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功名的高三作文
“色衰爱弛的,是美人心事;尚能饭否?是将相块垒。”
这是简嫃的一句话。这让我想到历史上一代又一代人对功名的执着。
古来功名,无不在锣鼓声中隐隐然寂寞。功名身后事,成败看人生。学成文武艺,一定要在朝堂之上才能施展抱负吗?但是,翻开历史典籍,“若说功名只自怜”的名人雅士不胜枚举。
自诩为白衣卿相的柳永,看似洒脱奉旨填词,但在“杨柳岸,晓风残月”的羁旅途中,有多少是对功名求而不得的喟叹呢?把栏杆拍遍的辛弃疾,更是直接发出“君恩重,且教种芙蓉”的牢骚。仰天大笑出门去的李白,世人皆知其“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的诗酒风流,却未知其“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赞美杨贵妃时的进取之旅,未思其《行路难》《蜀道难》中醉心功名、求之不得的无奈之意。
这些人在文学领域无疑是举重若轻、挥洒自如的大家,为何偏偏想在朝堂一隅求得青眼有加、圣恩垂怜?也许是时代的局限性吧。从小君君臣臣的儒学熏陶形成了“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的观念,除了当官好像再没有能兼治天下、一展抱负的机会。其实,每个人追求功名之前应先思考自己是否有相应的能力。李白等人才情有余,在政治上恐怕只能纸上谈兵。他一生未能如愿从政做官,却是华夏文化之大幸,自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星河中又多了一颗璀璨的星星。
说了文人,再看看武将。赵将廉颇是不可否认的.将才,护得小小赵国在乱世中得以存活,老来却闹了个“尚能饭否”的笑话。一顿十碗饭,能持刀割生肉吃,不知掺了几分作秀。若廉颇对功名不是那么执着,意识到自己年岁已高,得给青年才俊让道,怎么会给世人留下廉颇老矣的谈资呢?
西湖畔的名伎苏小小认为能死于最好的年华是上天赐予的礼物。对于名将也是如此。《巴顿将军》中有段台词:“一个将军最好的归宿,即是在最后一战中被最后一颗子弹击中而干净利索地死去。”我认为自然不必这么悲壮,为何不能潇洒转身,以一种使命完成后的轻松谢绝策勋十二转,做一个摆脱名缰利锁的逸士?如战国时的范蠡,进能复兴一国,退也是富甲天下。越国有难,散尽千金救国的也是他。于功名,拿得起放得下,始终明白自己要做的是什么,避免了鸟尽弓藏的悲剧。
若我是古时的将军,必在最后一战后沉剑埋名,独与绿杉野屋惺惺相看。老来也可与后生对弈,当卷袖鏖战,似当年战场。
兵卒已尽,将帅相逢,吾仍有下一步棋。
【说功名的高三作文】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读完《岳飞传》这本书后,岳飞的诗词在我的脑海里久久回味,不能忘怀。
这本书讲述了岳飞光荣的一生。南宋时期封建皇帝腐败无能,百姓苦不堪言。早已对中原虎视眈眈的金国趁机入侵,华夏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时,伟大的民族英雄岳飞像黑暗中一颗明明星出现在华夏大地上空。岳飞自幼接受母亲爱国主义思想的教育,他的母亲在他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字,激励他要用自己的一生来报效祖国。
今年,新中国迎来了70岁生日。国庆节那天,妈妈和我在家里观看庆祝70周年大会。阅兵式开始了,阅兵官兵们个个昂首挺胸,英姿飒爽,步伐整齐,坚定,有力。看到他们,我想起了精忠报国的岳飞,我激动地拍着胸脯大声地对妈妈说: “我要做新时代的岳飞,上阵杀敌,保卫祖国。”妈妈摸了摸我的脑袋说:“真是个好孩子,妈妈为你感到骄傲。不过,爱国不一定非要拿起武器打仗,生在和平年代,我们可以从一些小事做起。”我有点儿不明白妈妈的话。妈妈说:“比如认真听课,按时完成作业,出门在外,保护环境,遵守交通规则,这些都是爱国行为。”我恍然大悟:“是不是就像岳飞小时候一样勤奋好学,练就一身好武艺。像他的岳家军一样严格遵守纪律,宁可自己忍受饥饿,也不打扰老百姓。”妈妈说:“对呀,爱国可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我郑重地点了点头。
我一定会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从小事做起,以实际行动报效祖国。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在学校为高三学生准备的标语中,我最喜欢的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一句。
