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这个流行歌曲横行霸道的年代,我已经忘了有多久未曾听过那首感动每一代母亲的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但那淳朴自然的旋律,那朴实无华的歌词,犹如一阵春风,淡淡地勾起了我心底那份对母亲最深的感情。
记得那天晚上,天空好像破了一个大窟窿,一阵又一阵的大雨倾斜而下,像泼。像倒。天地间好像挂在一幅无比宽大的珠帘。雨水顺着房檐"哗啦啦、哗啦啦"地流下来。我呆呆地站在房间的玻璃窗前,欣赏着罕见的雨中风景,如痴如醉。连哥哥站在门口我都没有觉察到。"唉啊!"突然,一阵钻心的疼痛从我的头上直沁我的心里。我不知道为什么,哥哥无缘无故地把我打了。我头破血流。我睁开惊恐的眼睛,瞪着哥哥,好像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你为什么打我?""我叫了你几声,都没有回答我。"哥哥辩解道。我捂着伤口走到了楼下。妈妈见我头上有一个伤口,衣服上有很多血,好像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团团转。她连忙戴上头盔,马上开车去了医院。在路上,伤口还在不停地流血,让我痛不欲生。
到了医院,妈妈抱着我找医生。手术室中,妈妈看着医生手忙脚乱,开始包扎伤口。我痛得哇哇大叫。妈妈的眼眶中已经含满了泪水。接着几天,妈妈一直照顾着我。我看到妈妈的黑发添了不少的银丝。我顿时热泪盈眶,心里默默地说:"妈妈,辛苦了!长大后,我要好好地孝敬您!"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决心好好学习,长大后,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
金兵横行中原,但是南宋王朝却没有丝毫抵抗的准备,宋高宗在行都扬州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公元1129年正月,金将宗翰带兵南下,接连攻下许多城池,沿路南宋官员降的降,逃的逃,金兵前锋很快渡过淮河,逼近扬州。
宋高宗正在扬州行宫寻欢作乐,听到金兵打来,才手忙脚乱带了五六名亲信太监,骑上马,一口气狂奔到江边,找到一只小船,连夜渡江。金兵在扬州大肆烧杀抢掠,最后放火把扬州烧成一片焦土,才满载掠夺到的财宝退回北方。
宋高宗逃到临安,把黄潜善、汪伯彦撤了职,南宋朝廷发生了一场内讧。金太宗见南宋王朝腐败可欺,这年十月,又派大将兀术大规模南侵,占领了建康(今江苏南京)。宋高宗听说金兵追来,又从临安逃到越州(今浙江绍兴),从越州逃到明州(今浙江宁波)。兀术带兵紧紧追赶,宋高宗走投无路,就乘着海船,漂洋过海逃到温州。直到金兵北撤,才回到临安。
金兵南下的残暴掠夺,宋王朝的腐朽昏庸,给人民带来了说不尽的苦难,许多人家遭受了家破人亡的痛苦。北宋著名女词人李清照,也有同样的悲苦遭遇。
李清照是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是我国著名女词人。她父亲李格非也是个文学家,在宋徽宗时期做过官,因为为人正直,又是苏轼的学生,受到蔡京的打击。李清照从小受父亲的熏陶,十分爱好文学,喜欢吟诗作画,特别是作词方面,有很高的成就。十八岁那年,她结了婚。她的丈夫赵明诚也是个官家子弟,夫妻俩志同道合,除都能诗善文外,还有一个共同的爱好,就是收藏金石(古代铜器和石碑上镌刻的文字书画)。这些文物既是我国古代的精湛艺术,又保存着丰富的历史材料。
那时候,赵明诚还在京城太学里读书。赵、李两家虽然都担任不小的官职,但不是豪富人家,没有多余的钱让他们购买文物。这并不影响他们对金石的追求。每逢初一月半,赵明诚请假回家,就拿了些衣服到当铺里去押半吊钱,到大相国寺去。
大相国寺是东京最大的佛寺,那里经常举行庙会,在庙会上,摆满着各种商品,也有出卖书籍、古玩和碑帖字画的。赵明诚在那里,看到中意的碑文字画,就买下来。回到家里,和李清照一起细细整理、欣赏。夫妻俩把这件事当作他们生活上的最大乐趣。
过了两年,赵明诚当了官,他把所得的官俸几乎全花在购买金石图书上,他的父亲有一些亲戚朋友在国家的藏书阁里工作,那里有许多外面没有流传的古书刻本,赵明诚通过这些亲友,千方百计把它们借来摹写。这样日积月累,他们家收藏的金石书画越来越多。李清照建立了书库大橱,编好目录,发现有一点污损,一定随时整理好。经过将近二十年的努力,赵明诚完成了一部记载古代历史文物的著作,叫《金石录》。
在国家动荡的年代,要埋头整理文物已经不可能了。东京被金兵攻陷的时候,李清照和赵明诚还在淄州(在今山东省)。不久,风声越来越紧,李清照跟着赵明诚到了建康。他们把最名贵的金石图书,随身带走了十五车。后来金兵攻下青州,李清照留在老家的十几间文物,竟被战火烧成一堆灰烬。
到了建康以后,赵明诚接到诏令,被派到湖州当知府。那时候,兵荒马乱,李清照不可能跟他上任。临走时候,李清照问丈夫说:“万一金人再打过来,我该怎么办?”
