,评论这种事情说:“能以国让,仁孰大焉,伯夷顺乎亲,叔齐恭乎兄。”对他们给以很高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