心若凌云,不负芳华。即将迎来高考的我们,风华正茂;即将成年走入社会的我们,书生意气,而校园里所展示的标语理所应当地应为激励考生而存在。但“不拼不搏,高三白活”未免短浅,“提高一分,千掉千人”不免功利。惟有将一腔热血沃灌家国情怀,学习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读书”之精神,方能以教育强国,为万世开太平。
书法家于右任给蒋经国题的条幅中写道:“计利当计天下利,求名应求万世名。”如今过于沉重的升学压力迫使让高考来为学子的未来前景一锤定音,这就无法避免其成为成功的最快捷途径,而非实现个人远大抱负的雁塔。无数人为这一场考试争先逐后,以笔为兵刃,以排名为战争,在你死我活的寒光与硝烟中渐渐被埋没进功利的尘土,将初心和梦想血洗十年寒窗,更有谁能称“为人民读书,为强国读书”?因此身为学生的我们更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功名观,眼见于一己私利未免局促,而伟人自有万千气象。“为天地立心”的标语也将时刻警示着我们:“读书翻身”翻的应该是时代的篇章,是家国的情怀,也是人民的安康。“为学先立志,若志不定,则终不济事。”那为天地立心的豪情,为生民立命的慷慨终将会伴随着我们
的脚步继往开来,也只有将个人使命融入国家之志,为国之崛起而学,为国之复兴而学,为国之强盛而学,我们个人才能实现更宏大的社会价值,我们民族才能继续屹于世界之林不倒。而这一切都应要求我们形成“小我”与“大我”的世界观,不要仅将目光集中在高考,更应思考张载所言之诚意、正心、格物、致知、明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境界与远见,让前人济世治学的理念在校园里蔚然成风,并不断督促我们立志当下不断前行,宏图远望立振山河,这才是高考所带给我们的磨砺与粹炼,以及为万世开太平的决心和毅力。
《后汉书》中有言:“天地之功不可仓卒,艰难之业当累日月。”即使我们已经站在了人生的转折点上,却依然肩负着任重而道远的使命。一条横幅,一句标语,一颗“立天、立地、立命”的心,少年意气,只看今朝!
我的讲话结束了,谢谢大家!
隋炀帝,开运河,千古功名比秦皇。
运河水,流嘉兴,古迹两岸沿水造。
落帆亭,红漆柱,看见此亭藏帆过。
国界桥,一堵墙,分界吴越千万兵。
古月河,有坛弄,其水呈月似峨眉。
血印寺,三塔旁,百年古刹源流长。
阳关上,双魁巷,自古来嘉必过往。
分水墩,杉清闸,防洪防涝功劳大。
槜李城,古战场,三国孙权定禾兴。
古运河,嘉兴段,如今旧貌换新颜。
沿河美景处处有,美丽嘉兴人人赞。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题记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你知道这首词是明朝才子杨慎为哪本书写的吗?对,就是《三国演义》。
“话说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是《三国演义》的开篇句,你可别小看它,就凭这句话,已经为整本书做足了铺垫。比如说开始写一国分三国就有用到,后面写到司马炎一统三国也用了这段开头句。所以说这句话在全书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整本书都在围绕这句话来写的。这本书主要刻画了这几个人物:刘备、关羽、张飞、曹操、刘表、周瑜和孔明,这些人物也是许多读者较为喜欢的。
这本书像一杯淡淡的龙井,刚入口时觉得无味,细细品尝过后却回味无穷。而然其中也蕴含着最深的,对人类有巨大帮助的力量。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人物就是刘备了,他临危不惧,兢兢业业,大智大勇,自强不息。更重要的是他的才智和胆量让我无法不佩服。而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故事就属“三顾茅庐”了,它给了我无限的启迪。如果不是刘备一次又一次地去拜访诸葛亮,也就不会有日后三足鼎立的局面。从中我也明白了做任何事情都要坚持不懈,当我们遇到困难时,不能知难而退,而是要迎难而上,这样即使是再大的难题我们都能一一解决。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只要坚持自己的目标,我们都能成功。
千百年来,无数先驱无数名人都用他们的人生书写了坚持不懈,迎难而上的壮丽诗篇,李时珍潜心四十年涉远山,尝百草编撰《本草纲目》;大数学家陈景润花费毕生精力去证明哥德巴赫猜想;歌德编写《浮士德》将近用了四十余年……他们都在用实际行动向我们诠释着这亘古不变的真理——只有坚持才会成功!
