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护国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2-22 09:15:43
  • 《作文:护国军魂传奇的观后感》
  • 作文:护国军魂传奇的观后感

    昨天看完了《护国军魂传奇》,看到了书文和恪武兄弟的结局,和猜想的一样。

    看了很多次的片尾,两人到死都没有能握到一起的手,令人叹息,每次我都希望是我猜错了。但当真实的结局出现的时候,悲伤是必然的.,却觉得也只有这样的结局,无论是逻辑上还是感情上都是最好的。悲剧才是最让人难忘的。书文说:“我们兄弟注定要生死一搏。”(大概是个意思)他们是兄弟,血脉相连却要生死相搏。命运让他们加入了不同阵营,而他们又是同样忠诚于自己的阵营,他们只能对立而不能比肩。他们用武力逼迫对方放弃,他们都不会放弃,这对兄弟太过相似,同样的执着同样的倔强。当恪武一拳拳击打在书文身上时,他的心里一定是在流血的,他一遍遍的呼喊着:“为什么,为什么……”书文说:“我想看一眼,将军所说的民主,共和的世界。”“民主,共和……”恪武大概并不太明白这些意思,他也没有机会再去了解它们的意思了。

    恪武死在了唐宽的枪下,一声大哥,是他留在这世界最后的句子。书文也被唐宽手下乱枪射杀了,弥留之际,他向恪武伸出了手,距离并不遥远,但已是永远都无法触碰的鸿沟。带着这样的遗憾,兄弟二人离开了这纷乱的世界。恪武要比书文更加悲哀吧!或许我不该这样来比较。他那双没有合上的眼睛,大概很长时间我都不会忘记。一开始,我并不喜欢恪武,太冷血,太无情了。后来我渐渐明白,其实,他和书文一样是为了自己的信仰而努力,只是他所信的东西是错误的,才有了那样悲哀的结局。不过,仅仅是那份坚持和执着就值得敬佩了。他们的最后一幕,蔡锷将他们的手握到了一起,用嘶哑的嗓音说了一句,兄弟。

    但愿黄泉路上他们能比肩而行,再没有前世的隔阂。

    【作文:护国军魂传奇的观后感】

  • 《蔡锷将军,护国将军蔡锷》
  • 蔡锷领导新军起义,光复云南,被推举为都督。因其名声与影响,引起袁世凯的猜疑,被袁世凯调至北京,加以笼络与监视。1915年袁世凯复辟帝制,蔡锷与恩师梁启超密谋反袁。在艺妓小风仙的掩护下,蔡锷潜回云南,率领旧部组织护国军,通电全国起义讨袁,经过浴血奋战,迫其取消了帝制。

    清末,在变法维新的思潮影响下,青年蔡锷到长沙投考时务学堂,获梁启超赏识。戊戌变法失败后,蔡锷东渡日本,结识了一批革命党人,倾心向往共和。1900年,蔡锷随唐才常回国参加自立军起义。

    失败后再次东渡日本,投考陆军学校。1905年,满清朝廷实行“新政”。蔡锷回国担任广西讲武堂总办,伺机再举义旗,却遭误解。为避免事态扩大,蔡锷离开广西,到云南任新军协统。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

    蔡锷(1882年12月18日-1916年11月8日),原名艮寅,字松坡,汉族,湖南宝庆(即今邵阳市)人。遗著被编为《蔡松坡集》。蔡锷曾经响应辛亥革命,发动反对袁世凯洪宪帝制的护国战争,是中华民国初年的杰出军事领袖。

    1902年11月,蔡锷考入东京陆军士官学校。他思想活跃,成绩突出,与同学蒋方震、张孝准,同被称为“中国士官三杰”。当时,他虽然热切地希望变中国为世界第一等强国,但是还没有确立以暴力推翻清王朝的革命思想,仍然抱着从改革军事入手,帮助清廷革除弊政,借以实现富国强兵的理想

    1904年初,蔡锷从日本陆军学校毕业归国。先后应聘任江西随军学堂监督、湖南教练处帮办、广西新军总参谋官兼总教练官、广西测绘学堂堂长、陆军小学总办等职。年轻英俊的蔡锷,脚穿长统靴,腰挎指挥刀,每天扬鞭跃马,威风凛凛,指挥练兵。他讲解精辟,技艺娴熟,要求严格,深受官兵敬佩,被赞誉为“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不久,云南总督李经羲聘请他到云南担任军职。

    武昌起义成功后,云南革命派积极响应。早在1905年,中国同盟会在东京成立,会员中的云南留日学生成立了云南支部,推吕志伊为负责人,并派人回云南进行革命活动。辛亥革命前,云南的革命党人通过讲武堂中的同盟会员发展革命力量。从10月16日到28日,昆明同盟会员举行秘密会议,讨论布置起义事宜,推举新军协统(旅长)蔡锷为起义军总司令,决定于10月30日(农历九月九日)午夜起义。30日晚8时许,昆明北校场士兵准备枪弹时,计划暴露,提前于下午9时发动起义。因10月30日是农历九月初九,故称重九起义。李根源赶到北校场带新军73标中的起义者从北门攻城。正在巫家坝做准备的蔡锷、罗佩金、唐继荛等闻讯,立即召集74标官兵,宣布革命宗旨和作战方略,整队出发,由东南方向攻城。激战至31日中午,起义军完全占领昆明,昆明“重九起义”获得成功。11月1日,革命者在五华山组成大中华国云南军都督府,蔡锷为都督,宣布对内对外方针。数日后,各府、州、县传檄而定,全省光复,清朝在云南的统治被彻底推翻。1913年10月,蔡锷离滇赴京,唐继尧任云南都督,掌握了全省的军政大权。

    蔡锷进京:这场双雄会是从1913年10月云南都督蔡锷卸任进京开始的。一种最流行的说法是,蔡锷奉调入京,由此被袁世凯夺去兵权,软禁起来。但此说并不一定准确。民国著名记者陶菊隐在《蒋百里先生传》中说:袁世凯“心目中的军事新人物,陆军总长一席以蔡松坡为最适宜……蔡在云南做都督,他自然放心不下,若内调为军政首长,使他楚材晋用,无直接兵权而负建军之责(强化他私人的武力),再派一名心腹做次长随时监视着他,那是再好也没有的……蔡的心理与百里的完全相同,建立国防是他们的第一义,无论内除国贼,外御强邻,必以练兵及训练军事人才为其起点。蔡是个沉默寡言的人,却有锐利的眼光和深刻的鉴别力,他何尝未看透袁所欲建立的只是为个人争权位的军队而非为国家御侮的武力呢,但是他很想将计就计,假手袁以完成现代化的国防。他认为家天下已非时代所许,新军人而施以精神教育,其思想及仰必然和过去只知效忠个人的奴才式的军人不同,所以他很想吞下袁的香饵,进行其化私为公的建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