赵明诚坚定地说:“瞧着办吧。实在不行,你把家具衣被先放弃了;再不行,把书画古器丢了;但是有几件珍贵的古代礼器,你可一定得亲自保护好,要看作自己生命一样。”
想不到赵明诚这一去,就得了一场疟疾死去了。
李清照死了丈夫,她的伤心可别提了。但是最要紧的还是继承丈夫的遗志,把文物保护好。赵明诚有个妹婿在洪州(今江西南昌),那时候李清照身边还有图书二万卷,金石刻本二千卷,就托人带到洪州。没有多久,金兵打到洪州,这些文物又不知去向。
赵明诚病重的时候,有个名叫张飞卿的学士来看望他,随身带着一个玉壶。李清照是善于鉴别文物的人,一眼就看出那玉壶并不真是玉制的,而是一种玉石制品。后来,张飞卿把那个壶带走了。赵明诚死后,有人捕风捉影说赵明诚把名贵文物送给了金朝人。这种谣言使李清照大为冤屈,她想找朝廷申诉,但是宋高宗的小朝廷已经逃之夭夭了。
李清照为了逃难,到处奔走。到她在绍兴定居的时候,她身边的文物散失的散失,被偷的被愉,只留了一些残简零篇了。
国家山河的破碎,珍贵文物的散失,对李清照的打击实在太大了。她把国破家亡的痛苦写成了许多诗词,她的词在艺术上有很高成就,有的还富有爱国精神。她在一首诗里表达了她对南宋统治者渡江南逃的不满。诗中说: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苏轼是个博学多才的人,但是他在地理上却出了一个不小的差错。原来黄州的赤壁并不是周瑜火烧曹军的地方。三国的赤壁在现在武汉的上游,而黄州却在武汉下游。不过,黄州的赤壁却因为苏轼这一个差错出了名。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位大文学家,就称它为“东坡赤壁”。
当匈奴贵族横行北方、西晋王朝面临崩溃的时候,晋朝有一些有志气的将领还坚持在北方战斗。刘琨就是这样的杰出代表。
刘琨年青的时候,有一个要好的朋友叫祖逖。在西晋初期,他们一起在司州(治所在今洛阳东北)做主簿,晚上,两人睡在一张床上,谈论起国家大事来,常常谈到深更半夜。
一天夜里,他们睡得正香的时候,一阵鸡叫的声音,把祖逖惊醒了。祖逖往窗外一看,天边挂着残月,东方还没有发白。
祖逖不想睡了,他用脚踢踢刘琨。刘琨醒来揉揉眼睛,问是怎么回事。祖逖说:“你听听,这可不是坏声音呀。它在催我们起床了。”
两个人高高兴兴地起来,拿下壁上挂的剑,走出屋子,在熹微的晨光下舞起剑来。
就这样,他们一起天天苦练武艺,研究兵法,终于都成为有名的将军。
公元308年,晋怀帝任命刘琨做并州刺史。那时候,并州被匈奴兵抢夺杀掠,百姓到处逃亡。刘琨招募了一千多个兵士,冒着千难万险,转战到了并州的晋阳(今山西太原市西南)。
晋阳城里,房屋被焚毁,满地长着荆棘,到处是一片荒凉。偶然见到一些留下来的百姓,已经饿得不像样子了。
刘琨看到这种情况,心里很难过。他命令兵士砍掉荆棘,掩埋尸体,重新把房屋城池都修复起来。他亲自率领兵士守城,防备匈奴兵的袭击。他还采取计策,让匈奴的各部落互相猜疑。后来,有一万多个匈奴人投降了刘琨,连汉主刘渊也害怕了,不敢侵犯。
刘琨把流亡的百姓都召回来耕种荒地。不到一年时间,到处可以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晋阳城渐渐恢复了繁荣的景象。
刘聪攻破洛阳之后,西晋在北方的兵力大多被打散了,只有刘琨还在并州一带坚持战斗。晋愍帝在长安即位后,派人封刘琨为大将军,要他统率并州的军事。
那时候,汉国大将石勒,占据了襄国(在今河北邢台西南),集结了几十万大军,想夺取并州。刘琨南面有刘聪,北面有石勒,前后受敌,处境困难到了极点。可是刘琨没有害怕,没有退缩。他在给晋愍帝的一份奏章里说:“臣跟刘聪、石勒,势不两立。如果不讨平他们,臣决不回朝。”
