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经12岁了。在这12年中,许多事情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回忆。特别是去年暑假发生的那件事,更是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之中。 那是我和爸爸到北京旅游亲眼所见的事。我和爸爸,还有司机叔叔正在街道边的一个小饭店吃饭,我猛然发现路旁围着许多人,不知在看些什么。吃完饭,我怀着好奇的心情拉着爸爸钻进了拥挤的人群。原来是一位年轻的阿姨同一位修鞋匠在争吵。那位阿姨怒气冲冲,大声嚷着:“你不过就是个修鞋的,有什么了不起?修这么一双鞋竟要三元钱,你这不是明抢吗?我看你这两下子,只配收一元钱。”那位修鞋匠也不过30多岁,戴着一副眼镜。他也不示弱: “修鞋的怎么了?不偷不抢,我是凭着自己的双手劳动挣钱,正大光明。”说着,把修好的另一只鞋递给那位阿姨,阿姨气愤地夺过来,用鞋指着修鞋匠的鼻子说:“得了得了,像你这种没文化的人,只配在马路边修鞋。”围观者们纷纷议论道:“讨价还价也不算什么不对,但不能看不起人。”“是啊,是啊。”人们附和着说。这时我爸爸也教育我:“劳动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在这正吵得难解难分的时候,一位外国先生挤进了人群。他伸手拿出一个已划破的皮包,用一口字不正、腔不圆的中国话问阿姨:“小姐,你能帮我吗?”阿姨目瞪口呆,她简直不知所措。这时,修鞋匠用一口流利的英语与外国先生对话,好像是说:“我能试试吗?”外国先生惊喜异常,忙把皮包递给修鞋匠。他一丝不苟地缝补着,一会儿就将皮包补好了。外国先生高兴万分,忙把钱递给修鞋匠。他们用英语交谈了许多。外国先生满意地走了,而这位阿姨却显得无地自容。阿姨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交上三元钱,起身就走了。修鞋匠笑着摇摇头,猛然发现阿姨的小皮包还在凳子上,他提起皮包,冲出人群,追了上去。围观的人散了,修鞋匠博得了人们的啧啧称赞。 我也随人群散开,走在回旅馆的路上,我不时地回头看看那位修鞋匠。是他的真诚质朴,还是他的学识渊博,还是对自己工作的热爱得到人们的称赞?我也说不太清楚。
【简评】 这篇文章是小作者一年前去北京旅游时亲眼所见的辜。那位真诚质朴、学识渊博又热爱自己工作的修鞋匠,给小作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小作者抓住文中主要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进行了详细描述,中心明确,条理清楚。从一件事中反映出修鞋匠多方面的品质,读后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