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平中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2-18 13:01:55
  • 《借书信,平中见奇作文》
  • 借书信,平中见奇作文

    借书信,平中见奇

    (1)

    尊敬的孔子老爷爷:

    你好!我是你的一个普通子孙,相隔数千年后斗胆写信打扰你,不仅为了向你致上崇敬 的问候,而且怀着几个难解的问题急待你的指教。(《给孔子的一封信》)

    (2)

    可恶的标准答案:

    看到你,我实在是义愤填膺。所以,在愤怒火焰的驱使下,我写了这封信来声讨你。答 案本是丰富多彩的.,可是你却偏偏要戴上“标准”这顶帽子。要知道,就因为“标准”二字,发生了无数的悲剧。以下是你的三大罪状:(《给“标准答案”的一封 信》)

    (3)

    屈公:

    悠悠数千载,安然无恙乎?

    每每拜读大作,或伫立案头,或观龙舟竞渡,粽投鱼腹,不胜感慨系之。思量再三,不 禁为您的结局或曰“下场”抱憾。以您的文韬武略,后世百代能有几人与您匹敌,何苦为了区区一个楚王,轻掷千钧之身呢?(《谏屈原书》)

    (4)

    臣征言:

    臣昨日读《韩非》见一事:宋有富人,雨大而坏屋舍,其子与邻翁俱言曰:“室坏而不 修则贼至也。”果之如此,富人嘉其子之惠而疑邻翁者,何也?子与之亲而邻与之远也。(《陈情表》)

    【借书信,平中见奇作文】

  • 《高考语文作文指导借书信平中见奇》
  • 高考语文作文指导借书信平中见奇

    借书信,平中见奇。

    (1)

    尊敬的孔子老爷爷:

    你好!我是你的一个普通子孙,相隔数千年后斗胆写信打扰你,不仅为了向你致上崇敬 的问候,而且怀着几个难解的问题急待你的指教。(《给孔子的一封信》)

    (2)

    可恶的标准答案:

    看到你,我实在是义愤填膺。所以,在愤怒火焰的驱使下,我写了这封信来声讨你。答 案本是丰富多彩的,可是你却偏偏要戴上“标准”这顶帽子。要知道,就因为“标准”二字,发生了无数的悲剧。以下是你的三大罪状:(《给“标准答案”的一封 信》)

    (3)

    屈公:

    悠悠数千载,安然无恙乎?

    每每拜读大作,或伫立案头,或观龙舟竞渡,粽投鱼腹,不胜感慨系之。思量再三,不 禁为您的结局或曰“下场”抱憾。以您的文韬武略,后世百代能有几人与您匹敌,何苦为了区区一个楚王,轻掷千钧之身呢?(《谏屈原书》)

    (4)

    臣征言:

    臣昨日读《韩非》见一事:宋有富人,雨大而坏屋舍,其子与邻翁俱言曰:“室坏而不 修则贼至也。”果之如此,富人嘉其子之惠而疑邻翁者,何也?子与之亲而邻与之远也。(《陈情表》)

    引名句,起点高远。

    引用名言警句、古诗词、歌词等作为文章的开头,可以营造一种文化氛围,唤起读者的 阅读情趣,同时也丰富了文章的文化底蕴,使文章熠熠生辉。如:

    (1)“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寿”。冯友兰先生曾经说过,属于海洋性 文明的希腊文明,亦即西方文明,如同灵动的水,如同灵动的智者,追求变革,而属于大陆性文明的中国文明,却是一位长寿的“仁者”,是一座沉稳的大山,尊重 传统,对“变”有天生的审慎。(江苏考生《永远的葱郁永远的中国》)

    (2)“从谏如流”常被用来形容能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古语云:“古之贤君,其从 谏也,犹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由此可见,古人对此是非常推崇的。波兰的谚语也说:“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至此,我们是否可以下个结论:从谏如 流,多多益善,听从一切的谏议?(山东考生《给“从谏如流”上把锁》)

    例1引孔子及冯友兰的话导入,例2由古语及谚语入笔,切合题旨,意蕴丰富,既显示 出考生深厚的'文化积淀功底,又展现其灵活驾驭的才思。可见,把自己平时集锦的妙言佳句巧妙地安置在文章的显眼处,无疑会使开篇文采飞扬,魅力十足。

    (3)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元好问的确好问,也很会问。他这一问可谓 一问问千古。多少年来,有多少人在这个问题上徘徊,又有多少人在付出巨大代价后作出了人生最终的答案。但各家之言却如每个人的脸一样,各不相同。 (《问世间情为何物》)

    (4)美学大师罗丹曾经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 是缺少发现。”今天,受这位富有创新精神的学者启发,我想说:“答案是普遍存在的,对于我们的脑袋,不是缺少思考,而是缺少角度。”许多时候,我们都迷惑 于问题的不解或徘徊于多解的选择路口,怎样走便成了心中的疑团,往往举棋不定,左右乱倾,这时,就有换个角度考虑的必要,这样会给你带来更多成功的机 会。(《旋转这只万花筒》)

    (5)古人云:“仁者乐山,知者乐水。”乐山之挺拔峻秀,乐水之轻盈灵动。无怪乎 一条青溪会引来诸如李白杜甫的驻足凝视,会令众多得志或不得志的文人骚客甘愿在此了却一生,不原再“误入尘网中”。(《水的联想。》)

