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爸爸的战友陈叔叔要带我们去三门峡宝轮寺遗址参观一个有趣的塔。陈叔叔说: “那座13级砖塔特别有意思,由于它的回声像蛤蟆叫,所以人们就称它为‘蛤蟆塔’。”啊!这可太新鲜了,我有些不信。 路上,我一个劲儿地问陈叔叔:“蛤蟆塔真的能发出蛤蟆的叫声吗?’’陈叔叔说:“待会儿,你站在塔的正前方,一拍手就会听到蛤蟆的叫声。”有这事儿?难道塔上有蛤蟆?我带着这个疑间来到了宝轮寺遣址。 还没有进大门,我就使劲地拍手,把我的手都拍红了,可我丝毫也没有听见蛤蟆的叫声。妈妈对我说:“离这么远不行,你到塔前碰碰运气去。”我半信半疑地跑到塔的正前方,两个手心自然弯成个窝,用力一拍,果真“呱”的一声。接着我又拍了几下,“呱,呱呱”。我真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你别说,还真像只青蛙在叫呢。我兴奋地连续拍“呱,呱,呱……”蛙声此起彼伏,像是有好多青蛙在叫。我想,要是有一群人一齐拍手的话,那将会像一池子青蛙在叫了。于是我请来爸爸、妈妈、陈叔叔和我一起拍手。太精彩了!简直像夏夜里农村池塘的蛙声。突然,我发现地上有一块大石头,旁边还放着许多小块的石头。这可能是游人们用击石的办法来听蛙叫的吧。我毫不犹豫地拿起一块小石头,朝着大石头就来了个“当头棒”,“呱”,一声清脆的声音掠过我的耳际。我为了让蛤蟆塔扯开“嗓门” 大声喊叫,就跑到离大石头很远的地方,高高举起我手中的 “武器”往大石头砍去,只见石花飞溅,一声“呱”直上云霄。我还没有过瘾,就左右手各拿一块石头,左手敲一下,右手敲两下,交替操作,顿时,美妙的、有节奏的“呱、呱呱,呱、呱呱 ……”从塔中传出,传向远方。
从宝塔前面的碑文上得知,这座砖塔始建于唐代,重建于金代,距今已有819年的历史了。它是我国现存的四大回音古建筑之一。无论在声学研究或是古建筑领域,都具有很高的价值。据说到现在还没有研究和探索出这座古塔的建筑技巧和主要回声点位呢。 砖塔能发出蛙鸣之声,这本身就是个有趣的现象。我现在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后好好研究研究这个问题。
指导与讲评 对于一件能使人倍感新奇、十分有趣的丰,如何把它表达好,使读者也能感受到其中的新奇有趣,这是需要作者下一番功夫的。 本文的小作者采取的是“引而不发”的绝招,先是借陈叔叔之口说出“那座13级砖塔特别有意思,由于它的回声像蛤摸叫,所以人们就称它为‘蛤摸塔”,。这一情况,不仅引起了小作者的好奇心,而且也吊起了读者的胃口—果真如此吗? 接下来的一个自然段,小作者“一个劲儿地追问”,还是不太相信世界上竞会有这么奇妙的声音。 “还没有进大门,我就使劲地拍手”,既表现了小作者的急迫心情,同时也进一步烘托出当时的这种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