历史的钟声一次又一次的敲响,新世纪新的挑战也在向我们走来。只要我们时刻铭记着前人用时间为我们演绎的教诲,坚持就可以战胜一切困难,坚持就可以胜利!
1、志坚者,功名之柱也。登山不以艰险而止,则必臻乎峻岭。
2、站在山脚下,仰望神童山,群峰巍峨,乱石穿空,树高林深,几片白云游荡在山腰,雨还是淅淅沥沥的打在身上,淡淡的薄雾把神童山上上下下包裹得越发厚重,崔嵬。
3、站在山顶,极目远望,小城的风貌尽收眼底,高楼大厦鳞次栉比,晃动的人影若隐若现。远处,山峰逶迤,白云缭绕,朦朦胧胧,给人无限的遐想。田间阡陌纵横,河塘碧水荡漾。
4、我们走走停停,谈笑风生,顾不得腰酸腿软,汗流满面,兴致勃勃爬到了山顶。
5、停下来歇歇脚,拭拭汗,一抬头,啊,湛蓝的天空下,那根直插云霄的电视发射针已近在咫尺了,加油!
6、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7、猫蹿狗闪,兔滚鹰翻,猴上树,虎登山,蟒翻身,龙探爪。
8、经过半小时的长途跋涉,终于到达了山顶。山上风光真美啊!山下的房子成了方糖,岷江河变成了一条飘带,这时我才领略到一览众山的雄伟
9、脚着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10、会当临绝顶,一峦众山小。
11、好一幅浓墨重彩疏密有致的山水画!而我此时就身置其中,临风而立,“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便油然而生。离地才十来米,感觉呼吸不再那么从容,身上已经汗出如浆了,坚持着再行不到五十个台阶,两人已经同时坐在台阶上。
12、到了半山腰坐着就希望再也不要起来了。下去的时候真希望能一下子滚到山脚下。。就这样疲惫。
13、当我步履蹒跚地迈上最后一个台阶时,一股清凉山风迎面扑来,顿时舒畅至极。放眼眺望,我被眼前的美景深深陶醉了,远处的天空云蒸霞蔚,落日从晚霞的边沿和缝隙射出万道金色光芒,绚丽无比,夕阳笼罩下的小城全景尽收眼底,高楼鳞次栉比,道路纵横交错,绿毯似的田园沟壑和炊烟袅袅的村庄都披上了一层银纱。
14、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5、白云回望合,青霭人看无。
16、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出自宋代诗人岳飞的古诗词作品《满江红·怒发冲冠》的第一段,其全文如下: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注释】
1、三十功名尘与土:年已三十,建立了一些功名,不过很微不足道
2、八千里路云和月:形容南征北战、路途遥远、披星戴月
【译文】
我愤怒得头发竖了起来,独自登高凭栏远眺,骤急的风雨刚刚停歇。抬头远望天空,禁不住仰天长啸,一片报国之心充满心怀。三十多年来虽已建立一些功名,但如同尘土微不足道,南北转战八千里,经过多少风云人生。好男儿,要抓紧时间为国建功立业,不要空空将青春消磨,等年老时徒自悲切。