    (6)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孟子曰:“若所行似善而非善,毋宁 不为;若所行似恶而非恶,毋宁为之。”匆匆的人生路途,匆匆的行路脚步,匆匆的心灵选择。在这来去匆匆之间,又应点燃一盏怎样的心灯?(《心星点灯》)

    作排比,造势磅礴

    清代沈德潜说:“歌行起步,宜高唱而入,有‘黄河落天走东海’之势。”因此,作者 如果在文章的开头用整齐划一的句式或一连串的比喻、反问、拟人句,就会形成浩浩声势,增强感染力。如:

    (1)我看见西子浣沙的涟漪,望见貂婵戏水的波澜,听到红拂袖水的誓言,闻到虞姬 临江的哀叹。水边的女人,永远带着那一份无悔,保持着那永不失去真彩的灵动。(江苏考生《水边的女人》)

    (2)曾几何时,在众说纷纭中彷徨,找不到前进的方向;曾几何时,在他人的只语片 言中迷茫,缺一双飞离困惑的翅膀;曾几何时,没有选择坚守抑或听取的胆量,心中少一片照亮前路的阳光——朋友,别把心灰,别把气丧,请听取心灵对真善美的 呼唤,让心灵之灯为你导航!(江西考生《听取心灵的召唤》)

    例3用一组语言诗化的排比句勾勒出一幅幅水边女人的画面。句式整齐,文势流畅,画 面清新,意境优美;例4连用三个“曾几何时”的句式构成排比,从反面极力渲染“迷途”的可怕,突出需要“心灵之灯”导航的重要性。这样铺排,形成气势,拨 人心弦。

    (3)。种子冲破岩层的禁锢,迎向光明;雄鹰穿过风暴的阻遏,飞向云霄;骏马突破 级绳的束缚,奔驰原野;海燕则冲向更猛烈的暴风雨。(《摆脱束缚》)

    (4)、蜜蜂羡慕雄鹰能够搏击蓝天自由翱翔,却没有意识到自己能传播花粉使大自然 五彩缤纷,果实累累;沙砾羡慕碧玉青翠欲滴价值可观,却没有意识到自己终能成就平坦大道和万丈高楼;丑小鸭羡慕白天鹅洁白无暇万般美丽,却不知道自己正焕 发出独特的风采。(《是金子,总会闪光》)

    (5)、盈盈月光,我掬一杯最清的;落落余辉,我拥一缕最暖的;灼灼红叶,我拾一 片最热的;美美芳草,我摘一束最灿的;茫茫人海,我要选择哪一种最符合我性情的人生?(《心灵归属何方》)

    【高考语文作文指导借书信平中见奇】

  • 《平中见奇作文高考语文书信指导》
  • 平中见奇作文高考语文书信指导

    借书信,平中见奇。

    (1)

    尊敬的孔子老爷爷:

    你好!我是你的一个普通子孙,相隔数千年后斗胆写信打扰你,不仅为了向你致上崇敬的问候,而且怀着几个难解的问题急待你的.指教。(《给孔子的一封信》)

    (2)

    可恶的标准答案:

    看到你,我实在是义愤填膺。所以,在愤怒火焰的驱使下,我写了这封信来声讨你。答案本是丰富多彩的,可是你却偏偏要戴上“标准”这顶帽子。要知道,就因为“标准”二字,发生了无数的悲剧。以下是你的三大罪状:(《给“标准答案”的一封信》)

    (3)

    屈公:

    悠悠数千载,安然无恙乎?

    每每拜读大作,或伫立案头,或观龙舟竞渡,粽投鱼腹,不胜感慨系之。思量再三,不禁为您的结局或曰“下场”抱憾。以您的文韬武略,后世百代能有几人与您匹敌,何苦为了区区一个楚王,轻掷千钧之身呢?(《谏屈原书》)

    (4)

    臣征言:

    臣昨日读《韩非》见一事:宋有富人,雨大而坏屋舍,其子与邻翁俱言曰:“室坏而不修则贼至也。”果之如此,富人嘉其子之惠而疑邻翁者,何也?子与之亲而邻与之远也。(《陈情表》)

    【平中见奇作文高考语文书信指导】

  • 《平中见奇小中见大》
  •     我周围的小学生重读了这篇习作以后反映说:“《发书》的选材也很平常,怎么得了一等奖?”我对他们说:这篇文章,正因为能在平凡中见新奇,写出了作者真实感情。

        所以,评上一等奖,它是当之无愧的。 全文围绕着开学第一天,老师发书,学生们就要不要 “皱了皮”的书这件事来写,显得非常真实,并富有教育意义。 “我”不似思索地向宋老,:,,建议说:“把书往空中一扔,落在谁那就归淮。” 才小梅润学说:“把这本书夹在那一裸书里,发到谁那就算谁的。” —这两种做法,实质一样,都不甘心情愿要这本书,所以建议采取“碰运气”的方法。

        这样的事,不仅是东北的学生中有,在南方,学生中也有,我就碰到过类似的事。但是小作者没有用大话、套话批判这种思想,而是用张洋和其他同学的具体言行,去影响这两个同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这不正是这篇习作的突出优点吗? 怎样在平常的生活中,选取有意义的题材,读了《发书》,刘我们应该有所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