据说,刘琨在晋阳的时候,有一次,晋阳被匈奴的骑兵层层包围。晋阳城里兵力太少,没有力量打退敌人。大家都感到惊慌,刘琨却仍然泰然自若。到了傍晚,他登上城楼,在月光下放声长啸,声调悲壮。匈奴的骑兵听了,都随着啸声叹息。半夜里,刘琨又叫人用胡笳(一种乐器)吹起匈奴人的曲调,勾起了匈奴骑兵对家乡的怀念,伤感得流下眼泪。天快亮的时候,城头的笳声又响了起来,匈奴兵竟自动跑散了。
后来,刘琨联络鲜卑族首领一起进攻刘聪,没有成功。接着,石勒进攻乐平(今山西昔阳西南),刘琨派兵去救,被石勒预先埋伏好的精兵打得几乎全军覆没。正在这个时候,又传来了长安被刘聪攻陷的消息。到了这步田地,尽管刘琨怎样顽强,也没法保住并州,只好率领残兵投奔幽州去了。
—访国家发明一等奖获得者赵乃刚 俗话说:“西风响,蟹脚痒。”螃蟹是很多人喜爱的佳肴,持鳌赏菊自古以来是一大乐事。但近年来螃蟹产量减少,供不应求,不能满足需要。这使我对一项科学发明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这项发明就是“河蟹人工半咸水繁殖和工业化育苗技术”。1984年荣获国家发明一等奖,在1986年4月第十四届口内瓦世界发明与新技术展览会上获得金牌奖。 我拜访了这项技术的发明者—时任安徽省水产局局长的赵乃刚。这位中年科技工作者好像很了解我的心情,才见面就对我谈了多年来螃蟹减少的原因。 那是在1972年,该诅咒的年代,他被撵在一个穷乡僻壤种稻子。有一天,突然通知他去参加长江水产资源调查。仅仅在长江安徽段走了一遭,他就了解到,作为经济动物的螃蟹,同鲡鱼、刀鱼一样,资源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年产量还不及解放初期的1/3一1/2。
主要的原因是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许多地方修建了水闸,切断了河流湖泊同长江的联系,阻截了螃蟹洞游的路线,使它无法正常生殖繁衍。有的是水质严重污染,农药、化肥、工业废水中的有害金属像毒药一样促使螃蟹大量死亡。还有,保护资源的观念淡薄,乱捕滥抓,有增无减。“要知道,螃蟹在历史上曾经多得成灾呀!”赵乃刚不无惋惜地对我说:“你大概只听说过农业上蝗虫成灾。可是,确实发生过蟹灾。大约在 600多年前,元朝成宗大德丁未年(1307年),江苏苏州一带,螃蟹如蝗虫一样满地乱爬,攀倒稻秆,食尽稻谷。清朝人写的《蟹录》卜有记载。可现在却闹起了蟹荒。” 面对这种情景,赵乃刚自然十分痛心。水产科技工作者的责任感、事业心促使他提出了一个“救蟹方案”,即人工培育蟹苗,然后到江河中放养。当时,他了解到,有些地区像浙江已经有人用天然海水培育蟹苗了,这使他非常高兴。
因为这证明了用海水培育蟹苗是可以成功的,但这也有局限性。一则要用天然海水,只能在海边育苗,那么内陆怎么办?二则天然海水容易受到污染,蟹苗有可能受到伤害。于是,赵乃刚提出了人工配置海水的方案。 “为什么一定要用海水呢?”我不解地问。 “这要从河蟹的生活习性讲起。”赵乃刚这样回答。 在动物界中节肢动物是最大的门类,它们的肢体都是分节的。从亲缘关系上看,螃蟹同虾是最近的亲戚了,都属于节肢动物门类中的甲壳纲。这甲壳纲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其中动物形状千奇百怪,体态大小悬殊。小的如喂金鱼的名叫红虫的水蚤,大的如巨鳌蟹,展开双赘宽度可达3米左右。其中的蟹类名目繁多,仅我国就有600多种。
人们最爱吃的美食河蟹,学名叫中华绒鳌蟹。它终年在淡水河流湖泊中生活,但到每年农历九十月,要徊游到浅海去生儿育女,蟹的幼体阶段就在那里度过。这时候河蟹的肢体饱满、性腺发育成熟,是为最佳食物,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九月团脐十月尖”。所以,根据这种徊游的特性,必须用海水培育蟹苗。 就在1974年,赵乃刚开始了人工配制海水繁殖蟹苗的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