俗传七月七日是魁星的生日。魁星文事,想求取功名的读书人特别崇敬魁星,所以一定在七夕这天祭拜,祈求他保佑自己考运亨通。魁星爷就是魁斗星,廿八宿中的奎星,为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也魁星或魁首。古代士子中状元时称“大魁天下士”或“一举夺魁”,都是因为魁星主掌考运的缘故。
根据民间传说,魁星爷生前长相奇丑,脸上长满斑点,又是个跛脚。有人便写了一首打油诗来取笑他:不扬何用饰铅华,纵使铅华也莫遮。娶得麻姑成两美,比来蜂室果无差。须眉以下鸿留爪,口鼻之旁雁踏沙。莫是檐前贪午睡,风吹额上落梅花。相君玉趾最离奇,一步高来一步低。款款行时身欲舞,飘飘度处乎如口。只缘世路皆倾险,累得芳踪尽侧奇。莫笑腰枝常半折,临时摇曳亦多姿。
然而这位魁星爷志气奇高,发愤用功,竟然高中了。皇帝殿试时,问他何脸上全是斑点,他答道:“麻面满天星”;问他的脚为何跛了,他答道:“独脚跳龙门”。皇帝很满意,就录取了他。
另一种完全不同的传说,说魁星爷生前虽然满腹学问,可惜每考必败,便悲愤得投河自杀了。岂料竟被鳖鱼
救起,升天成了魁星。因为魁星能左右文人的考运,所以每逢七月七日他的生日,读书人都郑重的祭拜。
曾经,十年寒窗仅为一朝功名,《四书》《五经》孜孜不倦地研读,唐诗宋词夜以继日地吟诵,发榜之时,喜获升迁,一顶乌纱帽算是读书生涯的完结,心中还未免窃叹,此生足矣!
殊不知,书到用时方恨少,对于多数古人那种功利性的读书方式,吾实不敢苟同!读书若仅为功名,仅为升迁岂不令天下的读书人汗颜?
罗素曾云:年轻人要多读些“无用的书”。不错的,这大概便是在倡导一种更为纯粹的读书方式,不为名利,不为升迁,仅为自我充实,仅为乐乎其中……
人就应在这种叠加的快乐中变得有积淀,有底蕴,东坡即如此,身居高职未忘品咂诗书,贬谪黄州更加如饥似渴,读书,大概已成了这位大文豪人生的最大乐趣;游山玩水,自由自在,儒道诗书,日日品读。当“乌台”的余波散尽,千年的黄州闪射出奇异的光芒,人们的目光投向黄州,黄州的目光投向苏轼,苏轼的目光投向那奔涌的江水,一曲《念奴娇》便成了永恒。试想,若没有平日里的细心琢磨,没有心中的文化积沉,鲜活的江水岂能开启东坡豪放的诗情,而这大概就叫作厚积薄发吧……
一个远远走来的苏轼足以给我们太多的启示,是啊,读书不就应该如此吗?忘却世俗的诱惑,忘却仕途的牵绊,独处于幽静之所,沏一杯香茗,悄然地关注着历史的冷暖,纵情地解读着世间百态,如此生活,岂不美哉?
其实,由读书多半可以看出一个人的生存状态与追求,大凡心如止水,潜心思考之人都酷爱读书,而这类人又大多是为人所敬重的学者,他们所读的也绝非那类为生财升官做铺垫的书,平日里一点一滴的积累,茶余饭后漫无边际的涉猎,这其中所诠释的便是一种洒脱,乐观的人生节奏。
是啊,书到用时方恨少,多读读那些“无用的书”实在是人生的一大乐趣。再者,书,乃人类进步之阶梯,而所谓“无用”也只是狭义上的近指,就长远而言,那些眼下的“无用”终会派上用场的……
假设这样一幅场景,一列奔驰的火车上,三四个人促膝而坐,谈天论地,上至天文地理,下至万物苍生,无所不谈。而你,孤独地坐在一旁,憋得面红耳赤却找不到说话的机会,或许平日的积淀在此刻方能显露无疑,这是何等尴尬……何等悔恨……
因此,请切记,书到用时方恨少绝非一句空话!
这“功名奕世,富贵传流”的“钟鸣鼎食之家”的膏粱、锦绣的生活,看来是多么迷人,但是,在它的背后,却浸透着被榨干了的农民的血汗。看看乌进孝缴租(五十三回)的那张单子,就可以了解,贵族地主阶级是用怎样残酷的手段压榨农民了。可是,他们的贪欲是永远满足不了的,见了乌进孝的账单,贾珍立刻表示不满地说:“这够做什么的!”,虽然榨尽了农民的血汗,也已经供应不上贵族们日益增多的挥霍,干是,他们就只好再加上典当、变卖、借贷,来维持这,末世的繁华。然而,毕竟是末世的繁华了t那破落、颓败的犷前景无法掩饰地暴露出来。古董商冷子兴说得好:“如今人口日多,事务日盛,主仆上下,都是安富尊荣,运筹谋画的竟无一个。那日用排场,又不能将就省俭,如今外面的架子虽没很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运终数尽”的悲哀,不时地在袭击着那些“才自精明志自高”的主子,管家的凤姐说:“出去的多,进来的少,总绕不过弯子”、“咱们一日难似一日,外面还是这样讲究”,曾经一度管事的探春,在检抄大观园的时候,也说出了她悲哀的预感:“你们别忙,自然你们抄的日子有呢!你们今日早起不是谈论甄家,自己盼着好好的抄家,果然今日真抄了!咱们也渐渐的来了!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可是古人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呢!”秦可卿临终托梦给凤姐的“盛筵必散”的筹画和瞥告,不过是压迫着这个贵族家庭的现实的阴影。
当然,使作者感到悲哀的,并不是少数有才智的统治者们觉察了这种颓败的趋势,而是他们的大多数依然故我地加速着这种趋势。看看那些贵族“爷儿”们的形象吧!
贾政是他们中间的唯一的正统人物,但他只有一副灵魂空虚的假道学面孔。除了庸俗的八股科举的立身处世哲学,一无所能。他唯一能施展威力的,是用僵死的道统扼杀贾宝玉的个性。但是,像贾政这样的正统人物,在这“诗书簪缨之族”,也还只是一个孤独的存在l更多的是一些“人形的动一物”,贾赦、贾珍、贾琏、贾蓉以及围绕在他们周围的外戚们薛蟠、邢大舅、王仁,完全过着荒淫无耻的生活。眠花宿柳、偷鸡摸狗、聚赌斗殴,无所不为,特别是性生活的糜烂,无异于禽兽。封建伦理的道统形式,在他们的手里已经撕得破碎不堪,焦大用两句话概括了这个家族伦理关系的混乱“如今生下这些畜生来……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而柳湘萍只用一句话:“除了那两个石头狮子干净,只怕连猫儿拘儿都不干净”,就活画出这个贵族家庭的溃烂的道德面貌。
最可笑的是,这个家族的统治者们,时时刻刻还企图把这腐烂的一切包装在森严的封建秩序的外衣里。第五十三回“宁国府除夕祭宗祠”的场面,是何等庄严、肃穆、堂皇、神圣,但是,这样严整的封建秩序,在这个贵族家庭的生活里,实际上是一个强烈的讽刺,因为它只是一年一度祭祖时的一瞬间的存在!
用如此深刻的艺术批判的笔触,在日常生活的画面里,真实地、细致地描绘出封建贵族阶级内部的复杂矛盾斗争以及形形色色的腐烂的生活形象和精神面貌,在我国文学史上,《红楼梦》是唯一的作品,曹雪芹是唯一的作家。《红楼梦》的社会历史价值在这里,曹雪芹的批判现实主义艺术才能的主要表现,也在这里。
自然,它的典型概括的意义,却远不止是一个贵族家庭的写照。外表恒赫内里溃烂的荣宁二府,只不过是清代雍乾盛世统治阶级的象征。它用艺术形象启示给人们的,是这装成得非常漂亮的“昌明隆盛之邦”,实际上是滋生着各种毒菌的腐烂的机体,愈是那“花柳繁华之地,温柔富贵之乡”,就愈是埋藏着最肮脏、最见不得人的事物。不管它怎样修饰、装璜,也都无法掩盖它的腐朽不堪,也都挽救不了它的即将崩溃的历史命运。所以我们说,《红楼梦》是清朝封建统治阶级,也是整个封建贵族制度必将灭亡的宣判书。